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综合素质评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Cl-35.5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22·自贡]2022年自贡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中,禁止燃放的区域除城区外新增了部分乡镇。下列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图标是( )
INCLUDEPICTURE"5HX202.EPS" INCLUDEPICTURE \d "D:\\马银钏\\23秋 典中点 9 化学 LJ六三(马银钏\\5HX202.EPS" \* MERGEFORMATINET
2.[2022·眉山]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碳中和工作。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教科书循环使用
B.用自行车代替汽车上下班出行
C.燃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土地肥效
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3.[2022·湖州]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放在铜片上,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铜片,发现火柴头先燃烧。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用酒精灯加热要使用外焰
B.利用了铜片良好的导热性
C.说明了火柴头和火柴梗有不同的着火点
D.说明了燃烧需要助燃剂
4.[2022·毕节]小丹妈妈在家做饭时,油锅突然起火,这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丢下油锅往外跑 B.把油锅扔到屋外去
C.接一盆水浇上去 D.迅速关闭燃气阀门,盖上锅盖
5.[2022·宜昌]“清洁能源之火,让奥运之光飞扬”,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传递火炬首次用氢气作燃料。为确保火炬在极寒和大风等恶劣条件下持续燃烧,设计火炬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是( )
A.持续不断地释放氢气 B.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
C.火炬外壳隔热性能好 D.氢气与空气保持充分接触
6.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小赵做了以下实验,不合理的是( )
INCLUDEPICTURE"CW83.EPS" INCLUDEPICTURE \d "D:\\马银钏\\23秋 典中点 9 化学 LJ六三(马银钏\\CW83.EPS" \* MERGEFORMATINET
A.步骤① B.步骤② C.步骤③ D.步骤④
7.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将灯内酒精添满,以增加可燃物
B.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灭
C.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D.用燃着的木条点燃酒精灯,燃着的木条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
可燃物的着火点
8.[2022·温州]在“烹饪与营养”实践活动中,灶内的木材燃烧一段时间后火焰变小,某同学用长木棒挑开木材堆后,火焰重新变旺,这是因为( )
A.灶内的木材变更多 B.木材的着火点降低
C.木材接触更多空气 D.木材的导热性变强
9.下列关于燃料及其利用的相关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B.将煤粉制成蜂窝煤,能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食物的腐烂、动植物的呼吸都属于缓慢氧化
10.[2023·济宁模拟]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将该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
是( )
A.H2、CH4 B.H2、CO C.H2、CH4、CO D.CH4、CO、CO2
二、填空题(42分)
11.(8分)[2022·龙东]能源改变生活。
(1)煤、________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会导致__________的产生。
(2)北京冬奥会赛事服务交通用车使用的是氢燃料电池汽车。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推动绿色发展,倡导“低碳”生活,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4分)火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人类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人取火时,用火镰击打火石,产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艾绒是一种常用的引燃物,主要是因为它的______________,容易点燃。
(2)1830年人类发明了火柴。原理是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摩擦后发生KClO3分解等一系列反应,引燃火柴杆。推测KClO3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使燃烧更剧烈。
13.(8分)学好化学能让我们更科学地认识、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事物,并加以运用。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
(2)化石燃料中的天然气已成为城乡家庭的主要生活燃料之一。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防止因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如图1所示),正确的安装位置应选择________(填“甲”或“乙”)。
14.(14分)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INCLUDEPICTURE"EE126.EPS" INCLUDEPICTURE \d "D:\\马银钏\\23秋 典中点 9 化学 LJ六三(马银钏\\EE126.EPS" \* MERGEFORMATINET
(1)用一个空的软塑料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在瓶中倒入约1/3容积的水,立即盖紧瓶子并振荡,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该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A,从烧杯的一侧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B,准备好双孔塞(插有带小气球的短玻璃管和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分液漏斗),取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用双孔塞将集气瓶塞紧。把澄清石灰水放入集气瓶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如图C所示实验中,a、d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棉球,b、c为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缓慢通入CO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d比a先变红,b、c不变红,此现象说明CO2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8分)已知A、B、C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为氧化物;D、E、F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其中F是单质,E是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有些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等已略去),试回答:
(1)写出E、F的化学式:E________;F_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下转化关系:
A→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实验题(20分)
16.(10分)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INCLUDEPICTURE"ZX132.EPS" INCLUDEPICTURE \d "D:\\马银钏\\23秋 典中点 9 化学 LJ六三(马银钏\\ZX132.EPS" \* MERGEFORMATINET
(1)实验Ⅰ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0分)[2022·广安]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之一,“节能减排”“碳达峰”“碳中和”等关键词成为热搜。
(1)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如图1所示,他们选用体积相等的两个塑料瓶,分别盛满相同条件下的空气、二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物(体积比1∶1),并用一个小塑料管连接(在塑料管中间有一滴红墨水),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红墨水滴会________(填“向右”“向左”或“不”)移动。
INCLUDEPICTURE"5HX206.EPS" INCLUDEPICTURE \d "D:\\马银钏\\23秋 典中点 9 化学 LJ六三(马银钏\\5HX206.EPS" \* MERGEFORMATINET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其气体发生装置应选用图2中的________(填序号),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室选用A装置制备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氨气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若用图2中D装置收集氨气,进气口应是________(填“a”或“b”)。
四、计算题(8分)
18.[2022·金昌]小华同学为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烧杯里放入一定质量的大理石,然后分次加入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如表所示(大理石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
加稀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加稀盐酸的质量/g 25 25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g 2.2 1.1
(1)两次加稀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________g。
(2)计算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至0.1%)。
答案
一、1.B 【点拨】A项是当心爆炸标志,B项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C项是禁止烟火标志,D项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选B。
2.C 【点拨】燃烧农作物秸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3.D 【点拨】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用酒精灯加热要使用外焰,A正确;用酒精灯加热铜片,发现火柴头先燃烧,利用了铜片良好的导热性,B正确;用酒精灯加热铜片,发现火柴头先燃烧,说明了火柴头和火柴梗有不同的着火点,C正确;图中实验,不能说明燃烧需要助燃剂,D错误。
4.D
5.B 【点拨】为确保火炬在极寒和大风等恶劣条件下持续燃烧,设计火炬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是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故选B。
6.C 【点拨】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借助指示剂,石蕊遇酸性溶液会变红,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所以实验中应用紫色的石蕊试液,不能用无色的酚酞试液,所以步骤③不合理。
7.A 【点拨】酒精灯内酒精的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8.C 【点拨】某同学用长木棒挑开木材堆后,火焰重新变旺,是因为增大了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木材充分燃烧。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木材的着火点。故选C。
9.C 【点拨】可燃性气体如果不纯,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故点燃前一定要验纯,A正确;将煤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B正确;水灭火,水蒸发时吸收热量,可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错误;食物的腐烂、动植物的呼吸是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易察觉的缓慢氧化,D正确。
10.D 【方法规律】本题采用现象分析法解答。由实验现象可知,将气体通过过量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CO2;将剩余气体干燥后点燃,有水生成,证明气体中至少有H2或CH4中的一种。对照选项,含CO2的选项只有D。
二、11.(1)石油;酸雨 (2)2H2+O22H2O
(3)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合理即可)
【点拨】(1)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会导致酸雨的产生。
(2)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3)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能减少燃油、燃气等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森林,也符合“低碳”理念(合理即可)。
12.(1)着火点低 (2)分解产生氧气 【点拨】(1)艾绒是一种常用的引燃物,主要是它的着火点低,容易点燃。(2)摩擦后发生KClO3分解等一系列反应,能生成氧气,则KClO3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氧气,使燃烧更剧烈。
13.(1)盖上锅盖 (2)CH4+2O2CO2+2H2O (3)甲
14.(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气球膨胀;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4)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点拨】(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用一个空的软塑料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在瓶中倒入约容积的水,立即盖紧瓶子并振荡,观察到塑料瓶变瘪。
(2)从烧杯的一侧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火焰由下往上依次熄灭,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的化学性质。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装置中压强变小,气球膨胀,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通入二氧化碳时,d棉球先变红色;导致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5.(1)CO;C(或O2)
(2)CaCO3 + 2HCl===CaCl2 + H2O+ CO2↑(或CaCO3CaO+CO2↑);Ca(OH)2+CO2===CaCO3↓+H2O;2CO+O22CO2
【点拨】A、B、C三种物质中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碳酸钙;B为氧化物,所以B是氧化钙,C是氢氧化钙;D、E、F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其中F是单质,E是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所以E是一氧化碳,F可转化成一氧化碳、D,碳酸钙可转化成D,所以D是二氧化碳,F可以是碳或氧气。代入题中,推断正确。
三、16.(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4P+5O22P2O5 (2)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3)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4)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点拨】(1)实验Ⅰ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P+5O22P2O5。
(2)设计实验Ⅱ的目的是更加直观地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3)实验Ⅰ中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4)实验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和提供热量。
17.(1)向左 (2)C;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CO2已集满 (3)2KClO3eq \o(=====,\s\up7(MnO),\s\do5(△))2KCl+3O2↑ (4)a
四、18.【解】(1)3.3
(2)25 g稀盐酸与碳酸钙完全反应,能生成2.2 g二氧化碳气体。
设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x 2.2 g
=,x=3.65 g
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4.6%。
答: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点拨】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25 g稀盐酸与碳酸钙完全反应,能生成2.2 g二氧化碳气体;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可求出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然后即可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