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课件(共23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课件(共23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30 23:00:2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3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school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本节课程导入
本节课程内容
重点难点分析
关于课后作业
目录
01
02
03
04
directory
本节课程导入
part one
1、积累关于李白的文学常识。
2、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3、学习诗人寄托思乡之情的方式,体味诗人的思乡之情。
4、有感情的朗读、背诵、默写诗歌。
教学目标
同学们,李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诗人,他的诗广为流传,到目前为止,我们也已经学了几十首,有同学可以说一说吗?并谈一谈表达了哪种感情?
1、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3、《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新课导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让我们走近《春夜洛城闻笛》,欣赏这首思乡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李白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之情。
本节课程导入
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 。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学士,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著有《李太白集》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本节课程导入
杜甫对其诗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赞其“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贺知章誉之为“谪仙”《本事诗》。
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文人评价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因作此诗。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条理通畅,感情真挚,余韵无穷。
本节课程内容
part two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唐代〕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把握节奏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唐代〕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这悠扬的笛声不知从谁家传来 春风中飘扬着悠悠笛声,洛阳全城都能听得到。我在客居洛阳的夜晚里听到《折杨柳》这首曲子,谁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
《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中,诗人主要通过夸张与反问的手法,借玉笛声抒情来表现出客居异乡的诗人对于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二联的一个“满”字就是诗人夸张手法的表现,这笛声就似思乡之愁散漫在洛阳城里的各个角落,也是诗人自己的想象,侧面表现出诗人自己内心思乡之情的浓郁。尾联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更是将这种思乡之情推入高潮,“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
写作手法
《春夜洛城闻笛》主旨
《春夜洛城闻笛》的主旨是思乡,抒发了诗人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在诗人客居异乡的时候,他在洛阳的客栈时偶然听到《折杨柳》笛声,而《折杨柳》笛声的绵长又悲切,从而引起诗人的思乡的愁绪。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发了作者在洛阳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抒写了自己闻笛的感受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情和对家乡的亲友们深深的思念之情。
重点难点分析
part three
1.“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暗“好在哪里?
“暗”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
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
2.赏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管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
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达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这样六》这首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
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关于课后作业
part fore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不觉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的诗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理解性默写
2、赏析诗歌《春夜洛城闻笛》,诗中关于“笛”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此诗写乡思, 题作“春使格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诗人的故乡是洛阳,“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B.诗歌起句即从笛声落笔。诗人深夜难于成寐,忽而传来的几缕断续的笛声触动离了诗人的羁旅情怀。
C.诗中,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主体为客体。“暗”字为一句关键。
D.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可能是真实存在的笛声,可能是诗人睡梦中的情景。
[解析]分析: A、诗人的故乡不是洛阳。C、应为:变客体为主体。D、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秋别惊
3、下列对《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是何人所吹,从何处来的意思。
第二句“满洛城”是说笛声高亢嘹亮,加上春风助力,全城都听到了。
B.第三句不说在笛声中听到了《折杨柳》,而说在曲中听到了“折柳”,这个“折柳”代表了送别的场景,能唤起听者连串 的记忆,为下句做铺垫。
C.“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一个激起思乡之情的, 不正是诗人自己吗 此句以反问出现,正反映了这种怀乡感情的强烈。
D.本诗着重以听众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的艺术魅力。
[解析]B,“折柳”代表“折杨柳”这首曲子,不是场景。
感谢观看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