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下册第八单元16.1《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下册第八单元16.1《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31 07:1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阿房宫赋》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骊山(lì)  赂秦(luò) 日削月割(xuē)  廊腰缦回(màn)
B.逦迤(lǐ) 草芥(jiè) 胜负之数(shǔ) 倚叠如山(dié)
C.仓庾(yǔ) 下咽(yàn) 奉之弥繁(mí) 鼎铛玉石(chēnɡ)
D.辇车(niǎn) 殆尽(dài) 抱薪救火(xīn) 朝歌夜弦(xuán)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国互丧        互:相继
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从:跟随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判断
D.终继五国迁灭 迁:改变
3.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 )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C.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4.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
A.六王毕,四海一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C.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5.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多于南亩之农夫”相同的一项是( )
A.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B.此项王也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6.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钩心斗角”一词出自《阿房宫赋》,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斗角,指屋角相对。
B.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同时赐以字,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
C.《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D.《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阿房宫赋》)
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梳晓鬟也 晓:通“小” B.辇来于秦 辇:乘车
C.辞楼下殿 辞:辞别 D.尽态极妍 妍:娇媚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B.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C.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D.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9.选出词句解说不当的一项( )
A.“收藏、经营、精英”在文中都是金玉珠宝之意,“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既写出宫中珍宝之多,又写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
B.“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写出了宫女们的惆怅心理;“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运用夸张手法既写出了宫女的不幸,又写出了统治者的荒淫。
C.从“明星荧荧”到“焚椒兰也”,作者连用四个比喻句构成一个排比句,极写宫女之多,从侧面写出了统治者的荒淫。
D.本段文字着眼于阿房宫中的“宫女之多”“珍宝之多”,运用对偶、排比、夸张手法极写秦统治者豪华奢侈的生活,从中可以窥见秦亡的迹象。
10.翻译文中画线句。
(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秦始皇)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于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官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①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官三百,关外四百余。
卢生说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真人者,入水不漏,入火不燕,陵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天下,未能恬淡。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于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注]①天极、阁道、营室皆为星宿名。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文段二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 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官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选自《阿房宫赋》)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
B.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
C.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
D.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中,指函谷关以东,泛指战国末期秦之故地;文中的“关中”与《鸿门宴》中的“欲王关中”同义。
B.幸,指帝王到达某地,也泛指封建时代皇帝亲临。这与文段二中“而望幸焉”的“幸”是同一意思。
C.媵,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也可能成为嫔、嫱。“妃嫔媵嫱”在文中指六国王侯的宫妃。
D.赋,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搞文,体物写志”。
13.将《阿房宫赋》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关于阿房宫的记载进行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房宫赋》写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从《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来看,实际上阿房宫的规模并没有如此之大。
B.从《史记·秦始皇本纪》看来,秦始皇营建阿房宫,主要是因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并非全由于“秦爱纷奢”。
C.从《史记·秦始皇本纪》看来,秦始皇在位第三十五年开始营建阿房宫,至其死(不过两年)尚未建成,其名称也尚未确定。
D.从对比中,我们发现,关于建造阿房宫的原因、阿房宫的规模等二者的记载出入较大,我们应以《阿房宫赋》的记载为准。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15.《阿房宫赋》与《史记·秦始皇本纪》关于阿房宫的描述有很大差别,如何理解这一现象?
三、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与秦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则六国能抵御强秦;“_______________”,则秦可传递万世。
(3)《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的奢华与百姓的生活作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秦始皇的残暴。其中将阿房宫的钉子与百姓的粮食进行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熟读史书,看透时局,杜牧无法________,无奈只得将一腔悲愤交与酒肆。不仅杜牧以饮酒来对这个腐败的社会进行消极抗争,也同时因纵情声色掩饰自己孤寂的灵魂。他忧国忧民的抱负却淹没在扬州这一片________的花红酒绿之中了。杜牧当时所作的《遣怀》,就抒写了以醇酒美人淡忘仕途多舛的失落心情:“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落魄江湖”,可以看出诗人很不满于自己沉沦下僚、寄人篱下的境遇,但自己无力改变现实,只好流连于青楼以忘忧。不知不觉,已是十年了。如今即将离开,回头看看,往日沉湎酒色________,就像一场梦似的。十年,对________的杜牧来说,是多么漫长而珍贵,他不知本可以为国家做出多少事,而今却空怀壮心,无处施展,大好时光只能虚掷于青楼酒肆之中,这是怎样的无奈与悲哀!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大展鸿图 轻歌曼舞 无所事事 胸怀大志
B.力挽狂澜 歌舞升平 放浪形骸 胸怀大志
C.大展鸿图 轻歌曼舞 放浪形骸 胸有城府
D.力挽狂澜 歌舞升平 无所事事 胸有城府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杜牧以饮酒来对这个腐败的社会进行消极抗争,也同时以纵情声色来掩饰自己孤寂的灵魂。
B.杜牧以饮酒不仅来对这个腐败的社会进行消极抗争,也同时因纵情声色来掩饰自己孤寂的灵魂。
C.杜牧不仅以饮酒来对这个腐败的社会进行消极抗争,也同时以纵情声色来掩饰自己孤寂的灵魂。
D.不仅杜牧以饮酒来对这个腐败的社会进行消极抗争,也同时因纵情声色来掩饰自己孤寂的灵魂。
19.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但我知道,这并非在借题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B.蓬佩奥称60个国家弃用中国5G,华春莹:举例来看看。
C.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D.下文的这首诗是公认最具中国情调的:“采菊东篱下,……”。
五、语言表达
20.仿照下面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句子,用现代汉语描绘出一幅图景。要求:围绕一个中心,写一组句子;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体现出前后判断的特点。
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骊山”的“骊”应读作“lí”;“赂秦”的“赂”应读作“lù”;
B.“胜负之数”的“数”应读作“shù”;
D.“朝歌夜弦”的“弦”应读作“xián”。
故选C。
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C项,“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的意思是“。所以不用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败就已分得清清楚楚了”,所以“判”的意思是“清清楚楚,决定”。
故选C。
3.C
【详解】A项,古义: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B项,古义:金玉珍宝等物;今义:筹划并管理、计划或组织。D项,古义:天气冷暖;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情况。
4.D
【详解】A项,一:数词活用为动词,统一;B项,收藏:动词活用为名词,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C.项,名词作状语,像水涡。
5.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多于南亩之农夫”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南亩)之农夫多。“于南亩”做状语,后置了。
A.“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若(以楼观亭榭)稍饰。
B.“此项王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D.“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麾下壮士(八百余)骑从者。
故选A。
6.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李贺并称‘小李杜’”错误,应该是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故选D。
7.A 8.D 9.C 10.(1)戍边的陈胜、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兵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
(2)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消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晓:早晨。句意: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助词,的。句意: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B.助词,的。句意: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C.助词,的。句意:使天下的人民,嘴上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D.代词,代指从六国掠夺的珍宝。句意: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连用四个比喻句”错,应是连用两个比喻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是比喻,以天上的星星,比喻妆镜多;以天空的云,比喻鬟鬓多。另外从“明星荧荧”到“焚椒兰也”也是夸张手法。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举”,攻取、攻占;“函谷举”,被动句;“可怜”,古今异义词,可惜;“焦土”,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2)“……者……也”,判断句;“族”,族灭;“非……也”,判断句。参考译文: 六国灭亡,四海统一;蜀地的山变得光秃秃了,阿房宫建造出来了。它从渭南到咸阳覆盖了三百多里地,宫殿高耸,遮天蔽日。它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了宫墙。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长而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各自依着地形,四方向核心辐辏,又互相争雄斗势。楼阁盘结交错,曲折回旋,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长桥横卧水波上,天空没有起云,何处飞来了苍龙?复道飞跨天空中,不是雨后刚晴,怎么出现了彩虹?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离,使人不能分辨东西。歌台上由于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有如风雨凄凉。一天之中,一宫之内,气候却不相同。   六国的妃嫔侍妾、王子皇孙,离开自己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他们早晚唱歌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那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青的云朵纷纷扰扰,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渭水涨起一层脂膏,那是她们泼掉的脂粉水;烟霭斜斜上升,云雾横绕空际,那是宫女们燃起了椒兰在熏香;雷霆突然震响,这是宫车驶过去了;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她们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宫妃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有的宫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没能见到皇帝。燕赵、韩魏国家收藏的金玉珍宝,齐国楚国挑选的珍宝,是诸侯世世代代,从他们的子民那里掠夺来的,堆叠得像山一样。一旦国破家亡,这些再也不能占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来。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都是,秦人看见这些,也并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嘴上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胜、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兵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   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消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皇位就可以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人来不及哀悼自己,而后人替他们哀伤;……。
11.D 12.A 13.D 14.(1)又修造空中通道,从阿房渡渭水,与咸阳相连,以此象征天上的北极星、阁道星跨过银河抵达营室星。
(2)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看成石头,把黄金视为土块,把珍珠看作沙砾,丢弃得到处都是,秦人看见这些,也不觉得可惜。 15.《阿房宫赋》文体为“赋”,是借写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揭露秦王朝的穷奢极欲,对当时统治者提出警告,且赋的写作手法里多有夸张、排比等。《史记》为史书,侧重于写实。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们之所以找不到长生之药和仙人,很像是有什么东西从中捣乱。仙方上说,人主应当隐秘行踪远离恶鬼;远离了恶鬼,神仙真人才会到来。
“常弗遇”的对象应为“芝奇药仙者”,不能断开,且“类物有害之者”,定语后置句,“有害之者”作“物”的定语,“者”后断开,排除AC。
“方中”属于前置状语,表领属或地点,独立断开;“人主”为后面句子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关中,指函谷关以东”错误,应该是“函谷关以西”。
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我们应以《阿房宫赋》的记载为准”错误。《史记》产生在西汉,距秦较近,且为史书,其记载应该比较可靠。
故选D。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属”,连接;“绝”,跨越;“汉”,银河;“抵”,到达。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看成石头,把黄金视为土块,把珍珠看作沙砾;“弃掷”,丢弃,乱丢乱扔;“逦迤”,屈曲相连的样子,这里指到处都是。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
文段二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设伏。先写“妃嫔”的由来,说明是“六王毕,四海一”的结果,照应篇首。作者一连用了“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等六组排比句式,写宫人梳妆打扮,“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凄惨生活。镜如明星,鬟如绿云,“弃脂”涨渭水,焚椒兰成烟雾。这些生动的描写,既表现了宫女命运的悲惨,也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燕赵之收藏”以下,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的被践踏。在这里,原来六国珍藏的玉石金鼎,像土块、铁锅一样堆弃着,“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杜牧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全文运用了想象、比喻与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与议论等方式,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史记》为史书,侧重于写实,语言平实,比如文段一中交待时间为“(秦始皇)三十五年”,地理位置“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面积大小为“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布局情况为“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等。
参考译文:
文段一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兴修道路,经由九原郡一直修到云阳县,挖掉山峰填平河谷,笔直贯通。这时始皇认为咸阳人口多,先王宫廷窄小,又听说周文王建都于丰,武王建都于镐,丰、镐一带,是帝王建都的好地方。于是就在渭水南岸的上林苑内修建接受朝拜的宫殿。先在阿房建前殿,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宫中可以容纳一万人,下面可以树立五丈高的大旗。环殿建有空中通道,此道从殿下一直通到终南山。在终南山的顶峰修建表作为朝宫的门阙。又修造空中通道,从阿房渡渭水,与咸阳相连,以此象征天,上的北极星、阁道星跨过银河抵达营室星。阿房宫尚未修完;(故暂时以“阿房”称之,计划)等竣工之后,再选择一个好名字给它命名。因为是在阿房修筑此宫,所以人们就称它为阿房宫。受过宫刑、徒刑的七十多万人,他们一半修建阿房宫,一半修建骊山(的始皇陵)。他们把从北山开采的石头,从蜀地、荆地输送的木料都运到这里(以备使用)。关中总共建造宫殿三百座,关外建四百多座。
卢生劝始皇说:“我们之所以找不到长生之药和仙人,很像是有什么东西从中捣乱。仙方上说,人主应当隐秘行踪远离恶鬼;远离了恶鬼,神仙真人才会到来。人主居住的地方如果被旁人知道,就妨碍真人的到来。真人,是入水不湿,入火不烧,能够乘驾云气,和天地共生的。现在您治理天下(十分繁忙),不能清静寡欲。希望皇上所住的宫室不要让别人知道,这样不死之药一定就能够得到。”于是始皇说:“我希望当神仙真人,(今后我要)自称‘真人’,不再称‘朕’了。”于是他就把咸阳周围二百里内的二百七十座宫观都用复道或甬道连接起来,把帷帐、钟鼓和美人都安置在里面,全部按照所登记的位置不得移动。皇帝所到的地方,如有人泄露行踪的,就判处死罪。(有一次)秦始皇幸临梁山宫,从山上望见丞相李斯的随从车马众多,心中不快。宦官近臣里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丞相,丞相以后就减少了车马数目。始皇知道后大怒道:“这是宫中有人泄露了我的话。”经过审问没有人认罪。就在此时,下诏把当时跟随在旁的人抓起来,全部杀掉。从此以后再没有人知道皇帝的行踪。
文段二
六国王侯的宫妃们、女儿孙女们,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从早到晚唱歌弹琴,成为秦始皇的宫人。星光闪耀,那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云纷纷扰扰,那是她们清晨在梳理发髻;渭水涨起一层脂膏,那是她们在泼掉含有脂粉的洗脸水;轻烟缭绕,香雾弥漫,那是她们在焚烧椒兰等香料。雷霆般的声音突然响起,是宫车从这里驶过;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遥遥地不知它驶向何方。(宫人们的)每一处肌肤、每一副容貌,都极尽妩媚娇艳,(她们)久久地伫立,远远地凝望,希望皇帝能宠幸自己。有的宫女甚至三十六年没能见到皇帝。燕赵、韩魏、齐楚聚敛的珍宝,是多少代多少年,从百姓那里掠夺来的,堆叠得像山一样。一朝不能保有,都运送到这里。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看成石头,把黄金视为土块,把珍珠看作沙砾,丢弃得到处都是,秦人看见这些,也不觉得可惜。
16.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使六国各爱其人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锱铢”“磷”“庾”“粟”。
17.B 18.C 19.D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大展鸿图”侧重抱负和计划;“力挽狂澜”则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从下文称“腐败的社会”可知,“力挽狂澜”才符合文意。
“歌舞升平”指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而“轻歌曼舞”是指轻松愉快的音乐,柔和优美的舞蹈,是描写歌舞者的情态,无粉饰太平之意思,另与上文连词“一片”不能搭配。故选“歌舞升平”。
“无所事事”是指闲着没什么事情可以做,而“放浪形骸”则有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故意放纵的意思,结合“往日沉湎酒色”应选“放浪形骸”。
“胸怀大志”是指心中有远大志向,而“胸有城府”是指心机深藏不外露,别人难以窥测,根据下文语境“他不知本可以为国家做出多少事,而今却空怀壮心,无处施展”可知说的是杜牧的志向方面,应选“胸怀大志”。
故选B。
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的语病有:语序不当,“消极抗争”和“纵情声色”系同一主体杜牧,所以“不仅”应放在杜牧之后,排除AD;“因纵情声色掩饰自己孤寂的灵魂”不构成因果关系,所以“因”字使用错误,同时与前句的句式不符,排除B。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原文中的冒号表示下文内容系引用原文。
A.表示解释;
B.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C.表示总括后面的分说;
D.表示下文内容系引用原文。
故选D。
20.(示例1)河曲夏夜图:天空擎起神奇的宝镜,那是缥缈的月宫;地上飘着点点的灯火,那是赴会的飞萤;河曲舞着袅娜的倩影,那是婆娑的杨柳;草窠传来精彩的合奏,那是蟋蟀的浅唱。少女似的夏夜,如此动人;清水似的夏夜,如此清明。
(示例2)雷电暴雨图墨色的帷幕铺开了,那是密布的乌云;银白的光剑劈下了,那是耀眼的闪电;愤怒的战鼓擂响了,那是炸裂的惊雷;无边的泪水滚落了,那是滂沱的暴雨;嘈嘈的大弦渐轻了,那是瓦檐的残滴;雨水在草叶中穿梭,传来蟋蟀摔破管弦的声音。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扩展语句的能力。
例句中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详细描绘了宫女晨起梳妆的情景,由此表现了阿房宫中的宫女之多的特点。
仿写时也要抓住某一图景的特点,然后运用比喻、排比进行详细的描绘。
注意描述时只能有一个中心,并且六个比喻句,六个比喻句构成排比形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