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喋血(xuè) 桀骜(āo) 磕磕绊绊(kē) 忸怩(nie)
B. 怯懦(nuò) 踌躇(chú) 似的(shì) 包扎伤口(zā)
C. 半晌(xi ng) 瞅见(chǒu) 着恼(zháo) 长歌当哭(dāng)
D. 创伤( chuàng) 寥落(liǎo) 叱咤风云(zhà) 发髻(jì)
2. 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劈首 闪烁 抱歉 撂下 B. 伪装 点辍 张皇 羞涩 C. 颤动 屋檐 发髻 篝火 D. 憎恶 安祥 疲乏 衣襟
3. 依次填入下列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______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______讲故事或作报告,______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______不写稿子,_____应像一篇文章。
A. 虽然 而 却 即使 也 B. 尽管 可是 而 虽然 但
C. 尽管 而 却 虽然 但 D. 虽然 相反 可 即使 也
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说明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对偶、反复)
B. 假使人生的进行不像山坡而像风琴的键板,由do忽然移到re,人一定要惊讶。(比喻、排比)
C.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夸张、对偶)
D.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设问、夸张)
5. 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B. 如今选择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理念、教学设施上比较先进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C. 茹志鹃著作颇丰,佳作甚多,其中尤以《百合花》最为著名,《百合花》曾入选中学课本和大学文科教材。
D. 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合花(节选)
茹志鹃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我们文工团的几个同志,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最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到包扎所时已是下午两点钟了,那里已有几个卫生员在弄着纱布棉花。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
我们刚到不久,来了一个乡干部,一边放东西,一边喘息地喝水,同时还掏出一包饭团来嚼着。他说的什么我没大听清。好像是说被子的事,要我们自己向老百姓去借,因为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
我和通讯员到附近一个村子,进村后分头去动员。不一会,我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却是空空的。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贴着鲜红的对联。我向里“大姐、大嫂”地喊。一会儿门帘一挑儿,露出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我看她头上已硬翘翘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道歉,讪讪地开口借被子。被子拿出来,我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了。原来这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我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他绷着脸,垂着眼皮,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走出门不远,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后来她问我:“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说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了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炮响起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我拿着小本子,去登记他们的姓名、单位。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能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或是喂一点饭食。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做了我的下手。
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他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他自己一下子扑在冒烟的手榴弹上……”
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啊”了一声。我看见的是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 不 正 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一九四六年的中秋”强调故事发生在万家团圆的中秋时刻,与小通讯员在这一天牺牲形成反差,凸显战争的残酷。
B. 新媳妇一开始不肯借被子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因为这条全新的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也可能因为借被子的通讯员不善言辞。
C. 护理伤员时,新媳妇红了脸,只同意做“我”的下手,在给通讯员擦拭身子时却丝毫没有忸怩之态,因为残酷的战争使她成长。
D. “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负罪”一词,表现了担架员悲痛、自责的心理,因为是他和其他担架员的过失,造成了战友的牺牲。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合花》是一篇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对战争的描写用笔俭省,而对通讯员、新媳妇则不惜笔墨,从中我们能体会作者的审美倾向。
B. 在借被子的过程中,作品通过小通讯员与新媳妇的对比,反衬出小通讯员的淳朴憨厚、天真乐观,也表现出新媳妇的俏皮、活泼,共同体现了人性之美。
C. 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物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与纯洁无瑕。
D. “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对人物思想情感的美好起到了烘托的作用,舒缓了小说的叙事节奏。
8. “破洞”这个细节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请分析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9. 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观照战争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最美是百合
那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曾有一段日子,我和妻子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那时我的工资收入只有七十二元,妻子没有工作,且已怀孕了八个月。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们开了一个小书店,还请了一个帮工。
她叫阿纯,在一所中专读书。此时,她正好放假,主动要来帮忙,而且执意不要工钱,只想借此机会多读一点书。
妻子说,暂时不拿工钱也行,搬过来和我们一起吃住,多少可以节省一点。
阿纯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阿纯是一个爱笑的女孩,我和妻子都怀疑她的嗓子眼儿里是不是挂了铜铃。
阿纯爱和妻子背着我说悄悄话。其实,她们的悄悄话大多也只是谈论女人的化妆、穿戴,并没有什么秘密。
阿纯总对妻子说:“商店里有一种百合花布,你用来做连衣裙一定很好看。”
妻子看着一天比一天大的肚子,笑着摇摇头。
阿纯说:“等生完宝宝再穿嘛!”
阿纯用很美丽的语言形容那些比她的语言还美丽的百合花。
她说:“不信你去看一看。”
经不住阿纯的一再诱惑,妻子挺着大肚子去了商店。她看到了那种布,淡黄的布面上那高雅洁白的百合花使她怦然心动。她在柜台前站了许久,但她的手并没有伸进口袋。她低下头,匆匆地离开商店,一言不发地回家了。
一个下午,妻子也不多说话。
阿纯好像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不知怎么安慰妻子才好。
做一身连衣裙的布料价钱,等同于我们一个月的生活费,妻子的选择再简单不过了。
妻子说:“也许有更好的呢,等孩子生下来再说吧。”
阿纯看看我,轻轻地转过头去。
小书店的生意还不错,因为小店附近有两所学校和一个大工程局,来租书看的人还真不少。收入最多的一天,小小的钱盒里装了十七元钱。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阿纯要回校上课,妻子也要临产,小书店刚撑起门面,就面临停业了。
经过盘点,这一个月,我们竟收入了一百八十二元钱!
我和妻子坚持拿出九十一元钱给阿纯,算她的工钱。阿纯推辞再三,收下了。她小心地把钱装进一个信封,又把信封夹在书里,然后把书放到书包的最里层。
转眼二十多天过去了,妻子住进了妇产医院。有一天,我回家取东西,门卫室的大爷交给我一个小包袱,说是一个女孩送来给我妻子的。
妻子打开小包袱,里面是那块美丽的百合花布和一个小手铃。
阿纯在信里说:“大姐,我要去秦皇岛基地实习了,这块百合花布是我用自己的‘工钱’买来的,送给你,希望你收下。天空灰暗的时候,没有人会发现百合花的美丽,但阳光一出来,满坡的百合花最鲜艳!祝你生一个健康的、又白又胖的宝宝!”
妻子坐在那儿,眼泪一滴一滴地渗入那叠得十分整齐的花布里。
(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排行榜》文字有删改)
【文本二】:
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地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上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作些零碎活。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地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的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的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两张课桌拼起来,就是一张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10.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情节非常简单,通过写赞百合花布、看百合花布、送百合花布为我们塑造了形象鲜明的人物。
B. 【文本二】表面上表现了战争时代的军民鱼水情,但更深层面上,它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
C. 【文本二】中,“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对战斗的激烈残酷起到了反衬作用,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美也起到了反衬作用。
D. 两篇文章中的百合花都含有象征意义,在文本一中,百合花象征阿纯纯洁、美好的心灵,也象征幸福美好的生活;在文本二中象征通讯员和新媳妇都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
1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篇小说选材精巧恰当,篇幅紧凑短小,结构严谨,主题突出,为我们讲述了一对夫妻和一位假期打工女生短暂相遇的故事。
B. 本篇小说情节简单,但是主题非常鲜明,通过对生活的真实刻画,在娓娓道来中引起读者共鸣,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 从文中开书店、为阿纯发工钱、去商店看了百合花布却舍不得买等情节可以看出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勤劳、节俭、善良的人。
D. 本篇小说中的阿纯是一个热爱读书,热爱生活,乐观开朗,心地善良而美好的女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2. 鉴赏【文本一】中画横线的句子。
13. 试探究【文本二】中作者安排“多了一枝野菊花”这一情节的意图。
三、语言表达
14. 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二胡,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60个字。
二胡是中国的一种很奇妙的乐器,是胡琴的一种,比京胡大,也叫南胡。二胡的构造很简单:由一根长约80厘米的细细的木制琴杆、内外两根琴弦、琴杆下端的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构成,琴筒呈茶杯形,用木或竹制成,蟒皮或蛇皮是制作二胡的重要材料;用马尾做的琴弓演奏,这与小提琴用马尾做琴弓是一样的。二胡声音低沉圆润,听起来略带忧伤,常用来表达比较深沉的情感。二胡产生的历史悠久,又比较容易学习,因此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是中国民间普及率较高的乐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把握字音的能力。此类题目多考査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祥。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
【解答】
A“桀骜”中的“骜”应读作“ào”,“忸怩”中的“怩”应读作“ní”;
B正确;
C“半晌”中的“晌”应读作“shǎng”,“着恼”中的“着”应读作“zhe”,“长歌当哭”中的“当”应读作“dàng”;
D“创伤”中的“创”应读作“chuāng”,“寥落”中的“寥”应读作“liáo”。
故选B。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要学会归类辨析,特别注意音同形异字、音同形近字、音同义近字等,然后再对比理解,加强记忆。复习时注意要明确范围,把握重点,注重积累,学会归类辨析记同音字,对比理解记形近字。
【解答】
A“劈首”的“首”应写作“手”。故A错误。
B“点辍”的“辍”应写作“缀”。故B错误。
C正确。
D“安祥”的“祥”应写作“详”。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能力,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语句间的关系、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运用什么关联词语。
【解答】
这段文字由两个复句组成,复句间是并列关系而不是转折关系,据此,可排除用转折连词“可是”连接的B项,也可将用“相反“连接的D项排除,第四空是表假设关系,又排除C项。故BCD错误。
A正确。
故选A。
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
【解答】
A对偶,拟人;
B比喻;
D一般疑问、夸张。
故选C。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解答】
A语序不当,“自主建造、设计、开发”语序不当,从逻辑上看,应该是先“开发、设计”,然后才谈得上“建造”,因此“建造、设计、开发”应调整为“开发、设计、建造”。
B结构混乱,“因为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理念、教学设施上比较先进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句式杂糅,“因为”和“是……的主要原因之一”两句杂糅,二者留一;
D不合逻辑,“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不合逻辑,前面“是否”“能否”是两种情况,后面“推动……健康发展”是一种结果,两面对一面。删去“是否”“能否”。
故选C。
6~9.【答案】D、B、【参考答案】①第一次表现了小通讯员的稚气、淳朴、可爱;②第二次表现普通农家妇女对战士的爱,体现了人物高尚淳朴的精神风貌。、【参考答案】①女性观察细致,以其视角叙述故事,可更多地展现细节,增强情节的生动性,让人如临其境。②女性感觉敏锐,可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如通讯员的牢骚、新媳妇的羞涩,更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特点。③以女性视角描写战争,绕开激烈的战斗场面,从侧面突出战争的残酷,更能批判战争的罪恶。④以女性视角写作,形成清新、俊逸的风格,更能打动读者,更好地彰显“人性美”的主题。
【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
D.“因为是他和其他担架员的过失,造成了战友的牺牲”错误,由“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他自己一下子扑在冒烟的手榴弹上……”可知,是小通讯员自己扑上去的。
故选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效果艺术特色的能力。
B.“表现出新媳妇的俏皮、活泼”错误,由“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等句可知,应是表现了新媳妇的羞涩、善良淳朴、关心子弟兵等性格。
故选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意象作用的能力。
第一次出现是在小通讯员借被子的时候。小通讯员见着“新媳妇”显得不好意思,同时又因为先前借被子不成有些赌气,他慌里慌张地想逃离尴尬的处境,却不小心刮破了衣服。这个细节把小通讯员的稚气、淳朴、可爱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次出现是新媳妇“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这个细节描写,体现了新媳妇把自己对战士的深情厚谊都倾注到缝补“同志弟”衣肩上的破洞上了,字里行间透出的是—个普通农家妇女对战士的爱,体现了人物高尚纯朴的精神风貌。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叙述视角的能力。
本文中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主要是通过“我”这个人物形象来实现的。虽然,作品主要写的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的圣洁感情,但是,“我”却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不可缺少的穿针引线的人物,是故事的叙述人和情节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因此,“我”不仅是作品采用“第一人称”方式的承担者,而且也是作品中的一个艺术形象。
“我”与小通讯员去前沿包扎所的路上,主动找他搭话,主动认老乡,甚至带着挑衅性地问他娶媳妇了没有言行,表现出一种战争年代革命队伍中的女同志特有的“泼辣”,是一个具有强烈性别意识的人物。作品不仅通过“我”带有女性特征的细微观察,使小通讯员淳朴憨厚和新媳妇善良、热爱子弟兵的形象跃然纸上。
“我”作为女性,能敏锐的感觉到身边人物的细节性的特征,“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了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些是作者通过“我”细腻的感觉描写出来的,细致描写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动作和神态,更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特点。
本文写战争,却没有正面写激烈血腥的战争场面,而是通过卫生所里的“我”这个女性形象侧面描写战争,如“我们的炮响起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他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抓住我的膀子说”的交代,均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交代出来的,从侧面突出战争的残酷,更能引发读者的想象。
从女性视角的讲述效果来看,读者跟随独特的女性视角,细腻的感受着通讯员和新媳妇的人物特点,侧面了解战争的残酷和血腥,这与一般的写作视角比起来,给读者新的独特的阅读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能够让读者更好更细致地把握小说内容,体会小说主题。
10~13.【答案】C、C、【参考答案】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写出了阿纯对这笔钱的慎重态度,为下文写阿纯用“工钱”买那块美丽的百合花布送给“我”的妻子埋下伏笔。、【参考答案】①这一细节使小通讯员形象更饱满鲜活,残酷的战争没有泯灭他对美的追求,表现了他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②经历了如此残酷的战争却仍然心向美好,写出了他的乐观情绪,以及天真淳朴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讴歌。
③与下文小通讯员的牺牲形成对比,反衬战争的残酷,谴责了战争对美的摧残,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暗示了小说的反战主题。
【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美也起到了反衬作用”错误,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美应该是“正衬”作用。
故选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从文中开书店、为阿纯发工钱、去商店看了百合花布却舍不得买等情节可以看出小说的主人公……”错误。本文的主人公是“阿纯”,而选项这些事所指的是“我”的妻子。
故选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细节描写和分析文章重要句子的作用的能力。
画线句是“她小心地把钱装进一个信封,又把信封夹在书里,然后把书放到书包的最里层”,这段描写是写阿纯把“工钱”珍藏起来的情景,“装进一个信封”“把信封夹在书里”“把书放到书包的最里层”,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写出了阿纯对这笔钱的慎重态度。
作用:联系后文“有一天,我回家取东西,门卫室的大爷交给我一个小包袱,说是一个女孩送来给我妻子的。妻子打开小包袱,里面是那块美丽的百合花布和一个小手铃”可知,原来阿纯这么看重“工钱”,是早就打算用这钱给妻子买喜欢的百合花布,因此这个句子为下文写阿纯用“工钱”买那块美丽的百合花布送给“我”的妻子埋下伏笔。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这句话是对小通讯员在战争中采摘野菊花的细节描写,“野菊花”代表“美”,在战争间隙还不忘采一枝野菊花,表现了小通讯员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他在残酷的战争中仍保持对美的追求。
这样一个热爱生活的小战士,却被无情的炮火夺去了生命,他的鲜活形象与后文的牺牲形成对比,此刻的他越是美好可爱,最后的牺牲就越让人感到痛心,让文章染上一层“把美好的东西摧毁给人看”的悲剧感;“枪筒”与“野菊花”是一组对比强烈的搭配,如果说“枪筒”象征战争,那么“野菊花”就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小战士最后的牺牲代表战争摧毁了人们的美好生活,从而暗示了小说的主题:反对战争,渴望和平。
“采摘野菊花”这一细节恰恰反映出小战士的孩子气,活泼可爱,表明他涉世不深、天真质朴;而危及关头,他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群众和受伤的战友,这是一种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这枝野菊花就是小战士美好人性的集中体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讴歌。
14.【答案】【示例】二胡是胡琴的一种,由琴杆、琴弦和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构成,用马尾琴弓演奏,声音低沉圆润,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
【解析】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二胡。解答此题,可以先找出文段说明的对象——二胡,再找出介绍二胡的四个方面:构成——琴杆、琴弦、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演奏用具——马尾做的琴弓;音质低沉圆润;影响——深受中华民族喜爱。据此,就可以组织答案了。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