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内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
【课标内容】
1.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
2.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3.初步形成“物质有利有弊”的观点。
【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以及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
本节教材是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本节课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由实验的方式逐一呈现,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情分析】
通过生物课和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对二氧化碳并不陌生,知道它能灭火,能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他们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这对学习二氧化碳有帮助。虽然对于二氧化碳的其他知识还不太了解,比如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生成物不甚理解;但是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方法。
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教学内容的突破方法,充分利用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学生的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要在小组合作中取长补短。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也多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迎合学生的思维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及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知识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设计实验和完成一些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2.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CO2与水、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难点】
CO2的检验方法、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目标——七步教学模式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实验器材】
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3个、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2个、烧杯、高低不同的蜡烛架,紫色石蕊染成的干燥纸花、喷壶两个(一个装水、一个装稀醋酸)、
酒精灯、火柴、镊子。
【教学过程】
引课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新换了一种环境来进行上课,我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礼物,(出示一瓶百事可乐)祝同学们“百事可乐”,也祝听课的老师们“百事可乐”。在我们的生活中都喝过可乐,这里面有气体吗?
生:有。
师:是什么气体?
生:二氧化碳。
师:同学们的知识面真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气体的性质。
板书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二氧化碳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故事也非常多,同学们自己读下面的故事,说一说通过这个故事,你读懂了什么?
故事:屠狗洞的秘密
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山谷中,传说有一个“屠狗洞”,里面住着一只“屠狗妖”,人走进去安然无恙,而狗一旦进入,就会被“屠狗妖”杀死, “屠狗洞”中究竟暗藏着什么玄机?
生1:说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较大。
生2:说明了二氧化碳还不供给呼吸。
师:同学们答的都非常好,本节课呢,我们利用课本的三个实验来深入的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请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大声读出来。
出示课堂教学目标
1.掌握二氧化碳这种气体的重要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3.通过设计实验和完成一些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生读。
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对本节课设计了以下一些问题,请同学们读一读。
设置疑问
探究实验1.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
(1)烧杯内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2)为什么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后熄灭?
(3)据此试验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探究实验2.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
通过这个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探究实验3.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与水反应?
(1)向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喷稀醋酸,小花颜色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2)向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喷水,小花颜色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3)把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小花颜色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4)把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小花颜色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探究4.二氧化碳为什么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生读。
师:问题比较多,我们通过一个实验一个实验的研究,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探究,逐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探究实验1.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
(1)烧杯内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2)为什么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后熄灭?
(3)据此试验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生读问题。
生自读课本。
教师演示实验。
分组讨论
小组展示
生1:因为二氧化碳不能够支持燃烧,所以烧杯中的蜡烛会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生2:因为蜡烛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生3:在这个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师:哪个是物理性质?哪个是化学性质?
生齐: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是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是物理性质。
精讲点评
通过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我们得出了二氧化碳的两个性质,一个是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一个是化学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探究实验2.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
通过这个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生读问题。
生自读课本。
教师演示实验。
分组讨论
小组展示
生1:我们看到瓶子变瘪了。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压强减小标准,大气压把瓶子给压扁了。
生2:实验现象是瓶子变瘪了,原因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压强减小,瓶外大气压比较大,把瓶子给压扁了。
师:这两个学生回答的都非常好,把掌声送给他们。
精讲点评
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看到的实验现象是瓶子变瘪,如果不会写瘪,也可以写扁。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标准大气压是瓶子变瘪。
探究实验3.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与水反应?
(1)向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喷稀醋酸,小花颜色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2)向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喷水,小花颜色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3)把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小花颜色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4)把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小花颜色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生读问题。
生自读课本。
教师演示实验。
分组讨论
小组展示
生1:向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喷稀醋酸,小花颜色由紫变红说明了稀醋酸能使小花变红。
生2:向干燥的石蕊纸花喷水,小花颜色没有明显变化,说明了水不能让小花变色。
生3:把干燥的石蕊纸花直接放二氧化碳中,小华颜色没有明显变化,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让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色。
生4:,把干燥的纸花喷水放入二氧化碳中,小花逐渐变成红色,说明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生成物,能使紫色的石蕊纸花变红。
师: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会生成什么呢?猜一猜。
生1:是酸。
生2:是碳酸。
精讲点评
是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会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晓华变红的是碳酸。(板书:H2O+CO2=H2CO3)
师:碳酸不稳定,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很容易就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今天在教室,没有太阳光的照射,我在酒精灯上对它进行加热,同学们来观察实验现象。
生自由回答:变紫了变紫了……
师:是呀,这就是碳酸的性质。(板书:H2CO3=H2O+CO2↑)
探究4.二氧化碳为什么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师:“百事可乐”瓶里边的是二氧化碳,我们怎么来证明呢?
生:用澄清石灰水。
师: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不能用燃着的木条。
精讲点评
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发生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板书:Ca(OH)2+CO2=CaCO3↓+H2O)
课堂总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密度比空气大。
(2) 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
与石灰水反应。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4) 不供给呼吸,无毒。
拓展延伸
师: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题,讨论后回答。
1.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需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2.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有一层白色固体,它是______,形成它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洗去该固体可先用______浸泡,再用水冲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小组讨论
生1: 为了使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在室内生炭火盆是利用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越多和石灰浆反应越快,开始放炭火盆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有水生成,所以墙壁反而潮湿。
生2: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有一层白色固体,她是CaCO3,形成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洗去该固体可先用稀盐酸,再用清水冲洗,反应的化学方程
CaCO3+2HCl=CaCl2+H2O+CO2↑
结束语:物质都有两面性,像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但无毒;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但可以灭火;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但可以做气体肥料、进行植物光合作用,既有利又有弊。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深入探究,充分了解了物质的性质,才能做到扬长避短,让物质更好地来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改善我们的生活。
本节课到此结束,下课! .
板书设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密度大于空气
2.能溶于水
(二)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H2O+CO2=H2CO3
碳酸很不稳定,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H2O+CO2↑
2. 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3. 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4.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无毒。
【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上册第六单元课题三第一课时的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由于是公开课,性质和内容安排在一起讲内容比较多,本节只设计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气体,在其他学科中和日常生活也多有涉及。在设计时我充分利用学校探究并推广的目标——七步教学法,逐步深入,逐步探究,把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逐一解决。
一、从生活常识引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开始上课,我用百事可乐里面有没有气体,是什么气体引入二氧化碳,因为学习的是自己熟悉的知识,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从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对新课的探究欲望都是比较强烈的。
二、精心设置问题,开拓学生的探究空间。
本节课我依据课标要求,根据教材设计,针对每一个实验精心设置了以下问题:1、烧杯内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2、为什么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后熄灭?3、据此试验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4、通过这个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5、向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喷稀醋酸,小花颜色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向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喷水,小花颜色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把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小花颜色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把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小花颜色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的设计,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讨论、探究、展示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释放,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发展,
三、引用课本实验,使教学内容条理清楚。
探究式教学是化学课的主题。本节课通过实验实现探究目的,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是基本要求,用实验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是教学关键。我充分利用实验,层层深入,把二氧化碳的性质在学生的分组讨论和小组展示中一一展现出来,并能够深切的记忆。
在课堂把控上,本节课有条不紊,完成了预设教学目标,课后听了诸位同行的建议和意见,使自己看到了自己的许多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去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克服掉自己的不足的地方,让自己的课更能吸引学生,让自己的课堂更能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