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备课表
科 目 语文 年级 六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单位
授课教师 单位
课 题 海洋—二十一世纪的希望 课时 第二课时 评论或修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领悟“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文材料,感受海洋特点,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激发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情感。 3.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合作交流,了解今天海洋开发利用取得的巨大成就,畅想人们美好的未来,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品读感悟海洋与人类的关系。 2.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及文本语言,畅想人们美好的未来。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评论或修改
一、示标 1.板书:(海洋)提到海洋,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波涛汹涌……)(出示有关词语)谁能把海洋的气势之大,范围之广朗读出来?(指名读) 2.海洋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不少诗人这样称赞它。(媒体出示,生读:海洋,蓝色的煤海,天然的鱼仓,能量的源泉,盐类的故乡,旅游的胜地。千百年来,海洋被人们传诵,更因为它与人类有着不解的情缘。) 3过去人类对海洋怀着怎样的情感?找出两个关键的词语(热爱、敬畏)。 4.人们为什么热爱海洋却又敬畏海洋呢?为什么海洋被称作是二十一世纪的希望呢?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二、探究 品读感悟,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关系。1.人们为什么热爱海洋却又敬畏海洋呢?生交流:①人们热爱海洋(“提供”“慷慨”“丰富”“每日不可缺少”)体会到海洋的无私、博大的胸怀。指导朗读。 ②人们敬畏海洋(因为它发起脾气来很可怕)哪些词语能体现出来?(无情地、掀翻、冲垮、毁灭)读着这句话你想起了什么?(赤潮、飓风、海啸等)指导朗读,及时评价。(老师感受到海啸的来势凶猛,令人望而生畏、毛骨悚然。) ③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能把你想到的描绘一下吗?真是太可怕啦,谁再来读一读? ④出示图片,这是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大海啸,当海啸发生时,海浪以每小时600多公里的速度向岸边涌来,掀起十几米高的巨浪,波浪滚滚,势不可挡,海啸过后,整个城市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一片废墟,人们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更有许多无辜的人在突如其来的灾难中丧生,还有些孩子也过早地离开人世,留下悲痛欲绝的父母,这真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瞧,海洋既能提供给人类帮助,又直接影响和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可见它与人类的关系也很怎样?(密切) 3.小结:这一自然段通过正反两个方面写出了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十分密切,回顾这一自然段的写法,有值得你欣赏的地方吗? 提示:从结构上看,存在什么结构(总分),这样显得纲目分明,条理清楚;从语言修辞手法上看,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拟人)你读起来觉得怎样?说明文为了避免语言的枯燥无味,常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描述,这样读起来就生动、有趣多了。(板书:总分说明、形象描述)这样的写法下文中也有。 4.过渡,正因为这样,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5.出示,你能用“因为……所以……”结合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千百年来,人们为什么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人们吗?你还能用“之所以……是因为……”来说说吗? 6.正因为这样,所以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什么叫“望洋兴叹”?人们会叹息什么呢?把人们对海洋既热爱却又敬畏的感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生练读、齐读2、3小节)
三、展示 合作交流,深入了解海洋。 1.时代在前进,科技在发展,进入信息时代的我们对海洋还是只能“望洋兴叹”吗? ①出示第4小节。(指名读) ②读着这句话你心情怎样?(很激动) ③今天能开发、利用海洋的原因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表示原因的词语是(生:由于),相当于关联词中的哪个词?(因为)。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个表示原因的词语。 ④换一个说法,句意不变。 ⑤再读第4小节,联系上下文想想,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承上启下)这段话把前后两部分内容有机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文章更通畅,联系更紧密,它是我们写作中常用的一个好方法。 2.那么,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是如何开发、利用海洋的? ①快速浏览5—8小节,随后小组合作讨论、思考:21世纪的人类生活将面临哪些困境?人们又是从哪几方面开发利用海洋的?(试着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②21世纪的人类生活将面临哪些困境?生交流,师随机用多媒体出示: 能源危机 开发矿产资源 食物匮乏 索取高蛋白食物 电力紧张 利用水能发电 出现干旱 淡化海水、缓解水荒 空间狭小 建设海底城市 ③从这些强烈的对比中,我们感觉到,海洋对我们人类的作用越来越大。(板书:强烈对比) ④回顾整个段落的写作,你能发现有什么明显的结构吗?(总分结构) ⑤我们看,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出示“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 (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激动、自豪)从哪里体会到的?(交流关键词)谁愿意自豪地读一读的?(生读文) ⑥人类对海洋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你能结合课后搜集到的资料来说说吗?(学生交流) ⑦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资料,让我们一睹为快吧!(观看图片,老师随机介绍) 海洋科学考察船、海上石油平台、美国先进的海底探测器; “海洋保健食品”——深海鲨鱼肝油、海参活宝、第六生命素; 世界上第一个潮汐电站是——法国的朗斯电站; 我国第一、世界第三的电站——浙江江厦潮汐电站; 未来的海底城市等 ⑧看着这些骄人的成绩,你想说什么? ⑨小结:这些资料足以表明今天的人们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已大显神威。 图文结合,畅想未来海洋。 1.今天人们向海洋索取资源已取得了累累硕果(观看“蓝色革命”录像) 2.科学家早已预料到,出示句子(师引读): ①可以预料,21世纪人类的餐桌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蛋白食品来自海洋。 ②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的建立,将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 ③用海水淡化的方法缓解地球上许多干旱地区的水荒,在海底建设城市,以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也都将要由幻想变成现实。 3.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遐想。那时,提取海洋生物基因能制成特效新药、艾滋病、高血压、白血病早已不是不治之症。去海底城市居住生活、游览不再是梦想……那时的你也许已是一位海洋开发的建设者、创造者,让我们读读以上这段文字,结合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描绘人们美好的未来,去塑造一个未来的我。出示四幅图(海上石油平台、高蛋白食品、发电站、未来海底城市)(配乐,学生畅想、交流) 4.从同学们美好的畅想中,可以看到人们明天的生活——充满希望。 5.小结:此时,我们可以由衷地说:海洋的确是人类(生齐读,师完成课题板书:——21世纪的希望) 总结全文,对比方法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说明文,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而且知道人类可以从5个方面对海洋进行开发利用,并懂得了要保护海洋。同时习得了写说明文的方法,那就是总分说明、形象描述、强烈对比。 2.说明方法对比,老师找到了这篇课文的原文,请同学们拿出资料,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原文很长,改动后简短、生动,更适合我们学生阅读。)在写法上有什么区别?(列数字、分类别、举例子等)这些都是说明的方法。
四、延伸 1.海洋,曾经孕育了生命,如今,又将解救人类于危难之中。可是,现代人又是怎么对待这个蓝色希望的呢? 图片一:油船泄漏,海上漂满了数以万计的海鸟、海鱼尸体。 图片二:赤潮日益严重,数万公里海洋的鱼虾蟹大量死亡,成为死海。 2.同学们,看着这些图片,心情沉重吗?想说些什么呢? 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高声向全人类呼吁(生齐读最后一节)。 3.我希望也相信同学们是保护海洋、阻止海洋污染的积极行动者。只有这样,海洋才会——(生读:乐于做出它的奉献。) 4、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痛定思痛后只有一句话——(海洋——二十一世纪的希望);万语千言只为大家谨记——(海洋——二十一世纪的希望)。 让我们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海洋,让它造福人类,让我们共同构筑一个天蓝蓝、海蓝蓝的美丽世界吧! 七、课后作业 1.说一说:结合课文内容及你了解到的相关知识,说一说为什么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2.写一写:你心目中未来的海洋是什么样子的?结合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写一篇短文。 3、为海洋设计几条广告宣传语,呼吁大家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板书设计 形象说明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总分结构 强烈对比
学情反馈 优 秀 良 好 达 标 待 达 标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备课表
科 目 语文 年级 六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单位
授课教师 单位
课 题 海洋—二十一世纪的希望 课时 第一课时 评论或修改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的原因,领悟过渡段的表达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的原因,领悟过渡段的表达作用。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评论或修改
一、示标 1、同学们,在茫茫的宇宙中,飘浮着一颗美丽的“水球”,那就是我们的地球。之所以称地球为“水球”是因为什么呢?2、是呀,地球上71%都覆盖着水,即海洋。你亲眼见过海洋,了解海洋吗?3、学生交流。出示画面:平静温柔的海、波涛汹涌的海。4、大海在我们的眼中,它有时候是那么平静、安详,有时候面目是那么汹涌、可憎。它有时候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欢乐,有时候却是无限的痛苦。可是金涛先生却认为,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板书课题)5、质疑:读了课题,自己有什么想法和大家交流交流。猜猜课文又会给我们写些什么内容呢 (如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齐读课题。
二、探究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轻声练读课文,提出要求要读准字音,要把句子读得正确、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2、然后出示生字词,检查低廉 威胁 索取 敬畏 大显神威 望洋兴叹 喜怒无常无穷无尽 匮乏 干旱 回眸 蔚蓝色3、指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字的读音变化,字形的区分。4、指导学生会读会写:“慷慨、蕴藏、锰、硫、威胁”。 5、用钢笔描红”指导书写。先邀请学生上黑板书写生字,孩子们是很乐意的,其他同学在书上描红,然后请学生做小老师,评价黑板上的字,写得如何,给出建议,如果是你的话你会如何写?。 6、理解“匮乏、低廉、敬畏、望洋兴叹”的意思,可让生联系上下文、也可采用查字典等方式来理解。7、再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8、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站起来读给同学们听听,再说说你为什么对这一段感受深。学生,教师评议。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正确、顺畅地朗读课文,给足学生自由读书的时间。
三、展示 1、这篇课文究竟讲的是什么呢?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2、哪位同学告诉我,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3、学生交流。(1)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和我们人类关系密切。(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人类将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时代。(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将成为人类在新世纪的希望。(4)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4、位同学把这几个方面连起来说一说。5、指名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将迎来开发海洋和利用海洋的时代,海洋将成为人类在新世纪的希望,告诫人们要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6、指名再说一遍。7、说得非常好!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同学们抓住文章的关键,就一定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8、领悟过渡段的表达效果刚才同学们在概括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发现,有两个自然段很特殊,即第3、4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板书:过渡段)这也是过渡段,只是和我们平时接触的一段式的过渡段不一样,但是表达的效果都是一样的,总结上文,总起下文,即承上启下,(板书:承上启下)9、再指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由此课文的层次也是一目了然,然后再通过齐读感受过渡段的表达。
四、延伸 1、海洋是人类的摇篮,它曾经孕育了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海洋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它曾经哺育了地球上的生灵。它与人类的关系是那样地密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课文的哪一部分写是是海洋与人类的关系密切。2、指名回答。3、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怎样密切呢?请哪位同学朗读课文的1、2、3小节,其他同学用笔画出描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句子。特别要关注那些扣住你心弦的词语”4、交流。出示: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发水产品和每日必不可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1)给予什么意思?慷慨地给予什么意思?大海给予人们什么?(2)你能结合你收集的资料说说有哪些水产品?(3)此时人们对海洋的情感怎样?(4)大海与人类关系密切还表现在哪里?(海洋发起脾气来……)(5)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影响人们的生活,直接决定人们生活的安定与幸福)(6)你能用你收集的例子说明吗?教师再出示一些图片和影像资料让学生感受(7)此时人对海洋又是怎样的情感呢?这段话应该怎么读?(8)试读,指名读,自由读。(9)引读千百年来,人么热爱海洋,是因为……但是又敬畏海洋,是因为……海洋的脾气真是……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千百年来人们是怎么办的呢?理解“望洋兴叹” 人们望着海洋会兴叹些什么?(10)交流。
板书设计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热爱 过渡段 承上启下 敬畏
学情反馈 优 秀 良 好 达 标 待 达 标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