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鹤岗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31 07:5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下学期月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15分)
C(3分。A项曲解文意,据材料一“他们的精神是相通的”可知,两人“精神追求相左”错误;B项强加因果,选项将原文的并列关系理解为因果关系;D项张冠李戴,"一种有关巫术礼仪的祭神歌舞和音乐”“集体的活动而非个人的创作”是《九歌》等作品而非全部楚辞)
B(3分。A项逻辑混乱,将误将“富于悲剧的崇高美”这一结果当做目的,“侧重”也于文无据:C项推断错误,"道德教化作用比较微弱"错,选项:D项推理不当,根据原文"它是主宰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不抓住这一关键,很难真正阐明两汉艺术的根本特征","它"指的是“楚汉浪漫主义”,不包含“先秦理性精神”)
3.A(3分。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具有浪漫主义色彩。A项班固是东汉人,所以他所说"后世"包括汉朝,能说明汉对楚文化的继承;B项是说《史记》的创作目标;C项阐述的是《离骚》对象征手法的运用;D项谈的是《离骚》和《史记》各自具有开创性,没有体现出继承性)
4..①司马迁的审美观有着明显的尚奇倾向,《史记》在取材时喜欢保留怪事轶闻;②楚汉文化一脉相承,楚辞多有奇异的浪漫想象,《史记》继承了这种浪漫主义传统。(6分。每点3分。若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
5.B [解析]“嘿嘿”在文中反复出现主要是表现周讲师的乐观、憨厚、爽朗等性格特点。
6.A [解析]“形成鲜明对比”不当。
7.①通过书名巧妙关联,体现周讲师在喧嚣的环境中潜心治学的学者风范。②照应上文,周讲师擅长鲁迅研究,也肯定了“我”对鲁迅的研宄。③凸显主题,表达对周讲师如鲁迅一般乐观面对艰苦环境、专心学术研究的敬佩和赞扬。【评分标准】5分。每答对一点2分,答对2点4分,答对3点5分。意思对即可。
8.①运用反差(对比)设置悬念,“我”预想周讲师说话会温言细语,但他一开口却嗓门特大。②以“我”的心理活动、误会等层层渲染悬念,如“我”内心对周讲师是否耳背的疑问,周讲师的大嗓门让人误会他当众训斥“我”等。③层层渲染悬念,极大地引起读者的好奇和关注,持续激发阅读兴趣。【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9.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先前奉诏担任定州路副都部署,望都之战从辰时到酉时,营帐没有准备好,物资粮食也还没有到,士兵没有解下盔甲,战马没有饲料,就这样两天,加上士兵缺水,冒死争相取水。“臣”是主语,“充”是谓语,“都部署”为官职名,做宾语,主谓宾结构齐全,故应在“都部署”后断开,排除BC;“军不解甲”与“马不刍秣”为对称结构,故应在“马不刍秣”后断开,排除D。故选A。
10.【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朕,与寡人、孤、不谷在先秦时均被用做君主或诸侯的自称,但只有朕被一直沿用”错,“朕”在先秦时并非君主或诸侯的自称,“孤”在后世仍被使用。故选D。
1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B.“发现敌人有议和的想法,就趁机提出议和的建议”错。由原文“云州观察使王继忠战败,为敌所获,敌即授以官,稍亲信之,继忠乘间言和好之利。时敌人颇有厌兵意,虽大举深入,然亦纳继忠说”可知,是敌人立刻授予他官职,逐渐地亲近信任他,王继忠趁机进言和好的益处,并不是“发现敌人有议和的想法”。故选B。
12.(1)云州观察使王继忠战败,被敌人俘虏,敌人立刻授予他官职,逐渐地亲近信任他,王继忠趁机进言和好的益处。
(2)现在(契丹)在军队多次受挫后,又对自己退兵感到耻辱,所以通过王继忠来请求(议和),料想不是假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为所”,表被动,被;“稍”,逐渐、渐渐;“亲信”,亲近信任;“乘间”,利用机会,趁机。(2)“兵锋”,军队;“耻”,意动用法,以……为耻,对……感到耻辱;“因”,通过;“谅”,估计,料想。
13.①虽心存疑虑但愿意和谈。②前者是因为他认为契丹人本性粗野彪悍,不会轻易顺服。③后者是因为他想要安定百姓,不想穷兵黩武。(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1)由原文“谓辅臣曰:‘朕念往昔全盛之时,亦以和好为利。朕初即位,吕端等建议,欲因太宗上仙,命使告讣;次则何承矩谓因转战之后,达意边臣。朕以为诚未交通,不可强致。念非怀之以至德,威之以大兵,则犷悍之性,岂能柔服?此奏虽至,恐未可信也’”可知,宋真宗虽心存疑虑,是因为他认为契丹人本性粗野彪悍,不会轻易顺服。(2)由原文“然得请之后,必有邀求。若屈己安民,特遣使命,遗之财货,斯可也。所虑者关南之地曾属彼方,以是为辞,则必须绝议”“朕丕承大宝,抚育群民,常思息战以安人,岂欲穷兵而黩武?今览封疏,深嘉恳诚。朕富有寰区,为人父母,傥谐偃革,亦协素怀。诏到日,卿可密达兹意,共议事宜。果有审实之状,即附边臣闻奏”可知,宋真宗愿意和谈,是因为他想要安定百姓,不想穷兵黩武。
参考译文:
宋真宗景德元年,契丹大举进攻宋朝。魏能、石普等率兵抵御。魏能打败契丹前锋,斩杀其偏将。契丹又进攻北平寨,田敏等击退了他们。契丹又向东奔向保州,振武小校孙密带领十个士兵侦查,路上遇到敌人前锋,孙密等依靠树木,张开弓箭来等待敌人的到来,敌人下马用短兵器格斗,孙密等人射杀了十余人。
景德元年闰九月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战败,被敌人俘虏,敌人立刻授予他官职,逐渐地亲近信任他,王继忠趁机进言和好的益处。当时的敌人也很有厌战的意思,虽然大举深入(宋境),但是也采纳了王继忠的建议,于是派遣小校李兴等四人拿着信物、令箭,带着王继忠的书信拜访莫州部署石普,并且送上写给皇帝一封密奏,希望能够迅速送达给皇帝。言辞很诚恳激切。李兴等说契丹君主把他们召到帐前当面交给他们这封信,并告诫命令他速速送到莫州交给石帅,当得到回复的信札(书信),立刻快马赶回。于是石普派遣使者带着王继忠的密奏到京城去。宋真宗打开来看,是王继忠叙述的文字,信中详细说道:“我先前奉诏担任定州路副都部署,望都之战从辰时到酉时,营帐没有准备好,物资粮食也还没有到,士兵没有解下盔甲,战马没有饲料,就这样两天,加上士兵缺水,冒死争相取水。第二天,我带领士兵前进,拦截其偏将。虽然胜负各半,但是后援没有到来,被敌人俘虏,这并不只是王超等人的轻敌缺少谋略,也是我的罪过。北朝(契丹)因为我早年在宫里做事,曾经承担边防事务,(就)给与我特别的恩宠,(让我)位列于大臣之中。曾想当年面辞陛下,亲自奉行您的恩诏,只把使百姓休养生息和停止战争作为自己的事情。况且契丹听闻您的圣德,希望能够修复以前的和好状态。他们一定希望睿智慈爱的皇帝,能够屈尊听从他们愚昧盲目的想法。”皇帝对辅臣说:“我回想过去全盛的时候,也认为和好是最为有利的。我刚刚即位的时候,吕端等人建议,想要通过太宗去世的机会,让使者报丧;其次何承矩说通过在不同地方作战后,把(和好的)意思传递给边臣。我以为还没有互相往来,恐怕不能强行得到。(我)心想(如果)不用最大的恩德来感化他们,(不用)强大的兵力来威慑他们,那么他们粗野强悍的本性,怎么能柔顺服从呢?这份奏折虽然到了,但是恐怕不能相信。”毕士安等人说:“近年归顺的契丹人说:契丹国中畏惧陛下的神武,我们国家富足,契丹常常担心我们突然有一天举兵收复幽州,所以现在深入入侵。现在(契丹)在军队多次受挫后,又对自己退兵感到耻辱,所以通过王继忠来请求(议和),料想不是假的。皇上说:“你们所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们因为没有成功来请求议和,本来就是他们应该的。然而等到得到所请求的东西后,必定有所要求。如果委屈自己使老百姓安定,特派遣使者,送给他们财物,这是可以的。所担心的是关南曾经属于对方,他们拿这个作为借口,那么必须断绝这个议和。我应当整顿军队,亲自讨伐他们。”于是写手令让石普交给李兴等,对王继忠说:“我继承了帝位,抚养教育天下的百姓,常常想着停止战争来使百姓安定,哪里想动用所有兵力,肆意发动侵略战争?现在看你的奏折,我非常赞赏你的诚恳。我富有天下,做百姓的君主,倘若成功地停止战争,也是符合我一向的心意的。诏书到的时候,你可以秘密传达我的意思,共同商议此事。如果有清楚确实的情况,就交给边疆的大臣上奏让我知道。”王继忠想要让朝廷先派遣使者,皇帝没有答应。
(二)古代诗歌鉴赏
14. B (“一二联以描写为主”错,一二联是“新破荆州得水军,
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险,百胜安知赤壁焚?”,写曹操攻下荆州得 到诸多水军,于是带领千艘战船到达赤壁准备与孙刘联军大战,结果没想到一 把大火烧了战船。这是记叙了曹操赤壁之战的情景,因此一二联以记叙为主。)
16. D风格不同:苏辙诗朴实无华,理性客观;苏轼词雄浑豪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方式、风格特点的能力
(三)名句填空(10分)
16(1)茕茕孑立,形影相吊(2)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3)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4)故莫能知,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5)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7.①光阴荏苒 ②雷霆万钧 ③灿烂辉煌 ④哀鸿遍野
【解析】第一空,光阴荏苒:形容时间流逝。语境指时间流逝;第二空,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语境中“她”指黄河,不指人,应用“雷霆万钧”;第三空,灿烂辉煌:形容光彩四射,鲜明耀眼。语境用于修饰“文化”;第四空,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根据“满目疮痍”可知,语境指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应用“哀鸿遍野”。
18.我一直梦想着能目睹黄河的壮美雄姿,领略壶口雄风,感悟黄河文化,感受母亲河的浩瀚和伟大。
【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共有两处语病:
一是搭配不当,“看到母亲河的浩瀚和伟大”“感悟黄河的壮美雄姿”“感受壶口雄风”“领略黄河文化”均是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感受母亲河的浩瀚和伟大”“目睹黄河的壮美雄姿”“领略壶口雄风”“感悟黄河文化”;二是语序不当,依照先外后内的逻辑顺序,应为“目睹黄河的壮美雄姿”“领略壶口雄风”“感悟黄河文化”“感受母亲河的浩瀚和伟大”。
19.①可能想吃好吃的缓解悲伤的情绪②肠道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呢③如果迷走神经由于压力而无反应
(评分标准:答对1句2分,共6分。其它答案酌情给分。)
课内文言文知识点(8分)
20.D 21.D 22.A 23.D
作文
【审题指导】
第一段材料讲述的是《红楼梦》中贾雨村的人生轨迹。一个满腹才华、抱负不凡的穷书生,因为在走入官场后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丢失了读书时的雄心壮志,丧失了做人的良知与道德,最终从“英雄”蜕变为“奸雄”,让人感叹。第二段材料讲述的是热播剧《狂飙》中的高启盛的人生轨迹。一个成绩优异的学霸,在踏入社会后,开始执著于追求钱、权与“胜”,逐渐丢弃了学生时代的理想目标,抛弃了做人的道德底线,堕落为一个黑恶分子。
两段材料讲述的都是学霸“黑化”的故事,虽然他们都是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但其人生轨迹能给有为青年带来深刻的启示。考生可以选取的写作角度是多样化的,如分析“才”与“德”的关系,思考坚持理想、信仰、初心在成才路上的意义,思考读书的意义,思考健全的人格与成才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功利心,等等。
【参考立意】
1.立德广才,方成其志。
2.德才兼备,方为栋梁。
3.德为才之本,才为德之力。
4.无德有才终坏事。
5.以德为先,以才为后。
6.成才路上,携理想(信仰、初心)前行。
7.读书人不必有太多功利心。
8.健全的人格有助于成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