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外国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外国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30 23:39:43

文档简介

濮阳外国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
历史 参考答案
1.C
【解析】 A项不符合题目主旨,故排除A项;题干表述的是道家学说也兼采了法家思想,与私人讲学风气和受民众推崇没有关系,故排除B、D两项;从题干可以看出,《管子》属于道家黄老学派的著作,但融入了法家学说,故选C项。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17
2.A
【解析】 由材料中“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讲究仁义,韩愈对道的解释也是由仁义出发,最后落脚于仁义,体现了其对复兴儒学的期望,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佛教、道教思想,故排除B、C项;天理是宋明理学的范畴,当时理学尚未产生,故排除D项。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18
3.C
【解析】 中国古代炼丹术是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助推器,虽然其对火药的产生有促进作用,西传后对近代化学的产生也具有促进作用,但不能因此认为其本身具有科学的理论原理,故排除A项;B、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D项;材料表明中国炼丹术的西传在西方近代化学产生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
4.B
【解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都是家国情怀的表现,故选B项。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20
5.C
【解析】 材料没有提及大足石刻中有关世俗的雕塑画像,无法得出“佛教的世俗化”这一结论,故排除A项;“地域性特征”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B项;大足石刻有别于其他石窟,内有以孔子为主尊的儒家造像,这说明佛教在中国流传过程中,与儒家相互融合,即“佛教的中国化”,故C项正确;大足石刻开凿于唐宋时期,并非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以不涉及“汉化政策”,故排除D项。
题目ID:589071899410046978
6.A
【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国汉字传入周边邻国后,他们在对汉字加以吸收改造的基础上,创立出自己的文字,说明中国汉字的传播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A项正确;
汉字对外传播,与转型简化无关,排除B项;消除了东亚地区交流的障碍,夸大了汉字的作用,排除C项;
朝鲜、日本等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本国文字,这并不会增强各地之间的民族认同感,排除D项。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21
7.C
【解析】 两河流域居民发明了楔形文字,故排除A项;中国发明了甲骨文,故排除B项;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象形文字为古代埃及发明,故“罗塞塔石碑”最上面所刻文字应为象形文字,故C项正确;玛雅文字是美洲玛雅民族在公元前后创造,故排除D项。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22
8.D
【解析】 这套数码是印度人发明,故排除A项;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社会转型以及文艺复兴的兴起的作用,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故排除B、C项;材料“印度数码(0~9)就是通过他的著作传入西方,使数学运算发生了一场革命性变化”,表明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故D项正确。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23
9.B
【解析】 材料说明了古希腊神话蕴含着人文思想,不能说明古代希腊宗教信仰自由,故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古希腊神话中诸神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还争权夺利,说明诸神人格化的特点,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对权力权威的藐视和思想的自由开放,故排除CD项。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24
10.B
【解析】 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和艺术的结晶,故选B项。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25
11.D
【解析】 婆罗门教的经典文献是《梨俱吠陀》等四吠陀,故A项错误;《摩诃婆罗多》属于文学作品,讲述了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事迹,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B项错误;《摩诃婆罗多》掺杂神话传说,带有艺术虚构和夸张,且是民间口耳相传的作品,不能作为一手史料,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除文学性描写外,史诗还包含大量宗教、哲学、政治和伦理等成分”可知,《摩诃婆罗多》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史诗长篇,故D项正确。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26
12.A
【解析】 唐朝时期,日本“百事皆仿唐制”,可见古代日本文化深受唐朝文化的影响,故A项正确;儒家文化只是日本学习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有律令政治、文学艺术等等,BD两项说法都不全面,故排除BD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日本接受唐朝政府的册封,故C项错误。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27
13.A
【解析】 材料信息主要体现了太阳崇拜的国教和“印加”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印加”是君主的称号,宗教与君主统治结合,显示了具有君权神授的色彩,故A项正确;由材料信息“基于太阳崇拜的国教,进一步促进了帝国的统一”可知,宗教崇拜为帝国统一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故B项错误;太阳神是印加帝国的主要信仰,而非唯一信仰,且材料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宗教狂热而引起侵略扩张,故D项错误。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28
14.B
【解析】 大约6000年以前,印欧人生活于今天的东欧平原一带,是今天欧洲人和印度人的共同祖先,故B项正确;赫梯人、雅利安人和波斯人都是印欧人在迁徙征战过程中,在各地所形成的,故排除ACD项。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29
15.A
【解析】 日耳曼人在迁徙的过程中,利用西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并建立了诸多王国,故A项正确;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故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与日耳曼人无关,故排除C项;日耳曼人的大迁徙使欧洲分裂为诸多王国,但日耳曼人保留了当地原有的基督教,他们在文化认同上是有很大的相似性的,故排除D项。
题目ID:707920516920385540
16.D
【解析】 材料强调欧洲殖民侵略对美洲人口结构的影响,而不是世界各地物种的交流,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商业革命,故排除B项;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故排除C项;在欧洲殖民者屠杀、奴役之下,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16世纪以后,殖民者开始从非洲掳掠、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奴隶贩子从欧洲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欧洲。这个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故这个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故D项正确。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30
17.A
【解析】 英国对澳洲的殖民,通过野蛮的手段导致当地居民人口的锐减,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英国向澳洲移民,看不出世界人口的流动以及世界人口的锐减,故排除B、D项;澳洲自然条件的优越是英国殖民的原因之一,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C项。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31
18.D
【解析】 当时华工在美国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提高,A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华工参与修建美国太平洋铁路并为此作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沉重代价,故D项正确。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32
19.C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全球劳动力的人才流动出现新趋势,“知识精英”成为各国争抢的重要资源,硅谷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故选C项。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33
20.B
【解析】 卢旺达大屠杀是卢旺达国内两个不同种族之间的矛盾造成的,所以这场灾难导致的难民属于种族民族难民,故选B项。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34
21.D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丝绸之路的影响,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东西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航海技术,故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两条丝绸之路的开通,便利了东西方商品的交流,也就会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故D项正确。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35
22.D
【解析】 材料无法得出传教士的主导作用,故排除A项;B说法过于绝对,错在“广泛传播”,故排除B项;西方近代科学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故排除C项;材料“莱布尼茨阅后发现中国古老的《易经图》可以解释二进制数表”体现的是中外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故D项正确。
23.B
【解析】 A、D两项都有可能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AD项;材料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当时东西方贸易的规模比较小,中国出口到英国的茶叶比较少,即便是英国的上层,也对茶叶格外珍惜,故B项正确;中国人不吃茶叶,故C项错误。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37
24.C
【解析】 是资本的流动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而非世界贸易推动资本流动,故排除A项;
为工业革命提供市场的不是世界贸易,故排除B项;据题意可知,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纺织品,随同欧洲的商品一起被运到广州,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被载运到马尼拉,然后经那里转运到拉美、欧洲等地,说明东西方之间形成了商品往来,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贸易网络,故C项正确;改变亚欧的社会生活的是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因为经济交流,故排除D项。
题目ID:705511443918757901
25.【答案】
(1)功能:政治、军事、文化。最高成就:戏剧(如答悲剧和喜剧亦可)
(2)实质: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需要的新文化(或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封建制度的斗争)。
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希腊罗马文化积淀;
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解析】
(1)功能:根据材料一中“雅典卫城是自然景观、建筑结构、公共用途的理想结合”“山与诸神庙的结合,让卫城变成了最理想的公共场所”“战时,起着堡垒作用,和平时期,是人民朝拜的圣地”可知,兼具政治、军事、文化等的多重功能。
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希腊人在文学方面的最高成就是戏剧。
(2)实质:根据材料二中“(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封建制度的斗争”可知,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创立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可知,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据“新兴的资产阶级为发展生产需要文化科学知识”“新文化的发展必须突破教会的桎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希腊罗马文化积淀;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38
26.【答案】
(1)特点:
政府鼓励与移民自愿相结合;重视经济利益;移民方向具有多向性。
影响:
推动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不同:
方向不同,二战前国际移民大多由欧洲向美洲等落后地区,二战后则是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
性质不同,二战前多是殖民移民,带有暴力性质,二战后则是自愿性移民。
原因:
殖民体系的崩溃的影响(殖民统治者退出前殖民地回流欧洲);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西方国家政策的调整;
发达国家经济水平、人均收入、生活质量较高,对发展中国家民众有吸引力;
国际法与国际观念的进步。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39
27.【答案】
(1)特点:
官府主管和组织人员前往;始发港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航程已远达南亚,物品远销欧洲;
伴随着经济、文化交流。
影响:
提升了汉朝的海外影响力;加强了中国与南亚地区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扩大了汉代对外交往的渠道。
(2)特点:
英国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多中心的贸易新格局形成;
国际分工加强;
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强,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濮阳外国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
历 史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4. 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2第1—3单元。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16
战国时期,各家各派的学者在齐国稷下学宫,自由讲学,著书立说。作为稷下学者论文集的《管子》,属于道家黄老学派的著作,但其中的《任法》篇也说“法者,天下之至道也”;“所谓仁义礼乐者,皆出于法”。这表明( )
A、道家奉行以法治国思想 B、齐国私人讲学风气兴盛
C、战国思想流派彼此融合 D、儒法学派受到民众推崇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17
韩愈在《原道》中说:“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由此可知,韩愈对“道”的解释意在( )
A、复兴学 B、推动佛教本土化 C、传播道教 D、阐明天理的内涵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18
某西方学者曾说:“中国炼丹术的基本思想向西推进,传遍了整个欧洲……如果我们承认炼丹术是近代化学的先驱,那么中国炼丹术原有的理论,便可看作制药化学最早的规范。”据此可知( )
A、中国古代炼丹术具有科学的理论原理 B、中国最早创立了近代制药化学学科
C、中国炼丹术对近代化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D、西方近代制药化学完全从中国引进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19
早在春秋时期,《礼记》中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论,北宋理学家张载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更是将这种精神赋予了具体的指向。这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种内涵( )
A、以人为本 B、家国情怀 C、天人合一 D、自强不息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20
大足石刻开凿于唐宋时期,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其中石篆山摩崖造像中有以孔子为主尊的“儒家”造像,在石窟艺术中可谓凤毛麟角,这体现了( )
A、佛教的世俗化 B、大足石刻具有地域性特征
C、佛教的中国化 D、大足石刻受汉化政策影响
题目ID:589071899410046978
从公元前 4 世纪开始,汉字便陆续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在周边国家形成一个“汉字文化圈”。朝鲜、日本等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本国文字。汉字的向外传播( )
A、促进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发展 B、加快了汉字的转型简化
C、消除了东亚地区交流的障碍 D、增强了各地的民族认同感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21
拿破仑军队远征埃及时,在尼罗河三角洲上发现了“罗塞塔石碑”,石碑上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碑文由三种文字写成,最上面的是一种圣书体,代表献给神明的文字中间的是埃及草书,也就是当时埃及平民使用的文字,最下面的是希腊文。最上面的圣书体最有可能是哪种文字( )
A、楔形文字 B、甲骨文 C、象形文字 D、玛雅文字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22
花剌子密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被誉为“代数之父”。印度数码(0~9)就是通过他的著作传入西方,使数学运算发生了一场革命性变化,欧洲人称为阿拉伯数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发明了0~9这套数码 B、阿拉伯文化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
C、阿拉伯文化促成了欧洲社会转型 D、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23
希腊神话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古代希( )
A、宗教信仰相对自由 B、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
C、对权力权威的貌视 D、人们的思想自由开放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24
10.矗立于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因巨大的圆顶而闻名于世,至今经历了一千五百年的风霜。它是哪一帝国极盛时代的见证者( )
A、波斯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俄罗斯帝国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25
11.《摩诃婆罗多》成书于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四世纪,历时八百年。它长期以口头方式创作和传诵,不断扩充内容,层层累积而成。除文学性描写外,史诗还包含大量宗教、哲学、政治和伦理等成分。据此可知,《摩诃婆罗多》( )
A、是婆罗门教的经典文献 B、荒诞离奇没有史料价值
C、年代久远,可作为一手史料 D、是一部百科全书式作品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26
12.公元7世纪前半叶,中国处于盛唐时期,这个时候也是日本“百事皆仿唐制”的“全盘唐化”的时代,“无论是儒教、佛教、律令政治,还是学问艺术各方面,都是照搬唐朝的样式,或者稍加修改增删,总之,无不与唐风有关”。这反映出( )
A、日本文化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B、儒家文明的日本化
C、日本接受了唐朝政府的册封 D、日本文明的儒家化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27
13.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复杂的朝廷仪式和基于太阳崇拜的国教,进一步促进了印加帝国的统一,这一宗教认为“印加”(此处意指国王)是太阳的后裔,在太阳礼拜中,他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 )
A、国教崇拜显示了君权神授色彩 B、宗教崇拜为帝国统一的决定因素
C、太阳神是印加帝国唯一的信仰 D、印加帝国宗教狂热引起侵略扩张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28
14.在今天乌克兰东部和俄罗斯南部的乌克兰平原(或称东欧平原)上有两条大河,伏尔加河和顿河,适宜的气候以及丰富的水草和平坦的地势,孕育了现代西方人最初的祖先( )
A、赫梯人 B、印欧人 C、雅利安人 D、波斯人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29
15.公元4世纪末期,匈奴人大举入侵日耳曼领地,迫使日耳曼各部落进一步深入罗马帝国腹地,成为日耳曼人大迁徙的发端。日耳曼人大迁徙( )
A、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B、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C、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D、加剧了欧洲文化上的分裂
题目ID:707920516920385540
16.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因欧洲殖民者血腥的屠杀和残酷的压榨剥削,致使印第安人大批死亡而濒于灭绝,巴哈马群岛在12年内,土著印第安人几乎灭绝;古巴30万印第安人,至1548年差不多绝迹;海地25万印第安人只剩500人。这一现象导致( )
A、世界各地物种的交流 B、商业革命的到来
C、美洲民主运动的兴起 D、黑奴贸易的猖獗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30
17.1770年,英国库克船长率领船队到达澳洲,为了彻底占有澳洲殖民地的所有权,英国开始向澳洲大量移民,与此同时,澳洲土著人遭受到严重的排挤和屠杀,至19世纪中叶,白人已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由此可见( )
A、英国殖民的野蛮性 B、世界人口在各大洲之间流动
C、澳洲自然条件优越 D、殖民活动导致世界人口锐减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31
18.1865年,美国太平洋公司开始招募华工修建太平洋铁路,数万名华工以不畏艰险的奋发精神,不分昼夜苦战在最艰险的地方,最终大约有一万人为此献出生命,美国记者把他们誉为“美国的真正开路先锋”。这反映出华工( )
A、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B、人人都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C、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D、为美国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32
19.硅谷是世界著名高科技产业区,这里常住人口大约有300万,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外籍人士,这主要得益于硅谷的“技术移民”政策,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高科技人才。这一现象反映出( )
A、硅谷移民的融合加深 B、美国实行宽松的移民政策
C、“精英迁移”新趋势 D、硅谷的高新技术世界领先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33
20.胡图族和图西族是卢旺达的两大族群,两者之间一直存在矛盾。1994年,极端的胡图族人煽动杀光图西族人。这场屠杀使得仅有700万人口的卢旺达死亡100多万人,且有超过300万人成为难民逃离该国。材料中的难民属于( )
A、灾荒难民 B、种族民族难民 C、政治难民 D、宗教难民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34
21.古代中国通过陆、海两条对外贸易渠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和琉璃等。而中国的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洲,丝绸更是一度成为西方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据此可知( )
A、丝绸之路异常繁荣 B、东西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
C、航海技术十分发达 D、商业贸易丰富了人们生活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35
22.某学者研究发现:莱布尼茨于1672—1676年前后发明二进制,1701年传教士白晋将中国的《易经图》送给了莱布尼茨,莱布尼茨阅后发现中国古老的《易经图》可以解释二进制数表。由此可见( )
A、传教士在西学东渐中发挥主导作用 B、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在西方广泛传播
C、《易经》推动了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 D、文化交流与碰撞有利于产生新启发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36
23.17世纪60年代,英国贵族请客,会给客人几片茶叶,泡水喝完,客人把茶叶夹在汉堡里吃掉。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最有可能是( )
A、英国人很节约茶叶 B、东西方贸易规模小
C、英国人的风俗受中国人影响 D、茶叶有药用价值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37
24.17世纪初,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纺织品,随同欧洲的商品一起被运到广州,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被载运到马尼拉,然后经那里转运到拉美、欧洲等地。材料主要说明了( )
A、世界贸易推动资本流动 B、世界贸易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
C、全球贸易网络初步形成 D、经济交流改变了亚欧的社会生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雅典卫城是自然景观、建筑结构、公共用途的理想结合。卫城背后的山,既不会高到喧宾夺主,也不会低到可有可无。山顶上卫城的建筑,用料少之又少,但也起到了很好地衬托卫城艺术魅力的效果。山与诸神庙的结合,让卫城变成了最理想的公共场所,战时,起着堡垒作用,和平时期,是人民朝拜的圣地。对外部来说,这也是希腊人的自豪和力量,以及天才艺术创造力的有形物证。
——摘编自[美]房龙《人类的艺术》
材料二 十四和十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为发展生产需要文化科学知识,而新文化的发展必须突破教会的桎梏。在社会上兴起了复兴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艺术作品和历史人物,重新研究已被湮没了千年之久的古典文化。它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封建制度的斗争。
——摘编自朱寰《世界中古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雅典卫城在城市布局方面的功能,并指出希腊人“天才艺术创造力”在文学方面的最高成就。(4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并简析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8分)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38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明末农民战争使四川人口大量死亡和外逃,经济凋敝。康熙年间“定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开垦者,准其入籍”,后又规定“凡流寓愿垦荒居住者,将地亩给为永业”。湖广、江西、福建、广东等省人民纷纷携儿带女大规模移居四川。“前去四川耕种纳粮”的民众普遍希望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成家立业,发迹兴旺”。他们或插占,或佃耕,或商贩,或从事其他职业以求生存,形成了一种移民杂居并各求发展的局面。在清代,福建人不仅迁往临近的江西、浙江和台湾,还移往江苏、山东、四川,直至东北。与此同时,外地也有移民移入福建,如邵武的江西人有南昌帮、抚州帮、南丰帮、广昌邦等,总称江西帮。在南平,有浙江、安徽、江西的商人分别从事种菇、饮食、木工等行业。
——摘编自谢方里《试论明清人口迁移的特点》
材料二 历史上由欧洲人发起的殖民扩张经历了两次狂潮,第一次狂潮始于15世纪,止于18世纪末,第二次殖民扩张狂潮始于1870年,止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殖民扩张的过程也是欧洲人向全世界移民的过程,欧洲白人殖民者本身就是移民。二战后,殖民时代的结束带来了原殖民统治者退出前殖民地的趋势。同时,西方很多国家制定了优惠政策,以吸引拥有相当财富和拥有知识、技术优势的外国人前来定居、工作、投资。总的说来,后殖民时期,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民的数量要远远大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移民的数量。据联合国2002年的统计,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的移民每年汇往本国的资金达到5000亿美元,已经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外资或外汇来源。
——摘编自郑亚伟《殖民与后殖民时期国际移民的特征及不同后果》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国内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9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后的国际移民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11分)
题目ID:710146003063279639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有多个,比如徐闻(今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合浦(今广西合浦)广州、泉州、宁波等,但史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则是徐闻。汉武帝曾派人招募海员从徐闻、合浦港出海,经过日南(今越南)沿海岸线西行,到达黄支国(今印度境内)、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随船带去的主要有丝绸和黄金等物。这些丝绸再通过印度转销到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各国。
——摘编自《早期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工业必需品。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1870—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影响。(1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