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慈母情深第二课时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8慈母情深第二课时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31 09:44:5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慈母情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像地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课文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缘由。“我”想买一本一元多钱的,但家境贫寒,愿望难以实现。可是对于书的强烈渴望还是让“我”走进了母亲工作的课文第二部分(第6-34自然段)写出了向母亲要钱的经过。在小工厂里,“我”看到母亲劳苦的工作状态,但是当“我”提出要买一本书的时候,母亲毫不犹像地把钱给了“我”。 课文第三部分(第35-38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我”拿到钱没有买书,却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但母亲又给“我”足钱买了书。此时“我”书、不是单地出于对读书的渴望,更是出于对为人子的责任和对母亲的感恩。
【学情分析】 “品味作品语言,体会作者情感”是学生常用的语文学习方法,部分学生还能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圈圈划划,评评注注,表达个人感受。然而,本篇课文写的是六十年代初的事,当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大多数老百姓的家境都很困难,“一元五毛钱”买一本书在当时是不容易的事情。由于学生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难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其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亲情,体会人间真情的温暖。但对大多数独身子女而言,往往忽略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感动,对父母的深情常感到“理所当然”,缺少“心存感激”。因此,学习过程中,体会慈母情深的同时,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也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聚焦“要钱”场景,通过自主圈画批注、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感受母爱的深沉和宽广。 2.深入学习“反复”和“环境衬托”的写作方法,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 3.回顾全文,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和对母爱的“读懂”。 4.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难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借助“我”的视角,感受这份母爱的特别之处以及“我”在其中的成长,体会慈母情深的同时,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意见或建议
一、自学 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1-28段,边读边批注 2.小组内分享交流,互通有无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先展示朗读 (2)再谈体会 (3)质疑
二、小组汇报交流 (1)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人教版和部编版比较,为什么加上环境描写?加上环境描写,让母亲的形象更加伟大。 2.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七八十个女人、七八十只灯泡、“七八十”这个词语的反复使用,勾勒出小工厂极端拥挤、闷热嘈杂的环境。 3.体会空间的狭小,可以将“不足二百平米”与生活中的空间作对比,将数字具体化,想象在这样的小的厂房里内挤着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七八十个女人,还堆积着如山的货物,体会厂房的逼仄。 指导朗读,读出压抑感,读出拥挤感。 4.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理解震耳欲聋,同时,结合下文说话要大声嚷,可见厂房里噪声特别大,播放噪声音频,体会感受,指导朗读,再读。 (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教师重点点拨: ●“我的母亲”出现三次,很特别,来,读一读。 ●谁的背直起来了 谁转过身来了 谁的眼睛望过来了 哎,对呀,按理,我的母亲应该放在句子前面呀,这是第二个特别的地方。读句子。 ●按理来说,三句话可以合成一句话,按理来说“我的母亲”只用一个放在前面就行了。 比较句子: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疲竭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读读比较二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②看过电影吗 看过慢镜头吗 哪一句话给你慢镜头的感觉 慢镜头是希望每一个观众能看得仔细,看得生动,看得清楚,我们一起看一看。 ●闭上眼睛,师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你看到了什么 还看到了怎样的背 你还看到了母亲的背吗 你看到母亲的肩甲骨吗 这是我母亲的背吗 在我的记忆中我的母亲的背是怎样的 (坚直,坚挺,笔直) ●闭上眼睛,继续看!师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你看到了怎样的脸 这是我母亲的脸吗 在我的记忆中,我的母亲拥有一张怎样的脸 这是我的母亲的脸吗 ●闭上眼睛继续看!师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疲竭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③你看到一双怎样的眼睛 这是我的母亲的眼睛吗 不是的,在我的记忆中,我的母亲的眼睛是—— ●带着你们的想象,你们的记忆,你们的疑虑,你们的困惑,来读读这个句子; ●我读“我的母亲”你们读前面——再读; ●你们读“我的母亲”,我读其它—— ④作为儿子的我,不禁要问:母亲,我的母亲,你那坚挺的背到哪儿去了 红润的脸到哪儿去了 清澈明亮的眼睛到哪里去了 到哪里去了 到哪里去了 到哪里去了 ●(消没了)(沉没了)(吞没了) ●我的母亲就是这样工作的,就是这样赚钱的,读这三句话。 ●闭上眼睛,再仔细、真真切切地看看。 (3)20-28自然,“向母亲要钱”的对话。 ①小组选出代表,分角色朗读“我”与母亲的对话。 ②追问:母子之间一问一答特别简短,读完你有什么感受 为什么 预设 母亲的问话千脆利落,能看出母亲工作十分紧张忙碌状态;“我”的回答中有省略号,表示说话是吞吞吐吐的。对辛苦工作的母亲的心疼让“我”不忍心要钱,但想买书冲动又使“我”说出了口,看得出“我”内心对“要钱”这件事是有迟疑和懊悔的。对于他们的分享,还有谁补充 (4)16自然段,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烤和照作对比,七八十只灯泡,低矮的环境下,烤温度高,更贴切。 自己有质疑,自己探索找答案。 小结:全文有38个自然段,哪一个自然段他真的能读懂自己的母亲?母亲对梁晓声的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母亲的影响下,书籍成为梁晓声一生的伙伴。 三:小练笔 一、明确练笔的要求 1.引导学生回忆“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 2.全班交流相关经历及原因。 提示:有关“鼻子一酸”的原因,学生可能会说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令自己感动的、兴奋的、委屈的、悲伤的、后悔的、愧疚的,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教师都应当予以肯定。 3.明确要求:请用一段话写写自己“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 二、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相机点评 教师点评时注意:如果部分学生能够用上场景、细节描写,或者用反复出现的词语增强表达效果,教师应及时鼓励。没有用到这些表达手法的同学,也不要给予负面评价,可鼓励、引导他们继续揣摩、修改自己的练笔。
四、课堂回顾,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梁晓声的《母亲》。
五、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要钱 给钱 反复 细节描写 环境衬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