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毕飞宇小说(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毕飞宇小说(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31 17:2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毕飞宇小说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张宗琪
毕飞宇
外人,或者说,初来乍到的人,时常会有这样的一个错觉,沙复明是推拿中心唯一的老板。实情却不是这样。推拿中心的老板一直是两个。如果一定要说只有一个的话,这个“一”只能是张宗琪,而不是沙复明。
和性格外露、处事张扬的沙复明比较起来,张宗琪更像一个盲人。他的盲态很重,内心也极度的内敛。沙复明做事的风格是大张旗鼓。他喜欢老板的“风格”,热衷于老板的“样子”,他就当老板了。张宗琪把这一切都给了他。张宗琪没有沙复明那样的好大喜功,他是实际的。他只看重具体的利益。这一来张宗琪的低调反而格外的有力了,大事上头他从不含糊,大权也并没有旁落。
这天开午饭,金大姐在宿舍里把饭和菜都压在一个饭盒里,再运到推拿中心去。一人一个饭盒,金大姐一边发,一边喊:“开饭啦!今天吃羊肉!”
张宗琪知道是羊肉。金大姐一进门张宗琪就闻到了一股羊肉的香。张宗琪爱羊肉。可是, 张宗琪再怎么喜欢,吃一次羊肉也不容易。推拿中心有规矩,员工的住宿和伙食都是老板全包的。老板想多挣,员工的那张嘴就必须多担待。老板和员工是一起吃饭的,他们吃一回羊肉也是很不容易的呐。
张宗琪从金大姐的手里接过饭盒,打开来,认认真真地闻了一遍。好东西就得这样,不能一上来就吃,得闻。等闻得熬不住了,才能够慢慢地送到嘴里去。
没有任何预兆,高唯站起来了。她把饭盒放在了桌面上,啪的就是一声。这一声重了。高唯说:“等一等。大家都不要吃。我有话要说。”她的口吻来者不善了。
张宗琪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夹着羊肉,歪过了脑袋,在那里等。高唯说:“我饭盒里的羊肉是三块。杜莉,你数一数,你是几块?”
这件事来得过于突然,杜莉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她的饭盒已经被高唯一把抢过去了。她把杜莉的饭盒打开了,放在了桌面上。
“杜莉,大夫们都看不见,你能看见。你数,你数给大伙儿听。”
杜莉的确看得见,她看到自己饭盒里的羊肉多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杜莉哪里还敢再说什么。
高唯说:“你不数,是吧。我数。”
杜莉却突然开口了,说:“饭又不是我装的。关我什么事?我还没动呢。我数什么?”高唯说:“也是。不关你的事。那这件事就和你没关系了。你一边待着去!”
高唯把杜莉的饭盒一直送到金大姐的面前,说:“金大姐,杜莉说了,和她没关系。饭菜都是你装的吧?你来数数。”
金大姐这么干不是一天两天的了,她是有恃无恐的。盲人们什么都看不见,就算是健全人,谁还会去数这个啊!谁会做得出来呢。可是,高唯能看见,也做得出来。金大姐的额头上突然就出汗了。
高唯说:“你不数,好。你不数还是我来数。”她数得很慢,她要让每一个数字清清楚楚地落实在每一个盲人的每一只耳朵里。休息区里死一样的寂静。当高唯数到第十二的时候,人群里有了动静。但是,没完,高唯还在数。数到第十五的时候,高唯说:“就不用再数了吧?”
“金大姐,买羊肉的钱不是你的,是推拿中心的吧?”
高唯再一次把饭盒送到杜莉的面前,说:“人做事,天在看。杜莉,请你来验证一下,看看我有没有撒谎。”
杜莉早已经是恼羞成怒,她伸出胳膊,一把就把饭盒打翻了。休息区下起了雨。是饭米做的雨。是羊肉做的雨。杜莉高声叫嚣说:“关我什么事!”
“话可不能这么说,”高唯说,“你这样推得干干净净,金大姐还怎么做人?金大姐不是在喂狗吧?”
“我怎么没有喂狗?”金大姐突然发作了,“我就是喂狗了!”
“难得金大姐说了一句实话,”高唯说,“耽搁大家了。开饭了。我们吃饭吧。”
沙复明拨弄着羊肉,已经静悄悄地把碗里的羊肉统计了一遍。他不想这样做,他鄙视这样做,可是,他按捺不住。作为一个老板,沙复明碗里的统计数据极不体面。沙复明关心的却不再是杜莉了,而是另外的一个人,张宗琪,准确地说,是张宗琪的饭盒。他当然不能去数张宗琪的羊肉,他端起饭盒,一个人离开了,兀自拉开了足疗室的大门。他丢下饭盒,躺下了。
张宗琪没有动。他在吃。他不能不吃。在这样的时候,吃也许是他所能做的唯一的事情了。金大姐是他招进来的人,还和他沾了一点根本就扯不上的亲,这是推拿中心个个都知道的。现在,张宗琪有一千个理由相信,高唯是冲着杜莉去的。但是,谁又会在意杜莉呢?
高唯的背后是谁?是哪一个指使的呢?这么一想张宗琪的脖子上就起了鸡皮疙瘩。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自己怎么一直都蒙在鼓里?亏你还是个老江湖。
事情闹到了这般的动静,解决是必须的。
金大姐是张宗琪招过来的,杜莉又是金大姐带过来的,按照通行的说法,金大姐和杜莉只能是“他”的人,这件事只能由“他”来解决。张宗琪开始疯狂地咀嚼。想过来想过去, 张宗琪动了杀心。清理是必须的。他决定了,一定要把她从推拿中心“摘”掉。这个人不能留。留下这个人推拿中心就再也不可能太平。
(选自《推拿》,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休息区里死一样的寂静”,这句话既营造了尴尬压抑的氛围,也为下文人物矛盾的爆发做了铺垫。
B.“休息区下起了雨”,这既是把洒落的米饭和羊肉比作雨,同时也喻指推拿中心里发生的纠纷。
C.“金大姐突然发作了,‘我就是喂狗了!’”这是对高唯的强势回应,也是对杜莉一味撇清自己的恼怒。
D.本文围绕杜莉、高唯之间的矛盾展开,而背后的根本问题是健全人利用先天优势来欺侮残疾人。
2.小说结尾的“这个人”指的是谁?请结合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简述你的判断依据。
3.文中画线句在电视剧中被改成“高唯说:‘十五块,是我的五倍。’”请比较并分析两个版本的不同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雨如注(节选)
毕飞宇
丫头怎么就那么好看呢!主要是气质好。姚子涵四岁那一年就被母亲韩月娇带出去上“班”了。第一个班就是舞蹈班,是民族舞。在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接受过很好的礼仪训练,举止得体,高贵。她下过四年围棋,有段位。写得一手明媚的欧体。素描造型准确。会剪纸。“奥数”竞赛得过市级二等奖。擅长演讲与主持。能编程。古筝独奏上过省台的春晚。英语还特别棒,美国腔。她的成绩始终稳定在班级前三、年级前十。这是骇人听闻的。附属中学初中部二年级的同学早就不把姚子涵当人看了,他们不嫉妒,相反,他们怀揣着敬仰,一律把姚子涵同学叫作“画皮”(“画皮”出自《聊斋志异》,指妖怪伪装成美女时披在身上的人皮,比喻掩盖挣拧面目或丑恶本质的美丽外表)。可“画皮”站有站相,坐有坐姿,亭亭玉立,是文艺青年的范儿。
姚子涵对自己非常狠,从懂事的那一天起,几乎没有浪费过一天的光阴。和所有的孩子一样,这个狠一开始也是给父母逼出来的。可是,话要分两头说,这年头哪有不狠的父母?都狠,随便拉出来一个都可以胜任副处以上的典狱长。结果呢?绝大部分孩子不行,逼急了能冲着家长抄家伙。姚子涵却不一样,她的耐受力就像被鲁迅的铁掌挤干了的那块海绵,再一挤,还能出水。大姚在家长会上曾这样控诉说:“我们也经常提醒姚子涵注意休息,她不肯啊!”——这还有什么可说的。
晚上七点是舞蹈班的课,姚子涵没有让母亲陪同。凉风习习,姚子涵骑在自行车上,心中充满了纠结。她不允许父母陪同其实是事出有因的,她在抱怨,她在生父母的气。同样是舞蹈,一样地跳,母亲当年为什么就不给自己选择国际标准舞呢?姚子涵领略“国标”的魅力还是不久前的事。“国标”多帅啊,每一个动作都咔咔咔的,有电。姚子涵只看了一眼就爱上了。
还有古筝。他们当初怎么就选择古筝了呢?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姚子涵开始痴迷于“帅”,她不再喜爱在视觉上“不帅”的事物。姚子涵参加过学校里的一场音乐会,拿过录像,一比较,她的独奏寒碜了。古筝演奏的效果甚至都不如一把长笛,更不用说萨克斯管和钢琴了。既不颓废,又不牛掰。姚子涵感觉自己猥琐了,上不了台面。
傍晚的风把姚子涵的短发撩起来了,她眯起了眼睛。姚子涵不只是抱怨,不只是生气,她是恨。他们的眼光是什么眼光?他们的见识是什么见识?——她姚子涵吃了多少苦啊。吃苦她不怕,只要值。姚子涵最郁闷的地方还在这里:她还不能丢,都学到这个地步了。姚子涵就觉得自己亏,亏大发了。她的人生要是能够从头再来多好啊,她自己做主,她自己设定。现在倒好,姚子涵的人生道路明明走岔了,还不能踩刹车,也不能松油门。飙吧。人生的凄凉莫过于此。姚子涵一下子就觉得自己老了,凭空给自己的眼角想象出一大堆的鱼尾纹。
说来说去还是一个字,钱。她的家过于贫贱了。要是家里头有钱,父母当初的选择可能就不一样了。但是,归根到底,钱的问题永远是次要的,关键还是父母的眼光和见识。这么一想,姚子涵的自卑涌上来了。所有的人都能够看到姚子涵的骄傲,骨子里,姚子涵却自卑。同学们都知道,姚子涵的家坐落在师范大学的“大院”里头,听上去很好。可是,再往深处,姚子涵不再开口了——她的父母其实就是远郊的农民。因为师范大学的拆迁、征地和扩建,大姚夫妇摇身一变,由一对青年农民变成师范大学的双职工了。为这事大姚的父亲可没少花银子。
自卑就是这样,它会让一个人可怜自己。姚子涵,著名的“画皮”,百科全书式的巨人,觉得自己可怜了。没意思。特别没意思。她吃尽了苦头,只是为自己的错误人生夯实了一个错误的基础。回不去的。
多亏了这个世上还有一个“爱妃”。“爱妃”和姚子涵在同一个舞蹈班,“妖怪”级的二十一中男生,挺爷们的。可是,舞蹈班的女生偏偏就叫他“爱妃”。姚子涵和“爱妃”谈得来倒也不是什么特殊的原因,主要还是两个人在处境上的相似。“爱妃”告诉姚子涵,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发明一种时空机器,在他的时空机器里,所有的孩子都不是他们父母的,相反,孩子拥有了自主权,可以随意选择他们的爹妈。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子涵领略到“国标”的魅力后开始在内心抱怨父母当初的安排,这其实是她开始自我觉醒的表现,她由此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是一个错误。
B.“我们也经常提醒姚子涵注意休息,她不肯啊”,大姚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看似是对女儿不听劝说的“控诉”,实际上是引以为傲,借此炫耀。
C.作者以“子涵”这一社会上高频出现的名字为主人公命名,意在表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自主的现象具有社会普遍性,应当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D.小说倒数第3段交代了姚子涵家庭的“真实”情况,一方面提示了姚子涵内心自卑的原因,另一方面反映了姚子涵对大姚世故钻营的厌恶。
5.“画皮”意义深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含义。
6.“姚子涵”现象十分普遍,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受伤的猫头鹰
毕飞宇
这个秋季,我们村的收成不错,最丰收的首推红薯。红薯堆满了打谷场,真像一座山。但我们村的头头脑脑们很伤脑筋,红薯多了反而成了灾难。村里专门召开了诸葛会,会议作出了决议,把村里的红薯加工成粉丝,这个决议得到了村民的支持。
不久,磨房的四周晒满粉丝,粉丝在正午阳光下发出半透明的银光。
这时,一只猫头鹰突然出现在我们村的上空,没有人认识这只庞然大物。后来猫头鹰俯冲下来了,栖息在一棵苦楝树上。猫头鹰的俯冲带着一股侵略性,无比威严,但又无声无息。人们放下手里的活,十分清晰地看到了猫头鹰:它既是一只会飞的猫,也是一只长了兽面的鸟,看完了猫头鹰人们就面面相觑,他们瞳孔的深处都出现了一块大阴影,长了翅膀,以鸟的姿态滑翔并且盘旋。
这只猫头鹰受伤了,它的左肩有多处鸟铳子枪伤。猫头鹰栖息在那株苦楝树上,怎么赶它都不走,它就那样静坐在苦楝树的枝头,睁大了猫眼,以猫的表情冷冷地打量着全村老少在恐惧中走动。
这样的时刻出现猫头鹰,绝对不是好兆头,道理很简单。没有人见过它。对没有见过的东西多加警惕、多加防范,多加小心,总是不会错。猫头鹰绝对会给村子带来厄运,它的表情在那儿。人们用眼睛四处打听、寻问。在可能出现的大祸来临之前,人们的眼睛活灵活现,能够捕捉任何苗头,再把它们播送出去。夜里人们并没有睡,所有黑色的窗口都有一双黑眼睛,人们蹑手蹑脚,严密地注视猫头鹰,猫头鹰静坐在苦楝树上,它的瞳孔由白天里的直线变成了圆,它双目炯炯,目光无所不能无微不至,它使人们的蹑手蹑脚最终成为掩耳盗铃。
第二天一早,朝霞映照在村里的粉丝上,大片大片的粉丝被照得多彩绚烂,发出天上的光,但粉丝没有能够消解深夜的恐惧,一位老者似乎找到了事态的根由,他原就不赞成村里做粉丝的。他说,满村子都白花花的,像死了祖宗八代,还能有什么好。他的说法立即遭到了年轻人的反对,年轻人说,这不关粉丝的事。老者大声反诘说,不关事,那东西怎么飞到我们村里来了?有和事佬一开口就是谚语,谚语实际上也正是和事佬的专题格言。和事佬说,没有不散的席,没有不飞的鸟,别理它,它自己会飞走。但事态的要紧关头和事佬的话受到了顶撞。顶撞者说,谁说那东西是鸟!谁敢保证那东西一定是鸟!
这句话使磨房的气氛愈加紧张了。谁也不能保证那东西是鸟。谁也不能保证,事态的要紧关头谁也不会担保什么。当然,在事态平稳之后,和事佬会这样补充:我早就说过,那东西是鸟,它不是鸟还能是什么?然后,顶撞者会用另一句谚语表达自己对和事佬的敬意,顶撞者会说,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真的是这样。
不久之后事态进一步恶化了。恶化的源头是一只老鼠。
一只巨大的田鼠公然走到磨房旁边的巷口,它的从容步态完全背离了鼠类,像一只猫。它的样子激怒了所有的人,但人们无可奈何。人们明白一个常识,所有的人对老鼠的追逐都将是一场徒劳。然而这时候人们听到了哨音,是俯冲的哨音。一双硕大修长的翅膀毅然展开,从天而降,冲向那只田鼠。那双翅膀随即又飞向高空,像闪电迅雷。人们回过头,猫头鹰在原来的地方又坐稳了。它的尖喙叼着那只田鼠,然后整吞下去了,没有咀嚼。所有的眼睛目睹了这一实况,人们在苦楝树下一起凝神屏息,心惊肉跳。
村民们知道事情闹大了。一件应当由猫做的事情被猫头鹰做了,事态的严峻就在这儿,事态的复杂和危险也在这儿。几个人立即跑到保安队长的家里,通报了事态的最新变化。保安队长赶走了那些胆小鬼,他端了枪,从床下拿出子弹。他把铜壳子弹压进去,想了想,真是杀鸡用了牛刀。就这么一点小事,他们就慌成这样了。要不是担心他们误了上工做粉丝,自己是绝对不肯浪费这颗子弹的。
保安队长端了枪,走到了巷口。人们兴高采烈,于惊恐之中企盼那声枪响早点来临。
保安队长闭起那只并不存在的眼睛,寻找“十环”那个中心,他用独眼和准星作为两个基本点,使中心与基本点构成了“三点一线”的关系。“叭”的一声,猫头鹰溅起了满身羽毛。它的羽毛喷涌飞扬,像自己为自己撒播的纸钱。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中,村民看到猫头鹰后面面相觑,他们的瞳孔深处出现了一大块阴影,这表明人们对未知事物充满恐惧。
B.文章中的村民视猫头鹰来临如大敌,第五段中“绝对”二字,既显现了村民孤陋寡闻,也反映出他们胆小怕事。
C.文章有多处关于村中生产出来的粉丝的描写,以粉丝数量繁多又绚烂透亮,突出表现了村民们丰收后的喜悦。
D.文章中,村民认为追逐田鼠将是一场徒劳,间接揭露了田鼠危害程度大,也流露出他们妥协认命的悲观心态。
8.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猫头鹰炯炯有神的表现,与村民们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使得监视猫头鹰这种行为变得可笑。
B.文章中的老者将猫头鹰的出现归咎于满村白花花的粉丝,这刻画出一个封建迷信、墨守成规的老农民形象。
C.小说结尾写猫头鹰被枪击之后,它飞扬的羽毛像是为自己撒播的纸钱,这一画面烘托了猫头鹰结局的悲壮。
D.文章内容上富有光怪陆离的神秘感,文体上极具寓言的文体特征,创作上忠于现实生活并客观反映了现实生活。
9.这篇小说以“受伤的猫头鹰”为题,请探究其深刻意蕴。
答案
1、D“而背后的根本问题是健全人利用先天优势来欺侮残疾人”错误。从文中看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现在,张宗琪有一千个理由相信,高唯是冲着杜莉去的。但是,谁又会在意杜莉呢?高唯的背后是谁?是哪一个指使的呢?这么一想张宗琪的脖子上就起了鸡皮疙瘩。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自己怎么一直都蒙在鼓里?亏你还是个老江湖”,可见并非健全人利用先天优势来欺侮残疾人。选项理解片面绝对,曲解文意。
2.高唯。依据1:高唯的行为过于粗暴,体现了性格的刻薄尖锐。即便沙复明也鄙视这样的行为。依据2:张宗琪城府很深,大事从不含糊,算是真正的老板。高唯乃至所有人都知道金大姐和杜莉是自己的人,这实际是针对自己。
3.小说版以反问句式,暗含了对杜莉、金大姐的讽刺,同时给每一个当事人留下了想象空间,更加体现出高唯的工于心计。而电视剧版明确数目,并以“五倍”加以重复强调,突出了两人待遇的反差,给观众以心理冲击。这也体现了阅读书籍和观看电视不同的受众心理特征。
4.D
A项,选项考查对情节和形象的分析,与文本一致;
B项,选项考查人物语言的内涵,与文本一致;
C项,该项考查作者的意图以及文章的主旨,与文本一致;
D项,“反映了姚子涵对大姚世故钻营的厌恶”错误,该信息属于无中生有,这一段主要是交代了姚子涵家庭的“真实”情况,揭示了姚子涵内心自卑的原因,一是家里没钱,二是父母“远郊农民”的身份,无法看出她对大姚世故钻营的厌恶。
5.①“画皮”表现了姚子涵在同学眼中气质出众、多才多艺的优秀形象。②“画皮”是对姚子涵自卑、凄凉内心的粉饰,是虚假的美丽。③“画皮”讽刺了表面光鲜,实际对孩子造成很大伤害的家庭教育。
6.①姚子涵虚荣、要强、自卑的性格。她对自己非常狠,事事追求完美;虽然多才多艺,但觉得自己的才艺上不了台面;渴望自己做主,但不与父母沟通,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只一味抱怨。②父母一手包办孩子的教育,忽略孩子的内心感受。姚子涵在“姚子涵”似的父母的逼迫下,虽然各方面都比较优秀,但只是父母炫耀的工具,父母从未体察到她内心深处的凄凉、自卑。 ③整个教育环境的功利化。全才姚子涵成为同学羡慕的“画皮”,大姚的教育方式成为学校推广的典型。
7.C“突出表现了村民们丰收后的喜悦”错。文章出现多处关于村中生产出来的粉丝的描写,如“磨房的四周晒满粉丝,粉丝在正午阳光下发出半透明的银光”“朝霞映照在村里的粉丝上,大片大片的粉丝被照得多彩绚烂,发出天上的光”,文章中关于粉丝的描写是为了衬托猫头鹰的形象,人们将猫头鹰的出现归咎于满村白花花的粉丝,粉丝成了“罪魁祸首”,而非“突出表现了村民们丰收后的喜悦”。
8.D“忠于现实生活”错。本文是一篇小说,极具寓言的文体特征,运用了夸张手法,其中有多处极具神秘色彩的描写,如“夜里人们并没有睡,所有黑色的窗口都有一双黑眼睛,人们蹑手蹑脚,严密地注视猫头鹰,……它使人们的蹑手蹑脚最终成为掩耳盗铃”,这些描写并非“忠于现实生活”,而是“高于现实生活”。
9.(1)用“受伤”修饰“猫头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2)“受伤”不仅指身体上的伤害,更指心灵上的伤害,通过描写人们对于一只“受伤的猫头鹰”的残酷虐杀批判了人类日常人性中潜藏的残忍的攻击性本能。
(3)通过描写猫头鹰受伤以及最后的死亡,意在告诫我们未知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对未知的不假思索,盲目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