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31 19:5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测试题(附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44分)
1.读拼音,写词语。(8分)
(1)在biān pào( )的 rán fàng( )声中,人群 fèi téng( )了起来,大家 rè qíng( )高涨,cāi xiǎng( )着即将开场的大戏。
(2)爸爸说要挑一个kě kào( )的人和他一起去bǎi tān( ),我觉得最有zīgé( )的就是我了。
2.查字典,填空。(4分)
“熬”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查“ ”部,除部
首外有 画。“熬”字的意思有:①久煮;②忍受,耐苦支撑。“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中“熬”的意思应该选第 种。(填序号)
3.选择正确的选项。(1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月(zhēng) 践行(zhàn) 掺杂(chān) 白云观(guàn)
B. 炽烈(chì) 汤匙(chí) 仁厚(rén) 狼吞虎咽(yàn)
C. 演绎(yì) 搅和(jué) 焖饭(mèn) 王侯将相(hóu)
D. 蜜饯(jiàn) 纤细(qiān) 栖息(qī) 含情脉脉(mò)
(2)下列加点词语换成括号里的词语后,句意不变的是( )
A. 初一的光景(光线)与除夕截然不同。
B. 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间隔)。
C. 北京的城区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格外)热闹。
D.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忙碌)的时候。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进行集体活动时我们要遵守纪律,不能随心所欲。
B. 这笔钱,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
C. 祖父与老战友相聚时,客厅里不时传来他俩哄堂大笑的声音。
D. 春风拂过,草儿抽芽,花朵绽放,蜂蝶飞舞,一派万象更新的景象。
(4)我国年俗文化中有许多习俗都有着美好的寓意,过年时吃鱼( )
A. 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B. 寓意年年有余。
C. 寓意福气、福运已到。D. 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甜蜜美满。
(5)下列诗句中,与传统节日无关的是( )
A.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B.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D.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7分)
(1)北京的春节,不能少了腊八粥的味道。(改为反问句)(2分)
(2)“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句子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细腻地描写了花生仁。照样子描写“阳光照耀下的群山”。(2分)
(3)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在下面的句子中填入和“万众一心”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3分)
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中,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
医护人员 ,无私奉献;部队官兵 ,勇挑重担;社区居
民 ,顾全大局······
5.课文回顾。(12分)
(1)《北京的春节》一文中, (作者)按照 顺序,描写了春节期间老北京的民风民俗,其中作者详细描写了腊八、 除夕、正月初一、 这几天的情形。《腊八粥》一文主要写了八儿等粥和喝粥两部分
内容,其中详写了 的部分,略写了 的部分。(6分)
(2)《迢迢牵牛星》中的“ , ”两句写出了织女离别之苦,泪如雨下。《十五夜望月》中的“ , ”委婉地抒发了诗人的思念之情。(4分)
(3)看到同学贪玩不学习,我想用《长歌行》中的“ ,
!”来劝他珍惜时间,努力奋进。(2分)
6.口语交际。(3分)
生活中有一些场合需要我们即兴发言。下面有两个场景,请任选一个发言。
场景一:参加爷爷的寿宴,宴席上向爷爷说几句祝福的话。
场景二:作文比赛中你获得了二等奖,老师让你上台发表一下获奖感言。
我选择场景( ),我会说:
二、阅读与鉴赏。(26分)
(一)课内对比阅读。(12分)
【片段一】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片段二】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1.这两个片段都是写腊八粥的,片段一侧重介绍了腊八粥的(B),片段二侧重渲染
了腊八粥的( )。(2分)
A. 受欢迎程度 B. 原料和功能 C. 烧煮过程
2.根据片段内容填空。(5分)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一句将 比作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3分)
(2)“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一句从视觉和 两方面写出了 。(2分)
3.根据片段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2分)
(1)从这两个片段对腊八粥食材的列举中,可以知道腊八粥的原料是固定的八种。( )
(2)片段二中,作者用“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代表不同年龄段的人,表现了老老少少都喜欢腊八粥。( )
4.两位作者将腊八粥写得生动有趣,让人垂涎三尺,请你也简单介绍一种传统美食,写出它的特色。(3分)
(二)课外阅读。(14分)
本命年的回想(节选)
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火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铁锅里哔剥哔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
腊月初八,家家户户用小米、玉米糁(shēn)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够,不愿放下筷子。
喝过腊八粥,年味儿更浓重。卖糖葫芦的小贩穿梭来往,竹筒里抽签子,中了彩赢得的糖葫芦吃着最甜。卖挂落枣儿的涿州小贩,把剔核晒干的老虎眼枣儿串成一圈,套在脖子上转着吃。卖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自卖自夸。还有肩扛着谷草把子卖绒花的小贩,谷草把子上插满五颜六色的绒花,走街串巷,大姑娘小媳妇把他们叫到门口,站在门槛里挑选花朵。上年纪的老太太,过年也要买一朵红绒花插在小疙瘩鬏(jiū)上。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要送灶王爷上天。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火化之前,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
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阖家团聚包饺子,谁吃到包着铜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不管多么困乏,也不许睡觉,大人给孩子们说笑话,猜谜语,讲故事,这叫守岁。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声中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小孩子们在饺子下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们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jiē)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
天麻麻亮,左邻右舍拜年的人已经敲门。开门相见七嘴八舌地嚷嚷着:“恭喜,恭喜!”“同喜,同喜!”我平时串百家门,正月初一要给百家拜年。出左邻入右舍,走东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门各户拜了个遍,这时我才觉得得到了公认,我又长了一岁。
(作者:刘绍棠,选文有删改)
1.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7分)
(1)梳理节日习俗,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4分)
腊月初一→腊月初八→腊八至小年→腊月二十三→除夕之夜→正月初一
↓ ↓ ↓ ↓ ↓ ↓
炒年货 买小吃、挑绒花
(2)作者在描写以上节日习俗时,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3分)
2.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你对“舍不得吃”及“吃起来却又没够”的理解。(3分)
3.短文描述了过年前忙碌而热闹的氛围,起到了什么作用?( )(2分)
A. 表达了人们饱享一年的劳动果实的喜悦,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B. 衬托了平时生活物资的匮乏,表现了人们对各种年货的喜爱。
C.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孩子们的贪吃,表现了过年的喜庆。
4.从文中的习俗中任选一个,结合自身的体验,说说它包含着人们怎样的愿望。(2分)
三、表达与交流。(30分)
传统节日带给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如热闹祥和的春节,龙舟竞渡的端午
节······请回忆我们身边的传统节日,以“家乡的
节”(春节除外)为题写一篇
习作,注意详略得当,突出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特点。450字左右。
答案:
一、1.(1)鞭炮 燃放 沸腾 热情 猜想
(2)可靠 摆摊 资格
2. A 四点底 10 ①
3.(1)B (2)C (3)C (4)B (5)C
4.(1)北京的春节,怎能少了腊八粥的味道呢?
(2)在阳光的照耀下,群山披上了一件金色的纱衣。
(3)同心协力 众志成城 团结一致
5.(1)老舍 时间 腊月二十三 正月十五 等粥 喝粥
(2)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3)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6.我选择场景(一),我会说:爷爷,人家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
想说“有您真好!”我在这里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永远健康快乐!
二、阅读与鉴赏。(26分)
(一)1.B A
2.(1)腊八粥 农业产品展会 腊八粥用料丰富的特点
(2)嗅觉 腊八粥的美味可口以及人们对它的喜爱。
3.(1)×(2)√
4.汤圆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美食,它穿着一层又白又厚的“外衣”,像个胖嘟嘟的小圆球,单是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要是放进嘴里轻轻咬上一口,芝麻的清香便会布满口腔,令人回味无穷。
(二)1.(1)喝腊八粥 送灶王爷 包饺子、守岁 拜年
(2)腊月初一、除夕和正月初一写得比较详细,腊月初八、腊月二十三写得简略。这样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有利于读者对作者家乡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也更能突显节日的欢乐和人们对节日的重视。
2.“舍不得吃”是因为腊八粥“令人赏心悦目”,“吃起来却又没够”是因为腊八粥非常香甜可口,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的色香味俱全。
3.A
4.过年时给压岁钱寓意辟邪,保佑平安。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