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31 09:0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历史概念

工业革命的背景
思考: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手工工场主,想要兴办一个使用
机器生产的工厂,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的统治,王权逐渐虚设,成了立宪君主。“民选”的代表通过议会治理国家,并掌管财政。通过这样一个改造, 英国政府似乎成了一个公司董事会,有产者管理国家,执行自己的意志也就是说,财产权和政权相互吻合,不再脱节,一种与资本主义制度之本质相适应的政治形式被创造出来。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1.政治前提: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1624年英国颁布《垄断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
1694年,世界上第一个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在英国成立
1773年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证券交易所在英国伦敦成立
鼓励资本创新技术创新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欧内斯特·曼德尔估计,从1500年到1800年,欧洲殖民掠夺的总值为10亿英镑金币,其中仅在1750年到1800年间,英国就从印度掠夺了1亿到1.5亿英镑金币。这批资本的流入即便不能说是英国新工业革命的全部资本,至少也促进了英国对新工业革命的投资,尤其在蒸汽机和纺织技术方面的投资。
——【加拿大】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英国)国家权力的推波助澜,使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圈地运动使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虚;与此同时,一支“自由劳动力”的大军在喧嚣的城市里形成了。
——崔连《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2.经济:①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2.经济:②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考察工业革命时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和其时间的选择有关。为什么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后期而不是在早100年或1000年时发生?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可从海外大扩张之后欧洲惊人的经济发展中找到。这一发展如此显著,以致现在通常被称为“商业革命”。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经济:③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直接原因)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圈地运动
君主立宪
科学技术
手工工场
殖民扩张
光荣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国内政局稳定
圈地运动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
殖民扩张提供广阔的殖民地市场
工场手工业生产经验的积累
17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
注:到1800年,英国拥有的殖民地面积达1130万平方公里,超过本国领土的46倍以上。
市场条件
劳动力条件
资本条件
技术条件
18世纪中国为什么未能发生工业革命?
政治
对外
文化
经济
英国


工场手工业时期中西方社会发展的对比(15-18世纪)
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萌芽工场手工业重商主义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解放近代科学兴起
殖民扩张
封建君主制
自然经济主体资本主义萌芽缓慢重农抑商
文化专制科举制度宋明理学
闭关锁国

工业革命的进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19世纪中)
第一次工业革命
1、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为开端,
机器生产开始代替手工劳动。
2、棉纺织行业:通过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
一系列发明创造,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开始行业:棉纺织业
原因:①英国公众对棉纺织品的喜爱,促使棉纺织品价格上涨,棉纺织业获利丰厚。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②新兴的棉纺织业无传统行会陋习的束缚,有利于技术革新,推广新发明。
第一次工业革命
3、生产组织形式革新:工厂出现
①目的:提高效益、加强管理
②开端: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
③结果: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
4、动力革新:蒸汽机的改进和使用
①改进与使用:1782年瓦特试制出旋转运动的“复动式蒸汽机”。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②影响: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工厂利用水力作为动力,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容易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带来交通的不便,限制工厂的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5、交通工具的革新:19世纪初,汽船、火车先后问世
6、完成标志: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
19世纪中期,英国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
7、扩展:①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
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
辐射效应。
②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
方式推动工业发展。
工业革命1.0:一枝独秀→辐射扩散

工业革命的深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20世纪初)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发生变革,以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摘自王斯德《世界近代史》
阅读材料,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政治: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
科学: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第一次工业革命


德国


戴姆勒
1883 汽油内燃机
狄塞尔
1897 柴油内燃机
爱迪生
1877 留声机
1879 电 灯
1889 电影机
1.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
3.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
2.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4.化学工业的建立
5.钢铁等传统工业的发展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工业革命2.0:遍地开花 新旧产业迅速发展
石油开采业
化学工业
钢铁工业
(瑞典)诺贝尔
1876年,发明炸药
重工业在工业的比重直线上升,重工业进入“钢铁时代”。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第一次工业革命
史料:(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非凡经济刺激、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可以说,1870年以后,所有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探究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科技关系: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受到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
(2)产生发展: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
(3)中心: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4)影响因素: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工业革命的进程也各具特色。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英】哈巴库克、【英】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6卷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的发明都是一些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的工匠依据实践的经验而取得的成果。——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与技术未能紧密结合
侧重于轻工业领域
英国独占鳌头,一花独放
(由英国到多国)
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侧重于重工业领域
超出一国范围,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规模广,发展迅速
德日俄等国两次工业革
命交叉进行
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科技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社会生活
政治
思想
阶级
经济
两次鸦片战争、沦为双半社会;爱国官兵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促使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进而推动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层面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衣食住行风俗观念的近代化

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二次创世纪”
1.生产力: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在1820--1980年的160年间,16个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总量增至60倍,人口增至4倍,人均产值增至13倍……劳动生产率提高约20倍。
——王章辉《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互换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中呢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2.生产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
16世纪的英国手工工场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工厂
被垄断组织操控的美国议院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
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
主要依靠科技提高生产力
相对于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而言,规模较大,成为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
相对于工场手工业而言,规模较大、工人集中,促进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
垄断组织是通过大企业兼并中小企业或强强联合形成的,规模空前强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20世纪初,匹兹堡的工商业迅速发展,成为美国工业革命的中心,诞生了一大批工业革命的先驱。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建立了卡内基钢铁公司(后来成为美国钢铁公司),一度垄断了全美一半以上的钢铁产量,成为钢铁业的托拉斯。
“卡耐基钢铁公司”在匹兹堡获得迅速发展,后与摩根的联邦钢铁公司合并,组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大垄断企业。在公司规模化的基础上又使其向着专业化生产发展,在大城市周围又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专业城镇。
小城大事之三——匹兹堡
“钢都”匹兹堡
垄断组织产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生产力迅速发展
企业间竞争加剧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垄断组织的产生
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一般是指资本主义大企业间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而联合组成的垄断经济同盟。
漫画《参议院的老板们》
木牌上写着:“这是一个为垄断者所有、为垄断者服务的参议院”
他们形如钱袋的肚皮上写着“钢材、铜业、食糖、石油托拉斯”
垄断组织
1863年,约翰·洛克菲勒同别人合资,在克利夫兰开办了一家炼油厂。两年后,他独占了这家工厂,又吞并了许多中小炼油厂。到1869年,这家工厂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炼油厂。1870年,洛克菲勒组建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他勾结铁路部门控制运价,打击竞争对手。美孚公司发展很快,1880年,它提炼的石油占全美的95%。垄断了美国石油工业。现今,美孚通过其关联公司在全球大约20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拥有8.6万名员工,其中包括大约1.4万名工程技术人才和科学家。
总结归纳:垄断组织
1.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使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重化工业生产规模很大,资本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社会化趋势日益加强。
2.目的: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激烈的竞争中追求更多的利润;
3.形成: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生产组织形式。首先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资产阶级一贯倡导的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
2、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大企业兼并小企业,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3、评价
(1)积极:适应了大工业生产的需要,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有利于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和发展;
(2)消极:垄断资产阶级控制市场,阻碍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利用经济手段干预国家政治;疯狂对外扩张,加剧了国际竞争,导致战争危险。
3.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两大对立阶级矛盾激化
贫富差距
工人斗争
社会立法
缓解矛盾
4.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地位显著提高
英国就业人口结构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
(轻工业为主导)
第二次工业革命:
重工业成为主导
5.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工厂制度的建立,人口自然向工厂集中地流动。大城市曼彻斯特在18世纪早期只有9 000人,而到了1831年则增加到14万人。
“棉都”曼彻斯特
“汽车之城”底特律
“钢都”匹兹堡
工业的发展吸引了来自美国南部的大量居民,使得底特律的人口数量在20世纪上半叶极剧长。
匹兹堡是美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对技术工人有大量的需求。欧洲移民蜂拥而至。
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伴而生
6.世界面貌的改变:世界各地联系密切,资本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赶超英法,重新瓜分世界
到1890年代初,在钢铁这一工业化关键商品的生产中,美国和德国双双超过英国。从此往后,英国仅为一组工业强国中的一个,不再是工业化的领头羊。事实上,在工业列强中,英国的地位最为疲弱,而且显露出最明显的相对衰落的迹象。——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工业与帝国》
英帝国的兴衰,真是个成也工业革命、败也工业革命的过程……不列颠帝国首尝工业革命的甜头,但也势必首尝落后于工业革命步伐的苦果。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工业与帝国》
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核心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所谓世界市场,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
新航路开辟
葡西扩张
雏形出现
殖民扩张
荷英法加入
拓展
工业革命
列强扩张
基本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建立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二次工革
瓜分世界
最终形成
7、思想文化
(1)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自由主义(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2)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亚当·斯密最著名的观点就是“看不见的手”。 他说“最好把经济事务的决策权留给公司,国家只要能成功地完成自身无可逃避的责任如赢得战争的胜利、维护公正、修筑发展商业所必须的各种道路等,就干得非常出色了。” ——《国富论》
自由主义(主流):亚当·斯密 李嘉图
科学社会主义:废除私有,将主要财产改社会共有(欧文 马克思)
工业革命也促进了职业教育发展,大众教育开始形成(合理、科学化)
浪漫主义(18C末-19C30),现实主义(19C30-50成主流)文学艺术兴起
8、社会问题: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突出;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
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
到18世纪,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宗教信仰被怀疑。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就有小偷1万余人,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
思想
经济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设厂自救”“实业救国”,出现民族工业的第一个高潮。
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结语:国家要强盛,必须靠工业。最近三十多年,中国的崛起靠的就是大工业。纵观如今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策略,是他们反思过度“去工业化”、推动回归实体经济的发展战略。一轮新的工业化浪潮(机器人,AI,3D等)又把竞争优势交还给了发达国家,中国将面临极大挑战。但挑战往往与机遇并存,中国定会全力以赴,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
背景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进程
影响
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发展
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殖民扩张、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科技发展
英国工业革命
开始:于棉纺织业
动力技术革新:瓦特改良蒸汽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要表现:电力、内燃机的广泛开发和应用
生产力发展
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等社会问题
使世界各地联日益紧密
国内外市场扩大和需求增长
交通运业革命及机械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