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6.1.2 原电池》名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6.1.2 原电池》名师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4-02 15:2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能与电能 原电池》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基于证据推理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理解;
2.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总结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3.通过电子移动方向、电极现象、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等问题的分析总结,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4. 通过设计原电池的装置图,加深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
【学习过程】
环节一:情境引入,思考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可能性
【情境】同学们,你们能想象一下没有电之后的生活吗?
【问题 1】根据图示,分析火力发电的能量转化形式是怎样的过程?
【问题 2】由于火力发电的每个环节都有大量的能量损耗,能否减少中间的环节,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问题 3】由于煤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终有一天会用完。能不能找某一类物质代替煤发电?如果可以,通过什么类型的反应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环节二:原电池构成条件的探究
【演示实验】(实验仪器及药品:金属锌片、铜片、导线、稀硫酸、电流表、烧杯等)
(实验1)将铜片和锌片插入装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实验2)用导线连接锌片和铜片,观察、比较导线连接前后的现象。
(实验3)用导线在锌片和铜片之间串联一个电流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实验4)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装有稀硫酸的两个烧杯中,用导线在锌片和铜片之间串联一个电流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问题4】根据演示实验,你能画一个该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吗?
【问题5】请大家根据几个演示实验,分析原电池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及时反馈1】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A B C D
环节三:原电池工作原理分析
【问题6】以锌片、铜片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实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那么,该原电池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变的呢?
【问题7】分析了锌片、铜片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之后,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 负极金属一般是较活泼还是较不活泼的?
② 电子转移的方向是怎样的?
③ 正负极材料的现象分别是怎样的?
④ 溶液中的阴阳离子是移动方向是怎样的?
环节四:回扣主题,拓展应用
【问题8】理论上任何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请问该反应 Zn + CuSO4= ZnSO4 +Cu 设计成原电池,装置图该如何画,请标出正负极材料及电解质溶液?
【学习效果】
1.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烧杯中锌片质量均减小,铜片质量均不变
B. 甲烧杯中锌片和铜片表面均产生气泡,乙烧杯中只有锌片表面产生气泡
C. 甲烧杯中铜片失去电子,乙烧杯中铜不参与化学反应
D. 当转移1 mol电子时,甲烧杯中产生氢气比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
2.如图是土豆电池的示意图。土豆电池工作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Fe片作正极,Fe-2e-===Fe2+ B. Cu片质量减少
C. 电子由Fe片经导线流向Cu片 D. 实现了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3. 下列事实不能用电化学理论解释的是(  )
A. 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装上一定数量的锌块
B. 银质奖章久置后表面变暗
C. 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D. 纯锌与稀H2SO4反应滴入少量的CuSO4溶液后反应速率加快
4.由锌片和石墨棒作为电极的原电池,已知电极反应分别是:石墨:2H2O+O2+4e-===4OH-,锌片:2Zn+4OH--4e-===2ZnO+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电子从石墨经外电路流向锌片
B. 锌片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 石墨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D. 该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能使LED灯发光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锌片是负极,电子由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B.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C.锌电极质量减少65 g时,铜电极表面析出氢气的体积是22.4 L
D.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化
6.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中,随着放电的进行,下列选项(作纵坐标)中满足图中曲线关系的是(  )
    
正极质量  B. 负极质量  C. 溶液质量  D. 转移的电子数
7.如图所示装置,电流表G指针发生偏转,同时X极逐渐变粗,Y极逐渐变细,Z是电解质溶液,则X、Y、Z应是下列各组中的(  )
A. X是Zn,Y是Cu,Z为稀硫酸
B. X是Cu,Y是Zn,Z为稀硫酸
C. X是Fe,Y是Ag,Z为稀AgNO3溶液
D. X是Ag,Y是Fe,Z为稀AgNO3溶液
8.有a、b、c、d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实验装置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 装置
部分实 验现象 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大 b极有气体产生,c极无变化 d极溶解,c极有气体产生 电流从a极流向d极
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a>b>c>d B.b>c>d>a
C.d>a>b>c D.a>b>d>c
9.某科学探究小组为探究电化学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下列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或相关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和b不连接时,该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铁片上有红色的铜析出
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为负极,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被氧化,溶液中均有Fe2+生成
D.a和b用导线连接时,溶液中的Cu2+向铜电极移动
10.(1)现有如下两个反应:①NaOH+HCl===NaCl+H2O;②Fe+H2SO4===FeSO4+H2↑。两反应中为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根据下图填空。
①电子从________片流出,溶液中H+向________片移动。
②正极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③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反应过程中有0.01 mol电子发生转移,则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A C B A C A D C B
10.答案(1) ①②、② (2)①锌、铜 ②有气泡产生、还原 ③Zn-2e-===Zn2+ ④0.112
【答案与详解】
1.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知:甲烧杯中构成原电池,总反应为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锌作负极,失去电子,质量减少,铜片只起导电作用,质量不变,溶液中的H+在铜片表面得到电子生成气体。乙烧杯中不能构成原电池,只有锌与稀硫酸反应,锌片质量减少,铜片不反应,质量不变。故A正确;甲烧杯中锌片表面无气泡,故B错误;铜作正极,不参与反应,故C错误;当转移1 mol电子时,甲乙两烧杯中产生氢气一样多。
2.答案 C
【解析】:
该装置是一个原电池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Fe作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Fe2+。Cu作正极,不参与反应,铜片质量不变。电子由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故答案选C。
3.答案 B
【解析】:
A:形成了锌铁海水电池,锌较活泼作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铁作正极被保护,故A正确;B:主要是因为银与氧气或硫发生是反应形成的,不能用原电池解释,故B错误;C:形成了锌铜原电池,锌较活泼发生氧化反应,铜作正极被保护,故C可以用原电池解释;D:可以形成锌铜原电池,故正确。
4.答案 A
【解析】:
从电极反应式可以看出,锌片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石墨作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由负极锌片出发沿导线流向正极石墨。该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了电能。故说法不正确的选A。
5.答案 C
【解析】:
该装置是一个原电池,锌片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片作为正极,不参与反应,溶液中的氢离子在铜表面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子由负极锌片出发沿导线流向正极铜片。C选项没有告诉标准状况这一条件,故无法计算氢气的体积。由于灯泡亮了发光,故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化。故说法不正确的选C。
6.答案 A
【解析】:
该装置是一个铁铜稀硫酸的原电池,铁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质量减少。铜片作正极,不参与反应,质量不变,符合图像。总反应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当有56g的铁进入溶液时,有2g的氢气放出,故溶液的质量是在增大的。随着时间的进行,转移电子数也是在增大的。故此题选A。
7.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可知,X极逐渐变粗,Y极逐渐变细,则Y电极的金属一定要比X电极的金属活泼,Y电极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质量减少。再根据X电极逐渐变粗可知,溶液中要有固体析出,发生的应该是一个置换反应。故此题答案选D。
8.答案 C
【解析】:
由装置一可知,金属a比b活泼。由装置二可知,金属b比c活泼。由装置三可知,金属d比c活泼。由装置四可知,金属d比a活泼。故正确答案选C。
9.答案 B
【解析】:
当a和b不连接时,不能形成原电池,Fe比Cu活泼,发生置换反应,故铁片上有红色铜析出,A正确;a和b用导线连接时,Fe比Cu活泼,铁片为负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B错误;无论a和b是否连接,Fe比Cu活泼,铁片均会被氧化,溶液中均有Fe2+生成,C正确;a和b用导线连接时,形成了原电池,铜片作正极,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可知,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故溶液中的Cu2+向铜电极移动,D正确。
10.答案(1) ①②、② (2)①锌、铜 ②有气泡产生、还原 ③Zn-2e-===Zn2+ ④0.112
【解析】:
(1)①是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②是置换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应该是有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②有化合价的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为原电池。(2)①在该原电池中锌片为负极,失去电子,电子从锌片流出,经过导线,流回正极铜片。在溶液中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H+向含有负电荷较多的正极铜片移动。②在正极铜片上发生反应:2H++2e-===H2↑,反应类型是还原反应,看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③在负极上Zn失去电子,被氧化,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④若反应过程中有0.01 mol电子发生转移,根据电子守恒,可得n(H2)=0.005 mol,所以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005 mol×22.4 L·mol-1=0.112 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