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随堂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随堂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31 09:18:33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训练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dǎ duàn guǒ duàn qīng chu kǔ chǔ zhì jīn
                   
zhì shǎo gū lì gū dān yáng fān fān chuán
                   
yǐn liào yǐn chá dāng chū qǐ chū jìng zi
                   
yǎn jìng wèi bì wèi lái mó dāo mó hé
                   
yáo yuǎn yáo wàng jīn yín yín hé suàn pán
                   
【答案】打断;果断;清楚;苦楚;至今;至少;孤立;孤单;扬帆;帆船;饮料;饮茶;当初;起初;镜子;眼镜;未必;未来;磨刀;磨合;遥远;遥望;金银;银河;算盘
【知识点】拼音;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注意“扬帆”的“扬”不要写成同音字“杨”,“遥望”的“望”不要写成同音字“忘”,“镜子”的“镜”不要写成形近字“境”。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打断、果断、清楚、苦楚、至今、至少、孤立、孤单、扬帆、帆船、饮料、饮茶、当初、起初、镜子、眼镜、未必、未来、磨刀、磨合、遥远、遥望、金银、银河、算盘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看词语写拼音
                       
楚江 碧水 孤帆 苏轼 潋滟 雨亦
                       
浓抹 相宜 洞庭 未磨 盘里 青螺
【答案】chǔ jiāng;bì shuǐ;gū fān;sū shì;liàn yàn;yǔ yì;nóng mǒ;xiāng yí;dòng tíng;wèi mó;pán lǐ;qīng luó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题主要考查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孤帆”的“孤”读gū,不要拼读成形近字“狐hú”。““相宜”的“宜”读yí 不要拼读成四声“yì”。“ 磨”是多音字,在“未磨”中读mó,意思是摩擦。(另一个读音是mò, 意思是粉碎粮食的工具,组词石磨。 )
故答案为:chǔ jiāng、bì shuǐ、gū fān、sū shì、liàn yàn、yǔ yì、nóng mǒ、xiāng yí、dòng tíng、wèi mó、pán lǐ、qīng luó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
节。
3.字词积累与理解。
(1)“欲”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欲”字在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有:A.欲望;B.想要,希望 C.副词,将要。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2)山雨欲来风满楼。   
(3)欲把西湖比西子。   
(4)小红上进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   
【答案】(1)欠;七
(2)C
(3)B
(4)A
【知识点】字形;字义
【解析】【分析】(1)考查汉语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欲”共11画。部首欠,除部首外还有7画,笔顺:名称:撇、点、撇、点、竖、横折、横、撇、横撇/横钩、撇、捺
(2)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选项判断。山雨欲来风满楼:意思是比喻局势将有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欲:将要。
(3)欲把西湖比西子:想要把西湖比作西施。欲:想要,希望。
(4)求知欲:学习知识的欲望。欲:欲望。
故答案为:D、dài、戈、13、③、①、②
【点评】(1)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
(2)、(3)、(4)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 一对号入座。
4.为诗句中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天门中断楚江开(  )
A.从中间隔断 B.中途停止或断绝
(2)水光潋滟晴方好(  )
A.湖水清澈 B.波光闪动的样子
(3)山色空蒙雨亦奇(  )
A.空空荡荡 B.迷茫的样子
(4)碧水东流至此回(  )
A.至于 B.到
【答案】(1)A
(2)B
(3)B
(4)B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1)天门中断楚江开:这句诗的意思是:天门山被浩荡的楚江从中继开.中断:从中断开的意思。开:分开,断开或隔开的意思。
(2)水光潋滟晴方好:这句诗的意思是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3)山色空蒙雨亦奇:意思是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空蒙:山色空蒙雨亦奇。
(4)碧水东流至此回:意思是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至: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故答案为:(1)A(2)B(3)B(4)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2020三上·乐昌期末)课文直通车。
5.当我们在长江上顺流而下,看到天门山,便会吟诵   (填诗人姓名)写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诗中写到的楚江是指   。(填河流名)
6.芊芊来到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边,看到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马上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   ,   。
【答案】5.李白;碧水东流至此回;长江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诗句。平时对学过的诗句要背诵默写,并要理解诗意。书写要正确规范。
5.望天门山李白 (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故答案为:李白;水东流至此回;长江
6. 出自刘禹锡《望洞庭》,全诗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故答案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7.读古诗,填一填。
(1)《望天门山》作者是   (朝代)诗人   。诗中描绘的景物有   ,本诗共四句,前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   (①山川之势 ②行船感受),后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   。(①山川之势 ②行船感受)
(2)《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诗人对   的景色进行了赞美。本诗共四句,请默写后两句:   。
(3)《望洞庭》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在诗中,诗人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美景。本诗共四句,请默写后两句:   
【答案】(1)唐;李白;碧水、青山、孤帆;山川之势;行船感受
(2)宋;苏轼;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唐;刘禹锡;比喻;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唐;李白;碧水、青山、孤帆;山川之势 ;行船感受
(2)宋 ;苏轼 ;西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唐;刘禹锡 ;比喻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二、诗歌鉴赏
8.古诗鉴赏(三)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______的,而是______的。随着诗人行舟,山______江______,东流水______,青山______迎出,孤帆日边______,景色由______及______再及______地展开。(  )
A.静止、流动、断、开、回、相对、驶来、近、远、近
B.静止、流动、断、开、回、相对、驶来、远、近、远
C.流动、静止、断、开、回、相对、驶来、远、近、远
(2)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______和江水______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______”,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______:“楚江开”,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
A.雄奇壮观、浩荡奔流、中断、险峻
B.雄奇壮观、浩荡奔流、中断、奇特
C.雄奇壮观、静静流淌、中断、险峻
(3)“碧”字明写江水之______,暗写江水之______;“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______。(  )
A.深、色、流向 B.色、深、起伏 C.色、深、走向
【答案】(1)B
(2)A
(3)C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2)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3)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
故答案为:(1)B
(2)A
(3)C
【点评】(1)此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2)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在不少古诗中,有的字能一字传神,或抒发某种感情,或生动描绘形象,创造出美的意境。
9.古诗鉴赏(一)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________________。
遥望洞庭山水翠,(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画“(  )”的句子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把   比作   。把   比作   。
(3)诗人遥望洞庭湖看到了什么景象?
(4)《望洞庭》这首诗是   被贬官后,途经洞庭湖所作,描写了   的景色。表达了诗人   思想感情。
(5)你还知道刘禹锡的其它诗吗?
【答案】(1)潭面无风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
(2)洞庭湖;白银盘;君山;青螺
(3)远远望云,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好像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4)刘禹锡;秋天月光下洞庭湖朦胧秀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5)《乌衣巷》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2)“白银盘里一青螺”以银盘喻水,以青螺喻山,不仅形象地刻画出了山绿水白的特点,更让人明白了山在水中,水在山下,二者浑然一体的特点。
(3)描绘诗人遥望洞庭湖看到的景象,理解句意是前提。诗人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4)《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思想感情。
(5)刘禹锡的诗有很多,《乌衣巷》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主要写了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
故答案为:(1)潭面无风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
(2)洞庭湖、白银盘、君山、青螺
(3)远远望云,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好像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4)刘禹锡、秋天月光下洞庭湖朦胧秀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5)《乌衣巷》
【点评】(1)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2)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阅读时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①理解诗歌的内容。②抓住诗句中的“景物”。③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即可。
(4)此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5)考查对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按题目的要求筛选即可。
10.古诗鉴赏(二)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诗人既写了______,又写了______;既有______之景,又有______之韵。(  )
A.湖;山;春天;夏天
B.湖光;山色;晴和;雨天
C.湖光;山色;温暖;凉爽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以绝色美人比喻______,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______,而且______,情味隽永。(  )
A.西湖;生命;新奇别致
B.美景;生命;新奇怪异
C.晴天的西湖;活力;别有情趣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者把西湖比作______,两者的相似之处是______。这两句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淡妆”与前面“______”相照应,”浓抹”与前面“______”相照应,“相宜”与“______”、“______”相照应。(  )
A.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潋滟;空蒙;好;奇
B.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夸张;空蒙;潋滟;好;奇
C.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空蒙;潋滟;好;奇
【答案】(1)B
(2)A
(3)C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故选B。
(2)诗的后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苏轼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湖之美与西施之美相比,当然无可非议。但,我们知道,历史上还有不少女子,其美与西施相比,恐怕也差不了多少。可苏轼为什么偏偏要选西施来比西湖呢?我想是不是有两个原因:一是西施的家乡在浙江,而且离西湖不远;二是西施和西湖,都有个“西”字,这真是个天作之合,新奇别致。故选B。
(3)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故选C。
故答案为:(1)B
(2)A
(3)C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诗句的意思,比较判断正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训练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dǎ duàn guǒ duàn qīng chu kǔ chǔ zhì jīn
                   
zhì shǎo gū lì gū dān yáng fān fān chuán
                   
yǐn liào yǐn chá dāng chū qǐ chū jìng zi
                   
yǎn jìng wèi bì wèi lái mó dāo mó hé
                   
yáo yuǎn yáo wàng jīn yín yín hé suàn pán
                   
2.看词语写拼音
                       
楚江 碧水 孤帆 苏轼 潋滟 雨亦
                       
浓抹 相宜 洞庭 未磨 盘里 青螺
3.字词积累与理解。
(1)“欲”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欲”字在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有:A.欲望;B.想要,希望 C.副词,将要。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2)山雨欲来风满楼。   
(3)欲把西湖比西子。   
(4)小红上进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   
4.为诗句中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天门中断楚江开(  )
A.从中间隔断 B.中途停止或断绝
(2)水光潋滟晴方好(  )
A.湖水清澈 B.波光闪动的样子
(3)山色空蒙雨亦奇(  )
A.空空荡荡 B.迷茫的样子
(4)碧水东流至此回(  )
A.至于 B.到
(2020三上·乐昌期末)课文直通车。
5.当我们在长江上顺流而下,看到天门山,便会吟诵   (填诗人姓名)写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诗中写到的楚江是指   。(填河流名)
6.芊芊来到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边,看到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马上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   ,   。
7.读古诗,填一填。
(1)《望天门山》作者是   (朝代)诗人   。诗中描绘的景物有   ,本诗共四句,前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   (①山川之势 ②行船感受),后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   。(①山川之势 ②行船感受)
(2)《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诗人对   的景色进行了赞美。本诗共四句,请默写后两句:   。
(3)《望洞庭》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在诗中,诗人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美景。本诗共四句,请默写后两句:   
二、诗歌鉴赏
8.古诗鉴赏(三)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______的,而是______的。随着诗人行舟,山______江______,东流水______,青山______迎出,孤帆日边______,景色由______及______再及______地展开。(  )
A.静止、流动、断、开、回、相对、驶来、近、远、近
B.静止、流动、断、开、回、相对、驶来、远、近、远
C.流动、静止、断、开、回、相对、驶来、远、近、远
(2)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______和江水______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______”,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______:“楚江开”,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
A.雄奇壮观、浩荡奔流、中断、险峻
B.雄奇壮观、浩荡奔流、中断、奇特
C.雄奇壮观、静静流淌、中断、险峻
(3)“碧”字明写江水之______,暗写江水之______;“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______。(  )
A.深、色、流向 B.色、深、起伏 C.色、深、走向
9.古诗鉴赏(一)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________________。
遥望洞庭山水翠,(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画“(  )”的句子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把   比作   。把   比作   。
(3)诗人遥望洞庭湖看到了什么景象?
(4)《望洞庭》这首诗是   被贬官后,途经洞庭湖所作,描写了   的景色。表达了诗人   思想感情。
(5)你还知道刘禹锡的其它诗吗?
10.古诗鉴赏(二)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诗人既写了______,又写了______;既有______之景,又有______之韵。(  )
A.湖;山;春天;夏天
B.湖光;山色;晴和;雨天
C.湖光;山色;温暖;凉爽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以绝色美人比喻______,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______,而且______,情味隽永。(  )
A.西湖;生命;新奇别致
B.美景;生命;新奇怪异
C.晴天的西湖;活力;别有情趣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者把西湖比作______,两者的相似之处是______。这两句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淡妆”与前面“______”相照应,”浓抹”与前面“______”相照应,“相宜”与“______”、“______”相照应。(  )
A.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潋滟;空蒙;好;奇
B.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夸张;空蒙;潋滟;好;奇
C.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空蒙;潋滟;好;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打断;果断;清楚;苦楚;至今;至少;孤立;孤单;扬帆;帆船;饮料;饮茶;当初;起初;镜子;眼镜;未必;未来;磨刀;磨合;遥远;遥望;金银;银河;算盘
【知识点】拼音;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注意“扬帆”的“扬”不要写成同音字“杨”,“遥望”的“望”不要写成同音字“忘”,“镜子”的“镜”不要写成形近字“境”。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打断、果断、清楚、苦楚、至今、至少、孤立、孤单、扬帆、帆船、饮料、饮茶、当初、起初、镜子、眼镜、未必、未来、磨刀、磨合、遥远、遥望、金银、银河、算盘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chǔ jiāng;bì shuǐ;gū fān;sū shì;liàn yàn;yǔ yì;nóng mǒ;xiāng yí;dòng tíng;wèi mó;pán lǐ;qīng luó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题主要考查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孤帆”的“孤”读gū,不要拼读成形近字“狐hú”。““相宜”的“宜”读yí 不要拼读成四声“yì”。“ 磨”是多音字,在“未磨”中读mó,意思是摩擦。(另一个读音是mò, 意思是粉碎粮食的工具,组词石磨。 )
故答案为:chǔ jiāng、bì shuǐ、gū fān、sū shì、liàn yàn、yǔ yì、nóng mǒ、xiāng yí、dòng tíng、wèi mó、pán lǐ、qīng luó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
节。
3.【答案】(1)欠;七
(2)C
(3)B
(4)A
【知识点】字形;字义
【解析】【分析】(1)考查汉语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欲”共11画。部首欠,除部首外还有7画,笔顺:名称:撇、点、撇、点、竖、横折、横、撇、横撇/横钩、撇、捺
(2)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选项判断。山雨欲来风满楼:意思是比喻局势将有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欲:将要。
(3)欲把西湖比西子:想要把西湖比作西施。欲:想要,希望。
(4)求知欲:学习知识的欲望。欲:欲望。
故答案为:D、dài、戈、13、③、①、②
【点评】(1)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
(2)、(3)、(4)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 一对号入座。
4.【答案】(1)A
(2)B
(3)B
(4)B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1)天门中断楚江开:这句诗的意思是:天门山被浩荡的楚江从中继开.中断:从中断开的意思。开:分开,断开或隔开的意思。
(2)水光潋滟晴方好:这句诗的意思是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3)山色空蒙雨亦奇:意思是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空蒙:山色空蒙雨亦奇。
(4)碧水东流至此回:意思是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至: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故答案为:(1)A(2)B(3)B(4)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答案】5.李白;碧水东流至此回;长江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诗句。平时对学过的诗句要背诵默写,并要理解诗意。书写要正确规范。
5.望天门山李白 (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故答案为:李白;水东流至此回;长江
6. 出自刘禹锡《望洞庭》,全诗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故答案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7.【答案】(1)唐;李白;碧水、青山、孤帆;山川之势;行船感受
(2)宋;苏轼;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唐;刘禹锡;比喻;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唐;李白;碧水、青山、孤帆;山川之势 ;行船感受
(2)宋 ;苏轼 ;西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唐;刘禹锡 ;比喻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8.【答案】(1)B
(2)A
(3)C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2)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3)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
故答案为:(1)B
(2)A
(3)C
【点评】(1)此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2)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在不少古诗中,有的字能一字传神,或抒发某种感情,或生动描绘形象,创造出美的意境。
9.【答案】(1)潭面无风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
(2)洞庭湖;白银盘;君山;青螺
(3)远远望云,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好像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4)刘禹锡;秋天月光下洞庭湖朦胧秀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5)《乌衣巷》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2)“白银盘里一青螺”以银盘喻水,以青螺喻山,不仅形象地刻画出了山绿水白的特点,更让人明白了山在水中,水在山下,二者浑然一体的特点。
(3)描绘诗人遥望洞庭湖看到的景象,理解句意是前提。诗人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4)《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思想感情。
(5)刘禹锡的诗有很多,《乌衣巷》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主要写了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
故答案为:(1)潭面无风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
(2)洞庭湖、白银盘、君山、青螺
(3)远远望云,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好像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4)刘禹锡、秋天月光下洞庭湖朦胧秀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5)《乌衣巷》
【点评】(1)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2)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阅读时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①理解诗歌的内容。②抓住诗句中的“景物”。③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即可。
(4)此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5)考查对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按题目的要求筛选即可。
10.【答案】(1)B
(2)A
(3)C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故选B。
(2)诗的后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苏轼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湖之美与西施之美相比,当然无可非议。但,我们知道,历史上还有不少女子,其美与西施相比,恐怕也差不了多少。可苏轼为什么偏偏要选西施来比西湖呢?我想是不是有两个原因:一是西施的家乡在浙江,而且离西湖不远;二是西施和西湖,都有个“西”字,这真是个天作之合,新奇别致。故选B。
(3)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故选C。
故答案为:(1)B
(2)A
(3)C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诗句的意思,比较判断正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