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高一下册历史 审核:高一历史组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班级 姓名 日期
时空坐标
列宁主义 一战爆发 俄国革命 德国战败 巴黎和会 国际联盟 印不合作 俄新经济 九国公约 苏联成立 非战公约 经济危机 美国新政 意侵埃塞 德侵波兰 战争扩大 二战结束 联合国
1903 1914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8 1929 1933 1935 1939 1941 1945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素养达标
了解一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 1.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形势,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2.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基本特点。3.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及影响,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
一、预习检查
任务一:参照课件并结合教材,请从时间维度或者空间维度概述一战的进程。(5分钟)
任务二:完成下列填空(5min)
主要战线 第一阶段(1914年) 第二阶段(1915—1916年) 第三阶段(1917—1918年)
西线(英法VS德)(决定性战场) (1)1914年德军进攻法国;(2)9月,双方在马恩河激战,德军失败(德军“速决战”破产) ⑴1916年,在 战役(时间最长,一战 )和索姆河战役中,双方均伤亡惨重,两大战役分别被称为“绞肉机”和“地狱”;⑵1916年,英德在日德兰海战中,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⑴1917年,美国和 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⑵1918年11月11日德、奥(匈)投降
东线(德奥VS俄) ——— 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 俄国在 后,于1918年退出战争
南线(奥VS俄塞)
战局演变(总体态势) 德军失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 战争处于胶着状态,德奥未能摆脱 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走向失败
一战中大量的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思考战争与科技的关系。(3 min)
▲任务三:对比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10 min)
巴黎和会(1919年): 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
最受侵略:
最受限制:
最大获利:
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
积极:一定程度上缓和了 之间的矛盾,创造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经济获得高速发展。
局限性:不可能带来持久的和平。
【重点研习任务一】探究一战根源
【情境切入】
观看一战视频。让我们走进一战,探究一战的根源。
【自主学习】
问题1:围绕“帝国主义”这一核心词,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7分钟)
思路引领:(1)从帝国主义的形成、对外政策、实力对比、两大集团和导火线等方面进行概括。(2)重点解读教材第83页第二则“史料阅读”的材料,深度理解“帝国主义”一词。
【重点研习任务二】评价凡-华体系(8分钟)
【情境切入】
斯大林说:“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这里的“和平制度”是指什么?它真的永久和平吗?来,我们一看究竟。
【探究学习】
材料一: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一﹣[苏]列宁《在莫斯科省的县、乡、村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上的讲话》,《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
材料二: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材料三: 国联盟约规定了“委任统治”制度。德国和土耳其把所属的前殖民地和属地交给国联,由国联委托受任国进行统治。……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是战胜国帝国主义瓜分战败国殖民地的一种新的较为隐蔽的形式,是变相维护殖民体系的一种手段。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问题2:为什么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的和平是“火山口上的和平”?
思路引领:(1)提炼凡-华体系的中的矛盾和国联的相关内容。(2)用足教材86-87页的多种史料,并结合史实做到论从史出。
【知识总结、建立体系】 绘制本课思维导图,或者建构本课知识体系。
练习巩固(6 min)
1.下表是根据《大国的兴衰》改编的西方列强工业生产排名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排名 1860年 1870年 1890年 1900年
1 英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2 法国 美国 英国 德国
3 美国 法国 德国 英国
4 德国 德国 法国 法国
A.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英法经济的衰退 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欧洲失去中心地位
C.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国 D.第二次工业革命进程中各国发展不均衡
2.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罗素认为,“许多人确实有一种倾向于战争的本能”“许多原因导致战争,但是,随着所有市民欢迎战争爆发,‘受挫的情感’是战争狂热的主要原因”。罗素的观点
A.代表了当时欧洲各国的普遍认识 B.不符合唯物史观对战争的正确认识
C.反映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立场 D.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1/4,法国失去了1/3,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A.解除了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 B.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
C.造成了欧洲的政治危机 D.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4.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对德宣战不利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尽快结束
5.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这说明
A.协约国集团与苏俄的矛盾激化 B.同盟国集团与苏俄的目标一致
C.人民反战情绪左右战争的走向 D.战争与国际政治局势相互影响
6.在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各国进行了激烈的争吵,这反映出
A.德国有效地利用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B.美国和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C.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矛盾重重 D.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仍存在尖锐的矛盾
7.《凡尔赛条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煦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此话的含义是指巴黎和会上
A.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B.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 C.战败国与战胜国矛盾尖锐 D.美日争夺中国矛盾尖锐
DBBCD CA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列强竞相对外扩张、瓜分世界。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欧洲形成两大对峙的帝国主义军事军事政治集团,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两大集团利用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一战最终爆发。
(1)激化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如德国遭到不公平待遇,力图“复仇”;
(2)未能解决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如日本在海军发展上受到压制,急于突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3)强行处置战败国海外殖民地和委任统治制度加剧了西方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4)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俄的矛盾,造成以国家利益为根源的意识形态对立;
(5)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缺乏有效机制制止侵略,保卫和平;
总之,凡尔赛—华盛顿体是战胜国在宰割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安排的战后国际体系,暂时调整了战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创设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但并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争夺世界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沉默是金不如积ji讨论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