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七年级(下)开学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 在植物根尖的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 分生区 B. 伸长区 C. 成熟区 D. 根冠
2. 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C. 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D. 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3.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开始于( )
A. 作出假设 B.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C. 制定和实施计划 D. 表达和交流
4. 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 草→兔→鹰 B. 鼠→蛇→鹰
C. 鹰→蛇→青蛙→昆虫 D. 阳光→草→牛→虎
5. 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
A. 叶绿体 B. 叶绿体和线粒体 C. 线粒体 D. 细胞核
6. 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B.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
C. 生物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
D. 生物只能适应所处的环境,对外界的环境无能为力
7. 用显微镜观察载玻片上的字母“d”时,被放大的图象形状是( )
A. p B. q C. b D. d
8. 下列哪项是种子萌发必备的条件( )
A. 水 B. 土壤 C. 无机盐 D. 光
9. 准备移栽的茄子秧、黄瓜的根部总是带一个土坨,目的是( )
A. 保护根毛 B. 保护幼嫩的茎 C. 防止水分蒸发 D. 防止营养流失
10. 生物由小长大,是由于( )
A. 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B. 细胞分裂,细胞生长
C. 细胞生长,细胞分化 D. 细胞分裂
11. 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是哪一台( )
A. 10×4× B. 10×40× C. 5×40× D. 12.5×10×
12. 下列遇碘变蓝的物质是( )
A. 水 B. 蛋白质 C. 淀粉 D. 脂肪
13. 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植,并去掉部分枝叶,是为了( )
A. 降低光合作用 B. 降低蒸腾作用 C. 减少水分吸收 D. 增加水分吸收
14. 植物体的根所吸收的水分,大部分( )
A. 用于光合作用 B. 用于呼吸作用 C. 用于蒸腾作用 D. 储存在体内
15. 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 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
C.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全部 D. 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
16.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正确顺序为( )
A. 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B.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C. 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 D.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17.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海洋生态系统 B. 陆地生态系统 C. 生物圈 D. 城市生态系统
18. 下列结构都是你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它们当中不属于器官的是( )
A. 洋葱表皮 B. 杨树的叶子 C. 西瓜 D. 月季花
19. 在10个小麦种子袋中选出300粒种子测定发芽率,有270粒种子在一定时间内发了芽,那么,这10袋种子的发芽率是( )
A. 10% B. 20% C. 80% D. 90%
20. 染色体是由______ 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21. 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______。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______。
22.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 、 、 和 四大类群。其中可以把它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的是 。
23. 叶片由______、______与______三部分组成。
24. 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
25. 将下列左侧所列器官与右侧构成它的主要组织用线连接起来。
心脏 上皮组织
唾液腺 肌肉组织
股骨 神经组织
大脑 结缔组织
26. 下列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你补充完善。
27.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只有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______。(判断对错)
28. 植物的芽都能发育成枝条。______(判断对错)
29.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种子都有胚______.(判断对错)
30. 当光线较暗时,用显微镜的凹面来对光。 (判断对错)
A. 正确 B. 错误
31. 能够运动的物体就一定是生物。______。(判断对错)
32. 细胞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而持续生长。______.(判断对错)
33. 如图是花的结构和果实的结构及来源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花的主要结构是 和 。
(2)完成受精作用后,雌蕊的[ ]进一步发育成果实,其中[ ] 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保护种子的果皮,由果皮和种子共同构成果实。
34. 完成下列表格,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与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
别 部位 所有活细胞
条件 光
原料 有机物,氧气
产物 有机物,氧气
能量转变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 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这是因为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35. 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假设:______
设计方案:
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______和______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
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相等的鼠妇,静置2分钟(min).
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实验记录:
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环境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明亮 3 2 2 2 2 3 2 2 1 2
黑暗 17 18 18 18 18 17 18 18 19 18
结论:______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______的环境中生活。这个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故选:C。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成熟区适于吸收的特点。
2.【答案】C
【解析】解: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把周围的海水染黑,趁机逃命,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A、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故错误。
B、动物一般能自由运动,植物一般不能自由运动,故错误。
C、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故正确。
D、植物体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和细菌、真菌、病毒的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错误。
故选:C。
自然界中的生物具有一定的特征,生物的特征是区别与非生物的重要标志,分析解答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属于基础考查。
3.【答案】B
【解析】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故选:B
此题考查的是探究的一般过程。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探究的一般过程。
4.【答案】A
【解析】解:A、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
B、鼠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
C、鹰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
D、阳光是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
所以,食物链正确的是“草→兔→鹰”。
故选:A。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5.【答案】B
【解析】解: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故选:B。
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据此解答。
此题考查了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6.【答案】D
【解析】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是人口的过度增长,人口过度增长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破坏,人们为了满足基本的食物需求,进行毁林开荒、围湖造田、过度放牧、过度捕捞等掠夺性开发,从而造成了生态平衡失调、环境质量的下降等。因此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故选:D。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7.【答案】A
【解析】解: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d”后,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p”。所以用显微镜观察载玻片上的字母“d”时,被放大的图象形状是“p”。
故选:A。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8.【答案】A
【解析】解:A、水是种子萌发必备的条件,A正确;
BCD、土壤、无机盐、光,都不是种子萌发必备的条件,BCD不正确。
故选:A。
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9.【答案】A
【解析】解: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移栽的茄子秧、黄瓜的根部总是带一个土坨,目的是保护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故选:A。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带土移栽的目的。解答时可以从成熟区的结构特点、功能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带土移栽的目的。
10.【答案】B
【解析】解:A、分裂增加细胞数目,是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的一个方面;细胞的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进而再组成各种器官。故不符合题意。
B、分裂增加细胞数目,是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的一个方面;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也是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的一个方面。故符合题意。
C、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只是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的一个方面;细胞的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进而再组成各种器官。故不符合题意。
D、分裂增加细胞数目,只是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的一个方面。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基本的生命活动:分裂、生长、分化与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关系。细胞通过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通过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分裂和生长,使生物体由小长大。
(1)使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细胞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进而组成结构复杂完善的生物个体
11.【答案】A
【解析】解: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体积越大数目越少;反之,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体积越小数目越多,所以显微镜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应该是放大倍数最小的。四个选项中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分别是:A、10×4═40(倍),B、10×40═400(倍),C、5×40═200(倍),D、12.5×10═125(倍).其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是A即40倍。
故选:A。
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数目就越多,解答即可。
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及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都是重要的考点。
12.【答案】C
【解析】解:淀粉是由D-葡萄糖单体组成的同聚物,包括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类型,为植物中糖类的主要贮存形式;淀粉遇碘变蓝色,这并非是淀粉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而是淀粉螺旋中央空穴恰能容下碘分子,通过范德华力,两者形成一种络合物,这种络合物能比较均匀地吸收除蓝光以外的其它可见光,从而使淀粉变为深蓝色。
故选:C。
某一物质的特有特性常作为鉴定该物质的依据,例如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人们常常根据这个特性来鉴定某种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
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人们根据淀粉的这一特性来鉴定淀粉的存在。
13.【答案】B
【解析】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移栽植物的幼根和根毛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同时一般选择在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因为此时光照不强,会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可见B正确。
故选:B。
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绿色植物的叶片,减少叶片能降低蒸腾作用,据此答题。
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题型多变,要注意灵活的运用知识分析、解决不同的题目。
14.【答案】C
【解析】解: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四是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故 C是正确的。
故选:C。
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这是一个关于植物的蒸腾作用的选择题,分析解答。
蒸腾作用的意义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不要死记硬背。
15.【答案】D
【解析】解: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它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选:D。
本题考查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据此回答。
熟练掌握生物圈的范围。
16.【答案】D
【解析】解: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再组成组织,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绿色开花植物体。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故选:D。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只要熟练掌握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7.【答案】C
【解析】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选:C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所有生态系统.
关键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8.【答案】A
【解析】解:A、洋葱表皮属于组织,且属于保护组织,故A符合题意;
B、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是植物的六大器官,故杨树的叶子属于器官;
C、西瓜是果实,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是植物的六大器官,故西瓜属于器官;
D、月季花是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是植物的六大器官,故月季花属于器官;
故选:A。
根据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是植物的六大器官,杨树的叶子属于叶,西瓜属于果实,月季花属于花,洋葱表皮属于保护组织进行分析回答。
能区分杨树的叶子、西瓜、月季花、洋葱表皮分别属于什么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9.【答案】D
【解析】解: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查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这样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抽样检测法。
发芽率的计算公式:
发芽率=×100%=×100%=×90%
故选:D。
此题考查抽样检测法和发芽率的计算。
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样本越大,越接近的真实情况。
20.【答案】DNA
【解析】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由两条长长的、互相盘绕的链组成,构成双螺旋结构,上面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因此,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故答案为:DNA.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两种物质组成。
21.【答案】组织;器官
【解析】解: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由不同的 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故答案为:组织;器官
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2.【答案】藻类植物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 种子植物 苔藓植物
【解析】解: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根据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及生殖方式的不同,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类不结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故答案为:
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种子植物。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了解绿色植物的主要的类群。各类群的主要特征也是重点,也要注意掌握。
23.【答案】表皮 叶肉 叶脉
【解析】解:表皮为叶片表面的一层初生保护组织,分为上、下表皮,表皮细胞扁平,排列紧密,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属于保护组织;
叶肉为表皮内的同化薄壁组织,通常有下列两种。栅栏组织:细胞通常1至数层,长圆柱状,垂直于表皮细胞,并紧密排列呈栅状,内含较多的叶绿体。海绵组织:细胞形状多不规则,内含较少的叶绿体,位于栅栏组织下方,层次不清,排列疏松,状如海绵;叶肉细胞是属于营养组织;
叶脉为贯穿于叶肉间的维管束,属于输导组织。
所以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故答案为:表皮;叶肉;叶脉
叶片的基本结构如图:
据此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分清叶片的基本结构,识记时注意图文结合,效果很好。
24.【答案】胚根;胚轴;胚芽;子叶
【解析】解: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其中胚芽最终发育成茎和叶;胚根最终发育成幼苗的主根;胚轴最终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它们最终发育成幼苗,所以胚最终发育成新植物的幼体。
故答案为:胚根、胚轴、胚芽、子叶
无论双子叶植物还是单子叶植物的种子,都由种皮和胚构成。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
种子的结构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掌握。
25.【答案】解:人体和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的上皮,小肠腺上皮,消化道壁的内表面等;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如心肌、平滑肌等;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如大脑皮层;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的作用。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1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2唾液腺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3大脑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4股骨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
故答案为:
【解析】人体和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
掌握人体各种组织的类型和功能即可连线。
26.【答案】解: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度等,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故答案为:
【解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作用。
27.【答案】×
【解析】解: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故答案为:×
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需要量最大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分析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植物生长需要含氮、磷、钾无机盐,了解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8.【答案】×
【解析】解:不同部位的芽发育结果不同,如:花芽将发育成花,叶芽发育成叶,有的芽发育成侧枝,顶芽发育成主干,混合芽发育成枝和叶或叶和花。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的是芽的分类,首先明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类型
关于芽将来发育成什么,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理解。
29.【答案】√
【解析】解:绿色植物的分类一般要考虑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把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但两者的种子都有胚。
故答案为:√
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但两者的种子都有胚。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种子都有胚。
30.【答案】A
【解析】解: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如果光线较暗时,应该使视野变亮,故用遮光器的大光圈、反光镜的凹面镜调节。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显微镜视野明暗的调节,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和反光镜可以调节光线进入的多少。
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及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31.【答案】×
【解析】解: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能够运动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不能作为判断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
故答案为:×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非生物不具有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特征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
32.【答案】×
【解析】解:测量不同边长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及二者之比,根据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当正方体体积逐渐变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逐渐变小。如图所示:
与此相似,当细胞体积逐渐变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会变小。随着细胞的生长,体积不断增大,需要从外界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但是吸收物质的表面积的增加相对较少,满足不了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需要,因此细胞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但是不能无限生长。所以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当细胞体积逐渐变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会变小。随着细胞的生长,体积不断增大,需要从外界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但是吸收物质的表面积的增加相对较少,满足不了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需要,因此细胞的生长就会受到限制,不能无限长大。
如果细胞的体积太大,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的营养物质就不能满足其需要。
33.【答案】雄蕊 雌蕊 5 6 胚珠
【解析】解:(1)在一朵花中雌蕊和雄蕊与繁殖后代有关,因此是花的主要结构。
(2)花完成传粉和受精后,由5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6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故答案为:(1)雄蕊;雌蕊
(2)5;6胚珠。
本题考查花的结构及果实与种子的形成。由图可知1花药,2花丝,3柱头,4花柱,5子房,6胚珠,7子房壁。
掌握花的结构功能,种子果实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34.【答案】含叶绿体的细胞 有光无光均可 二氧化碳和水 二氧化碳和水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解析】解: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用式子表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能量,其中光合作用原料:二氧化碳、水;条件:光能;场所:叶绿体;产物:有机物、氧气。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用式子表示: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化学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动能)。列表比较如下:
区别与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部位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
条件 光 有光无光均可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产物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能量转变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故答案为:
区别与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部位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
条件 光 有光无光均可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产物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能量转变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把储存在有机物里面的能量释放出来。
熟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5.【答案】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明亮;黑暗;光;黑暗;光(照)
【解析】解:提出问题: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提出的问题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一定是问句“?”).
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作出的假设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该实验的题目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就是形成以光照为惟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
得出结论:鼠妇都趋向黑暗的环境,说明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故答案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明亮 黑暗 光 黑暗 光(照)
此题考查的是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并通过解答此题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注意变量的惟一性。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