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小括号)》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小括号)》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3-31 10:0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小括号》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的课时内容《小括号》。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小括号》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章“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中第3节“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例3。教材由实际问题情境引入,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用算式表示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引入小括号,体会小括号的必要性。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编排的。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并能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已具有认识和应用数字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但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还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实物图像或实践操作。所以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只要知道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会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口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试题即可。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小括号,理解小括号的意义,初步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2.掌握带小括号的两步算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算式,并能使用小括号解决实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掌握带小括号的两步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明确小括号在计算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探究、适时指导评价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特征出发,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学习方法掌握新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口算。
10-5-2= 3+6+8= 12-5-3=
2.我们已经学习过20以内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同学们知道怎样运算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板块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提问:还剩几个☆?
(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例3)
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明确:共有10个☆,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
【(2)思考: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指名汇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①先剪掉2个,就从总数10中减去2,列式为10-2,再剪掉3个,就再减去3,列连减式为10-2-3。
板书:10-2-3
提问:怎样计算呢?
回答:10-2=8,8-3=5,所以10-2-3=5。
板书:
②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
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求共剪掉几个,列式计算为2+3=5,然后从总数10个中减去共剪掉的5个,就是还剩下的,列式为10-5。
思考:如何列式呢?
教师引导:要想先算2+3,就要把2+3用小括号括起来,有小括号的,计算时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归纳总结。
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若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学生对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两次剪五角星的直观操作,为学习新知提供研究的素材,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
板块二、动手操作 交流思路
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获得信息后,提问:要求“还剩多少个星”,通过动手操作或画图再现问题情境,确定解题思路。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的方式探寻解决“还剩几颗星星”的方法。然后和同桌交流你是怎么做、怎么想、怎样列式解决的。
学生讨论交流,确定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种思路:10-2-3=5(个),让学生说清怎样计算10-2-3=5。先算减去2 个后剩多少,再算又减去3 个后还剩多少。这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连减,让学生说清楚它的运算顺序,体会不含括号的算式,从左往右运算。为后面含括号的算式的运算做铺垫。
第二种思路:2+3=5(个)10-5=5(个)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找2-3人回答),在学生回答时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将现实情境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结合情境先确定运算顺序,为小括号的引入作好充分的准备。】
3.认知冲突,理解括号意义
如果将第二种思路分步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式呢?先让学生尝试自己想、自己写,教师巡视,然后提出问题10-2 + 3 这样列式可以吗?这样列式能表示先计算2 + 3 吗?为什么?所以学生要想先算加法,就要在2 + 3 这里添上个符号,说明自己要表达的意思。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和已有的认知经验,围绕“10 一2 十3 能先算加法吗?”进行讨论,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感受引入新的符号的必要性。】
板块四、创造符号,理解意义,让学生自己创造符号。
课前根据学生情况预设学生可能会有的解决方法:
(1)画一条粗线表示先算2 + 3
(2)画一个方框表示先算2+3
(3)画一个圈儿表示先算2 + 3
(4)画( )表示先算2 + 3 ……
首先肯定学生的想法很好。但让学生思考当他们面对这么多的符号,如果他们不说明,别人能看明白吗?(从而引出小括号)所以应该找一个统一的、简洁的符号,来表示先算后面的2 + 3 ,用“( )”这个符号来表示。
板书算式并用黄粉笔加上小括号。
并让学生跟教师一起来写一写。告诉学生这位新朋友的名字叫“小括号”。
(板书课题:小括号)教师领读、学生齐读。
明白小括号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强调它改变了运算顺序,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的2+3=5,再算括号外面的10-5=5(师画运算顺序,并指导读法)。
板块五、用小括号,掌握运算顺序。
提出问题:如果遇到加了小括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生答)尝试4道小括号的题,让学生说运算顺序。
板块六、总结
在对比中让学生归纳概括出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算括号里面的。)
板书: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全班齐读: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引人小括号的必要性,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并通过交流、比较,理解小括号的意义,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感受小括号的简洁性、统一性。】
板块七、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74页“做一做”。
先算12-5=7 11 先算14-9=5 2 
先算5+4=9 3  先算9-3=6 8
2.完成教材第75页“练习十七”第1~5题。
第1题:(按列排)19 19 10 4
第2题:10 12 68 70
第3题:45-5-3=37(箱) 答:超市还有37箱苹果。
第4题:79 62 68 18 13 35
第5题:8 19 35 16 28 41
板块八、课堂总结,评价反思。
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教学理念,我在全课的结束之前,再一次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这节课你快乐吗?说说你有什么收获,也可以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的表现。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小括号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我虽然采用了循序渐进以旧带新,并以对比的形式(连减的计算顺序与带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比较)进行教学,教法简洁明了课堂气氛活跃,对学习“小括号”的兴趣很浓,师生的互动较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但“小括号”对学生来说是新的知识,在实际的计算中还会有一些混淆,这有待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加以适时引导认识小括号,了解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顺序,并运用小括号另辟蹊径解决了问题,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