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31 10:31:4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同步训练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汉字。
(1)猴子sī   咬着mào    子,好像故意dòu    他生气。
(2)从船cāng    里出来的船长,本来是想打海ōu    的。
【答案】(1)撕;帽;逗
(2)舱;鸥
【知识点】拼音;字形
【解析】【分析】(1)“撕咬”的“撕”是提手旁,左右结构;“帽子”的“帽”是巾字旁,右边是“冒”;““逗”是走之旁,里面是“豆”;
(2)“船舱”的“舱”是舟字旁,左右结构;“海鸥”的“鸥”右边是鸟字旁。
故答案为:(1)撕;帽;逗;(2)舱;鸥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放肆    (sì shì) 桅杆    (wéi wěi) 逗引    (dò dòu)
瞄准    (miáo miāo) 龇牙咧嘴    (zī cī)    (liè liě)
【答案】sì;wéi;dòu;miáo;zī;liè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放肆”应读sì,声母是s,属于平舌音;“桅杆”应读wéi,船上挂帆的杆子。“逗引”应读dòu,韵母是ou;“瞄准”应读miáo,声调是二声;“龇牙咧嘴”的“龇”应读zī,属于整体认读音节,平舌音;“咧”应读liě,指嘴角张开的意思。
故答案为:sì;wéi;dòu;miáo;zī;liě;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3.选择合适的量词填在横线上。
一   帽子 一   帆船
一   早饭 一   爪子
一   横木 一   绳子
一   猴子 一   步枪
【答案】顶;艘;顿;只;根;条;只;支
【知识点】词语搭配
【解析】【分析】“帽子”应该用“顶”;“帆船”应该用“只”,形容小的船应该用“只”,大的船用“艘”;“早饭”应该用“顿”;“爪子”应该用“只”,表示动物的肢体;“横木”应该用“根”表示;“绳子”应该用“根”表示长形的物品;“猴子”应该用“只”;“步枪”应该用“支”,注意与“只”的不同。
故答案为:顶;艘;顿;只;根;条;只;支。
【点评】题目考查对量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对量词的分析运用,结合题目中事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量词进行作答,书写要正确,答案要规范。
4.()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即使……也…… 只要……就…… 只有……才……
如果……就……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1)   猴子的逗弄和水手的笑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爬到桅杆的横木上去追猴子。
(2)   孩子一失足,他   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
(3)   他不失足,拿到帽子   难以转身走回来。
(4)在紧急关头,孩子   跳入大海中,   有获救的可能。
【答案】(1)因为;所以
(2)只要;就
(3)即使;也
(4)只有;才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这句中前后之间是因果关系,应该用“因为......所以......”进行连接作答;
(2)这句中“孩子一失足”与后面的“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之间是条件关系,应该用“只要......就.....”进行连接作答。
(3)这句中“他不失足,拿到帽子”与后面“难以转身走回来。”之间是转折关系,应该用“即使......也......”进行连接作答;
(4)这句中“跳入大海中”与后面的“有获救的可能。”之间是条件关系,应该用“只有......才......”进行连接作答。
故答案为:(1)因为;所以;(2)只要;就;(3)即使;也;(4)只有;才
【点评】题目考查对关联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对句子前后的意思进行精确分析,理解内在的逻辑关系,然后选用符合相应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进行作答,注意关联词语书写要正确。
5.先补全下列四字词语,再完成练习。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大笑   牙   嘴
   不得   惊   战
(2)类似画横线的AABC式词语,我还能再写两个:   、   。
(3)类似画“ ”的含一组反义词的词语,我还能再写两个:   、   。
(4)形容处境十分尴尬,哭也不行,笑也不行的词语是:   。
【答案】(1)哈哈;龇;咧;哭笑;心;胆
(2)念念不念;彬彬有礼
(3)生死与共;黑白相间
(4)哭笑不得
【知识点】词形;词义;成语;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哈哈大笑”指大声地笑;“龇牙咧嘴”形容疼痛难忍的样子;“哭笑不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心惊胆战”形容十分害怕;(2)“哭笑不得”是AABC式的词语,我们还能再写两个,如“念念不忘”、“栩栩如生”等。(3)含有反义词的词语有“谈古论今、生死相依、眼高手低”等。(4)“哭笑不得”形容处境十分尴尬,哭也不行,笑也不行。
故答案为:(1)哈哈;龇;咧;哭笑;心;胆;(2)念念不念;彬彬有礼;(3)生死与共;黑白相间;(4)哭笑不得。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掌握情况。作答时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进行识记,同时书写时应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的辨析,把每个字写正确;对于特殊样式的成语,更要加强积累和记忆,便于顺利作答。
6.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说明孩子所处的境地。
A.绝境 B.乐境 C.险境 D.窘境
(1)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   
(2)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   
(3)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4)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答案】(1)B
(2)D
(3)C
(4)A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他也笑得很开心”,可以看出孩子很快乐,应该属于“乐境”;(2)“ 那个孩子哭笑不得。 ”在水手们的大笑声中,孩子却哭笑不得,可以看出很窘迫,应该是“窘境”;(3)“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说明孩子处在危险之中,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危险,处于“险境”;(4)“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孩子无论怎样做都没有了退路,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这是“绝境”。
故答案为:B;D;C;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首先要认真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揣摩所填词语应表达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做出正确选择。
7.()课文内容回顾。
《跳水》这篇课文讲了船上的人们和   之间发生的故事: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上的水手拿   取乐,   更加放肆;猴子又拿   取乐,摘走了   的帽子;   爬上桅杆追   ,自尊和幼稚使   丢开桅杆走向横木;这时   机智、沉着地喝令   跳水,   跳入海中抢救,终于使   脱险。
【答案】猴子;猴子;猴子;孩子;孩子;孩子;猴子;孩子;船长;孩子;水手们;孩子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课文《跳水》,主要讲述了船上人们与猴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因为水手们拿“猴子”取乐,因此猴子更加放肆;于是猴子拿孩子取乐,摘下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最后丢开桅杆走上横木;在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船长机智、沉着地喝令孩子跳水,水手们跳入海中抢救,终于让孩子脱险的故事。结合课文中故事的梗概,进行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猴子;猴子;猴子;孩子;孩子;孩子;猴子;孩子;船长;孩子;水手们;孩子;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二、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高斯”号脱险记
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小时候曾做过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他取来几块大小一样、颜色不同的碎布,放在雪地上。几小时以后,其他的碎布仍在雪地上躺着,只有黑布深深地陷进雪地里。这个实验说明: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可不要小看这个实验,正是这个实验成果,使探险船“高斯”号死里逃生。
1903年夏天,探险船“高斯”号刚刚到达南极,就遇到了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被封锁在茫茫无边的冰原上。_____船员们想尽各种办法,累得筋疲力尽,_____没能使船前进一步。船上的水、粮食和蔬莱一天天在减少,眼看大伙就要坐以待毙了。
一天,船长在甲板上沉思,他抬头看看天空,暴风雪过后,烈日当空,万里无云。他突然想起了富兰克林的实验。他立即紧急动员,把船上所有的煤屑和锅炉烟道中的黑灰倾倒在冰上,铺上一条长两千多米、宽十米的黑路。不久,黑灰和煤炭吸收了强烈的阳光,使路上的坚冰全化了。在大家的欢呼声中,“高斯”号徐徐起航,走上了新的航程。
8.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著名——   
沉思——   
9.给文中画横线的地方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10.富兰克林和“高斯”号船长所运用的科学道理是   。
11.挽救“高斯”号的前提是(  )
A.有暴风雨和坚冰。 B.烈日当空,万里无云。
C.船员们的共同努力。 D.船长的聪明才智。
12.这篇文章重点写的是(  )
A.富兰克林小时候做的实验。
B.“高斯”号被困的原因。
C.“高斯”号脱险的过程。
【答案】8.出名;深思
9.尽管;也
10.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
11.B
12.C
【知识点】记叙文
【解析】【点评】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8.“著名”是非常有名的意思,近义词是“有名”;“沉思”指深入的思考,近义词是“深思”。
故答案为:出名;深思。
9.“_____船员们想尽各种办法,累得筋疲力尽,”与后面“_____没能使船前进一步。”之间是转折关系,应该填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如“尽管......也.....”。
故答案为:尽管;也。
10.阅读短文,富兰克林和“高斯”船长都是运用了“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这一科学原理,富兰克林发现了这一原理,“高斯”船长则成功运用这一原理。
故答案为: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
11.阅读短文,可以知道,“高斯”船长运用“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这一科学原理“使路上的坚冰全化了。在大家的欢呼声中,“高斯”号徐徐起航,走上了新的航程”,这一举动成功的前提是要有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天气条件。
故答案为:B。
12.这篇课文重点写了“高斯”号船长在航行中,遇到困难时,利用富兰克林发现的科学原理,解决了实践中的遇到的问题,因此“高斯”号脱险的过程是本文的重点。
故答案为:C。
()课内阅读。
跳水(节选)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14.短文第一自然段中船长的话语和动作,体现了船长(  )。
A.脾气非常暴躁,言语粗鲁
B.关心爱护孩子,说话很有感情
C.语气坚定,遇事沉着冷静
15.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强调 B.表示转折 C.表示提示
16.大家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的原因是(  )。
A.大家都等得不耐烦了
B.大家的心情太紧张了,恨不得马上救出孩子。每一秒钟都决定孩子的安危,所以感觉时间太长了
17.第一自然段中有七个感叹号,它们表达的意思与情感是(  )。
A.父亲感叹这孩子真调皮。
B.父亲担心孩子,内心着急,发出了不容抗拒的命令。
【答案】13.“扑通”一声,孩子像一颗炮弹落到大海果。
14.C
15.B
16.B
17.B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3.“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这句是比喻句,把“孩子”比作“炮弹”。
故答案为:“扑通”一声,孩子像一颗炮弹落到大海里。
14.阅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段中对船长动作的描写,一系列的动作,体现了船长的沉着冷静,和作为指挥者的坚定。结合短文内容进行选择作答。
故答案为:C。
15.“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句中本来“四十秒钟”的时间不长,但是后面的描写“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转折,体现大家对孩子命运的关心。
故答案为:B。
16.结合短文内容,因为孩子的惊险的经历,大家对掉入海中的孩子的生命能否获救充满了关心和牵挂,所以尽管只有四十秒的时间,但是大家觉得时间已经太长了。结合短文内容,进行描写作答。
故答案为:B。
17.阅读第一自然段中对船长语言的描写运用了七个感叹号,表明了船长的坚定和作为父亲对孩子生命安全的担心。所以在第一时间发出不容抗拒的命令,挽救了孩子的生命。
故答案为:B。
三、语言表达
18.结合生活实际完成练习。(选做题)
如果船长没有出现,在当时的情况下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能让孩子安全地回到甲板上吗?请你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
【答案】派几个水手上去营救孩子,剩下的水手分成两组,一组回去拿棉被等软的东西铺在甲板上,另一组用渔网在下面接着孩子,以防不测。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内容,二要结合生活实际,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派几个水手上去营救孩子,剩下的水手分成两组,一组回去拿棉被等软的东西铺在甲板上,另一组用渔网在下面接着孩子,以防不测。
【点评】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同步训练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汉字。
(1)猴子sī   咬着mào    子,好像故意dòu    他生气。
(2)从船cāng    里出来的船长,本来是想打海ōu    的。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放肆    (sì shì) 桅杆    (wéi wěi) 逗引    (dò dòu)
瞄准    (miáo miāo) 龇牙咧嘴    (zī cī)    (liè liě)
3.选择合适的量词填在横线上。
一   帽子 一   帆船
一   早饭 一   爪子
一   横木 一   绳子
一   猴子 一   步枪
4.()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即使……也…… 只要……就…… 只有……才……
如果……就……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1)   猴子的逗弄和水手的笑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爬到桅杆的横木上去追猴子。
(2)   孩子一失足,他   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
(3)   他不失足,拿到帽子   难以转身走回来。
(4)在紧急关头,孩子   跳入大海中,   有获救的可能。
5.先补全下列四字词语,再完成练习。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大笑   牙   嘴
   不得   惊   战
(2)类似画横线的AABC式词语,我还能再写两个:   、   。
(3)类似画“ ”的含一组反义词的词语,我还能再写两个:   、   。
(4)形容处境十分尴尬,哭也不行,笑也不行的词语是:   。
6.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说明孩子所处的境地。
A.绝境 B.乐境 C.险境 D.窘境
(1)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   
(2)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   
(3)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4)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7.()课文内容回顾。
《跳水》这篇课文讲了船上的人们和   之间发生的故事: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上的水手拿   取乐,   更加放肆;猴子又拿   取乐,摘走了   的帽子;   爬上桅杆追   ,自尊和幼稚使   丢开桅杆走向横木;这时   机智、沉着地喝令   跳水,   跳入海中抢救,终于使   脱险。
二、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高斯”号脱险记
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小时候曾做过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他取来几块大小一样、颜色不同的碎布,放在雪地上。几小时以后,其他的碎布仍在雪地上躺着,只有黑布深深地陷进雪地里。这个实验说明: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可不要小看这个实验,正是这个实验成果,使探险船“高斯”号死里逃生。
1903年夏天,探险船“高斯”号刚刚到达南极,就遇到了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被封锁在茫茫无边的冰原上。_____船员们想尽各种办法,累得筋疲力尽,_____没能使船前进一步。船上的水、粮食和蔬莱一天天在减少,眼看大伙就要坐以待毙了。
一天,船长在甲板上沉思,他抬头看看天空,暴风雪过后,烈日当空,万里无云。他突然想起了富兰克林的实验。他立即紧急动员,把船上所有的煤屑和锅炉烟道中的黑灰倾倒在冰上,铺上一条长两千多米、宽十米的黑路。不久,黑灰和煤炭吸收了强烈的阳光,使路上的坚冰全化了。在大家的欢呼声中,“高斯”号徐徐起航,走上了新的航程。
8.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著名——   
沉思——   
9.给文中画横线的地方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10.富兰克林和“高斯”号船长所运用的科学道理是   。
11.挽救“高斯”号的前提是(  )
A.有暴风雨和坚冰。 B.烈日当空,万里无云。
C.船员们的共同努力。 D.船长的聪明才智。
12.这篇文章重点写的是(  )
A.富兰克林小时候做的实验。
B.“高斯”号被困的原因。
C.“高斯”号脱险的过程。
()课内阅读。
跳水(节选)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14.短文第一自然段中船长的话语和动作,体现了船长(  )。
A.脾气非常暴躁,言语粗鲁
B.关心爱护孩子,说话很有感情
C.语气坚定,遇事沉着冷静
15.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强调 B.表示转折 C.表示提示
16.大家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的原因是(  )。
A.大家都等得不耐烦了
B.大家的心情太紧张了,恨不得马上救出孩子。每一秒钟都决定孩子的安危,所以感觉时间太长了
17.第一自然段中有七个感叹号,它们表达的意思与情感是(  )。
A.父亲感叹这孩子真调皮。
B.父亲担心孩子,内心着急,发出了不容抗拒的命令。
三、语言表达
18.结合生活实际完成练习。(选做题)
如果船长没有出现,在当时的情况下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能让孩子安全地回到甲板上吗?请你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撕;帽;逗
(2)舱;鸥
【知识点】拼音;字形
【解析】【分析】(1)“撕咬”的“撕”是提手旁,左右结构;“帽子”的“帽”是巾字旁,右边是“冒”;““逗”是走之旁,里面是“豆”;
(2)“船舱”的“舱”是舟字旁,左右结构;“海鸥”的“鸥”右边是鸟字旁。
故答案为:(1)撕;帽;逗;(2)舱;鸥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2.【答案】sì;wéi;dòu;miáo;zī;liè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放肆”应读sì,声母是s,属于平舌音;“桅杆”应读wéi,船上挂帆的杆子。“逗引”应读dòu,韵母是ou;“瞄准”应读miáo,声调是二声;“龇牙咧嘴”的“龇”应读zī,属于整体认读音节,平舌音;“咧”应读liě,指嘴角张开的意思。
故答案为:sì;wéi;dòu;miáo;zī;liě;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3.【答案】顶;艘;顿;只;根;条;只;支
【知识点】词语搭配
【解析】【分析】“帽子”应该用“顶”;“帆船”应该用“只”,形容小的船应该用“只”,大的船用“艘”;“早饭”应该用“顿”;“爪子”应该用“只”,表示动物的肢体;“横木”应该用“根”表示;“绳子”应该用“根”表示长形的物品;“猴子”应该用“只”;“步枪”应该用“支”,注意与“只”的不同。
故答案为:顶;艘;顿;只;根;条;只;支。
【点评】题目考查对量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对量词的分析运用,结合题目中事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量词进行作答,书写要正确,答案要规范。
4.【答案】(1)因为;所以
(2)只要;就
(3)即使;也
(4)只有;才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这句中前后之间是因果关系,应该用“因为......所以......”进行连接作答;
(2)这句中“孩子一失足”与后面的“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之间是条件关系,应该用“只要......就.....”进行连接作答。
(3)这句中“他不失足,拿到帽子”与后面“难以转身走回来。”之间是转折关系,应该用“即使......也......”进行连接作答;
(4)这句中“跳入大海中”与后面的“有获救的可能。”之间是条件关系,应该用“只有......才......”进行连接作答。
故答案为:(1)因为;所以;(2)只要;就;(3)即使;也;(4)只有;才
【点评】题目考查对关联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对句子前后的意思进行精确分析,理解内在的逻辑关系,然后选用符合相应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进行作答,注意关联词语书写要正确。
5.【答案】(1)哈哈;龇;咧;哭笑;心;胆
(2)念念不念;彬彬有礼
(3)生死与共;黑白相间
(4)哭笑不得
【知识点】词形;词义;成语;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哈哈大笑”指大声地笑;“龇牙咧嘴”形容疼痛难忍的样子;“哭笑不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心惊胆战”形容十分害怕;(2)“哭笑不得”是AABC式的词语,我们还能再写两个,如“念念不忘”、“栩栩如生”等。(3)含有反义词的词语有“谈古论今、生死相依、眼高手低”等。(4)“哭笑不得”形容处境十分尴尬,哭也不行,笑也不行。
故答案为:(1)哈哈;龇;咧;哭笑;心;胆;(2)念念不念;彬彬有礼;(3)生死与共;黑白相间;(4)哭笑不得。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掌握情况。作答时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进行识记,同时书写时应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的辨析,把每个字写正确;对于特殊样式的成语,更要加强积累和记忆,便于顺利作答。
6.【答案】(1)B
(2)D
(3)C
(4)A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他也笑得很开心”,可以看出孩子很快乐,应该属于“乐境”;(2)“ 那个孩子哭笑不得。 ”在水手们的大笑声中,孩子却哭笑不得,可以看出很窘迫,应该是“窘境”;(3)“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说明孩子处在危险之中,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危险,处于“险境”;(4)“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孩子无论怎样做都没有了退路,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这是“绝境”。
故答案为:B;D;C;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首先要认真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揣摩所填词语应表达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做出正确选择。
7.【答案】猴子;猴子;猴子;孩子;孩子;孩子;猴子;孩子;船长;孩子;水手们;孩子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课文《跳水》,主要讲述了船上人们与猴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因为水手们拿“猴子”取乐,因此猴子更加放肆;于是猴子拿孩子取乐,摘下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最后丢开桅杆走上横木;在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船长机智、沉着地喝令孩子跳水,水手们跳入海中抢救,终于让孩子脱险的故事。结合课文中故事的梗概,进行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猴子;猴子;猴子;孩子;孩子;孩子;猴子;孩子;船长;孩子;水手们;孩子;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答案】8.出名;深思
9.尽管;也
10.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
11.B
12.C
【知识点】记叙文
【解析】【点评】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8.“著名”是非常有名的意思,近义词是“有名”;“沉思”指深入的思考,近义词是“深思”。
故答案为:出名;深思。
9.“_____船员们想尽各种办法,累得筋疲力尽,”与后面“_____没能使船前进一步。”之间是转折关系,应该填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如“尽管......也.....”。
故答案为:尽管;也。
10.阅读短文,富兰克林和“高斯”船长都是运用了“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这一科学原理,富兰克林发现了这一原理,“高斯”船长则成功运用这一原理。
故答案为: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
11.阅读短文,可以知道,“高斯”船长运用“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这一科学原理“使路上的坚冰全化了。在大家的欢呼声中,“高斯”号徐徐起航,走上了新的航程”,这一举动成功的前提是要有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天气条件。
故答案为:B。
12.这篇课文重点写了“高斯”号船长在航行中,遇到困难时,利用富兰克林发现的科学原理,解决了实践中的遇到的问题,因此“高斯”号脱险的过程是本文的重点。
故答案为:C。
【答案】13.“扑通”一声,孩子像一颗炮弹落到大海果。
14.C
15.B
16.B
17.B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3.“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这句是比喻句,把“孩子”比作“炮弹”。
故答案为:“扑通”一声,孩子像一颗炮弹落到大海里。
14.阅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段中对船长动作的描写,一系列的动作,体现了船长的沉着冷静,和作为指挥者的坚定。结合短文内容进行选择作答。
故答案为:C。
15.“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句中本来“四十秒钟”的时间不长,但是后面的描写“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转折,体现大家对孩子命运的关心。
故答案为:B。
16.结合短文内容,因为孩子的惊险的经历,大家对掉入海中的孩子的生命能否获救充满了关心和牵挂,所以尽管只有四十秒的时间,但是大家觉得时间已经太长了。结合短文内容,进行描写作答。
故答案为:B。
17.阅读第一自然段中对船长语言的描写运用了七个感叹号,表明了船长的坚定和作为父亲对孩子生命安全的担心。所以在第一时间发出不容抗拒的命令,挽救了孩子的生命。
故答案为:B。
18.【答案】派几个水手上去营救孩子,剩下的水手分成两组,一组回去拿棉被等软的东西铺在甲板上,另一组用渔网在下面接着孩子,以防不测。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内容,二要结合生活实际,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派几个水手上去营救孩子,剩下的水手分成两组,一组回去拿棉被等软的东西铺在甲板上,另一组用渔网在下面接着孩子,以防不测。
【点评】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