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一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
5.《十日谈》中有这样的描等:“我人类的血肉之躯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
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由此可见,该书
高一历史
A.歌颂教会的英明和伟大
B.抨击等级观念,宜传人生而平等
G.倡导人类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D.表达了自然权利是人与生俱来的
第I卷(选择题)
6.“他们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有义务引导世界走出允满养传统教义、
一、单选题
非理性、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日的的‘黑暗时期',他们应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
1,埃及作为“尼罗河的赠礼”,滋养了平安、繁荣、温和的社会,古埃及人认为合乎
黑暗,把人引向光明。”“他们”发起的运动
道德的行动是为死后继续类好生活所做的准备。两河流域的人们生活变化无常;
4,复兴了古代希腊人文精神
B.打破了天主教会特神华断
他重视今世的生活,追求自身利益的实用主义。这反映出(
C.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D.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
主.占埃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浓厚
B.古埃及与两河流域缺乏:文化交流
7.有学者认为,近代宗教改革家们扶起了长期被教会欺压的工侯,为他们的封建统治
.西亚文明较古埃及文期更为先进
D.生存环境影响社会文化价值取向
披上一层世俗化了的宗教外衣;在驱逐不信仰本教派信徒的同时,镇生了卜层民众
2.古代雅典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
的起义风潮。这一评价
房间、法庭的支持人、监票人的产生,也出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
A.否定了宗教改革的反封建性质
B.有利于深化对宗教改革的理解
希再次抽袋,这种做法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C.说明宗教改革导致了社会混乱
D.表明该学者反对欧洲宗教改革
4.人人平等
B.民主监督C,法律至上
D,轮番而治
8.八世纪时,英王在登基前就宣誓:“保证教会、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保证维护法
3.“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正园
律”,如果国王违背誓言则被视为“违法行为”,可能被废黜,甚全招致杀身之祸。
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棠、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
这说明英国
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文字反映了
A.法治观念开始深人人心
R.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雏形
A.庄园大体上是一个开放式的经济实体
C.专制王权得到严厉打击
D.有限王权植根于历史传统
B.庄园是·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
9.哥伦布(1452~1506年)生于意大利的热那亚城,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欧洲社会的大
G,庄园大体上是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交单时期,而意大利又是这场社会大变革的中心,这种特定的生活环境塑造出来的
D.庄园人钵上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
哥伦布也具有既渴塑发财又敢于冒险的性格。这说明推动哥伦布进行远祥探险的
4.15~16世纪,在教会.军队和政府谋职的西班牙贵族们普遍认为经背商业或从事
重要原因是
工业都有损于自己的身份和贵族精神,他们对工商业者多有歧视,认为自己所需的
A.对金银财富的需求
B,航海技术的进步
二切工业产品只要进门外同货就行,这种意识
C,四班牙王室的支持
D.人文主义的推动
A.源十西班牙封建经济的稳固
10.孟德斯鸠认为,应该有一个由一些政治团体(指原有的高等法院等)构成的“法律
B.是发动殖民扩张的主婴动力
保卫机构”,负责制订、批准、颁布和宣传法律,猎以防止君主失职。这表明玉德
C.以西班牙的海上霸权为前提
斯鸠
D.不利于西班牙资本原始积累
·A.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
B.宣扬主权在民
高一历史第1页(共8页)
高一历史第2页(共8页)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1.D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埃及温和、繁荣,人们更注重为死后做准备而两河流域生活不安定,人们更重视今世的生活,反映了不同的地域环境产生了不同的价值取向,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人文主义,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两者的交流,排除B项;题干中的信息不能说明哪一种文明更为先进,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表明古代雅典的陪审法庭为了保证公平、公正,采取抽签的方式,不能体现人人平等,故A项错误;民主监督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法律至上,故C项错误;抽签选举的方式体现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轮流坐庄也就是轮番而治,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雅典民主制 特点
3.C
解析:根据“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可以看出,庄园里的生产生活完备,基本上能实现自给自足,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C项正确;庄园较封闭,排除A项;庄园主要是以农业为主,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庄园发达,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西班牙贵族不认可工商业发展,主张从国外购买工业产品,这必然会导致本国贵金属外流,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D项正确;材料与封建经济的稳定性无关,排除A项;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动力是商品经济的扩张性,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西班牙的海上霸权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解析:根据“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可得出其抨击等级观念,宣传人生而平等,体现了人文主义,故B正确;《十日谈》抨击都会,排除A;C项是文艺复兴运动高潮时期的内容,排除C;D项是启蒙运动中的自然权利说,排除D。
6.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提倡理性主义思想,“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说明是启蒙运动思想家主张,启蒙运动思想家提出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故D项正确;A、C两项是文艺复兴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宗教改革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7.B
解析:材料反映出宗教改革依附于封建王侯、驱除异己、 镇压民众起义等,都是立足于其局限性,这有利于客观评价宗教改革,对其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层的认识,故 B 项符合题意;对于宗教改革者依附于封建王侯的做法,我们要看到这是出于反对最大的封建势力——天主教会的需要,而他们扶植的封建王侯也并非就是落后势力的代表,他们与资产阶级有一些共同利益而互相依存,不能说它不反封建,排除A项;宗教改革并不是导致社会混乱的因素,排除C项;材料只是学者的一些认识,并没有给出其观点,不能直接推出学者反对宗教改革,排除D项。
8.D
解析:材料“八世纪时”、“如果国王违背誓言则被视为“违法行为”,可能被废黜,甚至招致杀身之祸”体现的是英国对王权的限制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D正确;AB说法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9.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意大利社会大变革的生活环境塑造出来的哥伦布具有既渴望发财又敢于冒险的性格,故社会大变革是指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想塑造叻哥伦布的性格,D项正确;材料强调是意大利社会大变革的生活环境塑造出来的哥伦布也具有既渴望发财又敢于冒险的性格,排除A项;BC项都是哥伦布探险的原因,但与材料强调意大利社会大变革推动的影响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
10.D
解析:根据材料“应该有一个由一些政治团体(指原有的高等法院等)构成的‘法律保卫机构’,负责制订、批准、颁布和宣传法律,借以防止君主失职”可知,孟德斯鸠主张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项正确;孟德斯鸠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卢梭宣扬主权在民,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鼓动民众反对君主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发明者大多数技术娴熟的工匠,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都是科学家,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换句话说就是凸显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C项正确;表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大多是关于电和内燃机的新发明,而不是对传统科技的创新,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注重机器动力的革新,排除B项;以应用经验积累突破为特征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解析:根据“1363-1364年被指控接受过高收获工资的全部雇工共有114名,女性占59.6%;47名谷物收割工中,女性为41名;”等信息可得出,女性参与社会工作,并占据一定的比例,说明女性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突出,B项正确;男女平等没有实现,排除A项;没有比较不能得出女性是主要纳税者,排除C项;材料没有农村与城市的比较,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解析:根据材料“一部分人秉持平等的观念主张废除某一制度,而另一部分人以捍卫私有财产为由极力维护它”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独立战争后保留了黑热奴隶制度,部分人以自由平等的影响下主张废除奴隶制,解放黑人奴隶,但部分人以保护私有财产为由反对废除奴隶制,最终爆发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解放了黑人,因此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美国奴隶制,C项正确;美国独立后实行了邦联制,中央政府没有实权,地方各州有较大的独立权,与材料“以捍卫私有财产为由极力维护它”等信息不符,A项错误;共和制是指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制度,与材料“一部分人秉持平等的观念主张废除某一制度”不符,B项错误;美国两党制是指两个不同的党派轮流执政的体制,如现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与材料“以捍卫私有财产为由极力维护它”无关,D项错误。
14.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法国统治者在城市空间中处处显示自己的权力,并将改造后的都城作为自己的象征,这些都是为了增强其自身的权威,抗衡教会的权威,巩固王朝的统治,C项正确;宗教改革是16世纪开始的,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进一步强化王权,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重新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D项正确;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普遍实现”“彻底瓦解”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C项。故选D项。
16.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是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完善的,符合“18世纪“、”从革命向平稳的和平发展过渡的权力再分配问题,以及大众如何被和平地纳人新的体制的问题”的描述,故选C;君主立宪制和光荣革命都是在17世纪,议会改革是在19世纪,排除ABD。
17.B
解析:依据材料“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约四倍,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得出新航路开辟引发了所谓的价格革命,促使社会阶层发生了变动,B项正确;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A项;商业革命影响了商贸中心的转移,排除C项;“壮大了”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8.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欧洲殖民者运输非洲人到美洲,满足种植园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C项正确;16世纪,第一批黑人奴隶从非洲运往海地,奴隶贸易从此开始,但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戈雷岛是罪恶黑人奴隶贸易中转站和集散地,但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贩奴航线多由大西洋沿岸国家经非洲西海岸到达美洲,排除D项。故选C项。
19.B
解析:据材料可知,“中世纪不少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等方式,不同程度地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有力的冲击了封建制度”,这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向近代过渡,B正确;据材料“……不同程度地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可知,城市位完全获得自由与特权,A错误;据材料可知,城市自治的方式多样,C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城市自治,没有涉及征税问题,D错误。
20.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法国的革命过程是非常曲折的,保皇派的力量一直都是很强大,所以,1875年宪法和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的直接目的都是在阻止保皇派复辟,用立法手段确保共和制度,A项正确;法国大革命已经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排除B项;法国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目的在于限制保皇派的势力,并非打击法国封建势力,排除C项;图片材料不能体现“完善三权分立体制”,排除D项。故选A项。
21.D
解析:根据材料“一切特惠或限制的制度一经完全废除,最明白、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就会建立”“每—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社会利益的义务”可知,该思想家反对政府过多干预,主张经济自由发展,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建立法治社会,排除A项;材料强调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该思想家主张自由主义,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22.A
解析:该漫画反映的内容是资本家通过压榨工人获取大量财富和利益,工人阶级畅想未来是一个平等的社会,所以该漫画表达的是工人阶级对资本主义的不满,意图推翻现行社会制度,并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盛行,A项正确,排除B项;漫画内容无法体现资本主义世界的最终形成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而且1898年共产主义运动早已经兴起,排除CD项。故选A项。
23.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由北美殖民地各州自由联合组建的国家,无论大州小州一律平等,因此美国参议院每州都平等地拥有两个席位,德意志帝国是经过普鲁士领导的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后建立的,普鲁士在联邦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因此“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C项正确;两国的联邦制度主要是社会上层精英决定的,并不是人民的自愿选择,排除A项;美国各州的实力也不相同,但仍然体现了平等的原则,排除B项;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并不能解释上述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
24.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初期,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无情地批判和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他们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其中欧文于1824年开始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设“新和谐公社”,进行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试验,但“新和谐公社”脱离社会现实,最终因内部矛盾激化而失败,D项正确;英国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1825年,排除A项;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排除B项;以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正确途径,排除C项。故选D项。
25.D
解析:根据材料“1272年,……法庭全体人员要求领主应召前来答复他的一个佃农……在下一次法庭上,领主因未出席法庭而被扣押财物”,并结合所学可知,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能限制领主特权,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律的平等精神,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法庭解决了庄园内的经济纠纷”,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法律保护了佃农的私有财产”,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故C项错误。
26.(1)不同:对于雅典当时实施的民主制度,希罗多德认为它的优点就在于一切职位由人民抽签产生,人民可以充分行使属于自己的权利,这也是雅典人当时普遍的看法。苏格拉底则认为这种民主的方式是愚蠢的,国家领导人应该由有专业能力和素养的人来担任,不应该由民众盲目抽签产生。
各自强调: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实际上强调的是两个不同的方面,一个是民众的意见,一个是精英的能力。
(2)不同:材料从民主的决策方式、自由的内涵等方面比较了古典民主和现代民主的不同。进步:现代民主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苏格拉底之死体现出来的大众与精英、民主与自由之间的矛盾,通过实行代议制度、政党政治和分权制衡,将代表大众意见的直接民主发展成了包含大众与精英在内的间接民主,在坚持民主制的同时又发展了个人的自由。(化解矛盾、将直接民主发展为间接民主、发展了个人的自由)
27.(1)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信念。意义: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②为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提供了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起来,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2)措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政权;巴黎公社官吏由人民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他们,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成立工人合作社。政权性质:无产阶级政权。
(3)认为巴黎公社所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失败是暂时的,它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28.(1)目的:加强各地联系;便于侵略扩张,开辟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运输物资;维护国家统一。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新式交通工具的革新;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各地联系加强。
(2)影响:推动德国工业化进程,促进德国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利于维护统一,加强各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