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宁波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01 20:03:58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
1-5 AADCC 6-10 CDBAB 11-15 ACCAB 16-20 DDBDC 21-25 ABDDC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26.(14分)(1)出现 不能 不能
(2)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缺少神经中枢,反射就不能完成 不能
(3)与突触小泡融合,通过胞吐将神经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 传出神经与效应器
27(20分)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体液运输 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 ℃)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2)等于  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重吸收水量增加) 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3)辅助性T细胞可向B细胞传递信息、分泌细胞因子等方式参与体液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可直接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使病毒释放出来,从而被体液免疫消灭;
B细胞受刺激后,可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分泌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抗体与病毒结合,并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消化。
(4)公共场所带口罩、少聚集、勤洗手、加强体育锻炼等
28(8分)
(1)茎芽尖端 (2) 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
(3) 18 (4)内源IAA
29.(8分)(1)次生演替 生态位 (2)快
(3)针叶林的植物分层为动物分层创造了条件宁波市第四中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二生物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
1.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请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疱的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
B. 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C. 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 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2.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下列有关人体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有的人常吃咸鱼、咸菜,但他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B.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C.大量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D.剧烈运动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3.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4.如果老师现在通知你,马上要进行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试,你的自主神经系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相应的观点正确的是
A.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B.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
C.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
D.自主神经系统是不受意识控制的,因此它对机体活动的调节与大脑皮层无关
5.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6.兴奋剂、毒品、有机磷农药、麻药等大多是通过突触来起作用的。如可卡因会使突触前膜上转动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有机磷农药能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而乙酰胆碱酯酶可水解乙酰胆碱,从而影响神经传递活动。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可卡因使多巴胺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
B.有机磷农药可使乙酰胆碱持续发挥作用
C.有机磷农药可使乙酰胆碱失去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D.经常服用可卡因,形成恶性循环,可产生心理依赖性,毒瘾难戒
7.学习、记忆、语言、情绪等是人脑的高级功能,生活中经常熬夜学习以及不良情绪等都会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影响。下列相应观点不正确的是
A.学习和记忆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经常运用学过的概念去解释相关的生命现象,概念就不易遗忘
B.熬夜学习会影响睡眠,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易导致视觉疲劳和机体免疫力下降
C.精神压力与挫折等常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可通过自我调适如适量运动、调节压力等得到缓解
D.人类语言活动中的听、说、读、写分别由大脑皮层不同的区域控制,它们相互独立
8.某人因交通事故,脊髓不幸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会表现出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D. 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9.科学家在阻断实验动物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可导致其生殖器官萎缩;若恢复垂体与下丘脑之间正常的血液联系,生殖器官的功能也恢复正常。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A.该实验说明垂体的活动受下丘脑控制
B.该实验表明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受垂体的直接控制
C.阻断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依据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
D.该实验没有空白对照,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10.斯他林等在发现促胰液素之后,继续进行研究: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后者在胰液分泌明显增加的同时,血压还骤然下降。下列推测或叙述合理的是
A.本实验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清水
B.胰液的增加是小肠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
C.该研究说明促胰液素还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D.滤液中物质的作用效果多样说明激素不具有专一性
11.饭后或空腹时,人体的血糖水平基本维持在正常的水平,主要是由于人体的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B.血糖平衡的体液调节机制主要是反馈调节
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D.神经系统可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调节血糖含量
1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因口渴而大量饮水。此时发生的内环境变化及调节过程的相关推断正确的是
A.饮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渗透压感受器抑制、抗利尿激素增加
B.出汗时体温增高、冷觉感受器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
C.口渴时血浆渗透压增高、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皮层渴觉中枢兴奋
D.出汗后体温下降、热觉感受器兴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
13.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由于严重脱水,血钾含量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血液中
A.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降低
B.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醛固酮浓度增加
C.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
D.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醛固酮浓度降低
14.新冠病毒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器官,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在此免疫反应过程中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B细胞只要接受了新冠病毒的直接剌激就会分泌特异性抗体
B.新冠病毒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既使感染了新冠病毒康复的人也可能再患此病
C.被新冠病毒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新冠病毒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相应的浆细胞可分泌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细胞毒性T细胞则可杀死受新冠病毒感染的细胞
15.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右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观点不严谨的是
A.运输过程刺激导致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C.皮质醇的分泌过程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16.生活中有些人养宠物如猫导致过敏反应,研究发现猫体内存在的过敏原约有10种,其中最主要的是猫唾液中的F蛋白;生活中有些人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艾滋病,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最终患者死于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对此免疫失调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对F蛋白有过敏史的人若接触猫,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B.猫的舔毛行为会增加人接触过敏原F蛋白的概率
C.若有家庭成员对猫过敏,则应尽量避免在家中养猫
D.HIV通过侵染辅助性T细胞,破坏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系统不会分泌抗HIV的抗体
17.人乳头瘤病毒(HPV)可导致子宫颈癌,HPV的衣壳蛋白主要由L1和L2构成,且主要成分是L1.研究表明,受HPV侵染的细胞表面的HLA分子表达水平往往下降,增加患宫颈癌的概率。依据此分析,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接种HPV疫苗,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在机体被HPV感染时,降低患子宫癌风险作用
B.受HPV侵染的细胞表面的HLA分子表达水平下降,会导致癌细胞无法有效地向T细胞呈递抗原信息,增加患宫颈癌的概率
C.可通过纯化HPV的衣壳蛋白L1为基础设计HPV疫苗
D.接种HPV疫苗,使机体产生并保存有记忆细胞,从而终身不再患子宫颈癌
18.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某种植物茎伸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茎长
A.茎伸长受抑制均由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引起
B.赤霉素是影响茎伸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C.植物茎伸长与光照时间无关
D.该植物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
19.一个烂苹果会影响一筐好苹果;种子成熟后,经历持续一段时间干热后遇大雨,种子又容易发芽;阳台上的养花往往定期旋转1/4圈。这些现象背后的生物学原理解释不当的是
A. 苹果发育和成熟过程中产生的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
B.持续一段时间高温,能使种子中的脱落酸降解,遇大雨提供了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水分,导致种子易发芽
C.阳台上养花定期旋转,可避免因植物向光性生长而引起植株弯曲
D.植物器官中同时存在着多种植物激素,决定器官的生长、发育的,往往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所导致
20.研究人员用红光和红外光依次照射的方法,对一批莴苣种子进行处理,然后置于暗处。一段时间后,这些莴苣种子的发芽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组别 光照射处理方式 发芽情况
A组 无光照 不发芽
B组 红光 发芽
C组 红光→红外光 不发芽
D组 红光→红外光→红光 发芽
E组 红光→红外光→红光→红外光 不发芽
A.本实验中的A组为对照组
B.红光促进莴苣种子发芽,红外光抑制种子发芽
C.若将E组处理后置于自然光下,而不是黑暗条件,莴苣种子不会发芽
D.光诱导莴苣种子发芽过程中,光敏色素参与信息传递,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21.研究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及环境因素的关系时,可得出正确的观点是
A.调查青蛙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B.一块草地上所有蒲公英的数量就是这个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
C.由于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种群增长到一定数量就会保持稳定
D.对于生活在同一个湖泊中的鲢鱼和鲤鱼来说,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22.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
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
23.右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旅鼠天敌、植物、旅鼠等物种的生态位可能有重叠
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
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受密度制约因素影响
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24.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等鸟类。貂熊主要分布于针叶林,它耳小、尾短、毛长、足掌像熊掌、掌面较大,它经常捕食小型动物,在积雪环境下也能捕食大型动物。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不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
B.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C.小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是小杜鹃的生态位
D.貂熊足掌面积大有利于在积雪上奔跑,捕食猎物
25.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cm,网身长145cm,网目孔径0.169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
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
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
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26.(14分)科研人员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同时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剥制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并将该标本置于合适的溶液中,使之保持活性。请分析相关问题。
(1)轻轻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 (出现或不出现)屈腿反射;用针破坏脊髓后,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该后肢 (能或不能)发生屈腿反射,如果刺激的是传出神经,该后肢 (能或不能)发生屈腿反射。
(2)从以上实验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从以上实验结果 (能或不能)得出“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的结论。
(3)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中的坐骨神经,腓肠肌会收缩,在这个过程中,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是 ;在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 。
27.(20分)正常人体感染新冠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乙通过________________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__________。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__ __。
(2)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减少尿量;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自身的免疫细胞也同时与病毒作战,其中T细胞的作用是 ;B细胞的作用是

(4)为了让类似的疫情不再重演,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公共卫生治理,改进个人卫生和其他生活习惯。例如 (列举三种方式及以上)
28.(8分)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图1)。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
(1)本实验中,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在不影响空气通过的情况下,起到防止污染作用。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 (填“培养液中”或“茎芽尖端”)。
(2)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胞数量和/或细胞长度增加的结果。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GA3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方式是 。
(3)从图2中B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3.6倍、IAA单独处理的 倍,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协作的关系。
(4)A组数据未显示出GA3和IAA具有上述关系,原因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
的量较高。
29.(8分)某弃耕农田中的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1,同时并记录部分演替过程中的优势植物和非优势植物如表2,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年) 1 4 15 25 40
乔木 0 0 0 14 23
灌木 0 3 4 12 19
草本 28 27 26 30 34
总计 28 30 30 56 76
时间(年) 优势植物 非优势植物
小于1 马唐 -
1 飞蓬 豚草
2 紫菀 豚草
3 须芒草 豚草
5-10 短叶松 火炬松
表1 表2
(1)依据表1从该地群落变化的角度分析,物种的丰富度趋于增加,优势种也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说明该弃耕农田正在发生 。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趋于复杂,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 ,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2)依据表2该地草本植物的演替速度比木本植物的演替速度 (快或慢)。
(3)一般来讲,与草原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原因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