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16 14:00:4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
一、积累运用
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1)海水的潮汐   与月亮的引力有关。
(2)经过12天运行,这批货物才抵达   石家庄车站。
(3)沙漠上,一队骆驼驮   着各种材料安静有序地走着。
(4)近几年,复古的褶皱   长裙非常流行,一年四季都能看到。
【答案】(1)cháo xī
(2)dǐ dá
(3)tuó
(4)zhě zhòu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汉字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汐”“褶”容易读错。
故答案为:⑴ cháo xī;⑵ dǐ dá;⑶ tuó;⑷ zhě zhòu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读音。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音近字等。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B.对于汉语的子民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C.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
D.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就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
【答案】C
【知识点】逗号;分号;冒号;引号
【解析】【分析】ABD使用正确。C 分号的用法:①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②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而C句中前后两个分句之间不符合分号用法,故在此处应使用逗号。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
3.(2017·广安)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C.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一倍。
D.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
【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不合逻辑;前后不一致
【解析】【分析】A.缺宾语,“的意识”;
B.两面对一面的问题;
C.“下降”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有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⑤⑥⑦①④③② B.④⑥⑦①③②⑤
C.④①⑦⑥⑤③② D.⑤⑦⑥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此题运用排除法,⑤为总起性语句,应排在最先,排除B、C两项。⑥与⑦的排序根据①可得:⑥(“深思”)在前,⑦(“遐想”)在后,即可得到答案是A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排序题注意主要的是要先找到首句或尾句。确定收据或尾句后再去找语句中(上下句中出现相同的词语),然后依据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排列句序。排序完成后要认真的阅读,看各句之间的关系,看各句之间的关系排列是否合理,语义表达是否正确通顺。
5.“低碳”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低碳生活”正日益为更多人所接受。为了使同学们加深对“低碳生活”的认识,选择更加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校团委将要举办一次展览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阅读下列材料,从两个方面概括出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开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据预测,按现在的速度,21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水温升高将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2)阅读下列校团委对学生进行的“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表,说说在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意义。
【答案】(1)减缓海平面升高淹没陆地的速度,抑制水体污染引发的疾病。
(2)多数人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不够,开展宣传活动意义重大。
【知识点】图表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1)认真阅读材料一,可以看出材料一是分两个方面说明的,前三句话是一个方面,第四句话是另一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说明的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最终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第二个方面说明的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最终会污染水体,引发疾病。据此可以从两个方面概括出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是: 减缓海平面升高淹没陆地的速度,抑制水体污染引发的疾病。
(2)认真观察“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表,可以看出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低碳生活方式的分别占比为7.9%和24.2%,两者加到一起只要30%多一点,而对低碳生活方式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分别占比为59.2%和8.79%,两者加到一起竟达将近70%。由此可见大多数人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不够,很有必要开展宣传活动。
故答案为:⑴ 减缓海平面升高淹没陆地的速度,抑制水体污染引发的疾病。
⑵ 多数人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不够,开展宣传活动意义重大。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⑵此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图意,要结合有关数字,关键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
6.阅读课文“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回答问题。
(1)“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句中“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
(2)结合选文,说说“板块构造”理论的特点是什么。
(3)赏析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②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
【答案】(1)不能。因为“漂移”是指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虽然都有“移动”的意思,但是二者又有不同之处。“漂移”强调在水中移动,而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大陆就像漂浮在海洋上的物体一样随着板块运动而一起运动。所以不能互换。
(2)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同时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3)①“几乎”有差不多、接近的意思,说明“板块构造”理论解决了地质界的大部分问题,但仍然有些疑难问题无从解决。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似乎”有好像的意思,表推测,因为这里所涉及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假象。如果没有“似乎”一词,就表示十分了解当时恐龙所生活的环境,与事实不相符合。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知识点】近义词;说明文语言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首先要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辨析这两个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能不能互换,“漂移” ,浮在液体上不动或顺着风向、流向而移动。“迁移”,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或由于自然力的作用从一地移向另一地。漂移强调的是在水中移动,是借助于水的力量。结合语境分析,这里将的是板块构造理论,而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大陆就像漂浮在海洋上的物体一样随着板块运动而一起运动。所以应该用漂移,而不能用迁移。
(2) 认真阅读这篇文章,可以看出文章第六段说明了“板块构造”的特点,即: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据此答题即可。
(3)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这样之后能不能换就一目了然了。①“几乎”差不多、接近的意思,“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板块构造”理论解决了地质界的大部分问题,但仍然有些疑难问题无从解决。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因此不能互换。
②“似乎”好像,表推测,“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意思是所有陆地好像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这里只是推测并不是事实,如果去掉“似乎”一词,就表示十分了解当时恐龙所生活的环境,与事实不相符合。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因此不能删去。
故答案为:⑴ 不能。因为“漂移”是指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虽然都有“移动”的意思,但是二者又有不同之处。“漂移”强调在水中移动,而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大陆就像漂浮在海洋上的物体一样随着板块运动而一起运动。所以不能互换。
⑵ 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同时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⑶ ①“几乎”有差不多、接近的意思,说明“板块构造”理论解决了地质界的大部分问题,但仍然有些疑难问题无从解决。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似乎”有好像的意思,表推测,因为这里所涉及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假象。如果没有“似乎”一词,就表示十分了解当时恐龙所生活的环境,与事实不相符合。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点评】⑴这道题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然后要辨析近义词之间的区别,最后根据句意及词义做出选择。
⑵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中寻找段落。然后从前向后精读文章,抓住其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最后根据这些语句组织成切题的合乎要求的答案。
⑶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这句话中的逐渐体现了智能路由器的火爆有一个过程,并不是突然就火了,如果去掉,则语意发生了变化,这个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同样的纬度,我国为何更冷?
唐淼
现在的冬天越来越暖和了,但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地区比较起来,我国的冬天仍然是最寒冷的。
冬季,东北地区平均气温低至-20℃,其中最冷的地区,非漠河莫属。英国西海岸利物浦和我国漠河纬度基本相同,可是利物浦即使在冬季,每天清晨最低气温大都在0℃以上,港口也终年不冻,跟我国杭州、长沙温度相似,而漠河同时期气温竟然低至-30.9℃!
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所以温度越低。莫斯科位于北纬55度到56度,1月平均气温为-9.3℃,而我国沈阳位于北纬41度48分,纬度比莫斯科低得多,1月平均气温却是-11.5℃。
北方地区是如此,那么南方地区呢?古巴首都哈瓦那与我国广州市的纬度相似,而且两地都是冬季不下雪、四季常开花。但哈瓦那基本全年都是夏天,最强寒潮来临时也都还有9℃。而广州1月平均气温比哈瓦那低了8℃左右,且还有2.8天的有霜期,最低气温可以下降到0℃。
以此看来,我国冬季确实比世界同纬度上其他国家要寒冷。
事实上,在同样的纬度上,世界各地的温度往往不尽相同。把全球纬圈上各点的温度加以平均,叫作纬圈平均温度。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大约要低14℃~18℃;黄河中下游偏低10℃~14℃;长江以南偏低8℃;就连华南沿海地区也偏低5℃左右。
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较低呢?
这一“祸首”就是频频南下的寒潮。冷空气最早大都来自北冰洋,然后经过西伯利亚得到加强。西伯利亚高原不但纬度高,而且海拔高,地处大陆内部,获得热量少,散热快,成为北半球寒冷中心。这里的盆地地形使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冬季,地面散热快,又处于周围山坡的环绕之中,冷气流沿着山坡下沉至盆地底部,使盆地底部更加寒冷。在高空西北气流的引导下,寒潮就会大爆发,并不断积累入侵我国。
寒潮来临时究竟有多强,对我国影响有多大呢?以上海为例,百年来曾经有两次大的寒潮来袭。第一次是1908年的4月,24日气温还高达31.6℃,人们纷纷身着短袖出行,第二天,经过冷空气的“洗礼”,气温居然下降到7.7℃。后来,温度降至6℃,在短短的两天中,人们经历了从夏季到冬季的转换。
第二次是1961年1月,21日气温为19.9℃,傍晚冷空气来袭,第二天气温降到10.1℃,第三天寒潮势头强劲,最低温降至-2.1℃,24日早晨,气温再创新低,达到-10.6℃。
寒潮来临往往引发多种严重的气象灾害。可以说它对工农业生产和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很大,对农业、牧业、交通、电力甚至人们的健康都有一定影响。
(选自《北京日报》2017年2月9日)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2)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大约要低14℃~18℃。
(4)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作用?
【答案】(1)同样纬度,我国更冷的具体情况与原因。
(2)列数字、作比较。列出具体的气温度数,把我国冬季漠河的温度与英国冬季利物浦的温度进行比较,说明虽然纬度基本相同,但两地气温相差巨大,表明我国更冷,也引出下文“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较低”这一问题。
(3)不能,“大约”表示估计,表明后面的温度只是估计,并不是准确数字,如果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一定比纬圈平均温度低14℃~18℃,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大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先列举我国无论北方还是南方,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都更冷,然后说明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这样说理,符合逻辑,更便于读者的理解。
【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分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列数字;作比较;逻辑顺序
【解析】【分析】(1)根据这篇文章的题目可知,这篇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同样的纬度,我国为何更冷?换句话说就是同样纬度,我国更冷的具体情况与原因。
(2)“东北地区平均气温低至-20℃”“漠河同时期气温竟然低至-30.9℃”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这段话把我国冬季漠河的温度与英国冬季利物浦的温度进行比较,这两个地区的纬度相同,但是两地冬季的温度差别却很大,结合语境分析,作者使用这两种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说明虽然纬度基本相同,但两地气温相差巨大的事实,非常令人信服。结合下文说明内容分析,这段话也引出下文“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较低”这一问题。
⑶ “大约”,表示估计。“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大约要低14℃~18℃”意思是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估计要低14℃~18℃。 如果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一定比纬圈平均温度低14℃~18℃,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大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因此不能删去。
⑷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首先列举我国无论北方还是南方,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都更冷,然后说明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或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这样说理,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更便于读者的理解。
故答案为:⑴ 同样纬度,我国更冷的具体情况与原因。
⑵ 列数字、作比较。列出具体的气温度数,把我国冬季漠河的温度与英国冬季利物浦的温度进行比较,说明虽然纬度基本相同,但两地气温相差巨大,表明我国更冷,也引出下文“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较低”这一问题。
⑶ 不能,“大约”表示估计,表明后面的温度只是估计,并不是准确数字,如果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一定比纬圈平均温度低14℃~18℃,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大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⑷ 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先列举我国无论北方还是南方,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都更冷,然后说明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这样说理,符合逻辑,更便于读者的理解。
【点评】⑴本题考查提取并概括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技巧:①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内容的范围;②有些内容,直接在提取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内容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⑵本题考查了说明文说明方法辨析及其作用。说明方法特征明显,一般比较容易判断。说明方法的作用,首先结合说明方法牢记其通用的作用,其次要注意结合运用说明方法的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切记离开文章内容的空洞分析。
⑶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字词能否删去题型,首先要表明观点,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分析理由的思路是:该词表示什么,句中什么意思,去掉后会怎么样,与原文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⑷本题考查分析说明顺序及作用的能力。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作者依据这些来安排说明内容的先后顺序,就容易把事物之间的关系说清楚,将繁复的内容介绍得有条不紊。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
一、积累运用
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1)海水的潮汐   与月亮的引力有关。
(2)经过12天运行,这批货物才抵达   石家庄车站。
(3)沙漠上,一队骆驼驮   着各种材料安静有序地走着。
(4)近几年,复古的褶皱   长裙非常流行,一年四季都能看到。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B.对于汉语的子民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C.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
D.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就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
3.(2017·广安)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C.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一倍。
D.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有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⑤⑥⑦①④③② B.④⑥⑦①③②⑤
C.④①⑦⑥⑤③② D.⑤⑦⑥①②③④
5.“低碳”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低碳生活”正日益为更多人所接受。为了使同学们加深对“低碳生活”的认识,选择更加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校团委将要举办一次展览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阅读下列材料,从两个方面概括出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开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据预测,按现在的速度,21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水温升高将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2)阅读下列校团委对学生进行的“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表,说说在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意义。
6.阅读课文“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回答问题。
(1)“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句中“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
(2)结合选文,说说“板块构造”理论的特点是什么。
(3)赏析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②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
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同样的纬度,我国为何更冷?
唐淼
现在的冬天越来越暖和了,但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地区比较起来,我国的冬天仍然是最寒冷的。
冬季,东北地区平均气温低至-20℃,其中最冷的地区,非漠河莫属。英国西海岸利物浦和我国漠河纬度基本相同,可是利物浦即使在冬季,每天清晨最低气温大都在0℃以上,港口也终年不冻,跟我国杭州、长沙温度相似,而漠河同时期气温竟然低至-30.9℃!
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所以温度越低。莫斯科位于北纬55度到56度,1月平均气温为-9.3℃,而我国沈阳位于北纬41度48分,纬度比莫斯科低得多,1月平均气温却是-11.5℃。
北方地区是如此,那么南方地区呢?古巴首都哈瓦那与我国广州市的纬度相似,而且两地都是冬季不下雪、四季常开花。但哈瓦那基本全年都是夏天,最强寒潮来临时也都还有9℃。而广州1月平均气温比哈瓦那低了8℃左右,且还有2.8天的有霜期,最低气温可以下降到0℃。
以此看来,我国冬季确实比世界同纬度上其他国家要寒冷。
事实上,在同样的纬度上,世界各地的温度往往不尽相同。把全球纬圈上各点的温度加以平均,叫作纬圈平均温度。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大约要低14℃~18℃;黄河中下游偏低10℃~14℃;长江以南偏低8℃;就连华南沿海地区也偏低5℃左右。
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较低呢?
这一“祸首”就是频频南下的寒潮。冷空气最早大都来自北冰洋,然后经过西伯利亚得到加强。西伯利亚高原不但纬度高,而且海拔高,地处大陆内部,获得热量少,散热快,成为北半球寒冷中心。这里的盆地地形使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冬季,地面散热快,又处于周围山坡的环绕之中,冷气流沿着山坡下沉至盆地底部,使盆地底部更加寒冷。在高空西北气流的引导下,寒潮就会大爆发,并不断积累入侵我国。
寒潮来临时究竟有多强,对我国影响有多大呢?以上海为例,百年来曾经有两次大的寒潮来袭。第一次是1908年的4月,24日气温还高达31.6℃,人们纷纷身着短袖出行,第二天,经过冷空气的“洗礼”,气温居然下降到7.7℃。后来,温度降至6℃,在短短的两天中,人们经历了从夏季到冬季的转换。
第二次是1961年1月,21日气温为19.9℃,傍晚冷空气来袭,第二天气温降到10.1℃,第三天寒潮势头强劲,最低温降至-2.1℃,24日早晨,气温再创新低,达到-10.6℃。
寒潮来临往往引发多种严重的气象灾害。可以说它对工农业生产和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很大,对农业、牧业、交通、电力甚至人们的健康都有一定影响。
(选自《北京日报》2017年2月9日)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2)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大约要低14℃~18℃。
(4)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háo xī
(2)dǐ dá
(3)tuó
(4)zhě zhòu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汉字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汐”“褶”容易读错。
故答案为:⑴ cháo xī;⑵ dǐ dá;⑶ tuó;⑷ zhě zhòu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读音。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音近字等。
2.【答案】C
【知识点】逗号;分号;冒号;引号
【解析】【分析】ABD使用正确。C 分号的用法:①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②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而C句中前后两个分句之间不符合分号用法,故在此处应使用逗号。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
3.【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不合逻辑;前后不一致
【解析】【分析】A.缺宾语,“的意识”;
B.两面对一面的问题;
C.“下降”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4.【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此题运用排除法,⑤为总起性语句,应排在最先,排除B、C两项。⑥与⑦的排序根据①可得:⑥(“深思”)在前,⑦(“遐想”)在后,即可得到答案是A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排序题注意主要的是要先找到首句或尾句。确定收据或尾句后再去找语句中(上下句中出现相同的词语),然后依据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排列句序。排序完成后要认真的阅读,看各句之间的关系,看各句之间的关系排列是否合理,语义表达是否正确通顺。
5.【答案】(1)减缓海平面升高淹没陆地的速度,抑制水体污染引发的疾病。
(2)多数人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不够,开展宣传活动意义重大。
【知识点】图表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1)认真阅读材料一,可以看出材料一是分两个方面说明的,前三句话是一个方面,第四句话是另一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说明的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最终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第二个方面说明的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最终会污染水体,引发疾病。据此可以从两个方面概括出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是: 减缓海平面升高淹没陆地的速度,抑制水体污染引发的疾病。
(2)认真观察“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表,可以看出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低碳生活方式的分别占比为7.9%和24.2%,两者加到一起只要30%多一点,而对低碳生活方式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分别占比为59.2%和8.79%,两者加到一起竟达将近70%。由此可见大多数人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不够,很有必要开展宣传活动。
故答案为:⑴ 减缓海平面升高淹没陆地的速度,抑制水体污染引发的疾病。
⑵ 多数人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不够,开展宣传活动意义重大。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⑵此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图意,要结合有关数字,关键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
6.【答案】(1)不能。因为“漂移”是指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虽然都有“移动”的意思,但是二者又有不同之处。“漂移”强调在水中移动,而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大陆就像漂浮在海洋上的物体一样随着板块运动而一起运动。所以不能互换。
(2)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同时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3)①“几乎”有差不多、接近的意思,说明“板块构造”理论解决了地质界的大部分问题,但仍然有些疑难问题无从解决。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似乎”有好像的意思,表推测,因为这里所涉及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假象。如果没有“似乎”一词,就表示十分了解当时恐龙所生活的环境,与事实不相符合。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知识点】近义词;说明文语言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首先要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辨析这两个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能不能互换,“漂移” ,浮在液体上不动或顺着风向、流向而移动。“迁移”,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或由于自然力的作用从一地移向另一地。漂移强调的是在水中移动,是借助于水的力量。结合语境分析,这里将的是板块构造理论,而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大陆就像漂浮在海洋上的物体一样随着板块运动而一起运动。所以应该用漂移,而不能用迁移。
(2) 认真阅读这篇文章,可以看出文章第六段说明了“板块构造”的特点,即: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据此答题即可。
(3)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这样之后能不能换就一目了然了。①“几乎”差不多、接近的意思,“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板块构造”理论解决了地质界的大部分问题,但仍然有些疑难问题无从解决。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因此不能互换。
②“似乎”好像,表推测,“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意思是所有陆地好像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这里只是推测并不是事实,如果去掉“似乎”一词,就表示十分了解当时恐龙所生活的环境,与事实不相符合。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因此不能删去。
故答案为:⑴ 不能。因为“漂移”是指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虽然都有“移动”的意思,但是二者又有不同之处。“漂移”强调在水中移动,而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大陆就像漂浮在海洋上的物体一样随着板块运动而一起运动。所以不能互换。
⑵ 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同时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⑶ ①“几乎”有差不多、接近的意思,说明“板块构造”理论解决了地质界的大部分问题,但仍然有些疑难问题无从解决。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似乎”有好像的意思,表推测,因为这里所涉及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假象。如果没有“似乎”一词,就表示十分了解当时恐龙所生活的环境,与事实不相符合。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点评】⑴这道题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然后要辨析近义词之间的区别,最后根据句意及词义做出选择。
⑵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中寻找段落。然后从前向后精读文章,抓住其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最后根据这些语句组织成切题的合乎要求的答案。
⑶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这句话中的逐渐体现了智能路由器的火爆有一个过程,并不是突然就火了,如果去掉,则语意发生了变化,这个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7.【答案】(1)同样纬度,我国更冷的具体情况与原因。
(2)列数字、作比较。列出具体的气温度数,把我国冬季漠河的温度与英国冬季利物浦的温度进行比较,说明虽然纬度基本相同,但两地气温相差巨大,表明我国更冷,也引出下文“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较低”这一问题。
(3)不能,“大约”表示估计,表明后面的温度只是估计,并不是准确数字,如果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一定比纬圈平均温度低14℃~18℃,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大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先列举我国无论北方还是南方,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都更冷,然后说明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这样说理,符合逻辑,更便于读者的理解。
【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分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列数字;作比较;逻辑顺序
【解析】【分析】(1)根据这篇文章的题目可知,这篇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同样的纬度,我国为何更冷?换句话说就是同样纬度,我国更冷的具体情况与原因。
(2)“东北地区平均气温低至-20℃”“漠河同时期气温竟然低至-30.9℃”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这段话把我国冬季漠河的温度与英国冬季利物浦的温度进行比较,这两个地区的纬度相同,但是两地冬季的温度差别却很大,结合语境分析,作者使用这两种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说明虽然纬度基本相同,但两地气温相差巨大的事实,非常令人信服。结合下文说明内容分析,这段话也引出下文“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较低”这一问题。
⑶ “大约”,表示估计。“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大约要低14℃~18℃”意思是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估计要低14℃~18℃。 如果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一定比纬圈平均温度低14℃~18℃,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大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因此不能删去。
⑷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首先列举我国无论北方还是南方,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都更冷,然后说明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或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这样说理,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更便于读者的理解。
故答案为:⑴ 同样纬度,我国更冷的具体情况与原因。
⑵ 列数字、作比较。列出具体的气温度数,把我国冬季漠河的温度与英国冬季利物浦的温度进行比较,说明虽然纬度基本相同,但两地气温相差巨大,表明我国更冷,也引出下文“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较低”这一问题。
⑶ 不能,“大约”表示估计,表明后面的温度只是估计,并不是准确数字,如果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一定比纬圈平均温度低14℃~18℃,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大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⑷ 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先列举我国无论北方还是南方,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都更冷,然后说明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这样说理,符合逻辑,更便于读者的理解。
【点评】⑴本题考查提取并概括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技巧:①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内容的范围;②有些内容,直接在提取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内容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⑵本题考查了说明文说明方法辨析及其作用。说明方法特征明显,一般比较容易判断。说明方法的作用,首先结合说明方法牢记其通用的作用,其次要注意结合运用说明方法的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切记离开文章内容的空洞分析。
⑶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字词能否删去题型,首先要表明观点,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分析理由的思路是:该词表示什么,句中什么意思,去掉后会怎么样,与原文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⑷本题考查分析说明顺序及作用的能力。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作者依据这些来安排说明内容的先后顺序,就容易把事物之间的关系说清楚,将繁复的内容介绍得有条不紊。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