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8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1 16:3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筹集(cóu) 黯然(àn)
B.踌躇(chú) 矜持(jīnɡ)
C.堪称(kān) 彼此(bǐ)
D.绷带(bēnɡ) 恐吓(xià)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企望 慈详 搞特殊 B.锻练 崭新 肃然起敬
C.年龄 惊疑 下意识 D.拟定 衷心 舍己为工
3.下列人物不是我国唐代杰出诗人的是(  )
A.杜甫 B.陆游 C.王昌龄 D.李白
4.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C.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5.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以及真挚的爱国情怀。
B.《青山处处埋忠骨》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
C.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是刘伯承带兵打仗攻无不克,屡战屡胜。
D.方志敏认为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是革命者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
6.下面词语中的“禁”与“情不自禁”中的“禁”意思相同的是(  )
A.忍俊不禁 B.弱不禁风 C.禁受打击 D.鞋子禁穿
7.下面说话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
A.小明写的文章在某刊物上发表了,你说:“写得一般般,我也写得出来。”
B.同学让你给花儿浇浇水,你说:“你也长了一双手,不会自己浇水吗?”
C.前面有位老太太走路慢吞吞的,你说:“哎呀,老年人,莫再慢吞吞的挡大家道了!”
D.你没法参加小伙伴邀请的生日聚会,你说:“太抱歉了,我好想参加啊,可是另有急事,只好祝你生日快乐啦!”
二.填空题(共7小题)
8.看拼音,写词语。
qìng zhù    zhěn duàn    shěn shì   
zhǎn xīn    guāng róng    niǎn líng   
9.比一比,再组词。
纫    兵    第    摩   
仞    岳    涕    磨   
10.选词填空。
决心 坚决 决定
(1)大家   派我代表全班参加书法比赛。
(2)年轻人   不使用麻醉剂。
(3)她下定   独立完成这项研究。
11.查字典填空。
“施”用部首检查法先查   ,再查   画。“施”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施于;②施展;③给予;④施舍;⑤在物体上加某种东西,在词语“无计可施”中解释为   ,在“施肥”一词中解释为   (填序号)。
12.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他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人,冷冷地问:“你是干什么的?”
①这两句话运用了   、   和   描写。
②“惊疑”的意思是“惊讶疑惑”。联系上下文可知,让沃克医生“惊讶”的是   ;让沃克医生“疑惑“的是   。
13.按要求完成练习。(《青山处处埋忠骨》)
(1)给下面的句子选择对应的描写方法。
A.神态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①“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②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③“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④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2)课文运用以上多种描写方法,反映了主席   和   的内心。
(3)借助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写一写自己焦急的心情。
   。
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从军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他擅长写   诗。题目指的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   情况和战士的   。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   代诗人   所写。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写   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   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   的   之情。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是   朝爱国诗人   ,诗中的“三万里河”指   ,“五千仞岳”指   。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5.阅读和理解。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一瞬间——   
踌躇一一    
(2)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描写,表现了毛主席此时仍然沉浸在    ,这一处细节描写突出了    。
(3)下列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理解比较恰当的一项是    。
A.烈士的精神与青山同在,不在乎是否将遗体运回故乡。
B.人牺牲了处处都能安葬,何必把遗体运回家乡呢?
C.既然朝鲜人民要求把遗体安葬在那儿,我们就不必把遗体运回国了.
16.课外阅读。
张大力
张大力,原名叫张金壁,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此写在下边——
侯家后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锁上刻着一行字:凡举起此镇者赏银百两。
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可是,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说它有多重?好赛它跟地壳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
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镇,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镇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
众人叫好呼好喊好,张大力举看石镇,也不撂下来,直等者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老板上来笑嘻嘻说:“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
张大力听了,正色道:“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
谁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镇上边的字了,可石镇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镇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惟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己一张大力当然明白。
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1)这篇短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下面文章出处与其相同的是    。
A.《刷子李》
B.《景阳冈》
C.《将相和》
D.《桥》
(2)关于聚合成大门口放着的那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当于现在的广告作用
B.用来试试人的力气大小
C.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
D.在张大力之前没人能举起过
(3)将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改写成“胳膊举得直直的”好吗?为什么?
   。
(4)文中说到“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这方法具体指什么?这句话可不可以删掉不写?
   。
(5)请你说一下文中的张大力是一个怎样的人。
   。
四.习作(共1小题)
17.习作:
本单元(部编版五年级下第四单元)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几位值得尊重的人,他们的坚强的意志,朴素的生活,伟人的风采使我们深受感动。生活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尊敬的人。请以“我最尊敬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第四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解答】A.有误,“筹集”的“筹”应读“chóu”。
B.有误,“矜持”的“矜”应读“jīn”。
C.正确。
D.有误,“恐吓”的“吓”应读“hè”,读“xià”时指使害怕:~唬(“唬”读轻声)。
故选:C。
2.【解答】A.有误,慈祥:指老年人或父母温和的态度和神色。故“慈详”的“详”错误。
B.有误,锻炼:通过生产劳动使工作能力等提高;指锻造或冶炼。故“锻练”的“练”错误。
C.正确。
D.有误,舍己为公: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故“舍己为工”的“工”错误。
故选:C。
3.【解答】根据积累可知,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故选:B。
4.【解答】A.出自盛唐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意思是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白云间”“万仞山”夸大了事实,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B.吹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意思是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三万里”“五千仞”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C.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 其四》,意思是从边塞孤城上远远望去,从青海湖经祁连山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上空密布阴云,烽烟滚滚,银光皑皑的雪山顿显暗淡无光。此句没有运用夸张的手法。
故选:C。
5.【解答】A、B、D正确。
C选项有误,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是刘伯承不打麻醉剂做眼球割除手术,在手术过程中,他一声不吭,数出了手术一共七十二刀。刘伯承因坚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而被沃克医生称赞为“军神”。
故选:C。
6.【解答】“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禁”是“抑制、忍住”的意思
A.“忍俊不禁”忍不住要发笑。“禁”是“抑制、控制”的意思。
B.“弱不禁风”连点儿风都经受不住。形容身体虚弱或娇弱。“禁”是“忍受”的意思。
C.“禁受打击”是忍受打击的意思。“禁”是承受的意。
D.“鞋子禁穿”意思是鞋子耐穿。“禁”是“禁受”的意思。
根据词语意思,与“情不自禁”中的“禁”意思相同的是选项A。
故选:A。
7.【解答】A、B、C没有使用礼貌用语。
D.语言得体。
故选:D。
二.填空题(共7小题)
8.【解答】故答案为:
庆祝 诊断 审视
崭新 光荣 年龄
9.【解答】故答案为:
缝仞 当兵 第一 摩擦
千仞 五岳 鼻涕 磨石
10.【解答】决心:指坚决的、不改变的意志。坚决:指(态度、主张、行动等)确定不移;不犹豫。决定:指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根据词义,结合(1)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决定”。结合(2)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坚决”。结合(3)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决心”。
故答案为:
(1)决定;
(2)坚决;
(3)决心。
11.【解答】“施”字是左右结构,部首是“方”,用部首检查法先查“方”部,再查除去部首后剩余部分的笔画数五画。无计可施:施:施展。没有办法可用。
根据“施”在字典中的解释,在“无计可施”中应选②。施肥:指给植物上肥料。 根据“施”字在字典中的解释,在“施肥”中应选⑤。
故答案为:
方 五 ②⑤
12.【解答】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判断和揣摩人物内心的能力。学习了各种描写方法后,对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能进一步感受人物的内心。第①题,“愣住”“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是人物的神态;“审视”意为“仔细看”,这是人物的动作;人物说的话则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第②题,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可知,沃克医生看到病人右眼的严重伤势,必然会对病人的身份和受伤的原因产生疑问。由此可知,沃克医生可能会惊讶伤势这么重,这个人却这么镇定;疑惑这个人是什么身份。
故答案为:
①神态 动作 语言;
②伤势这么重,这人却这么镇定 这人是干什么的。
13.【解答】(1)①从“喃喃着”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
②从“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可知,运用了神态描写。
③从“毛主席想”可知,运用了心理描写。
④从“转、指、示意”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
(2)课文运用以上多种描写方法,反映了主席不舍和悲痛的内心。
(3)写出自己焦急的心情即可。
故答案为:
(1)①B ②A ③D ④C;
(2)不舍 悲痛;
(3)我时不时地裹紧外套,脚下不停地挪换着脚步,从未有过的焦躁不安、急不可耐。
14.【解答】(1)《从军行》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诗。题目指的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
故答案为:
(1)王昌龄 边塞 边塞 生活;
(2)唐 杜甫 初闻喜讯 做返乡 故乡 欢快。
(3)宋 陆游 黄河 华山。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5.【解答】(1)本题考查写近义词的能力。一瞬间:形容时间极短。它的近义词是“一刹那”。踌躇:犹豫。它的近义词是“犹豫”。
(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转向”“指指”是对毛主席的动作描写,“黯然的目光”表现了毛主席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毛岸英的无限思念中,这一处细节描写突出了毛主席既是伟人,也是一位普通的父亲。
(3)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烈士的精神与青山同在,不在乎是否将遗体运回故乡。故选A。
故答案为:
(1)一刹那 犹豫;
(2)动作 对爱子毛岸英的无限思念中 毛主席既是伟人,也是一位普通的父亲;
(3)A。
16.【解答】(1)考查了文学常识。《刷子李》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故选A。
(2)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由“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可知,聚合成设这石锁相当于现在的广告作用,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由“可是,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可知,在张大力之前没人能举起过。故A、C、D正确。B.错误。故选B。
(3)不考查了对句子作用的分析能力。划线句子从人物动作“胳膊笔直不弯”和表情“脸上笑容满面”告诉读者张大力举得很轻松,没费多大力。“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的联想更衬托出张大力力气大,确实名副其实。改写成“胳膊举得直直的”则没有这种效果。所以不好。
(4)考查了对文中内容的理解能力。由“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惟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己一张大力当然明白”可知,在文中这方法具体指聚合成在石锁底下写“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这行字体现着当时天津人佩服人、夸赞人的一种方法,就是公开承认你、相信你的能力。这句话不可以删掉不写。这句话体现了短文浓浓的津味,为下文做了铺垫。另外,这样一波三折的叙事手法,使张大力的力气大得到了又一次的渲染,吸引了读者的兴趣,起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5)考查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由“张大力,原名叫张金壁,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可知张大力是天津有名的大力士,由“张大力听了,正色道:‘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可知,他为人豪爽,但也有精明之处。
故答案为:
(1)A;
(2)B;
(3)不好。这句话从人物动作“胳膊笔直不弯”和表情“脸上笑容满面”告诉读者张大力举得很轻松,没费多大力。“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的联想更衬托出张大力力气大,确实名副其实。改写成“胳膊举得直直的”则没有这种效果。
(4)在文中这方法具体指聚合成在石锁底下写“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这行字体现着当时天津人佩服人、夸赞人的一种方法,就是公开承认你、相信你的能力。这句话不可以删掉不写。这句话体现了短文浓浓的津味,为下文做了铺垫。另外,这样一波三折的叙事手法,使张大力的力气大得到了又一次的渲染,吸引了读者的兴趣,起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5)张大力是天津有名的大力士,他为人豪爽,但也有精明之处。
四.习作(共1小题)
17.【解答】范文:
我最尊敬的一个人
她,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却有着不平凡的表现。
她中等身材,留着一头瀑布般的长发,戴着一副半框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的。
她对我们的要求十分严格。记得有一次,我在值日的那一天迟到了,她严厉地批评我说:“值日这一天,每个值日生必须早到,你迟到了十分钟。”我正要解释,只听她又说:“不要找理由,下次这样可不行。”于是,她罚我抄写课文,那张严肃的脸,不容我辩解。这时候我的心打起鼓来,心想:一到四年级,我从未被老师罚抄过课文,今天却因为这种小事抄课文,真生气呀!回到家,我在书桌前满脸不高兴地抄课文。妈妈看见了,问明原因后对我说:“有这么好,这么严格的老师教你,爸妈就放心了。你可要好好学习,严格要求自个儿才行!”我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老师的目的是让我明白:“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她又是那么关心我们,总是费尽心思,想尽办法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开学初,她和我们一起动手筹办了一个“图书角”。为了筹办这个图书角,她不仅召集了班委开会,还在班会课时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一起想办法。班会课上她总是虚心听取同学们的建议,十分尊重我们。看着一脸和蔼的她,同学们各抒已见,兴致很高。第二天,同学们有的拿出了自己的零用钱买锁,有的拿出了自己的藏书,以交换,以增加新书等等方式成立了我们的“图书角”。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知识,也提高了我们的阅读能力,同时还激发了我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她更关心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想方设法让一些学习差的同学,把学习搞上去。平时,每天放学她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把没做完作业和当天作业做错的同学留下,进行耐心仔细地辅导,直到他们把作业全做对为止。考试考得不好了,她也从不责备我们,总是鼓励我们说:“下次努力!你能行。”我们的成绩有了一点小进步,也能得到她在全班同学面前的表扬。
同学们,你想知道她是谁吗?告诉你,她就是关心我们,让我们尊敬的语文老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