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能力提升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能力提升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1 16:5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单元能力提升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被俘(fǔ) 筹集(chóu) 矜持(jīn)
B.金镯(zhuó) 企望(qí) 汗褂(guà)
C.裤裆(dānɡ) 凶恶(è) 深山坞(wù)
D.奢侈(chǐ ) 恐吓(xià) 缝上(féng)
2.“马革裹尸”中“革”的意思是( )
A.去了毛的兽皮 B.战争 C.改变,变革 D.古代军人所穿的甲胄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慈详 年龄 土匪 绷带 B.实施 熟炼 疹所 审视
C.颤抖 惊疑 邮局 镇定 D.伤势 荣辛 由衷 堪称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她站在那里,面对众人的批评,一声不吭。
B.李大夫是个德高望重的医学泰斗,治疗病人总是一针见血。
C.比赛就要开始了,各位选手手忙脚乱,跃跃欲试。
D.白骨精三次骗过唐僧,真让人肃然起敬啊。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军神》讲述的是我国十大元帅之一刘伯承的故事。
B.“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这句话属于侧面描写,突出刘伯承伤势严重。
C.因为刘伯承在手术中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毅力,所以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
D.沃克医生曾见过刘伯承,所以知道刘伯承是军人。
6.下面不能用来形容方志敏的一项是( )
A.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B.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D.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填空题
7.积累与运用(词句段)。
(1)《从军行》中,描写环境渲染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抒发战士壮志报国的句子是:____、____。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出自___代诗人____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后两句是____,____。
(3)《军神》《清贫》《青山处处埋忠骨》三篇课文都主要运用______描写、______描写、__ 描写和
_____描写等来刻画人物形象,让读者体会人物内心。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情景写一段话。
(A、久别重逢 B、焦急地等人 C、期待落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wū xiá tì lèi péng dé huái duàn liàn juàn liàn
( ) ( ) ( ) ( ) ( )
tè shū bēn fù cān móu cí xiáng zhǎn xīn
( ) ( ) ( ) ( ) ( )
róng xìng yóu zhōng yī shēng bù kēng sù rán qǐ jìng
( ) ( ) ( ) ( )
9.默读课文《清贫》,梳理方志敏回击敌人的过程,完成下图。
10.下面是小导演拍摄到的历史资料,请结合资料,说出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1.先在括号里写出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再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1)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照应开头的结尾——我会写。
妈妈激动了
开头:“蚊子!吸血鬼!哪里逃!”随即,我和爸爸风风火火地赶到客厅准备“营救”妈妈,只见妈妈拿着两本大书,正追着蚊子打呢!她一下子跳上沙发,险些掉下来,一下子又蹦下沙发,“啪啪”几下,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秘书走了进来。
“主席,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秘书凑近主席,轻声说:“ 朝鲜方面向主席表示慰问,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 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3.写出近义词。
眷恋——( ) 情不自禁——( )
14.多项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这句话运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B.“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C.“‘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这句话运用了语言描写。
D.“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
(2)下列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黯然”在文中形容毛主席目光坚定有神的样子。
B.“踌躇”的意思是不犹豫,十分坚决的样子。
C.“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本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D.“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诗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3)下列选项中的英雄人物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是 ( )
A.杨靖宇 B.邱少云 C.黄继光 D.董存瑞
15.“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句话让我产生了这样的联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篇课文以“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结尾,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节选)
舰体倾斜得更厉害了,邓世昌的身体也随着舰身在倾斜,他清醒地意识到,为国捐躯的时刻终于到了。
日本舰队也停止了炮击。大海恢复了平静,海风送来了日本舰上的呼喊,叽里呱啦的,邓世昌一句也听不明白,他问身边的人:“他们在叫什么?”那人回答:“叫我们挂上白旗。”“投降?!”邓世昌嘿嘿一笑,“没那么容易。”他叫人把全体人员集中到甲板上,他有话说。全舰的官兵都来了,个个身上带着伤,目光炯炯地注视着他。邓世昌用犀利的目光在每个人脸上扫了一遍,平静地说:“我们已经是弹尽粮绝了,大家说怎么办吧。”静静的,没有回音,只听见海浪拍击着船帮发出的哗哗声。
邓世昌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要和‘致远’舰一起沉入海底。兄弟们,难道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等死吗?”话音刚落,海仓陡然地从人群中蹦出来,吼道:“加足马力,把‘致远’舰开过去,撞沉日本的‘吉野’!”众人一齐怒吼起来:“对,撞沉它!撞沉它!与‘吉野’同归于尽!”“吉野”舰是日本海军的灵魂,只要把它击沉,敌人必定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大乱。邓世昌被这惊心动魄的吼声震撼了,他深情地望着每一张熟悉的面孔。多么好的弟兄啊,真想再看大家几眼,真想再和大家出一趟海,一起在甲板上唱一支北洋水师的歌。他不再多想,把手一挥,立即下达命令:“开足马力,以最快的速度把‘吉野’撞沉。”
“轰隆隆……”马达声又响了,“致远”舰拖着愤怒的火焰,带着满身的创伤,咆哮着向“吉野”冲去。大海惊呆了,慌忙闪开一条水路,让“致远”跑得更快一些,一朵朵浪花举起手臂在为“致远”呐喊、助威。
邓世昌高擎着那把雪亮的指挥刀屹立在高高的指挥台上。海风更大了,他头顶上那破烂不堪的指挥旗不时在他脸上拂动,他全然不顾,随手一甩,将旗角撩到一边,依然威武地立着,怒视着前方。甲板上的数百名北洋水师的将士们全都用严峻的目光盯着越来越近的“吉野”。邓世昌的这一招儿把“吉野”舰上的小胡子舰长吓得走了神。起先,他根本不信中国的军舰敢拿命往他的舰上撞,直到“致远”舰真的出现在离他不远的海面上时,他才又蹦又跳地叫起来:“鱼雷!快放鱼雷!”一面慌忙下令“吉野”快往后撤。
一颗颗鱼雷“嚓——嚓——嚓——”地直射而来,“致远”怎么躲也躲不开。砰!一颗鱼雷炸了,又在“致远”身上添了个洞。紧接着,好几颗鱼雷一齐击中了“致远”的舰体,它像一个迅猛奔跑的勇士猛地被人砍断了双腿,在海面上打着圈圈。汽笛一声长嘶,它终于慢慢沉没,全舰官兵一起落入大海。
17.【梳理情节】读文章,再按文章内容填一填。
本文主要描述了____中,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在和日本的“吉野”舰战斗时,舰体____,舰上官兵却不愿意向日本人____。在邓世昌的率领下,“致远”舰上的全舰官兵面对敌人,视死如归,勇猛地向“吉野”舰撞去,最后,全舰官兵一起____,为国捐躯。
18.【品词析句】读下面三段话,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1)邓世昌用犀利的目光在每个人脸上扫了一遍,平静地说:“我们已经是弹尽粮绝了,大家说怎么办吧。”
从邓世昌犀利的目光中,我感受到了____
从邓世昌平静的话语中,我又感受到了____
(2)“轰隆隆……”马达声又响了,“致远”舰拖着愤怒的火焰,带着满身的创伤,咆哮着向“吉野”冲去。大海惊呆了,慌忙闪开一条水路,让“致远”跑得更快一些,一朵朵浪花举起手臂在为“致远”呐喊、助威。
这段话运用____的修辞手法,赋予“致远”舰、____和____人的情感。从“致远”舰“愤怒的”“____”“____”“冲去”,大海“____”“____”,浪花“____”“____”“____”这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致远”舰上的官兵带着对敌人的____,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的____。
(3)邓世昌高擎着那把雪亮的指挥刀屹立在高高的指挥台上。海风更大了,他头顶上那破烂不堪的指挥旗不时在他脸上拂动,他全然不顾,随手一甩,将旗角撩到一边,依然威武地立着,怒视着前方。
①描写邓世昌动作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邓世昌神态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这两句话中,我们体会到邓世昌____的英雄形象。
19.【感悟精神】读了这篇历史故事,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邓世昌及“致远”舰上的这些官兵?下面不恰当的一组是( )。
A.顶天立地、名垂青史 B.宁死不屈、视死如归
C.英勇顽强、为国捐躯 D.怒火中烧、犹豫不决
五、书面表达
20.习作天地
我们每天都和汉字打交道,在学习和运用汉字的过程中,你一定饱尝过其中的酸甜苦辣。请选择一两件你印象特别深的事写下来。
要求: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 400 字。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A.被俘——bèi fú,意思:战争中被对方活捉。
B.企望——qǐ wàng,意思:盼望;希望。
D.错误。恐吓——kǒng hè,意思:用要挟的话或要挟的手段吓唬人、威胁人。
故选C。
2.A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译文: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马革裹尸:就是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作战、死于疆场。“革”的意思是去了毛的兽皮。
故选A。
3.C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慈详——慈祥:指老年人或父母温和的态度和神色。
B. 熟炼 ——熟练:意思指对技术精通而有经验;熟知并做来顺手。
疹所——诊所:医疗机构名称。
C.正确。
D.荣辛——荣幸: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
4.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一声不吭,意思是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用来形容她沈默不语恰当。
B.一针见血,意思是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用来形容治病不恰当。
C.跃跃欲试,意思是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用来形容各位选手手忙脚乱不恰当。
D.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用来形容白骨精三次骗过唐僧不恰当。
故选A。
5.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需要学生熟读课文并准确定位主要信息。
《军神》主要内容是写刘伯承在一次战斗中被打伤了右眼,在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时他拒绝使用麻醉剂,因为他需要的是一个清醒的大脑来指挥千军万马,所以坚持不用麻醉剂。他忍着巨大的痛苦,成功地完成了这次手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沃克医生被刘伯承的钢铁意志及手术过程中刘伯承的表现所折服并称他为“军神”。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故可知A、C选项表述正确。
B.“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这句话从侧面描写了刘伯承手术中的疼痛感较大,突出了刘伯承伤势严重,故正确。
D.沃克医生发现刘伯承伤势严重,却从容镇定,所以认为他是军人。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D。
6.B
【详解】考查名人名言的理解。
《清贫》是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狱中写就,记述了被俘时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而一无所获后,坦荡地表白矜持不苟、廉洁奉公是共产党员的美德。指出清贫、洁白、朴素是革命者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清贫”,清白、贫穷,一无所有。本文用这个词作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表明本文写共产党员以恪守清贫为美。
A.“一身正气为人,两袖清风处世”意思是满身正气做人,清正廉洁当官。形容一个为官之人,不贪不奢,只靠朝廷俸禄,一心为民请命。一身正气:意思是一身都是正气,比喻做人光明磊落,刚正不阿。两袖清风:意为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现多比喻为官清廉、不贪赃枉法严于律己的人。
B.“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俗语,意思是马温顺老实,人就爱骑它;人忠厚老实,就容易被人欺侮。多用来鼓励人要有斗争勇气,不宜太老实;也用来表示自己不能让人欺侮。不适合用来形容方志敏。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诫子书》。是诸葛亮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写给他儿子垂髫时期的诸葛瞻之书。意思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D.“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政治家于谦的《石灰吟》。全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象征着有志之土无论面对怎样严峻的考验,都能从容不迫。
选B。
7.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宋 陆游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动作 语言 神态 心理 久别重逢:他们四目相对,深情凝望,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相互说着离别后的经历,滔滔不绝,不松手,也不能停止。
【详解】(1)本题考查对古诗中句子的理解及延伸。
王昌龄的《从军行》,全诗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翻译: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一、二两句,不妨设想成次第展现的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温;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廷干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故前两句诗是写景的。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戌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2)本题考查古诗的作者及对诗句的识记。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意思是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这句话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原文: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3)本题考查文章中人物的描写手法及拓展。
人物的描写手法基本上有5种,分别是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仔细阅读《军神》《清贫》《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三篇篇课文,我们就可以知道都是运用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这四种描写手法。通过这几种描写来刻画突出人物的性格、品质等特点的,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要学以致用,充分领悟其中的要点,然后从A、B、C中任意选出一个来写出一句符合要求和语境的话即可。如:焦急地等人:他看了一次又一次手表,眼睛不停地朝向火车进站的地方望着。
8. 巫峡 涕泪 彭德怀 锻炼 眷恋 特殊 奔赴 参谋 慈祥 崭新 荣幸 由衷 一声不吭 肃然起敬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德”“锻”“眷”“慈”“肃然”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9.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要求我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所以我们上课要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清贫》是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狱中写就,记述了被俘时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而一无所获后,坦荡地表白矜持不苟、廉洁奉公是共产党员的美德。指出清贫、洁白、朴素是革命者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清贫”,清白、贫穷,一无所有。本文用这个词作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表明本文写共产党员以恪守清贫为美。
从原文句子“‘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可知“坚不相信”下面填: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
从句子“‘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可知“坚不相信”后面填: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敌人是“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
从句子“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和句子“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可知方志敏始终回答: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
10. 喜庆的日子里我要放声歌唱尽情喝酒,明媚的春天正好作伴返回故乡。 表达了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及情感的感悟。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出自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意思:太阳高照、日光耀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赏析:此句刻画了诗人欣喜若狂的形象,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
11. 神态和语言描写 我体会到了沃克的惊异和他对刘伯承的赞叹和敬佩之情。 动作和神态描写 我体会到了毛主席丧失爱子的悲痛心情。 动作、神态描写 反映出他内心的痛苦和抉择的艰难。
【详解】考查描写判断以及句子理解。
(1)“惊呆了”以及“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可知是神态与语言描写。这是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将军在做手术时表现出来的精神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2)“站了”“望着”“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可知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毛主席痛失爱子内心的悲痛和眷恋。
(3)“黯然的目光”“转”“指”可知使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反应了毛主席对于岸英的归葬,内心的艰难抉择。
12.此时此刻,妈妈激动了,说时迟,那时快。妈妈以最快的速度抓住了蚊子,哈哈,想不到你们自投罗网。“灭蚊游击队”胜利啦!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训练。
照应开头的结尾,写结尾的时候,要紧扣着开头来写,达到照应开头的目的。
如:结尾:“啪啪啪啪”!“哈哈终于拍到你了,”妈妈激动地蹦起来,感叹道,“为了抓你,我一动不动,直冒大汗,今天终于逮到你,可真不容易呀!”
13. 留恋 油然而生 14. C D A B B C 15.深夜,一位慈爱的父亲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看着电报记录稿上的文字,泪如雨下。 16.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么死后尸身是否归葬家乡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异乡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句话既是对文中毛岸英牺牲后长眠朝鲜这一情况的概括,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真实写照。
【解析】13.本题考查近义词,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眷恋:深切地留恋。眷恋的近义词 :依恋、留恋、眷顾等。
情不自禁:意思是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情不自禁的近义词 :不能自己、油然而生、身不由己、鬼使神差等。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C项,从“毛主席想。”中的“想”可知是运用了心理描写,故错误。D项,从“放在了枕头上”“被泪水打湿的枕巾”可知,这是对毛主席签完字后的细节描写,故错误。故选CD。
(2)A项,“黯然”意思是意思是一般指情绪低落、心情沮丧的样子。这里形容的是毛主席因为自己的儿子战死而情绪低落、心情沮丧的样子。故错。
B项,“踌躇”意思是犹豫不决;自得的样子。这里形容的是毛主席在准备在记录稿签字的时候,下意识地犹豫。因此错误。故答案选AB。
(3)杨靖宇:杨靖宇,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邱少云:邱少云,四川省铜梁县(今重庆市铜梁区)人,中共党员。1949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87团9连战士。1952年10月中旬,在抗美援朝一次战斗中,邱少云所在营奉命担负潜伏任务。
黄继光 :,原名黄积广 ,四川省中江县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2营通讯员 。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董存瑞: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当过儿童团长,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故选BC。
15.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及想象力。
这一场景是毛主席在得知自己儿子战死之后的反映。枕巾被泪水打湿说明毛主席非常伤心,躺在床上哭了。可运用动作描写,如是如何躺的,泪水是如何落的等。答案不唯一 ,言之有理即可。
16.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注意结合句子内容分析。
“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意思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一般收尸都是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 这句诗的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结合诗句意思及文章内容从为国捐躯、无私等角度作答。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17. 甲午海战 倾斜 投降 落入大海 18. 邓世昌内心对敌人的愤怒,对战士们的激励 邓世昌内心平静而镇定,已做好了和大家一起为国捐躯的准备 拟人 大海 浪花 带着满身的创伤 咆哮 惊呆 慌忙闪开 举起手臂 呐喊 助威 愤怒 大无畏精神 高擎、屹立、甩、撩、立 怒视 视死如归、顶天立地 19.D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
要求从原文中找到题目的相关信息,提取关键词或句进行解答。
阅读题干中的题目《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可知,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在甲午海战中发生的事情;结合文章开头“舰体倾斜得更厉害了,邓世昌的身体也随着舰身在倾斜”可知,邓世昌指挥的军舰舰体倾斜;根据文章第二自然段中邓世昌和身边人的对话“他问身边的人:‘他们在叫什么?’那人回答:‘叫我们挂上白旗。’‘投降?!’邓世昌嘿嘿一笑,‘没那么容易。’”可知,日本舰队要求邓世昌所在的舰队投降,邓世昌所带领的军舰拒绝向日本人投降;根据文章最后一句话“汽笛一声长嘶,它终于慢慢沉没,全舰官兵一起落入大海”可知,在敌人的撞击下,全舰官兵一起落入大海,为国捐躯。
结合文章中相应的语句可知,本题答案为:甲午海战;倾斜;投降;落入大海。
18.(1)本题要求学生从句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对其语境意义的把握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阅读题目中的句子可知,此时邓世昌等人的处境是“弹尽粮绝”,处境十分不利。结合文章上下文可知,面对敌军的强势攻击,邓世昌等人怀着对敌人的憎恨毅然赴死。由此可知,邓世昌说话时是“平静的”,表现了邓世昌内心平静而镇定,已做好了和大家一起为国捐躯的准备;邓世昌“犀利的目光”看着众人,问众人该怎么办,这眼神及包含了对敌人的愤怒,也饱含对战士们的激励。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修辞手法,通过分析句子来判断该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而揣摩句子的表达目的或表达效果。
“‘轰隆隆……’马达声又响了,‘致远’舰拖着愤怒的火焰,带着满身的创伤,咆哮着向‘吉野’冲去。大海惊呆了,慌忙闪开一条水路,让‘致远’跑得更快一些,一朵朵浪花举起手臂在为‘致远’呐喊、助威。”这个句子把“致远”舰、大海和浪花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致远”舰带着满身的创伤,咆哮,大海惊呆、闪开,浪花举起手臂、呐喊、助威的模样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以“致远”舰的愤怒和大海浪花的避让、助威来刻画“致远”舰上众人对敌人的愤怒之情,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大无畏精神。
(3)本题要求学生读懂文章中的句子,提炼出关键词语,通过人物描写的关键词句来赏析人物形象。
阅读题目中的句子可知,这个句子描写了邓世昌高举指挥刀站在指挥台上,不顾海风的肆虐,愤然甩开指挥旗,怒视敌军的样子。其中,“高擎、屹立、甩、撩、立”是描写邓世昌动作的词语。“高擎”指高高举起指挥刀的动作,“屹立”指邓世昌坚定不可动摇地站在指挥台上,“甩”写出了邓世昌用力撩开指挥旗,“撩”写出了邓世昌掀起旗角的动作,“立”指邓世昌站立在指挥台上不可动摇的身影,这些词语都写出了面对敌军时,邓世昌义无反顾,怀着愤怒直面敌人,视死如归,顶天立地的形象;“怒视”是描写邓世昌神态的词语,意思是愤怒地注视,表现邓世昌对敌军的愤怒之情。这两个句子通过对邓世昌的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了邓世昌视死如归,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
1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要求学生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
阅读文章可知,这个历史故事讲述了甲午海战中,以邓世昌为首的“致远”舰上的官兵,义无反顾地和舰队一起撞向敌军,表现了他们英勇顽强、视死如归、顶天立地的爱国精神。面对敌人的来袭,他们没有犹豫,而是果断选择和敌人同归于尽。由此可知,D选项的说法错误。
20.例文:
有趣的汉字
汉字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每当我看到一个个端端正正的方块字时,总会想起汉字背后有趣的故事,丰富的情感和悠久历史。
因为我们对汉字充满了好奇与热爱,老师为我们留了一项特殊的任务:4至5个人为一小组以“有趣的汉字”为主题展开综合性活动。可以查资料,可以做ppt,也可以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后做补充。大家得知这个任务后都活蹦乱跳的,可兴奋了,每个人都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大家的热情前所未有的高涨。
  转眼到了第二天了,一走进教室就看到每个小组都拿着一份资料、u盘互相讨论着,我竟然还听到有人说:昨天我一晚上都没睡,一直都在收集资料做ppt。是呀,如果干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就算忙上一天一夜也不会觉得累。
  我们终于盼来了期待已久的语文课。只见乔老师迈着轻快的脚步,走进了教室,同学们一下全部都安静下来,用期盼的眼神看着老师,期待着活动快点开始。
  活动终于开始了,同学们首先介绍了一下分组,一共分为五组,每组都有一个组长。组长分别是刘鑫,周佳怡,李紫涵,张缘,赵霁新。紧接着第一组上台了,这个组是由刘鑫带领的,他们主要负责猜字谜部分,他们准备了不少字谜个个都很有趣,例如十八口,打一个字。同学们猜了半天都没猜出来,最后公布答案是杏我们看后恍然大悟。是把十,八,口连起来。这就是最简单的结合法。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和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生怎能出蹄这两个字谜,是明代翰林学士解缙参加同僚的宴会,有一大臣,权倾当朝,对解缙的才华十分妒忌,处心积虑地想奚落他一番,就提出让解缙对句,阴阳怪气地出了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借用锯与句的谐音,讽刺、挖苦解缙,解缙一听,并不示弱,于是对道: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生怎能出蹄。同样是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借用蹄与题的谐音,用老生回敬小猴子,以牙还牙,对的工整,骂得在理,将老权臣辛辣得讥讽了一顿。中国字还真是有趣。
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这是由李紫涵带领的第二组走上了讲台,他们讲的是非常有趣的谐音笑话。比如:一班杀鸡,二班偷蛋,我来给你们做稀饭。其实是:一班射击,二班投弹,我来给你们做示范。我们被逗的前仰后合,大笑不止。第三组,第四组也相继而上,他们的内容同样精彩有趣,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详解】考查习作表达。
阅读题干,“我们每天都和汉字打交道,在学习和运用汉字的过程中,你一定饱尝过其中的酸甜苦辣。请选择一两件你印象特别深的事写下来。”可知是描写与汉字有关的内容。汉字博大精深,学习过程中肯定感受到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写作即可。注意写清楚事件的前因后果。
构思:
开头:利用中心句,总起全文。
中间:详细叙述有关汉字印象深刻的事件,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自己的体悟和感受,可以运用人物描写以及修辞,丰富表达。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抒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