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二 日积月累《忆江南》
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并在读中理解感受江南的美景。
2、通过“忆”领会创作背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学习生字“谙”,理解“谙”及“蓝”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通过白居易在江南的经历感受白居易的人格魅力。
体会词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教程与方法
自主阅读、以读促悟、合作探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读出词的韵味,感受江南的美丽。
2、借助“忆江南”领悟白居易对江南的贡献。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交际互动教学法、读书指导法、写字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聊居易话江南
课前用PPT播放水墨视频,学生表演《学古诗》。
[信息技术运用与设计意图:通过信息技术处理,在PPT中插入一段MP4格式的视频,在同一张PPT上再插入一段《学古诗》的背景音乐,在信息技术上实现了先播视频再播放MP3格式的背景音乐,避免因灯片太多影响教师对后段教学的把握,也营造出一种书香气息,还营造出一种学古诗的氛围,通过歌舞提高学古诗的兴趣。]
1、载歌载舞的你们让我知道你们很享受学古诗的快乐,那你们知道哪些诗人呀?
2、在唐朝有一位明星诗人,粉丝还特别多,据传,他有一个粉丝,全身都刻满了他写的诗,甚至,还有不少外国人来中国不是为了买我们的茶叶,也不是为了来买丝稠,却是为了来买他的诗稿。你们能猜出这位明星诗人是谁吗?
猜出来的孩子们一定也是十分喜欢白居易的吧!我们来了解一下白居易。(PPT出示白居易的相关介绍)。
[信息技术运用与设计意图:PPT课件中运用白居易头像和相关介绍,通过PPT直观的视觉让学生初步对白居易有些了解。]
3、你们对这位诗人还有什么了解呀!
4、白居易从小就出口成章,他的祖父自小教导他“做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白薯”,他的父母寄予他的期望就是——要做清正廉洁的官。可这为国效力之路并不平坦,杜甫有一句诗“烽火连三月”形容安史之乱,自安史之乱后,唐朝的战争断断续续,而白居易就生逢在那个乱世,那一年,他的家乡河南也没躲过战乱,为实现父母的殷切期望,报效国家,12岁的白居易离开父母投奔到江南的叔父家。你们知道江南在哪吗?(课件出示——江南)(出示地图)
其实广义的江南是指长江以南一带,而我们今天说的江南是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和杭州。(手指地图示意)
[信息技术运用与设计意图:借助信息技术将中国地图缩小到一张幻灯中,再通过“自定义动画”功能实现广义和狭义上的江南的地域区别。]
5、欣赏江南美景,提问:你们想象中的江南是哪位诗人笔下的江南?
[作息技术运用与设计意图:欣赏利用信息技术剪辑的一段江南视频,赏美景的同时又回忆积累的诗句,这样既对过去积累的古诗有一次巩固运用,又能在其他诗人写的江南诗中对江南形成一种美的印象。]
6、“满眼云水色,月明楼上人”的诗句(课件出示这句诗)。第一次来到江南的白居易在江楼上写下了“满眼云水色,月明楼上人”的诗 句。初到江南,白居易满眼都是什么?你能用你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当时白居易眼中的江南吗?
[作息技术运用与设计意图:PPT打出诗句内容,诗句背景下是一幅云水色的图,借助图片帮助理解诗句。]
7、这节课,我们与白居易相约江南。(课件出示——与白居易相约江南)
二、与居易忆江南
1、过渡:今日,如果只停留在白居易初到江南的“云水色”,是不能尽兴的。我们一起与白居易去“忆”江南。现在和老师一块儿写课题。板书:忆江南。
2、理解题目。
你们是怎样理解这个“忆”字的呀?那么“忆江南”就是?
也就是说,白居易当时并不是身在江南,有同学知道他当时身在哪吗?(学生可猜测随意答)
晚年的白居易一直住在河南洛阳,回到洛阳13年后,写下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我们先来读读这首吧。
3、指导读,比较词和诗的区别。
(1)学生自由读文和注释。
(2)指名读。指一名注意了停顿的孩子说一说。
师问:我感觉你确实把停顿读好了,能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吗? 生答。
(4)教师评价。
(5)根据学生回答,再指定这名学生再读一读吗?指导读出这种反问语气。 生读。
(6)读着读着,你们发现今天学的这一首诗和我们以往学的有什么区别?
(7)我们以前学的古诗有几行(几句),每行几个字?
那么,再看一看,今天学的这一首每行的字数一样不一样?
对啊,像这样句子有长有短的诗我们就叫它“长短句”,也叫它“词”。所以,我们的这篇课文的题目叫“词两首”。那么,关于“词”,你们有多少了解呢?
你说的这些都是——词牌名。
老师还想问问你,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哦?
学生回答后小结学习方法。
[信息技术运用与设计意图:PPT课件上打出整首词,词的背景下是江南风光图,出示词后循序渐进地指导朗读,在读的基础上指导观察诗和词的区别。]
4、分析诗句。
“江南好”
(1)“江南好”(课件出示)诗人白居易一开口就用一个“好”字来赞颂江南,再说说这个“好”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2) 指名说看法,并让其读。(评价:我听出了你的赞美/喜欢/怀念之意。)
(3) 指导学生读对江南好的赞叹之情。
师引:这样的江南我们可以大声赞—— 学生大声读:江南好;
师再引:也可以小声叹—— 学生小声读:江南好。
[信息技术运用与设计意图:通过信息技术的处理,在PPT课件上达到“江南好“的”好”能着重显示的效果,使教师能在指导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读出赞叹之情。]
“风景旧曾谙”
(1)过渡:白居易为什么只用一个“好”字就能把江南的美景尽寓其中呀?
教师引导释义“谙”为“熟悉”。
(2)你从哪看出来他对江南的风景非常熟悉?(课件出示“风景旧曾谙”)这一句中哪个词能解释这个“熟悉”?你是怎么知道的?
(3)我们来看看这个“谙”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记这个字?
(课件出示:谙)
①学习“谙”字,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谙”。
② 那“旧曾谙”就是…… 一个“旧曾谙”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过去对江南很……(学生答:熟悉),所以诗人很想念江南。
③ 你们很会理解,一个“旧曾谙”说明江南之“好”不是听别人说的,而是……
[信息技术运用与设计意图:传统教学教生字不直观,费时费力,借助信息技术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呈现出来使得汉字更美观,笔画笔顺也一目了然。进而,通过“谙”字释义全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我们读诗词,还要学会从句中去体会,那么,江南景好到底好在哪呢?(课件出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我们读诗词,不仅要会从句中解读,还得学习抓词来解读。那谁能用一个词告诉我这两句写了江南的什么景?(板书:江花和江水)
(3)学会了从句、从词解读课文,那再来抓抓字,这两句中分别有一个字能看出江花和江水与众不同的美,你们知道吗?(红和绿)
理解“蓝”字。(这蓝字在这里是指颜色吗?或者问“为什么是绿而不是蓝呀?”)
不知你们发现了吗,白居易可是善于在诗词中用颜色的达人,你还知道他的哪些诗是这样用颜色的?
(4)老师在画上填补内容。学生一边观看,一边留下想象江南的美好画面,老师则一边询问学生该如何构思画画。
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
其实,他是采用了什么修辞来描写江花和江水的呀?
(5)好一个红得更红,绿得更绿啊!(训练读,走进学生当中去)
预设指名读的朗读用语:
①多美呀,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②如此秀丽的景色,吸引的又何止诗人,还有不少游人呢!这有一位陶醉在美景中的小帅哥,你来读。
③哎吆,看你神情,你迫不及待地想读了。你来读吧!
再次指导朗读:
师:日出花开胜火,男孩子读──(男生读)
师:春来碧水悠悠,女孩子读──(女生读)
师:这是何等红,何等的绿呀,于是就出现了,全班读(指着课件示意读)
师:就这样读着读着,我们就读出了情,读出了味。
[信息技术运用与设计意图:再次在课件中用信息技术把江花红与江水绿用不同颜色体现出来,通过教师对画的展示晕染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想象,继而达到教师指导朗读渲染美的情境。]
“能不忆江南”
(1)江南如此之好,(指课件示意读)能不忆江南?
(2)这是个什么句式?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
这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请你读出不能不忆!
(3)诗人在哪忆江南?
可知道洛阳远在哪儿吗?(学生大胆猜测,教师在学生的猜测中告诉他们洛阳的位置。)
北方的春天来得比较晚,同学们请看白居易写于洛阳的一首《魏王堤》七绝。课件出示: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大概能读懂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春天吗?
再看看白居易曾经在江南为官时在钱塘湖写下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洛阳春天“寒”,而杭州春天“暖”。难怪诗人忆起旧曾谙的江南是── (示意学生读。)
(4)诗人触景生情,这是一种什么心情呀?带着这种心情读。
生:(读)能不忆江南?
师:其实他写这首词的时候在生病,那么,你们觉得他当时还在想些什么呢?带着你的想法和你的伤感读读吧。
聊到这,你们觉得只用一个问号能解白居易的相思之情吗?还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达这情感?
白居易在感慨中思念,在思念中赞叹,又在赞叹中思念,齐读。
[信息技术运用与设计意图:诗人为什么要忆江南,为了更好对此问题有诠释,教师用他的洛阳和杭州写的两句诗来进行对比,但这两句诗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通过信息技术处理,借助PPT课件用不同颜色标识“寒”和“暖”就降低了理解难度;更深入理角“能不忆江南”的原因是通过信息技术处理,由“?”过渡到“!”,顺其自然就把思念之情表达出来了。]
5、体会情感。
(1)过渡:可是诗人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美景吗?板书(景)(鼓励学生随意猜测。)
(2)讲述白居易经历:
他在杭州、苏州做官的几年中,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你们有了解过这些事情吗?(课件视频出示白居易在苏杭做的贡献)就这样,他和苏杭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江南也给白居易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他在杭州任期满要离开时,杭州的老百姓纷纷扶老携幼,手拿美酒为他送行,在苏州任期满要离开时,苏州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朋友刘禹锡曾在诗中描述苏州人们为白居易送别的场面:“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课件出示刘禹锡的诗句。)
(3)诗人忘不掉的还有江南的——学生答。
是呀,白居易更忘不了他心心念念的江南人。板书:人
( 4 ) 读出情。师生配乐互动。
(老师读一句,学生重复后三个字,构成了类似二重唱的朗读)
(5)出示另外两首《忆江南》。
过渡:白居易用生花妙笔写出他千年传唱的《忆江南》后,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又写下了另外两首,我们一起去欣赏吧!
课件出示:其二和其三。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jùn)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①听课文录音。
②从这两首词中你又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指名说。
③在江南的每一件事其实诗人都没——生答:忘!
这是诗人对江南深深的——生答:爱!
这是诗人的一种江南情结!板书(情)。
这是诗人在借景——学生答:抒情。
(6)67岁那年,白发苍苍的他伫立在洛阳的城头,深情地凝望着千里之外的江南的方向。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许许多美丽的画面,美好的回忆。他想起了……
[信息技术运用与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运用的信息技术有用剪辑软件剪辑视频,再用格式工厂转换成MP4视频的插入到PPT课件中,这样有助于通过视频画面去理解白居易的另外两首词,在欣赏美、鉴赏美的基础上感受白居易的人格魅力,体会词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三、赞风骨梦江南
1、(配乐一边说一边播放画面)古诗里的江南,8岁娃采莲于其中;杜牧的江南,青山隐隐水迢迢,李煜的江南,一楼烟雨暮凄凄……向往的江南,灼灼桃花,粼粼碧波;向往的江南,杨柳青青,萋萋芳草……梦中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油纸伞下姑娘;梦中的江南,乌篷船水中晃,青石板歌声荡……
[信息技术运用与设计意图:利用“绘声绘影”这一款软件将搜集到的有代表性的江南美景图制作成MP4视频,同时又利用这款软件将教师自己写的一段文字依照情境在视频中缓缓出现,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再次感受江南的特色和美。]
2、三四月,“正是江南好风景,花开时节又逢君。”再忆白居易,寄我梦中的江南。
3、白居易在江南造福百姓,一心为民,一生写江南的诗词有200多首,后来不少诗人咏江南,但白居易的这三首却始终独领风骚,白居易传播了江南美名,江南文化从此声名远播。
4、与白居易读了江南,就读到了他终不负父母期望为国效力的铮铮铁骨情,其实曾经也跌跌荡荡,但无论荣华还是落魄,他始终保持一颗豁达之心,他一生的精彩更在于他的勤奋,他曾读书时,读到口舌生疮,手肘磨出厚茧。同学们,任何事情想要做好都不简单,因此,送你们一句话“读书若觉不容易,劝君读读白居易”。(课件出示这句话)
[信息技术运用与设计意图:课件结束时画面定格在“读书若觉不容易,劝君读读白居易”这句话上,这不仅是在读白居易,也是在读古诗背后的历史与文化,使白居易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伟岸。]
四、与白居易寻梦江南
1、作业设计:再忆白居易,寄我们梦中的江南。(鼓励学生创作古体诗。)
2、作业展示。
[信息技术运用与设计意图:此环节为灵活式的环节,课堂上还有时间就当堂展示,如果没有时间将另外用一课时大胆创作,学生写完后及时用投影展示学生作品,一堂课不是对知识的终结,而是对知识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