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人物描写一组临死前的严监生 吴敬梓 (1701—1754),字敏轩,清代安徽人。
他出身于仕宦名门,小时候受到良好教育,对文学创作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及至成年,因为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
吴敬梓22岁时,父亲去世,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大约用了他近20年时间,直到49岁时才完成。 这部小说中,他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尤其对一个有钱人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与心灵的刻画,成了“千古绝唱”,被世人津津乐道。诸亲六眷:
泛指许多亲戚。究竟指哪些亲属,说法不一,较早的一种说法是指父、母、兄、弟、妻、子。
越发:更加。
登时:立刻。 自读课文,想一想文中主要写了谁?这个人了你什么印象?严监生边听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 感悟“严监生”的吝啬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
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
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
两个指头。感悟“严监生”的吝啬 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
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奄奄一息
生命垂危
危在旦夕感悟“严监生”的吝啬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
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
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
两个指头。 严监生垂死挣扎的时间已经很长了……感悟“严监生”的吝啬 严监生的病情已经恶化到这种程度了,
可他却“总不得断气”,他在想什么?严监生:不要点灯草,要点最多只 能点一茎灯草,多么浪费财啊!感悟“严监生”的吝啬 这句话中,有几个关于严监生的
动作描写,你能找出来吗?严监生:不要点灯草,要点最多只 能点一茎灯草,多么浪费财啊!感悟“严监生”的吝啬 同学们能根据严监生的动作、神态
猜测出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吗?严监生:我的两个侄子呦,你们怎么就不明白你二叔的心思呢?你看那灯盏里的两茎灯草正燃着呢,该多费多少油呀,这哪里燃的是油啊,分明燃的都是银子啊!这样白白地糟蹋钱财,叫我如何断得了这口气哟!感悟“严监生”的吝啬 同学们能根据严监生的动作、神态
猜测出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吗?严监生:奶妈,亏你还在我家呆了那么多年,竟连我的这点心思都不懂,真是气死我了!严监生:赵氏啊,到底还是你明白
我的心思!挑掉一茎,这下我就
放心了! 多么多么可笑而又多么可悲的严监生哟!
在临死前,居然为了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而
不能安息。如果此时你就站在他的床前,你
有什么话想对他说说吗? 严监生啊严监生,你太吝啬了!你那么有钱,
竟为了两茎灯草而死不瞑目,唉,你真可悲! 严监生,你真是个守财奴,你爱财竟胜过自己
的生命。为区区两茎灯草而眼不闭,气不咽,如
此贪婪,真令人可恨又可笑。 多么高明的作家呀!短短三百多字就让我们如临
其境地感受到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谁能说说作家
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特点的?有动作、神态上的细节描写。 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作者为什么
不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严监生? 因为严监生已经病重得一连三天
都不能说话了。那样写就不真实了。 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吝啬的守财奴的形象。 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严监生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这一令人难以捉摸的动作给众人造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谜,最后由赵氏把谜底揭出来。 原来他是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多烧一茎灯草,竟会使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耿耿于怀,放心不下,难以断气,这种经过艺术夸张的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 这种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细节描写
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
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
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
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细节描写
动作的细节描写
神态的细节描写
外貌的细节描写(肖像描写)
心理的细节描写
语言的细节描写 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
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
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描写。描写
的目的是要达到生动形象,做到:
写人则如见其人;
写景则如临其境;
抒情则情深意切。世界 四大吝啬鬼:吴敬梓的严监生、
莎士比亚的夏洛克、
莫里哀的阿巴公、
巴尔扎克的葛朗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