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小山羊们好像约好了一样来到这里喝水。
B. 那棵大树像威武的士兵一样站在山顶。
C. 母熊浓密多油的毛皮和厚厚的脂肪像棉被一样覆盖着她。
D. 每一张笑脸就是一朵开放的鲜花。
2、下列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B.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C.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D.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3、下列诗句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是/河豚/欲上时 泥融/飞/燕子
B. 正是/河豚/欲/上/时 泥融/飞燕子
C. 正是河豚/欲上时 泥融飞/燕子
D. 正是/河豚/欲上/时 泥融/飞/燕子
二、判断题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了一群儿童在春天里放风筝的情景。______________(判断对错)
A. 正确 B. 错误
5、3、阅读长文章时,如果前面的一些内容忘了也没关系,没必要再返回去看一看。( )
A. 正确 B. 错误
三、客观填空题
6、把词语补充完整。
滥竽( )( ) 画( )添足 井底之( )
眼见为( ) 耳听为( )
近( )者赤 近( )者黑
7、根据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积累填空。
诗中有美景:苏轼的“________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描绘了桃花初放、鸭子戏水的情景;杜甫的“__________,春风花草香”描绘了江山秀丽、春风吹拂的情景;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______________”描绘了四月山下百花落尽,山寺桃花盛放的情景。
8、根据给出的汉语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诗句:( )
9、将下列诗句填写完整。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________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______满地芦芽短,正是______欲上时。
四、主观填空题
10、把下面的四字成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一个造句。
( )谷( )登 ( )林( )染 ( )耳赤
学( )致( ) 和( )悦( ) ( )头( )脑
造句:______
1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没精( )( )
( )( )并论
争( )斗( )
守( )待( )
津津( )( )
( )( )不断
无( )无( )
无( )无( )
12、综合性活动。
三年级1班准备6月15日下午三点在本班教室开展“我爱祖国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①张老师安排你去邀请李校长参加活动,你见到李校长后说:“______”。
②请你以三年级1班班委会的名义提前一天在班务栏里写一个通知。
______
13、按要求写词语。
争先恐后(含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
鸦雀无声(含动物名)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言自语(ABAC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眼疾手快(含身体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
14、补充下列四字词语,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面( )耳赤 眉( )眼笑 五( )缤纷
提( )吊胆 绚( )多彩 ( )不安
①以上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以上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以上描写色彩多而美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连线题
15、请把诗句和对应的图画连起来。
正是河豚欲上时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16、将下列词语与相关的人物及故事的含义连起来。
匡衡 程门立雪 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吕蒙 铁杵成针 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李白 手不释卷 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杨时 凿壁偷光 形容尊师重道,虔诚求教。
六、选择填空题
17、把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写在括号里。
(1)一阵阵欢笑声传到教室,传到走廊(láng),传到校园。( )
(2)春日里最娇艳的桃花正在枝头比美。( )
(3)童年生活像一首欢乐的歌。( )
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18、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入括号里。
zhe zháo
(1)天空好像着( )了火,照着( )大地上的万物,万物都变成了红色。
mó mú
(2)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 )一样,但不一会儿就变模( )糊了。
A. zhe B. zháo C. mó D. mú
七、作文题
19、语文实践园。
三年级(1)班的晶晶昨天(5月14日)下午放学后,把一个红色小熊形状的水壶落在了操场上,请你帮他写一则寻物启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第1题
参考答案: A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喻的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完成本题主要辨析不是比喻的一项即可。
【解题过程】
A 本项不是比喻句,是拟人句,赋予了小山羊们人的行为特点“好像约好了一样”。
B 本项是比喻句,把“大树”比作了“士兵”。
C 本项是比喻句,把母熊的“毛皮和脂肪”比作了“棉被”。
D 本项是比喻句,把“笑脸”比作了“鲜花”。
综上,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题
参考答案: A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古诗词的停顿。划分节奏时应联系句意,根据主,谓,宾来划分;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划好之后再仔细地读一读,看是否顺口,顺畅,意义是否相对完整。
【解题过程】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出自曾几《三衢道中》,意思是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所以断句应为: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故此题选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3题
参考答案: B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古诗词的停顿。应联系句意,根据主、谓、宾成分进行划分。
【解题过程】
“正是河豚欲上时”出自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意思是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由此可知断句为:正是/河豚/欲/上/时;“泥融飞燕子”出自杜甫《绝句二首》,意思是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由此可知断句为:泥融/飞燕子。
二、判断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题
参考答案: A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了对古典诗词的翻译,分析时要结合诗词表达的含义,总体把握,将它放在整个诗句中进行揣摩,这样才能把握所翻译句子的大概意思。
【解题过程】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意思: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诗句写了一群儿童在春天里放风筝的情景。故答案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题
参考答案: B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了实践作业,实践作业是把语文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作业可以使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
【解题过程】
题目叙述错误。阅读长文章时,如果前面的一些内容忘了,要倒回去,再看看。
三、客观填空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题
参考答案: 充; 数; 蛇; 蛙; 实; 虚; 朱; 墨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补全成语。应该仔细阅读给出的字,正确补全成语,学生需要仔细理解认真填写。
【解题过程】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或以次充好。有时候也用来表示自谦,主要用作谓语、宾语、定语等。
画蛇添足是,指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多此一举。在句子中一般用作宾语;含贬义。
井底之蛙,该成语指井底的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比喻那些见识短浅的人。在句中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不能随便相信传闻,那是不负责任的。这意味着一个人看到的和别人说的不同,他看到的可能是真实的情况,而他听到的往往是错误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会让自己也变好,接近坏人会让自己也变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题
参考答案: 竹外桃花三两枝; 迟日江山丽; 山寺桃花始盛开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诗句填空,要求我们注意识记与积累。
【解题过程】
根据给出的内容可知,本题第一个横线上应填写“竹外桃花三两枝”。诗句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原诗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第二个横线上应填写“迟日江山丽”。诗句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二首》、
意思是: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原诗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第三个横线上应填写“山寺桃花始盛开”。诗句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意思是: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
原诗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3题
参考答案: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古诗文的正确默写。此题属于理解型默写,要求在理解诗文大意的基础上,按提示要求写出诗文相关的内容。
【解题过程】
出自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三衢道中》,全诗为: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意思是: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故此题的答案是: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4题
参考答案: 竹外桃花三两枝; 蒌蒿; 河豚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古诗文的正确默写。前提要对考查的古诗内容熟练背诵,再补充相应诗句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漏字或添字。
【解题过程】
此诗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全诗内容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故此题答案为:竹外桃花三两枝;蒌蒿;河豚。
四、主观填空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题
参考答案: 五;丰;层;尽;面红
以;用;颜;色;摇;晃
他们总是为一件小事争辩得面红耳赤。
;
【思路分析】
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
【解题过程】
五谷丰登:意思是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层林尽染:原意是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面红耳赤:意思是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学以致用:致:达到。学习了知识要到实际中运用。
和颜悦色:和蔼喜悦的神色;和蔼可亲的面色。形容态度温和亲切。
摇头晃脑:形容讲话或吟诵时自得的样子,也形容自以为是的样子。
词语造句时根据词语的含义和特点进行描写即可。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题
参考答案: 打;采;相;提;奇;艳;株;兔;乐;道;连;绵;边;际;法;天
;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补全成语的能力。应该仔细阅读给出的字,正确补全成语,学生需要仔细理解认真填写。
【解题过程】
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相提并论,意思是把不同的人或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者看待。
争奇斗艳,指百花竞放,十分艳丽。 多形容花与女子。
守株待兔,该成语一般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亦用以讽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在句子中一般用作宾语、定语,多含贬义。
津津有味,形容趣味特别浓厚。
连绵不断,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一直都不中断。
无边无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无法无天,意思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故答案示例为:打;采;相;提;奇;艳;株;兔;乐;道;连;绵;边;际;法;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3题
参考答案: 王校长,您好,我班准备在6月15日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举行“我爱祖国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诚邀您参加,恭候您的光临。
通知
三年级(1)班准备6月15日下午三点在本班教室开展“我爱祖国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活动。
三(1)班班委会
6月14日
;
【思路分析】
①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的材料,明确交际内容,然后组织语言。
②本题考查了拟写通知的能力。在头脑里回顾一下通知的写作格式;然后从题目要求中找出通知的内容:三年级(1)班准备于10月15日下午三点在本班教室开展“我爱祖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活动。再根据通知的格式开始写作。注意语言简洁,表述有条理。
【解题过程】
①我们要交往过程中运用礼貌用语,语句要通顺,有条理。故此题的答案为:王校长,您好,我班准备在6月15日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举行“我爱祖国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诚邀您参加,恭候您的光临。
②通知的格式,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
标题:写在第一行正中。可只写“通知”二字,如果事情重要或紧急,也可写“重要通知”或“紧急通知”,以引起注意。有的在“通知”前面写上发通知的单位名称,还有的写上通知的主要内容。
称呼:写被通知者的姓名或职称或单位名称。在第二行顶格写。(有时,因通知事项简短,内容单一,书写时略去称呼,直起正文。)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因内容而异。开会的通知要写清开会的时间、地点、参加会议的对象以及开什么会。布置工作的通知,要写清所通知事件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和作法。
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4题
参考答案: 七上八下;左顾右盼;虎虎生威;狐假虎威;无法无天;一心一意;张牙舞爪;口是心非
;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词语仿写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例词在结构及内容上的特点,然后进行仿写。
【解题过程】
争先恐后(含反义词): 左右逢源、南辕北辙
鸦雀无声(含动物名):九牛一毛、虎背熊腰
自言自语(ABAC式):自由自在、再接再厉
眼疾手快(含身体部位):心惊胆战、心平气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5题
参考答案: 红;开;彩;心;丽;忐忑;①提心吊胆、忐忑不安;②面红耳赤、眉开眼笑;③五彩缤纷、绚丽多彩;④春姑娘带我们来到一个绚丽多彩的春天。
;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补全词语、选词填空和造句。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解题过程】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绚丽多彩:形容色彩华丽。
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其中“提心吊胆、忐忑不安”是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面红耳赤、眉开眼笑”是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五彩缤纷、绚丽多彩”是描写色彩多而美的词语。
学生按照要求选择一个词语造句即可,注意书写正确、规范。示例:看着他眉开眼笑的神情,我猜肯定是工作问题落实了。
五、连线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题
参考答案: 略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
【解题过程】
1、竹外桃花三两枝: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2、春江水暖鸭先知: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3、蒌蒿满地芦芽短: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
4、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题
参考答案: 略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识记和运用。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做好成语的积累。
【解题过程】
手不释卷: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在孙权的建议下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手中总是拿著书卷,比喻勤奋好学。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铁杵成针:讲述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
程门立雪:宋代杨时在下雪天拜谒著名学者程颐,程颐瞑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旁站立等待。程颐醒来,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了。后来用“程门立雪”形容尊师重道,恭敬受教。
六、选择填空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题
参考答案: 排比; 拟人; 比喻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运用。比喻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事物的特征。拟人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是指将事物当作人来写,具有了人的某种特征。排比是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三句或者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解题过程】
句1,有三个“传到……”,句式一致,内容相关,可知是排比;句2,桃花是植物,但是却能“比美”,由“比美”一词可知是拟人,将桃花当作人来写;句3,将“童年生活”比作“欢乐的歌”,可知是比喻。
故答案为:排比;拟人;比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题
参考答案: zháo; zhe; mú; mó
【思路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解题过程】
着:[ zhe ]
1.表示动作的持续:他打~红旗在前面走。他们正谈~话呢。
2.表示状态的持续:大门敞~。茶几上放~一瓶花。
3.用在动词或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后面,加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你听~。步子大~点儿。快~点儿写。手可要轻~点儿。
4.加在某些动词后面,使变成介词:顺~。沿~。朝~。照~。为~。
[ zhuó ]
1.穿(衣):穿~。吃~不尽。
2.接触;挨上:附~。~陆。不~边际。
3.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着在别的物体上:~笔。~眼。~手。~色。~墨。不~痕迹。
4.着落:寻找无~。
5.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即施行。
[ zháo ]
1.接触;挨上:上不~天,下不~地。
2.感受;受到:~风。~凉。
3.燃烧,也指灯发光(跟“灭”相对):炉子~得很旺。天黑了,路灯都~了。
4.用在动词后,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睡~了。打~了。猜~了。
5.入睡:一上床就~了。
[ zhāo ]
1.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叫一着:高~儿。支~儿。
2.同“招3”
4.放;搁进去:~点儿盐。
5.用于应答,表示同意:这话~哇!。~,咱们就这么办!
模:[ mó ]
1.法式;规范;标准:~型。~式。楷~。
2.仿效:~仿。~拟。
3.指模范:劳~。评~。
4.姓。
[ mú ]
(~儿)模子:铅~。铜~儿。
故本题答案为:zháo;zhe;mú;mó
七、作文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题
参考答案: 例文:
寻物启事
昨天下午放学后,我把一个红色小熊形状的水壶落在了操场上。如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非常感谢!
三年级(1)班 晶晶
5月15日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常见应用文的写作。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写寻物启事。接着在头脑里回顾一下启事的写作格式;然后从题目要求中找出启事的内容:写启事的材料:三年级(1)班的晶晶昨天(5月14日)下午放学后,把一个红色小熊形状的水壶落在了操场上。
【解题过程】
寻物启事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标题,居中。
寻物启事的标题可以有两种构成格式:
第一,由文种名称和缘由构成。如“寻物启事”。
第二,由文种名和具体丢失物名构成。如“寻书启事”、“寻自行车启事”。
(二)正文,空两格开始。
寻物启事的正文一般由以下几项内容构成:
其一,写明丢失物的名称、外观、规格、数量、品牌等,同时要写明丢失的原因、时间和具 体地点。
其二,交待清楚拾物者送还的具体方式,或注明发文者的详细地址、联络方式等。
第三,寻物启事是求人协助寻找的,故除文中写些表谢意的话外,还可以写明给以拾到者必 要的酬金之类的话。
(三)落款。落款要署上发文的单位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并署上发文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