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是”在下列哪个句子中表示“好像”?( )
A.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B.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C. 那段充满哲理的议论真是字字珠玑,掷地有声!
D. 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2、对下面广告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 )。
①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②牛奶香浓,丝般感受。
③只要您拥有春兰空调,春天就永远陪伴着您。
④神仙饮琼浆玉液长生不老,百姓喝莲塘高粱欢乐健康。
A. ①双关 ②对偶 ③夸张 ④对比 B. ①双关 ②对比 ③拟人 ④对偶
C. ①比喻 ②夸张 ③拟人 ④对比 D. ①双关 ②比喻 ③拟人 ④对偶
3、对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野百合的花朵临风摇曳,时而微笑,时而点头,纵是生长在旷野山地,也能把寂静的山林点缀得明媚多姿。理解:句中用“微笑”、“点头”等词语是夸张了百合花的形态,生动形象地写出其虽处旷野也点缀山林的特点。
B. 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绿水绕白墙,红花映青瓦,蜿蜒曲回的小河在清晨和夕阳中滋润着乌镇。理解:语句中运用对偶修辞,表现乌镇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水多花艳的独特景象。
C. 四月梨花开,我在这个夜晚想念你,想念你,想念你微笑时的样子,想念你嘱托时的声音。理解:语句中运用的是排比。交代在四月梨花盛开时,对“你”的深切思念。
D. 动不动就叫苦喊累,怎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只知死啃书本,怎能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的竞争?理解:前一问为设问,后一问为反问,批评了怕吃苦死读书的错误做法。
二、多选题
4、下列关于诗人杨万里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 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B. 现实主义诗人 C. 诚斋体创始人
5、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是( )。(多选)
A.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 风格自然平淡
C. 富有空静之美 D. 富有禅趣
三、判断题
6、口语交际。
妈妈的君子兰一直有黄叶,小明向花房的张爷爷请教,张爷爷说:“请你告诉你妈妈,让她不要给君子兰浇太多水,要干透浇透,还要常搬到外面晒晒太阳。”请你把张爷爷的话转述给妈妈。
小明转述:妈妈,张爷爷让你不要给君子兰浇太多水,要干透浇透,还要常搬到外面晒晒太阳。
请你判断小明转述的内容是否正确( )
A. 正确 B. 错误
7、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______
“( )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 )从不吃惊。”中的“即使……也……”可换成“不仅……而且……”,意思不变。
A. 正确 B. 错误
四、客观填空题
8、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中有许多诗歌描写了天真可爱、聪明伶俐的儿童形象,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____________________,彩丝穿取当银钲。”“________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
9、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填写序号)
1. 本文按照( )的结构来组织材料。
A. 总—分 B. 总—分—总 C. 分—总
2. 作者从( )两个方面来描写三月桃花水特有的美。
A. 声音、光芒 B. 蓝天、河流
10、选择填空。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出自____________代词人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诗人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屋”“小溪”“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了特定的背景。接着讲老公公和老婆婆,从“____________”一词,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五、主观填空题
1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红霞 ( )的风景画 ( )的风景
( )的绿荫 ( )的竹笋 ( )的夜色
12、辛弃疾,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 )”之称。
13、三月桃花水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三月桃花水》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形式,先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作者的总体感受:________________像一串小铃铛,________________像一匹明洁的丝绸。然后把三月桃花水比作春天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14、照样子,填一填。
例:(长长的)藤
( )叶 ( )果
例:天(高)地(阔)
天( )地( )
天( )地( )
15、阅读短文。
风景谈(节选)
茅盾
如果你同意,二三十棵桃树可以称为林,那么这里要说的, 正是这样一个桃林。
花时已过,现在绿叶满株,却没有一个桃子。半盘旧石磨, 是最漂亮的圆桌面,几尺断碑,或是一截旧阶石,那又是难得的几案。现成的大小石块作为凳子,而这样的石凳也还是以奢侈品的姿态出现。这些怪样的家具之所以成为必要,是因为这里有一个茶社。
桃林前面,有老百姓种的荞麦,也有大麻和玉米这一类高秆植物。荞麦正当开花,远望去就像一张粉红色的地毯,大麻和玉米就像是屏风,靠着地毯的边缘。太阳光从树叶的空隙落下来,在泥地上,石家具上,一抹一抹的金黄色。偶尔也听得有草虫在叫,带住在林边树上的马儿伸长了脖子就树干搔痒, 也许是乐了,便长嘶起来。
“这就不坏!”你也许要这样说。可不是,这里是有一般所谓“风景”的一些条件的!然而,未必尽然。在高原的强烈阳光下,人们喜欢把这一片树荫作为户外的休息地点,因而添上了什么茶社,这是这个“风景区”成立的因缘,但如果把那二三十棵桃树,半爿(pán)磨石,几尺断碣(jié),还有荞麦和大麻玉米,这些其实到处可遇的东西,看成了此所谓风景区的主要条件,那或者是会贻(yí)笑大方的。中国之大,比这美得多的所谓风景区,数也数不完,这个值得什么?所以应当从另一方面去看。
“中国之大,比这美得多的所谓风景区,数也数不完,这个值得什么?所以应当从另一方面去看。” 这句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 )
六、连线题
16、你还学过哪些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
想一想,背一背,把诗题和相对应的诗句用直线连起来。
所见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晚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宿新市徐公店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居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7、将下面诗人与他们的号一一连线对应。
李白 青莲居士
杜甫 少陵野老
辛弃疾 稼轩居士
白居易 香山居士
七、口语练习题
18、文中孩子们的想象可真丰富啊!看到时,你会想到什么?
例:圆是爸爸的眼镜,爸爸只要戴上他那副眼镜,就开始认真地做学问。
(1)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选择填空题
19、选出正确的读音。
回旋(A、xuán;B、xuàn)______
布匹(A、pí;B、pǐ)______
绮丽(A、qǐ;B、yǐ)______
纤细(A、qiān;B、xiān)______
应和(A、hé;B、hè)______
如茵(A、yīn;B、yīnɡ)______
A. A B. B
20、按照要求选择正确的选项,将相应的节日填写在括号中。
(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4)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
A. 春节 B. 重阳节 C. 清明节 D. 端午节
九、作文题
21、联想,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思维过程。运用好联想能激发形象思维,增添文采,深化主题。联想要大胆,但不能没有依据地胡思乱想,它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当听到“哗啦啦……哗啦啦……”的声音时,你会想到些什么呢?请展开联想写一写。
我坐在窗前静静地听着这“哗啦啦……哗啦啦……”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第1题
参考答案: B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词义和修辞手法。
【解题过程】
“是”表示“好像”的意思,是比喻的修辞手法。B选项: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是比喻句。
故选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题
参考答案: D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完成时要注意分析所给句子的特点,结合平时对于修辞手法的学习与理解进行判断选择。
【解题过程】
①是双关,“联想”在这里既是指电脑,又是想象的意思;②是比喻,将牛奶的香浓比喻成丝的感受;③是拟人,“伴”是人具有的动作,这里修饰空调;④是对偶,前后句式结构相同。故此题选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3题
参考答案: B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要掌握对偶修辞的概念,做题时要结合语境分析。
【解题过程】
A项错误,是拟人句,句中用“微笑”、“点头”等词语是赋予野百合人的行为。B句是对偶句,句中“绿水绕白墙”和“红花映青瓦”形成对偶。句中对修辞方法的理解也是正确的。C项错误,是反复。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方法。D项错误,句中,前一个问句不是设问,是反问。后个问句是反问。前一问是用疑的形式表达了“动不动就叫苦喊累,不能培养坚强的意志”的确定意思,所以是反问。后一问也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只知死啃书本,不能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的争”的确定意思,当然是反问。前后两个反问句的使用,“批评了怕吃苦死读书的错误做法”,理解是正确的。故此题选B。
二、多选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题
参考答案: AC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杨万里相关的文学常识。在学习中应深入了解并掌握作者字号、所处时期、流派、风格及其代表作品相关知识等,结合积累作答。
【解题过程】
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杨万里五十岁以后诗风转变,创造了他独具特色的“诚斋体”。故此题答案为:A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题
参考答案: ABCD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山水田园诗派相关的文学常识。根据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以及平时积累的知识进行解答,注意准确性。
【解题过程】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包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风格自然平淡切富有禅趣;有空静之美。故此题选ABCD。
三、判断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题
参考答案: A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转述,转述是把通知、留言或别人的话说给其他人听,注意要听清楚转述的话,转述时要说明白,还要注意礼貌待人。
【解题过程】
小明转述的话,内容完整,人称正确,语句通顺。故答案为:正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题
参考答案: B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解题过程】
即使······也······是假设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而且······是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所以句中的“即使……也……”可换成“不仅……而且……”,意思改变。
故答案为:错
四、客观填空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题
参考答案: 童孙未解供耕织; 稚子金盆脱晓冰; 牧童归去横牛背
【思路分析】
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积累与诵读,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解题过程】
分别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宋代杨万里的《稚子弄冰》,宋代雷震的《村晚》。
故答案为:
童孙未解供耕织 稚子金盆脱晓冰 牧童归去横牛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题
参考答案: B; A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解题过程】
1. 本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材料。
2. 作者从(声音、光芒)两个方面来描写三月桃花水特有的美。
故答案为:B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3题
参考答案: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媚好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古诗词鉴赏。前面几个空根据平时积累的文学常识即可作答。后面两个空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基础上,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即可作答。
【解题过程】
这一首诗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本词淡淡几笔勾勒出茅屋、小溪、青草这江南农村的景色。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从“媚好”一词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悦。
故答案为: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媚好。
五、主观填空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题
参考答案: 绚丽;美丽;绮丽;浓密;尖尖;迷人
;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
【解题过程】
(绚丽)的红霞 (美丽)的风景画 (绮丽)的风景
(浓密)的绿荫 (尖尖)的竹笋 (迷人)的夜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题
参考答案: 词中之龙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辛弃疾相关的文学常识,要在日常学习中多看多记,记准易混点。填写答案时,不要写错别字。
【解题过程】
此题考查的是辛弃疾的相关文学常识。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3题
参考答案: 总—分—总 三月桃花水 声音 光芒 竖琴 明镜 喜爱
;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了文章的理解,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题过程】
《三月桃花水》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先写三月桃花水给作者的总体感受:声音像一串小铃铛,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然后把三月桃花水比作春天的竖琴和明镜。最后写“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之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4题
参考答案: 嫩嫩的;甜甜的
长;久;南;北
;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词语搭配和成语,我们根据原文的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
【解题过程】
根据原文可知,嫩嫩的叶;甜甜的果。天长地久的意思为:是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天南地北的意思为: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形容地区各不相同。故答案为:嫩嫩的;甜甜的;长;久;南;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5题
参考答案: 作者认为这里的风景值得留恋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茅盾的相关阅读,日常要多加积累,解答问题时要关注题干和选项的对应关系。
【解题过程】
此题考查的是与茅盾相关的阅读。“中国之大,比这美得多的所谓风景区,数也数不完,这个值得什么?”这句话运用疑问的表达方式,“所以应当从另一方面去看。”这句话表明作者的态度是认为这里的风景值得留恋。故此题答案是:作者认为这里的风景值得留恋。
六、连线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题
参考答案: 略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古诗积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解题过程】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所见)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题
参考答案: 略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人的号,日常要多加积累。除了要了解诗人的时代背景,还要记住诗人的基本情况。
【解题过程】
结合所学知识和课外积累进行连线,故此题答案为:辛弃疾——稼轩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杜甫——少陵野老,李白——青莲居士。
七、口语练习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题
参考答案: (1)天空中的太阳,假如没有太阳,世界就没有亮光,万物也不能生存。
(2)汽车的车轮,汽车有了它,才能飞快地奔驰。
(3)八月十五的月亮,在满月的时候,家人们就会团聚。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解题过程】
答案示例:
(1)天空中的太阳,假如没有太阳,世界就没有亮光,万物也不能生存。
(2)汽车的车轮,汽车有了它,才能飞快地奔驰。
(3)八月十五的月亮,在满月的时候,家人们就会团聚。
八、选择填空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题
参考答案: A; B; A; B; B; A
【思路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的拼读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根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解题过程】
回旋(A、xuán):
1.盘旋;绕来绕去地活动:飞机在上空~着。~的地区很大。
2.可进退;可商量、变通:留点儿~的余地,别把话说死了。
布匹(B、pǐ):布(总称)。
绮丽(A、qǐ):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的景色。 风和日暖,西湖显得更加~。
纤细(B、xiān):非常细:笔画~。
应和(B、hè):(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同声~。
如茵(A、yīn):如:像,好像。茵:席,辱,引申为铺的东西。像铺着的东西,形容很柔软。
故答案为:A B A B B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题
参考答案: 重阳节; 清明节; 春节; 端午节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诗词名句的理解和辨析,注意平时对诗歌的理解,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辨析。
【解题过程】
(1)本题考查的诗歌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内容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写的是重阳节。
(2)本题考查的诗歌是杜牧的《清明》,全诗内容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描写的是清明节。
(3)本题考查的诗歌是王安石的《元日》,全诗内容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是春节。
(4)本题考查的诗歌是文天祥的《端午即事》,全诗内容是: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描写的是端午节。
九、作文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题
参考答案: 这是下大雨的声音。下大雨前狂风大作,乌云翻滚,雷电划破长空,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雨。
这是小学生在教室里朗读时翻书的声音。教室里同学们正在认真读书,努力学习。
这是小朋友们游泳时划过水面的声音。我和伙伴们一起游泳,一起欢乐地在水中嬉戏。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想象作文的行文方法。写想象作文,要大胆想象,创造出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
【解题过程】
自由发挥,符合题意即可,答案不唯一。参考答案为:这是下大雨的声音。下大雨前狂风大作,乌云翻滚,雷电划破长空,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雨。这是小学生在教室里朗读时翻书的声音。教室里同学们正在认真读书,努力学习。这是小朋友们游泳时划过水面的声音。我和伙伴们一起游泳,一起欢乐地在水中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