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3.2气压带和风带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b与d之间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盛行西风带
C.信风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2)地球上的气压带有: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极地高气压带,其中,同属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1)B
(2)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三圈环流图的判读。根据文字材料,图示为中纬度环流图,故b处气流下沉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处气流上升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这两个气压带之间为盛行西风带,故答案为:B。(2)本题考查气压带的成因。①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和④极地高气压带(位于两极)是气温导致的气流上升或下沉而形成的气压带,为热力因素下形成的,C正确;②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南、北纬30°附近,并不是由于气温低导致的气流下沉,③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南、北纬60°附近,并不是由于气温高导致的气流上升,这两个气压带的成因均为动力因素,A、B、D错误。
【点评】气压带,是由于地球表面纬度高低不同,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于是形成不同的气压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气压带。赤道附近受太阳辐射热量多,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同理可推知;地球有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2.读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时刻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2)此时,南亚盛行 (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答案】(1)B
(2)A
【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并不完全呈带状分布,而是在海洋和大陆分别随季节变化形成高、低气压中心,并引起冬、夏季风向的变化。图示时刻应为北半球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中心,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欧大陆形成低压中心,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故答案为:B。(2)本题考查南亚季风。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图示时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影响南亚地区,故此时南亚盛行西南风。故答案为:A。
【点评】南亚季风是指影响亚洲南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以及中国西南地区等地)的季风,其中以印度半岛最为典型,故命名为南亚季风。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且由于夏季西南风强于冬季东北风,故有西南季风之称。冬干夏湿是南亚季风的主要气候特征。总而言之,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可概括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则受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
3.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A.1月、西北风 B.7月、西北风 C.1月、东南风 D.7月、东南风
(2)M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地形的影响 D.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
【答案】(1)A
(2)B
【知识点】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根据大气运动状况判读风向。亚欧大陆内部形成高压,故此时为1月。由图可知,M处的风由大陆吹向海洋,为西北风,A正确。(2)本题考查季风的成因。M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使冬、夏季同纬度陆地和海洋上分别形成不同性质的气压中心,从而使M地风向随季节而变化,B正确。
【点评】季风,地理气象学概念。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称为季风(monsoon)。形成季风最根本的原因,是地球表面性质不同,热力反映的差异。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的冬夏季节盛行风向相反的现象。分为夏季风和冬季风。
4.下图示意北半球大气环流图(部分)。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P地的气压带是 (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2)P地的气候特点是 ( )
A.温和湿润 B.寒冷干燥 C.炎热干燥 D.高温多雨
【答案】(1)B
(2)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判读。读图可知,P地位于北纬30°附近,盛行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B正确;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A错误;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北纬60°附近,C错误;极地高气压带位于极地地区,D错误。(2)本题考查气压带的特点。P地纬度低,气温高,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易产生降水,所以炎热干燥,故C正确。
【点评】由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气流,由于气温随高度而降低,空气渐重,在距地面4-8公里处大量聚集,转向南北方向扩散运动,同时还受重力影响,故气流边前进,边下沉,各在南北纬30°附近沉到近地面,使低空空气增多,气压升高,形成了南北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它是因为空气聚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属暖性高压。副高会对它所控制的地区的气温造成影响。首先,赤道低压属热力低压,副热带高压属动力高压,副极地低压属动力低压,极地高压属热力高压。由"热低压"产生的赤道低压使气流从赤道上升到高空,并向极地高压流动。高空气流不考虑与地面的摩擦,在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垂直气流方向向右南半球相反)的影响下,最终,在纬度30度附近气流方向与纬线平行,阻碍了气流运动,导致空气发生聚集并下沉,由此形成一个动力高压--副高。由于副高纬度较低,且空气下沉导致降雨稀少,所以副高温度较高。
5.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称为热带辐合带,其主要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下面两幅图示意世界某辐合带季节分布位置差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辐合带的主要分布区有( )
①东热带太平洋②北美地区③东南亚④热带印度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图示辐合带控制地区 ( )
A.海洋狂风巨浪 B.遏制台风等系统产生
C.天气稳定少变 D.形成绵延千里的云带
【答案】(1)C
(2)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判读。根据题意,图中辐合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图a中赤道低气压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南部的风带为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成的西南风,在南亚和东南亚最为典型;图b中赤道低气压带南移,为北半球冬季,赤道低气压带北部的风带为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而成的西北风,在澳大利亚北部最为典型。综上所述,③④正确,故答案为:C。(2)图示辐合带控制地区气流辐合上升,形成多雨带,形成绵延千里的云带,D正确。辐合带气流上升,风力小,所以辐合带风力小,海洋风浪小,A错误。强烈的上升气流,有利于台风等系统产生,天气复杂多变,B、C错误。
【点评】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6.读澳大利亚1月、7月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造成澳大利亚大陆1月、7月不同气压状况的原因是( )
①地形 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③气压带风带移动
④洋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达尔文夏季、冬季的盛行风向分别是( )
A.东南风、西北风 B.西南风、东北风
C.东北风、西南风 D.西北风、东南风
【答案】(1)B
(2)D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高、低压中心的成因分析。读图,澳大利亚大陆1月等压线在西北部形成了低压中心,7月在大陆上形成了高压中心。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知,1月为澳大利亚的夏季,陆地气温较高,7月为冬季,陆地气温较低,故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②正确;另外,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到30°S以北地区,也会形成这种气压状况,故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密切相关,③正确;与洋流、地形无关。故B正确。(2)本题考查风向的判读。空气水平运动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在近地面还需考虑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达尔文位于南半球,夏季(1月份)的风向需根据虚线等压线判读,受西北部低压中心影响,达尔文的风向是西北风;冬季(7月份)的风向需根据实线等压线判读,风向为东南风,D正确。
【点评】图上等压线分布的不同形式,表示气压分布的不同特点。等压线平直还是弯曲,表示气压分布简单还是复杂;等压线的排列方向,表示气压分布的方向。等压线呈东西向,表示气压沿纬向分布;呈南北向,表示气压沿经向分布;等压线闭合,表示气压分布出出高、低压中心;等压线疏密,表示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的程度。
7.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A.①② B.②⑤ C.③⑤ D.③⑥
(2)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C
(2)D
【知识点】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中季风①②④⑥是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图中的季风③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图中的季风⑤则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③⑤符合题意,所以C正确。(2)甲处原为低气压带,陆地冬季降温快,形成高压,A错误;乙处原为高气压带,1月是南半球夏季,气温高,形成低压,B错误;丙处原为高气压带,夏季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丁为高压中心,该高压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该地原来应存在副热带高气压带,D正确。
【点评】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指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全球形成了有规律分布的大气环流,各纬度地带分布着不同的环流形势,即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之下。季风环流形成因素:海陆分布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8.图a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图b是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两地气压状况为a b(填“>”或“<”),气温状况为a b(填“>”或“<”)。
(2)若图a所示地区在南半球,理论上,a、b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为 ,c、d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为 。
(3)图b所示时期,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
(4)图b中数字 表示低纬环流圈,字母 表示副极地低气压带,其形成原因为 (填“热力作用”或“动力作用”)。
(5)图b所示,字母e表示的风带为 。
【答案】(1)>;<
(2)由东南流向西北;由西流向东
(3)南
(4)①;h;动力作用
(5)东北信风带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分析】第(1)题,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结合图可知,a地在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是因为近地面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b地在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是因为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即气压a>b,气温a【点评】低纬环流: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高空气压较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又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运动至北纬30度时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因为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度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3.2气压带和风带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b与d之间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盛行西风带
C.信风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2)地球上的气压带有: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极地高气压带,其中,同属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读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时刻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2)此时,南亚盛行 (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3.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A.1月、西北风 B.7月、西北风 C.1月、东南风 D.7月、东南风
(2)M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地形的影响 D.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
4.下图示意北半球大气环流图(部分)。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P地的气压带是 (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2)P地的气候特点是 ( )
A.温和湿润 B.寒冷干燥 C.炎热干燥 D.高温多雨
5.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称为热带辐合带,其主要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下面两幅图示意世界某辐合带季节分布位置差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辐合带的主要分布区有( )
①东热带太平洋②北美地区③东南亚④热带印度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图示辐合带控制地区 ( )
A.海洋狂风巨浪 B.遏制台风等系统产生
C.天气稳定少变 D.形成绵延千里的云带
6.读澳大利亚1月、7月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造成澳大利亚大陆1月、7月不同气压状况的原因是( )
①地形 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③气压带风带移动
④洋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达尔文夏季、冬季的盛行风向分别是( )
A.东南风、西北风 B.西南风、东北风
C.东北风、西南风 D.西北风、东南风
7.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A.①② B.②⑤ C.③⑤ D.③⑥
(2)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图a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图b是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两地气压状况为a b(填“>”或“<”),气温状况为a b(填“>”或“<”)。
(2)若图a所示地区在南半球,理论上,a、b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为 ,c、d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为 。
(3)图b所示时期,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
(4)图b中数字 表示低纬环流圈,字母 表示副极地低气压带,其形成原因为 (填“热力作用”或“动力作用”)。
(5)图b所示,字母e表示的风带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B
(2)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三圈环流图的判读。根据文字材料,图示为中纬度环流图,故b处气流下沉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处气流上升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这两个气压带之间为盛行西风带,故答案为:B。(2)本题考查气压带的成因。①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和④极地高气压带(位于两极)是气温导致的气流上升或下沉而形成的气压带,为热力因素下形成的,C正确;②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南、北纬30°附近,并不是由于气温低导致的气流下沉,③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南、北纬60°附近,并不是由于气温高导致的气流上升,这两个气压带的成因均为动力因素,A、B、D错误。
【点评】气压带,是由于地球表面纬度高低不同,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于是形成不同的气压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气压带。赤道附近受太阳辐射热量多,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同理可推知;地球有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2.【答案】(1)B
(2)A
【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并不完全呈带状分布,而是在海洋和大陆分别随季节变化形成高、低气压中心,并引起冬、夏季风向的变化。图示时刻应为北半球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中心,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欧大陆形成低压中心,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故答案为:B。(2)本题考查南亚季风。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图示时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影响南亚地区,故此时南亚盛行西南风。故答案为:A。
【点评】南亚季风是指影响亚洲南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以及中国西南地区等地)的季风,其中以印度半岛最为典型,故命名为南亚季风。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且由于夏季西南风强于冬季东北风,故有西南季风之称。冬干夏湿是南亚季风的主要气候特征。总而言之,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可概括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则受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
3.【答案】(1)A
(2)B
【知识点】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根据大气运动状况判读风向。亚欧大陆内部形成高压,故此时为1月。由图可知,M处的风由大陆吹向海洋,为西北风,A正确。(2)本题考查季风的成因。M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使冬、夏季同纬度陆地和海洋上分别形成不同性质的气压中心,从而使M地风向随季节而变化,B正确。
【点评】季风,地理气象学概念。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称为季风(monsoon)。形成季风最根本的原因,是地球表面性质不同,热力反映的差异。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的冬夏季节盛行风向相反的现象。分为夏季风和冬季风。
4.【答案】(1)B
(2)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判读。读图可知,P地位于北纬30°附近,盛行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B正确;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A错误;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北纬60°附近,C错误;极地高气压带位于极地地区,D错误。(2)本题考查气压带的特点。P地纬度低,气温高,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易产生降水,所以炎热干燥,故C正确。
【点评】由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气流,由于气温随高度而降低,空气渐重,在距地面4-8公里处大量聚集,转向南北方向扩散运动,同时还受重力影响,故气流边前进,边下沉,各在南北纬30°附近沉到近地面,使低空空气增多,气压升高,形成了南北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它是因为空气聚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属暖性高压。副高会对它所控制的地区的气温造成影响。首先,赤道低压属热力低压,副热带高压属动力高压,副极地低压属动力低压,极地高压属热力高压。由"热低压"产生的赤道低压使气流从赤道上升到高空,并向极地高压流动。高空气流不考虑与地面的摩擦,在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垂直气流方向向右南半球相反)的影响下,最终,在纬度30度附近气流方向与纬线平行,阻碍了气流运动,导致空气发生聚集并下沉,由此形成一个动力高压--副高。由于副高纬度较低,且空气下沉导致降雨稀少,所以副高温度较高。
5.【答案】(1)C
(2)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判读。根据题意,图中辐合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图a中赤道低气压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南部的风带为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成的西南风,在南亚和东南亚最为典型;图b中赤道低气压带南移,为北半球冬季,赤道低气压带北部的风带为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而成的西北风,在澳大利亚北部最为典型。综上所述,③④正确,故答案为:C。(2)图示辐合带控制地区气流辐合上升,形成多雨带,形成绵延千里的云带,D正确。辐合带气流上升,风力小,所以辐合带风力小,海洋风浪小,A错误。强烈的上升气流,有利于台风等系统产生,天气复杂多变,B、C错误。
【点评】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6.【答案】(1)B
(2)D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高、低压中心的成因分析。读图,澳大利亚大陆1月等压线在西北部形成了低压中心,7月在大陆上形成了高压中心。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知,1月为澳大利亚的夏季,陆地气温较高,7月为冬季,陆地气温较低,故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②正确;另外,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到30°S以北地区,也会形成这种气压状况,故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密切相关,③正确;与洋流、地形无关。故B正确。(2)本题考查风向的判读。空气水平运动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在近地面还需考虑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达尔文位于南半球,夏季(1月份)的风向需根据虚线等压线判读,受西北部低压中心影响,达尔文的风向是西北风;冬季(7月份)的风向需根据实线等压线判读,风向为东南风,D正确。
【点评】图上等压线分布的不同形式,表示气压分布的不同特点。等压线平直还是弯曲,表示气压分布简单还是复杂;等压线的排列方向,表示气压分布的方向。等压线呈东西向,表示气压沿纬向分布;呈南北向,表示气压沿经向分布;等压线闭合,表示气压分布出出高、低压中心;等压线疏密,表示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的程度。
7.【答案】(1)C
(2)D
【知识点】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中季风①②④⑥是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图中的季风③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图中的季风⑤则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③⑤符合题意,所以C正确。(2)甲处原为低气压带,陆地冬季降温快,形成高压,A错误;乙处原为高气压带,1月是南半球夏季,气温高,形成低压,B错误;丙处原为高气压带,夏季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丁为高压中心,该高压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该地原来应存在副热带高气压带,D正确。
【点评】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指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全球形成了有规律分布的大气环流,各纬度地带分布着不同的环流形势,即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之下。季风环流形成因素:海陆分布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8.【答案】(1)>;<
(2)由东南流向西北;由西流向东
(3)南
(4)①;h;动力作用
(5)东北信风带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分析】第(1)题,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结合图可知,a地在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是因为近地面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b地在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是因为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即气压a>b,气温a【点评】低纬环流: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高空气压较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又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运动至北纬30度时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因为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度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