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产业转移 第2课时 课件(3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4.3 产业转移 第2课时 课件(32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31 15:4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4.3产业转移
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
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的影响
二、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
年份:20世纪60年代
产业转出区:日本(世界制造业大国)
产业承接区:韩国、新加坡等国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地区。(劳动力素质和成本具有较大优势)
产业转移类型:纺织等劳动力密集型工业。
读课本78页、79页内容和图4.29,回答:
归纳产业转移的一般时空规律。
日本产业转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日本大量引进美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轻纺工业,推动了经济发展
自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向国外转移产业,推动东亚、东南亚持续、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5
钢铁
化工
造船
读课本78页、79页内容和图4.29,回答:
归纳产业转移的一般时空规律。
产业转移的顺序?
一般是先转移劳动力、资源密集型产业, 再转移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轻工业(初期)→重工业(中期)→高科技工业(后期)。
1、20世纪60年代
产业转出区:日本
产业承接区:韩国、新加坡等国及
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地区。
产业转移类型:纺织等劳动力密集型工业。
2、20世纪70年代
产业转出区:日本
产业承接区:韩国、新加坡等国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地区。
产业转移类型:钢铁、化工和造船等产业
3、20世纪80年代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充足劳动力、广阔市场等优势
产业转出区: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
产业承接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
产业转移类型:家电、服装、汽车、电子等产业
4、21世纪以来
产业转出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一些周边国家。
产业承接区:中国中西部地区,以及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
产业转移类型:服装、制鞋、家电等产业
日本
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香港等
20世纪
60年代
纺织
20世纪
70年代
钢铁、化工和造船
中国东部沿海、泰国
马来西亚
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等国
20世纪
80年代
家电、服装、汽车、电子
中国中西部
越南
柬埔寨
老挝
缅甸等东南亚国家
21世纪以来
服装、制鞋、家电
21世纪以来
服装、制鞋、家电
日本
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香港等
20世纪
60年代
纺织
20世纪
70年代
钢铁、化工和造船
中国东部沿海、泰国
马来西亚
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等国
20世纪
80年代
家电、服装、汽车、电子
中国中西部
越南
柬埔寨
老挝
缅甸等东南亚国家
(2023·重庆高二检测)福建宁德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供应商。近年来,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及电池构件材料等40多家汽车动力电池相关企业在宁德集聚。2019年,该公司首个海外电池生产基地在德国动工。据此完成4~5题。
4.汽车动力电池相关企业在宁德集聚,主要有利于这些企业
A.减小竞争压力 B.提高协作效率
C.增加产品类型 D.降低生产能耗
5.该公司在德国布局电池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是该国
A.电能丰富 B.海运发达
C.市场需求大 D.劳动力廉价
课堂练习
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
影响?
三、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创新和新产业往往在少数国家最先发生;在国家内部,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往往率先从某个区域发生。
通过产业转移可以把某产业从创新地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由日本向其他国家和地区逐级、分阶段的产业转移,推动了东亚地区半个多世纪的经济快速增长。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转出区:
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产业承接区:
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产业转移类型:
服装、制鞋、家电等产业。
三、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国际产业转移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选择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
产业转移还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承接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三、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思考—按照不同国家在产品生产环节价值链的分工,发展中国家总是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中国家在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时候应注意什么问题
①将研究与开发一起引进;
②加强产品设计,树立品牌意识;
③加强市场营销,打入国际市场;
④提高劳动力素质;
⑤国际产业转移的利弊,特别要关注环境污染。
三、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产业转出区:
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
产业承接区:
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例如,20世纪90年代日本产业大规模向外转移,导致失业率不断升高。
三、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产业转出区:
污染产业移出,环境质量改善
产业承接区:
接受污染产业,环境污染加重
三、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4.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整体影响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转移有利于新兴产业的扩散, 促使朝阳产业逐步取代夕阳产业。
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有利于转出地与转入地发展各有侧重,扬长补短,形成高效益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③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由转出地向承接地转移。
④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归纳总结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转出地的影响
转入地的影响
腾出发展空间,促进产业升级;加速高科技和新型产业的开发;减少资源消耗,缓解环境压力,改善民生质量。
减少传统的劳动就业人口;
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
推动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改善及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税收;
扩大就业机会,增强发展活力;
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增加资源和能源消耗;
加剧环境污染;
占用农业用地。
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影响
归纳总结
活动-分析棉纺织工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分析新疆承接东部棉纺织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2.说出“东锭西移”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3.新疆大力发展棉纺织业,会面临哪些困难 请你试着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1.分析新疆承接东部棉纺织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① 新疆种植棉花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优势,是我国优质棉花重要产区,原料丰富且优质。
② 地广人稀,地价低,建厂成本低。
③ “一带一路”的建设打通新疆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的通道,交通通达度提高。
④ 劳动力价格低;
⑤ 连续出台文件,合理规划纺织城或工业区,得到国家政策支持。
活动-分析棉纺织工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说出“东锭西移”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① 使东部地区的生产要素(如科技、资金等)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和产品的设计营销环节,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和提高附加值创造条件。
② 减少务工人员涌入东部地区,降低东部地区的城市人口压力。
活动-分析棉纺织工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新疆大力发展棉纺织业,会面临哪些困难 请你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困难:
①当地市场较小;
②距离东部市场较远,物流(交通运输)成本较高;
③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完善;
④生态脆弱等。
解决方案:①完善交通,拓展国内外市场,拓宽销售渠道;②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③棉花种植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④加大服装设计投入,提高产品质量;⑤加强东西部交流与合作。
活动-分析棉纺织工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发展影响
经济:
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
社会:
改变劳动力空间分布
生态: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产业转移
转出地
转入地
差异

联系
生产要素成本的变化
产品的市场条件变化
软环境变化等
(优势弱化)
(优势凸显)
措施
可持续发展
影响 因素
空间差异
时间演变
课堂小结
(2021·浙江·高考真题)随着“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下表为2019年中部四个省发展状况部分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指标 河南 湖北 江西 山西
人口(万人) 9640 5927 4666 3729
人均GDP(万元/人) 5.6 7.7 5.3 4.6
三次产业结构 8.5 : 43.5 : 48.0 8.3 : 41.7 :5 0.0 8.3 : 44.2 : 47.5 4.8 : 43.8 : 51.4
1.中部地区承接的产业类型,主要为( )
①资金密集型②技术密集型③劳动密集型④资源密集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关于中部四个省承接产业转移比较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江西省经济水平高 B.湖北省第二产业产值高
C.山西省农业基础好 D.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
D
D
课堂练习
(2018年全国卷2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A.提高附加值
B.降低人工成本
C.缩小规模
D.加强合作
A
(2018年全国卷2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据此完成1~3题。
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A.基础设施好
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
D.信息通达
D
(2018年全国卷2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据此完成1~3题。
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A.打造自主品牌
B.扩大生产规模
C.产品款式多样
D.增强国际影响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