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2023八下简约课堂(精品课件+背记与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2023八下简约课堂(精品课件+背记与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31 19:45:1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背记与检测
【学习目标】
1.掌握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
2.知道“九二共识”及“汪辜会谈”;
3.运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4.知道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新增内容)
5.认识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对祖国统一充满信心,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使命感 。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程、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难点: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的变化原因、实现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
【思维导学】
【背记要点】
台湾问题的由来 (1)1949年,解放战争,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并长期占据台湾。(2)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对台政策的演变 (1)毛泽东:新中国成立以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2)邓小平: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 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3)江泽民:1995年1月,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 八项主张 (4)胡锦涛:2005年3月,提出四点强硬的反“台独”主张;2005年3月14日,通过《反分裂国家法》(5)习近平:2015年3月,提出对台 “四个坚定不移” 原则
两岸交往的史实 (1) 1979年,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2) 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3) 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4) 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即“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5) 1993年,“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6) 1995年1月,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7)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国家分裂法》,体现党和政府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表明了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8)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 连战 访问中国大陆,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9) 2008 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
日益密切的交往 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 “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1)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2)中共十八大后,党和政府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人民解放军多次在台海周边海域组织实战化演练,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3)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4)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历史解释】
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祖国统一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第14课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一、选择题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在青的时候;桃花谢了,又在开的时候;两岸暂时别离,终有团圆的时候。”造成今天“两岸暂时别离”的直接原因是( )
A. 日本割占台湾岛 B. 荷兰殖民者抢占台湾
C. 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 D. “台独”分子分裂台湾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台湾问题的由来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又发动了反共反人民内战。解放战争从1946到1949年。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国民党败退台湾,造成今天“两岸暂时别离”的局面。抗战胜利后,1945年,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1662年郑成功率军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台独”分子分裂台湾是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综合分析,C符合题意。故选C。
2.下表是近年我国出台的相关政策。这些措施( )
时间 措施
2008年 实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台胞证)“一人一号,终身不变”
2013年 台湾居民在20省份可申请补发、换发台胞证
2015年 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
A. 方便台胞来往大陆 B. 显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
C. 推动了台湾经济发展 D. 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两岸交流的相关知识。题干描述“台湾居民在20省份可申请补发、换发台胞证、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中的这些措施方便台胞来往大陆,有利于双方的互动和互访,改善两岸关系,故A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经济方面的交流,故排除C。BD两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合,故排除BD。故选A。
3.多年前,海峡两岸人士不断为遥不可及的通商、通邮、通航而奔走呼吁2008年海峡两岸“三通”终于实现,此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陆客赴台、陆资赴台、陆生赴台等相继成行,这些措施的实施( )
①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③开创了两岸交往的新时代 ④有利于两岸经贸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海峡两岸“三通”实现后,陆客赴台、陆资赴台、陆生赴台等相继成行。这些措施的实施,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开创了两岸交往的新时代,有利于两岸经贸发展,故①③④正确,故选 B。由于国际反华势力和岛内台独势力的存在,致使台湾至今还未回归祖国,故含②的选项错误,排除ACD。故选B。
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 “三民主义” B. 一个中国原则
C. “一国两制” D. “两个一百年”目标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个中国的原则的相关知识。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故A错误。2000年3月以来,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的对话和谈判,什么都可以谈。中国共产党将与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因此,“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故B正确。“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故C错误。“两个一百年”目标是第一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到新中国成立 100年时(2049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故D错误。故选B。
5.(2022年湖南衡阳)握手是一种礼仪,是一种交流,可以沟通原本隔膜的情感,可以加深双方的理解、信任,领导人之间的握手则往往象征着合作、和解、和平。班级的同学对下面一组图片进行了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标志着两岸民间团体交往的开始B.图二见证了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见
C.图三形成了对台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D.图片反映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进展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一反映的是汪辜会谈,这次会谈是在达成“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开展的,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图二和图三都是两岸政党领袖的会面,促进了两岸的关系的进展,所以图片是反映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进展,故选D;汪辜会谈不是民间团体交往,排除A;图二中连战不是台湾地区领导人,排除B;对台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在70年代末就已经形成,排除C。
6.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下列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②连战访问中国大陆
③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④九二共识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④①③ D. ③④①②
【答案】B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调整三不政策是在1987年;连战访问中国大陆是在200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是在2015年;九二共识达成是在1992年。故①④②③正确。故选B。
材料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两会形成了“九二共识”。
(1)1987年,台湾当局实行了什么政策促使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材料二: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2)党和政府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九二共识”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三: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3)说出阻碍祖国和平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利于祖国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维护祖国统一做些什么?
【答案】
(1)调整了三不政策。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国际反华势力和台独势力。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两岸经济、文化交往密切等。
(4)拥护祖国统一,反对台独言行,积极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努力学习积极投身祖国统一大业等。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了三不政策,促使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1949年到1987年,两岸处于完全对立状态,打破海峡两岸同胞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使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标志是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关系终于被打破。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党和政府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进行经济性、事务性的商谈和政治对话。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阻碍祖国和平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国际反华势力和台独势力。有利于祖国统一的因素有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两岸经济、文化交往密切等。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拥护祖国统一,反对台独言行,积极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努力学习积极投身祖国统一大业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简约课堂
美国防部副助理部长蔡斯窜台, 中国大陆促美勿让台海局势恶化!!
最新消息2023年电:美国防部副助理部长蔡斯(Michael Chase)在2月17日晚已经抵达中国台湾地区窜访,这是拜登政府上台以来访台的最高级别国防部官员,也是中美建交40多年来访问台湾的第二位美国防部高官。
中美气球事件持续延烧之际,有消息称,美国国防部负责中国事务的副助理部长蔡斯(Michael Chase)星期五(2月17日)低调访台;中国外交部提出坚决反对,并敦促美国停止制造新的台海局势紧张因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星期五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中国坚决反对美台官方往来和军事联系。汪文斌敦促美国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切实将美国领导人作出不支持台独的承诺落到实处,停止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来和军事联系,停止插手台湾问题,停止制造新的台海局势紧张因素。
X
新课导入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板书课题
2022年课标: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1.掌握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
2.知道“九二共识”及“汪辜会谈”;
3.运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4.知道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新增内容)
5.认识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对祖国统一充满信心,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使命感 。
目标要求
西藏
新疆
三国时称夷洲,当时台湾高山族就与东南沿海的汉族有着密切往来。公元23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大规模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
隋朝:隋炀帝先后三次派人到流球(今台湾)
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1945年抗日战争
胜利后收复台湾
1895年
《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1949年解放战争
国民党败退台湾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目标导学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新知讲解
1.历史上的台湾
材料一: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5月19日颁布《台湾省戒严令》,至此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
根据材料回答,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与哪些事件有关系?
1949年解放战争,国民党败退台湾,颁布戒严令,封锁大部分港口,
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阻扰解放台湾。
材料二: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2.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问题实质: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只能通过两岸人民自主解决,决不允许其他国家干涉。
新中国成立后对台政策、方针的变化 时间 领导人 政策 两岸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
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后
1995年
2005年 2022年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武装解放台湾
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八项主张
胡锦涛
《反分裂国家法》
隔绝往来
打破隔绝
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3.新中国对台政策的演变
两岸共同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
习近平
1979
1987
2005
2008
2015
1992
1990
1991
找一找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70—73页,找出下列时间点所对应的事件
目标导学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993
时空概念
1.《告台湾同胞书》
想家的苦,
到底有多苦?
能让一个人走上街,
像战士一样战斗,
也能让一个人俯下身,
像孩子一样泣不成声。
对他们来说,
此生最长的路,
就是回家的路。
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2.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辜振甫
1917—2005
汪道涵
1915—2005
3.海基会与海协会的成立
1992年两会达成“九二共识”内容意义海协会与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海峡两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1992年10月底至12月初, 海协会与海基会在香港举行会谈,会谈后又通过数次函电往来,最终形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4.“九二共识”1993年汪辜会谈地点内容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新加坡人物海协会会长汪道涵海基会会长辜振甫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海协会的倡议和积极推动下,经过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正式举行。“汪辜会谈”前汪道涵与辜振甫(右)握手汪道涵与辜振甫签署《汪辜会谈共同协议》5.汪辜会谈2005年4月29日,“胡连会”,破冰之旅
2005年,胡锦涛会见率团访问访大陆的国民党主席连战,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会面,促进了两岸关系新发展。
破冰之旅
6.“胡连会”
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两岸三通2008年两岸大三通实现:从8个半小时到80分钟从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台北、高雄等多个空港、海港同时启动两岸三通7.两岸“三通”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
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意义:
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8.“习马会”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大事年表
时间 历史事件 意义
1979年 停止炮击金门和马祖的炮轰 走向缓和
1987年
1990年 开始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汪辜会谈” 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5年
2008年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
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九二共识”
两岸实现三通
打破近40年的隔绝
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胡锦涛会见连战(破冰之旅)
促进了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阶段小结
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2005年,胡锦涛会见率团访问访大陆的国民党主席连战,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会面,促进了两岸关系新发展。
世纪之握
2015年 “习马会” 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目标导学三、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1.“习马会”
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 ”势力及其 活动。中共十八大后,党和政府坚决开展 重大斗争,人民解放军多次在台湾周边海域组织实战化演练,展示了 、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2.反分裂、反干涉斗争
台独
反分裂、反干涉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022年军演,共计六个演习区,几乎包含了整个台湾周边的海域和空域,用实际行动证明大陆和台湾地区没有所谓的“海峡中线”,实现立体封锁的实弹演习。
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全面阐述了 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白皮书强调,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发布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白皮书
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
(3)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 ”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
4.中共二十大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小组讨论:推动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历史:
政策:
经济:
经验:
民心: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政策
海峡两岸经济互补互利
港澳胜利回归的经验
海峡同胞渴望祖国统一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内:台独势力
国外:反华势力
拓展延伸
海峡两岸的交往
台湾问题的由来
各时期的对台政策、方针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板书设计
课堂检测
1.(2021·广西贺州)2005年3月,《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这反映,我国以国家法强调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C.台湾实行高度自治 D.两岸政治对话的开展
2.(2022年贵族毕节)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段话针对的是(  )
A.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B.破坏海峡两岸“三通”的逆流
C.刻意诬蔑抹黑新疆的外国政客和反华媒体D.制造香港动乱的“港独”分子
A
A
课堂检测
3.(2022年云南昆明)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
A. “一国两制”方针 B. 八项主张C 两岸直接“三通” D. “九二共识”
4.(2022年山东临沂)邓小平说,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即使武装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从中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台湾问题必须使用和平解决模式
B.武力统一后也可实行“一国两制”
C.“一国两制”构想排斥使用武力
D.只有通过武力才能解决台湾问题
D
B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背记与检测
【学习目标】
1.掌握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
2.知道“九二共识”及“汪辜会谈”;
3.运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4.知道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新增内容)
5.认识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对祖国统一充满信心,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使命感 。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程、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难点: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的变化原因、实现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
【思维导学】
【背记要点】
台湾问题的由来 (1)1949年,解放战争,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并长期占据台湾。(2)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对台政策的演变 (1)毛泽东:新中国成立以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2)邓小平: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 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3)江泽民:1995年1月,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 八项主张 (4)胡锦涛:2005年3月,提出四点强硬的反“台独”主张;2005年3月14日,通过《反分裂国家法》(5)习近平:2015年3月,提出对台 “四个坚定不移” 原则
两岸交往的史实 (1) 1979年,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2) 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3) 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4) 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即“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5) 1993年,“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6) 1995年1月,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7)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国家分裂法》,体现党和政府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表明了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8)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 连战 访问中国大陆,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9) 2008 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
日益密切的交往 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 “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1)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2)中共十八大后,党和政府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人民解放军多次在台海周边海域组织实战化演练,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3)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4)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历史解释】
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祖国统一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第14课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一、选择题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在青的时候;桃花谢了,又在开的时候;两岸暂时别离,终有团圆的时候。”造成今天“两岸暂时别离”的直接原因是( )
A. 日本割占台湾岛 B. 荷兰殖民者抢占台湾
C. 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 D. “台独”分子分裂台湾
2.下表是近年我国出台的相关政策。这些措施( )
时间 措施
2008年 实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台胞证)“一人一号,终身不变”
2013年 台湾居民在20省份可申请补发、换发台胞证
2015年 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
A. 方便台胞来往大陆 B. 显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
C. 推动了台湾经济发展 D. 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
3.多年前,海峡两岸人士不断为遥不可及的通商、通邮、通航而奔走呼吁2008年海峡两岸“三通”终于实现,此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陆客赴台、陆资赴台、陆生赴台等相继成行,这些措施的实施( )
①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③开创了两岸交往的新时代 ④有利于两岸经贸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 “三民主义” B. 一个中国原则
C. “一国两制” D. “两个一百年”目标
5.(2022年湖南衡阳)握手是一种礼仪,是一种交流,可以沟通原本隔膜的情感,可以加深双方的理解、信任,领导人之间的握手则往往象征着合作、和解、和平。班级的同学对下面一组图片进行了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标志着两岸民间团体交往的开始B.图二见证了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见
C.图三形成了对台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D.图片反映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进展
6.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下列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②连战访问中国大陆
③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④九二共识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④①③ D. ③④①②
材料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两会形成了“九二共识”。
(1)1987年,台湾当局实行了什么政策促使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材料二: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2)党和政府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九二共识”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三: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3)说出阻碍祖国和平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利于祖国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维护祖国统一做些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