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秦始皇时期,全国人口约2 000万,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上述这些材料中的数字足以说明( )
A.秦朝赋税沉重 B.秦朝徭役和兵役繁重
C.秦朝律法残酷严苛 D.秦朝暴虐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2.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
A.社会治安混乱 B.国民素质不高
C.人民法制观念淡薄 D.刑法严酷
3.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课外探究活动中收集到以下历史典故。这些典故反映的史实是( )
历史典故 原文出处
揭竿而起 “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黄巾起义 D.刘邦、项羽起义
4.《史记·陈涉世家》里说:“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史记·高祖本纪》写道:“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这些史实记载说明了( )
A.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B.各地百姓响应陈胜、吴广的起义,在当时竟成了一股热潮
C.秦朝的统治岌岌可危
D.陈胜自立为王,建立“张楚”政权
5.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陈胜的评价:“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说明陈胜、吴广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起到的作用是( )
A.首先发动,具有首创精神 B.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C.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D.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6.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题6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历史时制作的年代标尺,④处对应的事件是( )
A. 西周建立 B. 秦朝建立
C. 秦朝灭亡 D. 垓下之战
7. “亭长何曾识帝王,入关便解约三章。只消一勺清冷水,冷却秦锅百沸汤(意即采取一些措施,化解了秦末以来的诸多矛盾)。”该诗( )
A. 肯定了刘邦推翻秦朝的功绩
B. 分析了楚汉之争的性质
C. 指出了刘邦约法三章的目的
D. 认识到刘邦得民心的原因
8. 《史记》中记述陈胜、吴广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而根据1975年出土的云梦秦简的记载,在秦律中失期并不是死罪。据此进行的历史推测中较为合理的是( )
A. 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传说
B. 民众对秦朝律法不甚了解
C.《史记》内容虚构成分较多
D. 秦朝法律制度已形同虚设
9. 学者刘仲一指出:“秦王朝是建立在法家思想理论基础之上的……极端化的理论指导了极端化的政治实践,使法家思想的潜在危机表面化为社会现实,现实矛盾的激化终于点燃了大泽乡的烈火,使秦国……这个庞然大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该观点认为秦朝灭亡的根源在于( )
A. 极端化的法家思想 B. 集权化的政治体制
C. 大泽乡起义的爆发 D. 被激化的社会矛盾
10.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包括( )
①秦始皇骄傲自大
②繁重的赋税
③沉重的徭役和兵役
④严酷的刑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说明了( )
A.秦始皇死后将葬在阿房宫内
B.秦朝刑法残酷,社会混乱
C.阿房将发生灭亡秦朝的起义
D.秦朝滥用民力,百姓怨声载道
12.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了( )
A.秦朝的赋税很沉重
B.秦朝的刑法很残酷
C.秦朝的偷盗很猖獗
D.秦朝的徭役很繁重
13.下面的图片再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情景。这次起义发生的地点是( )
A.渔阳 B.陈
C.大泽乡 D.垓下
14.楚霸王项羽——宿迁的骄傲,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他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15.孟姜女在长城边上哭啊哭啊,哭得天昏地暗。一声巨响,长城轰然倒塌,她发现丈夫的尸骨就埋在下面(右图)。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和秦朝的哪一暴政有关系( )
A.赋税很重 B.徭役繁重
C.刑罚残酷 D.统一文字
1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一个人在大泽乡的高地上喊着:“天下受秦的迫害时间太长了,我们要反对秦的暴政。”这个画面发生在( )
A.陈胜、吴广起义中 B.巨鹿之战中
C.楚汉之争中 D.刘邦建立汉朝后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秦朝刑法严酷,一人犯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B.秦朝末年先后发生了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两次农民战争
C.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D.秦末农民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巨鹿之战
18.我国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是有历史渊源的,它与下列哪项有关( )
A.城濮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楚汉之争
19、.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 )
①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之争 ④建立“张楚”政权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非选择题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夏本纪》记载:“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百姓以怠工相抵制,并愤怒地说:“时日曷丧 予及汝皆亡!”意思是:“这个太阳为何不快灭亡,我们宁愿与你同归于尽!”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三分之二)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满足)其欲也。海内愁怨,遂用溃畔。
——班固《汉书》卷二十四《食货志》
材料三 (刘邦入咸阳)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唯恐沛公不为秦王……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1)根据材料一归纳夏王朝灭亡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说明秦的统治有什么特点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最终导致了什么后果
(3)材料三中两个“恐”有何不同 结合材料三,分析楚汉之争刘邦获胜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王朝兴替对你有何启示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材料二 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材料三 秦简记载,五人共同行盗,即使只抢一钱,每个参与者都要断左足,平民偷东西不到一钱,罚劳役30天。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根据三则材料概括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二: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材料三:以下是某学校初三学生小明对秦始皇做的全面而简要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1)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
(3)材料一、二只摘取了翦伯赞和司马迁对秦始皇某个方面的评价。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秦朝民谣
材料二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
(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末年什么样的政治情况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材料二是谁说的话 结合教材说出与材料二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3)请你结合材料二中的内容,说出这次历史事件的直接原因。最终结果怎样
答案
1-5BDBBA 6-10CDBAC 11-15DBCCB 16-19ABDC
20、(1)答:桀统治残暴。
(2)答:实行暴政。赋税沉重;徭役繁重;刑罚严酷等。农民起义爆发,秦朝灭亡。
(3)答:第一个“恐”是担心刘邦不做秦王,第二个“恐”是担忧、害怕,表明不敢不顺从。注意收揽民心,得到人民支持。
(4答: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言之有理即可)
21、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但秦始皇的统治也很残暴,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严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其残暴统治最终导致了秦的灭亡。
秦始皇一生功过分明,但总的来说功大于过。
22.(1)评价:认为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依据:他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时代。(2)认为他实行了暴政,导致民不聊生。(3)全面性;一分为二。
23、 (1)秦的暴政。徭役、兵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严酷。
(2)陈胜。陈胜、吴广起义。
(3)900多个贫苦农民去渔阳戍边,遇雨误期,按法律当斩。结果被镇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