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选择题刷题--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908年汉口三怡钱庄因资金周转不灵而倒闭,欠下汇丰等外资银行200余万两白银。1909年在湖广总督及汉口商会担保下,汇丰银行与债务方及担保方签署了50万两白银借款合同。经多方努力,三怡钱庄逐渐走出困境。据此可知,当时( )
A.新商业经营模式作用突出 B.传统金融机构被银行取代
C.列强垄断了中国金融市场 D.中国的经济转型步履维艰
2.据于素云《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1871~1893年间中国主要出口货物变动趋势如下表:
年份 荼(担) 丝(担) 豆(吨) 棉花(担)
1871~1873 1022159 37529 57560 8486
1881~1883 1238145 39345 84760 17473
1891~1893 1055064 59946 760522 290417
由此可知( )A.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世界资本主义工业正快速发展
C.国内民族工业得到一定发展 D.中国在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3.17世纪初,英国上流社会的女性流行喝加糖红茶,并以此为高贵的象证。从17世纪中期开始,英国的糖进口量成倍增长,到18世纪中期,英国民众的人均糖用量是法国人的8到9倍,与此相应,红糖和茶逐渐惠及下层民众。以上变化反映了( )
A.工业革命改变生活方式 B.英国逐步确立殖民霸权
C.自由贸易有利糖的进口 D.启蒙运动促进社会平等
4.下表为1867年到1894年中国铁、锡、煤、煤油等原料进口量变化情况(单位:海关两)。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铁 锡 煤 煤油
1867 年 264503 582146 992649 2211459
1894 年 2467590 2046897 3221343 8005314
增幅 832.92% 251.61% 224.52% 261.99%
A.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 B.国际贸易逆差程度加深
C.民族工业得到一定发展 D.天朝上国观念得以改变
5.1573年“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首航标志着由哥伦布开启的西班牙人新航路的真正完成。更重要的是,它与葡萄牙人建立起的太平洋西部航线在南中国海交汇时,一个常规性而持久的跨洋联系才在亚、非、欧、美四个大陆之间真正建立起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主要( )
A.形成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B.扩大了世界贸易的范围
C.建立了以菲律宾为主的东西贸易通道 D.确立了葡萄牙人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
6.英国1875年颁布的《食品及药物销售法令》规定,所有到达英国口岸的茶叶必须通过政府指定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通关,美国1897年颁布的《茶叶进口法案》也通过规定标准茶样和设定关键指标对进口茶叶进行审查。此类法令的颁布( )
A.维护了自由贸易原则 B.确立了茶叶生产标准
C.规范了市场贸易秩序 D.扩大了对华贸易规模
7.亚洲美洲的殖民地都可充当英国的贸易站,贸易提升直接导致帝国获得新的财产。工业生产使用的许多原材料均来自英国的帝国财产,这为英国大规模生产制成品提供了市场。这表明( )
A.工业革命为英国开拓了市场 B.殖民是原始积累唯一途径
C.殖民与贸易孕育工业化时代 D.英国主宰的世界市场形成
8.17世纪的荷兰,坚持准时、全额还款,让贷款人借款给他们的风险降低。同时,奉行司法独立,注重保护个人权利特别是私有财产权。于是,资本逐渐流向荷兰这样愿意遵守法制、保护私有财产的国家。这表明,当时荷兰( )
A.最早建立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 B.海外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荷兰崛起 D.因此确立起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9.近代欧洲,商品、粮食等各种类型乃至到综合交易所先后在荷兰、英国成立;意大利、英国先后创立银行,接受存款和提供贷款;17世纪,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法国和德国相继开办百货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东印度公司等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在英国和荷兰成立。由此反映出( )
A.近代商业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B.大西洋沿岸成为新的欧洲贸易中心
C.欧洲的贸易与金融发展相互促进 D.东印度公司加快殖民掠夺和资本原始积累
10.近代早期,英国产生了大量的民间信贷活动,放贷者主要是贵族、富裕牧师和城市商人,就连未婚妇女也积极参与信贷市场。如1600至1625年切斯特的未婚妇女中有将近一半的人至少都放出了30英镑的贷款。民间信贷活动大量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女权运动与妇女政治权力扩大 B.新航路开辟与贸易格局改变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货币短缺 D.殖民扩张与大国间矛盾冲突
11.如图可用于说明( )
A.中欧贸易中欧洲处于入超地位 B.国际贸易促进科技文化传播
C.工业革命冲击了中国对外贸易 D.西方各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
12.1897年,上海徐家汇天文台编印的《上海报午时及风信标记专例》中说:“上海一埠,上商云集,舟舰纷纭,实为中华通商口岸之冠。每日报时报风,……中华行舟者,必以先睹为快也。”这反映出当时( )
A.交通发展带有殖民色彩 B.生产生活观念日趋现代
C.新式交通工具广泛使用 D.海上贸易得到政府保护
13.据研究,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在离岸前至少要经过五道转手(见下图),
据此可知( )
A.清政府大力扶持茶叶生产和出口 B.中国茶叶有严格成熟的生产流程
C.中国茶叶经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D.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
14.十七世纪后期东印度公司将中国茶装在银盒中作为礼物献给凯瑟琳王后。十八世纪末戴维斯在《英国农工状况考察》中提到:“在恶劣的天气与艰苦的条件下,唯有茶能让他们咽下干面包,茶是他们不可或缺的饮料。”这反映了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海外贸易有了巨大发展
C.社会保障制度失效 D.接受了东方的生活方式
15.唐纪扇1904年从汉阳兵工厂辞官回乡创业,用三年免交房租等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吸引了不少商家前来。又成立商业协会,制定“公平竞争,童叟无欺,诚信经营,万世流芳”的经营宗旨。让桐荫镇(现巢湖市黄麓镇)成为远近闻名的商业繁华小镇,这种经营方式非常普遍。由此可见当时( )
A.清政府开始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中国传统的商业模式渐趋近代化
C.实业救国与求富强国落到实处 D.促进了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与繁荣
16.近代中国早期股份制企业普遍实行“官利(或称官息,指政府规定的利息)”制度,即不论企业是否盈利,股息都要预先付出,然后再进行结算,仍有利润时,再按股分配“红利”。官息年利一般为7%~8%,有时高达10%。据此可知,“官利”制度( )
A.有利于吸引民间资本 B.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
C.保证了企业资金运行 D.减轻了企业的资金负担
17.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之后,承运漕粮成为招商局的重要业务。为抢夺此笔生意,1875年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表示,情愿将漕粮运费从招商局的每担6钱左右降为1钱。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外资企业推动中国航运发展 B.洋务企业面临恶性竞争环境
C.洋务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D.漕运成为中外企业竞争焦点
18.欧洲商人奔走于从欧洲到非洲、美洲、亚洲等各大港口和商品集散地,掀起了一场“商业革命”,一直持续到19世纪早期机器工业开始超过商业时为止。这场“革命”的表现有( )
①果阿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 ②一批特权贸易公司建立
③欧洲建立各种类型交易所 ④欧洲出现有限责任公司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19.下表为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注:①为1872年数据
上表反映了( )A.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确立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世界贸易格局的发展变化
20.中国通商银行开办后,在北京、福州、天津、广州等地设立了分行,“用人办事以汇丰银行章程为准则”,分董或经理多为捐纳的候补道员、豪绅、退职官吏,很少是有银行专门知识的人。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民族工业经营理念落后 B.洋务运动遭受严重挫折
C.商业经营管理新旧并存 D.官方强力介入银行经营
参考答案:
1.A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8年汉口三怡钱庄因资金周转不灵而倒闭,后来在湖广总督及汉口商会担保下,汇丰银行与债务方及担保方签署了50万两白银借款合同才逐渐走出困境,这说明当时传统钱庄作用跟不上时代潮流,新商业经营模式作用突出,A项正确; 传统金融机构被银行取代表述错误,排除B项;垄断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近代中国经济转型,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通过观察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期,中国的生丝、大豆和棉花等工业原料的出口多呈现上升趋势,为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丰富的工业原料,适应了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我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中国大量出口丝、豆、棉花等初级产品,提高了民族工业的生产成本,不利于国内民族工业发展,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外国进口货物,没有进出口贸易额总比较,不能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并且该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糖进口量成倍增长,人均糖用量远高于法国,红糖和茶逐渐从上流社会的奢侈品转变为普通民众的日用品,反映出英国殖民霸权的逐步确立,促进了其海外贸易和社会生活的发展,B项正确;英国的工业革命直到18世纪中后期才开始,排除A项;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实行保护主义而非自由贸易的经济政策,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并非启蒙运动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通过观察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进口铁、锡、煤、煤油等重要工业原料数量多,增幅大,反映出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发展,C项正确;大量进口煤铁等矿产资源不能说明中国成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排除A项;只有部分工业原料的进口不能说明国际贸易逆差程度加深,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中国外交观念的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从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连通了中国经菲律宾与美洲的贸易,扩大了世界贸易的范围,B项正确;“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主要在亚洲和美洲之间开展,跨越太平洋,“三角贸易”主要在欧洲、美洲、非洲之间开展,跨越大西洋,排除A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以对华贸易为基础,以菲律宾为中转站,排除C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由西班牙人主导的,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据材料可知,英国在1875年颁布的《食品及药物销售法令》和1897年美国颁布的《茶叶进口法案》均对各自进口茶叶的诸多指标做了明确规定,这些规定能够规范市场贸易秩序,C项正确;英美通过提高进口农产品质量标准,限制进口,被称为绿色壁垒,违背了自由贸易原则,排除A项;确立茶叶生产标准从本质上来讲,有利于规范世界贸易秩序,但材料只是英美自设茶叶进口标准而非国际统一的茶叶生产标准,排除B项;材料涉及英国和美国均对各自进口茶叶的诸多指标做了明确规定,但材料中并没有从哪个国家进口茶叶的信息,不能反映对华贸易的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在亚洲和美洲的殖民地,成为英国工业化生产的原料市场和商品倾销市场,因此英国的殖民扩张与商品贸易推动了英国工业化进程,C项正确;工业革命为英国开拓市场,这句话的因果关系颠倒,应该是英国对外开拓市场推动了工业革命 ,排除A项;“唯一途径”说法太绝对,原始积累的方式还包括屠杀掠夺、贩卖黑奴等,排除B项;世界市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欧美国家主导的,不是英国主宰。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荷兰的金融稳定、司法独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荷兰的崛起,C项正确;金融体系只能体现部分材料内容,无法反映全部材料,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荷兰的营商环境,并未提到海外扩张,排除B项;荷兰并未确立起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近代欧洲出现综合交易所、银行、证券交易所、百货公司和股份制贸易公司。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使欧洲发生商业革命,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的出现。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欧洲商路的转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贸易与金融的相互促进,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东印度公司的殖民掠夺,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民间信贷活动的放贷者主要是贵族、富裕牧师和城市商人,未婚妇女也积极参与信贷市场,可知经济贸易频繁,货币流通块,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货币短缺,C项正确;妇女也参与信贷市场但不是主力,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与贸易格局改变与英国民间信贷活动无关,排除B项;“殖民扩张与大国间矛盾冲突”是国际问题,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德意志、奥匈帝国和英国瓷厂生产的茶杯在形制、样式上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说明欧洲各国之间贸易关系的逐步扩大,客观上促进了茶杯制作工艺和审美观念的传播,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欧贸易的具体数据,无法得出欧洲进口多出口少,中国处于入超地位的信息,排除A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70年代,而材料中的茶杯在1725年已经出现,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且材料未体现中国对外贸易的内容,排除C项;工业革命相继结束后,欧洲国家才企图打开中国市场,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根据题干在1897年上海有报午时及风信标,每日报时报风,中华行舟者,必以先睹为快,说明时间信息和风的信息受到重视,体现了生产和生活观念日趋现代,B项正确;题干并未体现交通工具的发展情况,而是报午时及风信标,排除AC项;题干中没有体现海上贸易是否受到政府保护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在离岸前至少要经过五道转手”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在离岸前至少要经过五道转手,说明茶叶出口流程繁琐,增加了出口的成本,导致价格上涨,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减弱,D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判定清政府大力扶持茶叶生产和出口,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严格成熟的生产流程,排除B项;中国茶叶经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与材料描述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根据材料,17-18世纪,东方出产的茶成为英国政府的对外馈赠礼物、英国人的日常饮品,茶在英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与茶叶贸易的发展有关,B项正确;茶叶从贵族饮品变为大众饮料,主要与茶叶贸易的发展有关,并非由等级观念淡化导致,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社会保障制度关系不大,排除C项;英国人虽然热爱饮茶,但并未接受东方的生活方式,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由材料可知,唐纪扇辞官回乡后,以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后又成立商业协会,制定经营宗旨,规范贸易行为,推动了桐荫镇商业贸易的繁荣,并使这种经营方式得以推广,促进了中国传统商业的经营模式渐趋近代化,B项正确;清政府开始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传统商业经营方式的新变化,并未体现落实“求富强国”的内容,排除C项;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早在明朝中后期就已出现,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6.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官利”制度是企业向民间以资本借贷的形式,先预付利息,再作为股份进行“分红”,这就使投资股份制企业者有了稳定甚至高额的收入,有利于吸引民间资本投资股份制企业,A项正确;“官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企业的资金困难,但与解决政府财政困难无关,排除B项;“官利”制度可以提高企业的融资水平,但并不能保证企业资金运行,排除C项;由材料可知,“官利”加上“分红”是企业的一项巨大开支,实际上是加重了企业的资金负担,排除D项。故选A项。
17.B
【详解】根据材料美国旗昌轮船公司为抢夺承运漕粮的生意,降低漕粮运费,打压上海轮船招商局,反映了洋务企业面临恶性竞争环境,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外资企业打压中国航运发展,排除A项 ;材料体现了西方列强压迫洋务企业的航运,没有体现洋务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其它方面,不能得出“漕运成为中外企业竞争焦点”,排除D项。故选B项。
18.A
【详解】由题干可知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至工业革命前,世界商业贸易基本情况。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来到亚洲,建立殖民地和定居点,开展商业贸易,果阿、澳门、长崎、马尼拉等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为推进国际贸易,各国建立商品类或综合交易所、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如东印度公司等,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1892年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不属于这一时期商业经营方式之一,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19.D
【详解】根据材料中1870年的数据可以看出,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为22%,其它几国相对较低;1913年英国所占比重为15%,美国和德国分别为11%和13%,由此可以看出,世界贸易由英国独占优势到美、德等迅速强大。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下,世界贸易由英国垄断到由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形成了多个中心的世界贸易新格局,所以上表反映了世界贸易格局的发展变化,D项正确;“普遍确立”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于工业革命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形成,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0.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通商银行的分董或经理多为捐纳的候补道员、豪绅、退职官吏,很少是有银行专门知识的人,这体现了商业经营管理具有落后性;但中国通商银行用人办事以英国汇丰银行章程为准则,引入外国新的商业经营形式。由此可知,当时商业经营管理新旧并存,C项正确;银行不是民族工业,排除A项;中国通商银行开办于1897年,而洋务运动于1895年甲午战败后宣告破产,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官方强力介入银行经营,排除D项。故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