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选择题刷题--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从19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城市逐渐形成给排水管网,使得城内原有河道与水环境迅速退化及至消失。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设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代中国城市的变化反映了( )
A.“城市病”的急剧恶化 B.城市发展受近代工业化影响
C.列强侵略推动城市化发展 D.近代城市化进程迅速的发展
2.下图是近代以来世界城镇化趋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1850年之前各国的城镇化水平都处于较低水平
B.世界殖民体系的逐步瓦解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
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我国20世纪80年代城镇化发展
D.世界各国城镇化水平同步发展
3.有文献指出,从1852年到1949年,上海人口增长了9倍左右,净增长人口达500万人;而同期的北京在近一百年里人口增长不过1~2倍。据此可知,在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 )
A.地缘因素影响城市化发展快慢 B.上海是中国城市化最快的地区
C.南方的发展速度一直高于北方 D.列强入侵阻碍城市化发展进程
4.19世纪末,哈尔滨地区从村屯聚落迅速发展起来,如表为哈尔滨部分早期建筑统计。据此推知,近代哈尔滨( )
建筑及早期用途 建设时间
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 1898年
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 1900年
圣·尼古拉教堂(东正教) 1900年
华俄道胜银行哈尔滨分行 1902年
沙俄外阿穆尔军区司令部 1904年
哈尔滨关道衙门 1907年
A.城市化进程受内外双重因素影响 B.工商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C.交通迅速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完善 D.开始自主经营铁路事业
5.19世纪以来,伦敦广泛流行用“城市之肺”比喻公园、公地等城市绿地,报刊媒介大肆宣传“城市之肺”的益处,城市公共卫生改革者也极力利用这一比喻同城市绿地侵占者进行抗衡。这体现了英国( )
A.阶级矛盾难以调和 B.工业化发展中价值观念冲突
C.卫生改革成就显著 D.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停滞不前
6.下表为 1801— 1831 年英国主要城市人口增长比例 。这表明( )
城市 每 10 年人口增长
曼彻斯特( 棉纺织中心 ) 27. 85%
格拉斯哥(造船业中心 ) 27. 65%
利物浦( 外贸港口中心 ) 25. 99%
利兹( 工业中心 ) 25. 78%
伯明翰( 制造业中心 ) 20. 04%
A.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发展进程
B.城市发展带来农村经济衰败
C.居民增多促进城市取得自治权
D.人口增长是工业城市兴起标志
7.武汉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武昌、汉阳、汉口合称为武汉三镇,下列关于“武汉三镇”的历史叙述正确的有( )
①明朝末年,汉口已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
②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汉阳铁厂
③20世纪初,孙中山带领新军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④新中国时期,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在武昌建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有人称,1866年清政府在天津“专设局厂”,逐步形成大规模军工企业,使天津“如在传统城市之外,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城市”。孙中山认为广州如果“使用机器,则不久必复其昔日为大制造中心之繁盛都会矣”。材料可用于说明( )
A.城乡差距的产生源于工业发展 B.城市化的推进加速了工业文明进程
C.人口的增长是城市兴起的标志 D.机器生产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9.美国部分学者认为,美国大都市往往也是产业聚焦地点,考虑到运输、劳动力成本,相关制造者往往集中经营,且生产分工。因此,大都市专业化程度高,功能较单一,但区域间城市密度大,城市间关联性高,区域效应明显,蔓延带状发展。这一观点强调了( )
A.大都市成为制造工业发展的基础 B.城市化水平受到产业结构的制约
C.市场集聚效应加强都市辐射作用 D.社会分工推动着城市规模的扩展
10.明治维新后,日本工业和城市需水量迅猛增加,进而催生了日本现代供排水事业。1871年,横滨市受伦敦泰晤士河下水道成功铺设的影响,首次铺设了陶制下水道管件,1923年东京成立了日本最早的污水处理厂。这些反映了当时日本( )
A.城市治理能力有所提升 B.城市无序扩张的势头减缓
C.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大 D.借鉴了英国工业发展经验
11.1801-1851年,英国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并逐渐超过农村人口。英国的社会改革家查德威克在提交的《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报告书》中指出:“在我国的某些城镇里竟如此缺乏市政管理,以致清洁卫生方面之糟,几乎和一个野营的游牧民族或一支无纪律的军队不相上下。”他意在说明,英国( )
A.城市化降低了人们生活水平 B.清洁卫生是城市治理的重心
C.城市管理应匹配城市化进程 D.军队政治纪律意识非常淡薄
12.下表反映了1851年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情况。这反映了 ( )
A.工业文明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 B.工业革命对城市化具有重要作用
C.欧美各国都已完成工业化进程 D.近代城乡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13.1846年,由英国清教徒建立的纽敦镇因哈佛与麻省理工两所大学而升格为剑桥市;1886年,美国铁路巨头斯坦福捐款250万美元创建斯坦福大学,汇聚一批科研机构和国际知名企业,逐渐形成帕罗奥多市,并成为美国硅谷的核心区。这些史实说明( )
A.科技进步带来城市类型多样 B.美国城市深受殖民文化影响
C.慈善事业推动城市功能完善 D.文教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14.经过从洋务运动到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的建设,中国逐渐发展了现代的工商业……现代工商业集中的地区,包括铁路、轮船航线,电报、电话,所及诸处,文化与社会均呈现"都会化"现象,而且居民也趋向于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特点是( )
A.西方引领与政府主导相结合 B.以民族经济的发展为主导动力
C.铁路和电信事业发展较迅速 D.大中城市的建设居于优先地位
15.1987年,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以“不拥挤、无污染”以及“充满现代理念的城市格局与建筑”等因素入选“世界文化遗产”;2018年4月,我国政府发布《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备受全球关注的中国首都北京面向雄安的世纪大疏解正式拉开帷幕。据此可知( )
A.迁建新都已成为世界潮流 B.人们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C.城市化中的问题受到重视 D.我国善于借鉴国外的经验
16.二战后,英、法、美、日等国新建大量远离主城区的卫星城,卫星城中有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同时居住环境好于主城区,吸引大量市民居住。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卫星城环境优美且污染少 B.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
C.政府政策促进卫星城发展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严重不足
17.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近代交通的发展( )
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18.下表所示为1900~1990年美国100个最大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动情况(单位:个、万人、%)。这一时期美国( )
1900年 1950年 1970年 1990年
个数 人数 比重 个数 人数 比重 个数 人数 比重 个数 人数 比重
700万以上 0 0 0 1 789.2 18.1 1 789.5 15.8 1 732.3 14.1
300万~700万 1 343.7 19.3 1 362.1 8.2 1 336.7 6.7 1 348.5 6.7
100万~300万 2 299.2 16.8 3 589.2 13.4 4 750.9 15.0 6 914.5 17.6
50万~100万 3 164.5 9.2 13 918.7 21.1 20 1298.9 26.0 15 1011.8 19.6
30万~50万 5 172.4 9.7 18 688.7 15.8 22 831.1 16.6 28 1107.3 21.4
10万~30万 27 440.9 24.7 64 1024.2 23.4 52 990.6 19.9 49 1060.9 20.5
10万以下 62 363.4 20.4 — — — — — — — — —
A.城市等级序列以中小城市为主体 B.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中间阶层”的发展
C.城市化发展呈现逆城市化的趋势 D.经济发展加剧了不同规模城市的差距
19.下表是世界各地区的城市社会公共服务状况统计。据此可知( )
城市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2005年) 生活在贫民应的人口比率(%)(2005年) 公共卫生得到改善的人口比率(%)(2004年) 拥有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率(%)(2004年)
世界非洲 亚洲 欧洲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北美洲 大洋洲 9061589 1577 631 820 303 477 .. 5135 .. 27 .. .. 8062 74 97 86 100 98 9584 94 100 96 100 98
注:两个圆点(..)表示数据无法获得A.人口密度影响了公共服务 B.经济水平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C.发达国家解决了贫困问题 D.城市发展关注生活环境改善
20.垃圾治理似乎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发展过程中绕不过去的话题。面对这一问题,20世纪初的美国开展了城市政治改革运动,如减少州政府的干预,健全民主制约机制和追求效率和节约。这种变化反映出( )
A.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 B.城市服务属性的增强
C.城市管理专业化趋势 D.反对政府过度的干预
参考答案:
1.B
【详解】依据材料“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设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城市的变化部分,受到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影响很深,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并不是弊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工业化对中国城市的推动,并不是列强侵略,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近代工业化对中国城市的影响,并不能得出近代城市化进程迅速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从材料的数据可以看出,二战后随着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运动的不断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的逐步瓦解,民族独立国家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B项正确;1850年之前,英国城镇化水平高,其他国家较低,因为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排除A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1992年才开始,排除C项;D项太绝对,并不同步,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近代社会城市化过程中,上海和北京的人口增长速度有明显的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上海是通商口岸,地理位置较北京优越,说明地缘因素影响城市化发展快慢,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上海同其它城市的对比,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上海不能代表整个南方,排除;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方地区也受到列强侵略,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据材料“19世纪末,哈尔滨地区从村屯聚落迅速发展起来,如表为哈尔滨部分早期建筑统计”并结合所学可知,哈尔滨部分早期建筑主要是俄国在此地投资设厂,这是“19世纪末,哈尔滨地区从村屯聚落迅速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反映了“哈尔滨城市化进程不仅有自身因素外,还受外部原因影响,即受内外双重因素影响”,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哈尔滨部分早期建筑及用途”,而不是“强调工商业得到长足发展”,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基础建设主要是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水利,以及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设施和提供无形产品的服务,与教科文卫等部门所需要的固定资产建设,材料未涉及“基础设施完善”内容,排除C项;据材料“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无法推断中国“开始自主经营铁路事业”,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依据材料“19世纪以来”“伦敦广泛流行用‘城市之肺’比喻公园、公地等城市绿地,报刊媒介大肆宣传‘城市之肺’的益处,城市公共卫生改革者也极力利用这一比喻同城市绿地侵占者进行抗衡”可知,反映的是19世纪英国对公园的重视。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而公园有利于净化环境,反映出当时英国社会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体现了工业化发展中价值观念冲突,B项正确;材料无关阶级矛盾,而且“难以调和”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卫生改革的成就,排除C项;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提高了城市化发展水平,“停滞不前”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根据表格可知,“ 1801— 1831 年英国主要城市人口增长”均呈现大幅增加趋势,这些城市分别是棉纺织业中心、造船中心、外贸港口中心、工业中心和制造业中心,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进程,A项正确;表格无法看出城市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排除B项;表格没有涉及居民取得城市自治权的信息,排除C项;表格中的城市不仅仅是工业城市,且工业城市的兴起不能仅仅通过人口增长来衡量,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依据材料“武汉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武昌、汉阳、汉口合称为武汉三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汉口已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汉阳铁厂,①②A项正确;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并不在国内,沪嘉高速公路工程是中国大陆第一条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不在武昌,排除BC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近代军工企业的发展推动了传统城市的变化与发展;“使用机器,则不久必复其昔日为大制造中心之繁盛都会矣”反映出机械化生产才能促使广州成为制造业中心,成为国际大都会,这些观念表明机器生产推动了城市化,D项正确;材料强调近代中国城市发展,而选项强调城乡差距,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工业文明推进了城市化,选项倒置了因果关系,排除B项;材料只强调工业化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未强调城市兴起的标志,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大都市是产业的集聚地,吸引着资本的集聚,促进了生产的分工,这种分工导致了城市之间关联的加深,围绕着大都市形成相关产业的城市带,这体现出大都市的辐射作用,C项正确;材料凸显了都市带形成中市场的集聚效应的作用,而非大都市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只强调都市产业聚集,未反映出产业结构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论述了大都市带的形成而非城市规模的扩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后,为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日本政府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经验,兴建并发展了现代供、排水事业,成立污水处理厂等,反映了当时日本城市治理能力有所提升,A项正确;现代供排水事业的发展不能直接减缓城市的无序扩张势头,排除B项;仅有供排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不足以说明日本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有所扩大,排除C项;材料中体现的是日本借鉴英国城市建设而非工业发展经验,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世纪前期,随着英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管理滞后、城市化卫生状况恶劣的问题凸显,这说明城市管理应匹配城市化进程,C项正确;城市化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双重影响,排除A项;清洁卫生是城市管理的重要方面,但不是重心,排除B项;查德威克只是拿军队的纪律来作比喻城市问题的严重,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题干材料反映了1851年欧美主要国家的城市和农村人口对比情况,可以看出四国在当时的城市化水平,其中英国的城市化水平远远高于其它三国,结合所学知识,这主要是因为此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农业人口大量流动到城市,可知工业革命对城市化具有重要作用,B项正确;工业文明对社会阶级结构的改变表现在资本主义国家日益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对立,排除A项;1851年只有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排除C项;城乡人口占比情况不能说明“近代城乡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由材料“英国清教徒建立的纽敦镇因哈佛与麻省理工两所大学而升格为剑桥市;”“1886年,美国铁路巨头斯坦福捐款250万美元创建斯坦福大学,汇聚一批科研机构和国际知名企业,逐渐形成帕罗奥多市,并成为美国硅谷的核心区。”可知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多种城市类型,排除A项;美国城市深受殖民文化影响与材料“1886年,美国铁路巨头斯坦福捐款250万美元创建斯坦福大学,汇聚一批科研机构和国际知名企业,逐渐形成帕罗奥多市,并成为美国硅谷的核心区。”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城市功能,排除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根据题干“洋务运动到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的建设”和“居民也趋向于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主导和受西方影响相结合,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洋务运动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设都是政府主导建设,并非民族经济的发展为动力,排除B项;题干中以铁路和电信实业举例,铁路和电信事业发展较迅速并非主要特点,排除C项;题干中,文化与社会均呈现‘都会化’现象指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化,并非体现基础设施建筑主要在大中城市,排除D项。故选A项。
15.C
【详解】根据材料“1987年,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以‘不拥挤、无污染’以及‘充满现代理念的城市格局与建筑’等因素入选‘世界文化遗产’;2018年4月,我国政府发布《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备受全球关注的中国首都北京面向雄安的世纪大疏解正式拉开帷幕。”可知,巴西首都和中国雄安新区的建设受到全球关注,说明人们对于城市化的发展备受关注,C项正确;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迁建新都已成为世界潮流的信息,排除A项;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与材料描述的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我国善于借鉴国外经验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6.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随着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远距离移动更加便利,因此大量人口迁移到卫星城,B项正确;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A项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政府政策,排除C项;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城市中心区人口过多,排除D项。故选B项。
17.C
【详解】题干意思是指大量民众被火车带进城市,这将极大地推动英国的城市化进程,C项正确;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是拉大城乡差距,排除A项;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不会促进农业快速发展,排除B项;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和农村城镇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8.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美国100个最大城市规模中,中小城市一直占据较大比重,A项正确;B项“中间阶层”并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B项;C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C项;D项材料并未反映,排除D项。故选A项。
19.B
【详解】根据表格可知,非洲地区城市人口密度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数量,生活在贫民窟的人口比率最高,公共卫生得到改善和拥有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率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亚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情况比非洲要好一些,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情况明显好于亚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这说明经济水平影响了城市的发展,B项正确;亚洲人口密度和非洲相差不大,但公共服务状况好于非洲,这说明人口密度不是影响公共服务的最重要因素,排除A项;发达国家并没有彻底解决贫困问题,此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表格信息不是强调城市发展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20.C
【详解】题干的意思是“为了解决垃圾问题效率低下而进行的尝试”,核心是提高城市垃圾处理效率,有利于城市管理专业化,C项正确;“分权制衡”是国家政治体制和管理活动中的原则,即行政、司法、立法地位平等,互相制约,材料中只体现了政府这一个行政机构,排除A项;垃圾处理属于城市管理领域,与“服务”无关,排除B项;D项以偏概全,只涉及“减少干预”,排除D项。故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