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海滨小城》说课稿
本次说课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谈谈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
《海滨小城》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9课《海滨小城》。《海滨小城》一文是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围绕“祖国山河”这一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和“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海滨小城》这篇课文共7个自然段,主要写了海上、海滩、庭院、公园、街道5个场景,其中第四、五、六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是段落的关键句,能帮助学生理解一段话的大意,需要重点品读。
二、说学情
《海滨小城》这篇课文虽然是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但是所要执教的学生并没有进入该单元的学习,所以,在教学本课时应把这篇课文当作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去上,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的引导突破教学重难点;课文的第四、五、六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别概括了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这一自然段的关键句。为了帮助学生领悟本单元的单元语文要素,这部分内容作为本节课重点品读学习的内容,这也为学生学好本单元的其他课文打好基础。
在领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以致用练习围绕一句话从多个方面写具体,这对于三年级孩子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教师既要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获得直观的审美体验,同时又要引导他们深入到文字中去,通过抓关键词句的方式,体会海滨小城不同地点的景物特点,进而准确感知小城的美,为小练笔做好铺垫。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和学情,对本节课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会写文中生字,认读文中词语。
2、能找出第四至第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借助关键词感受小城的美丽。
3、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能找出第四至第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借助关键词感受小城的美丽。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四、说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基于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朗读训练为主线,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思想,教师扮演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问学模式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比无目的的阅读,收到的阅读效果更佳。基于这样的认识,出示课题后就让学生结合课题进行质疑,学生提出了问题:海滨小城在哪里?海滨小城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更愿意去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的思维经历唤醒、启动、碰撞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上课伊始,一段祖国大好河山的视频配上轻音乐让孩子们陶醉于我们祖国的壮丽景色,这时引入课题《海滨小城》,孩子们自然对学习这篇课文充满了期待。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入文本。通过出示凤凰花开的火红景象图片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凤凰花开得热闹;让孩子们闭上眼睛闻一闻感受桉树的香味,孩子们似乎真的感受到了香味;孩子们站起来读第六自然段时边读边感受踩在沙滩上咯吱咯吱响的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习惯养成重在细节培养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受之。”
本节课教师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多音字时,老师不仅提醒学生做笔记而且以自己示范的方式教会学生如何记笔记,这正强调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学习习惯,自学提示中也要求学生边读边动笔,既有横线、波浪线进行标注还有做简单的文字批注,有助于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
(四)小组共学培养合作能力。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语言表达能力、语文知识及实践能力都得到提高。在目前的“双减”政策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老师要研究的课题。而“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是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因此,在学生对海滨小城有了一个整体的感觉,即美丽、整洁后,让学生结合自学提示,找出四到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并勾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和小组同学交流。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再相机指导抓关键词体会景物特点,感受小城的美丽整洁,理解关键句的含义。这样,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自豪感和成就感就会得到很大的满足,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五)借助朗读自然情感熏陶
教学中,教师还十分注重以读代讲、以读促学,借助朗读使学生的情感得以熏陶和感染。学生在交流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感受景物特点和小城的美丽时,让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而学生在朗读中加深了对闻不到理解。同时,教师还因势利导,由本课的海滨小城的内容拓展至家乡、校园的美景,并让学生围绕一句话从多个方面把家乡或者校园写具体,不仅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和校园的情感。
五、说作业设计。
在作业的安排上,设计了基础题写生字,还有拔高题——完成小练笔和父母分享。最后还有一个拓展题进行课外阅读与本课进行对比阅读,将课内学习延伸到了课外,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这些作业内容,体现了训练的层次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也使学生的学习充满了乐趣。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时采用对应式的板书,既体现了文章的整体内容,又体现了海滨小城的特点。同时还有学习方法的体现和本单元语文要素的体现。板书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体现了文章的重点,使板书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的活动中,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