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稻
壳
儿
原委究于疑处 人性窥于言外
——矛盾视域下看《促织》的文内言外
e7d195523061f1c0130b9dbad7739bb1411217d9b761251d49627CBFB48DAC31C6542BB0BFC05E821BF38EE4B50BEA5504E3F5828901E0D285A8C8E020128A409CD875634CDBC9AF8CC12A80210E4B42FB83D2A17D2E1D9CFD0FE998F9C81249F04BFB4203B28A941F3E75EBC95701B567AEA5BA72F4B75F391F75A13618F4B237019BD27DDE1AD233E820C81DB9AB16
教材分析
《促织》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第14课中的第一篇。本单元是小说单元,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被耽误的史诗级的巨著”(毕飞宇语)。
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观察与批判”。意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领会作家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世相的深刻洞察,拓展视野,体会其对旧世界、丑恶事物的批判意识;学会观察社会生活,思考人生问题,增强对社会的认识;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文本故事情节,初步认知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质疑精神,训练理性思维能力;
3.透过故事窥探人性,培养生命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寻找文本矛盾点,在对立中探究故事本质
2.在故事情感内核中宙视生命、人性的意义与价值
“宣宗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亦自经焉。”
——吕毖《明朝小史》
循文求迹 巧导入
环境
人物
情节
结局
对比寻真
《促织》 《明朝小史》
环 境
人 物
情 节
结 局
宫中尚促织,岁征民间
宣宗好促织,遣使取之江南
成名、成妻、成子、猾胥、驼背巫……
粮长、粮长妻
觅促织—得促织—失促织—复得促织
得促织—失促织
成名因促织而裘马扬扬
粮长因促织而家破人亡
《促织》的文内言外
看似无疑处处疑
寻矛盾处
宫中尚促织 ”,岁征促织于民间; 华阴令媚上官,而被责令常供; 游侠儿昂其直,里胥恶科敛,而终致数民倾家荡产。
携疑求思
1、“此物故非西产”,为何“责常供”?
2、明明说了“责常供”,为何游侠儿“居为奇货”?
3、一头小小促织,何以“倾数家之产”?
——上层统治者的不问民生、不恤民情;各级官吏的媚上欺下;下层老百姓的生存困苦。
——当时百姓所处的悲惨境地;人性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扭曲;对生命的漠视。
——官吏对百姓的盘剥确实极其残酷;统治阶级与人民阶级尖锐对立。
细思矛盾
1、“此物故非西产”,为何“责常供”?
2、明明说了“责常供”,为何游侠儿“居为奇货”?
3、一头小小促织,何以“倾数家之产”?
用质疑精神来寻找文本中事件中或事件之间的矛盾。
《促织》的文内言外
闻似无声时时声
听言外音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言外之声
小说情节十分精彩,结尾是否画蛇添足?(合作探究)
言于尾端
看似无疑处处疑 闻似无声时时声
寻矛盾处究故事原委
听言外音窥人性使然
作业
以新闻记者身份报道成名事件。
板书设计
诫
怒
讽
促
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