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后习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后习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31 23:4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后习题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江花月夜(节选)
唐·张若虚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对以上诗句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的前两句通过写“江天一色”、明月皎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天高地阔,宇宙洪荒的雄浑景象,为下文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追问,创设了由景生情的意境。
B.“江畔何人初见月”,写出了由猿变成了人的远古先民,由树上来到地上,由地上来到江边,看到天空和水中各有一个大大的发光的圆形的意外和惊喜。
C.“江月何年初照人”是写宇宙形成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月亮在什么时候把它的光辉倾洒的人间大地上,为先民提供了光明。看似提问,实则是对自然造福人类的礼赞。
D.“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江月年复一年没有变化,个体的人在江月面前是短暂的,但整体的人类却绵延无已,也可以构成一种与自然相媲美的永恒。
E.诗歌最后两句中的“待”、“送”两字,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月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年年长明不衰;而人生、人的青春,却被月下滔滔流水“送”走了。
2.有人说这首诗抒发的是面对永恒的自然,人生苦短的悲观情绪,实则不然,请结合诗句阐述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水调歌头
宋 汪莘
《抱朴子》云:“今月不及古月之朗。”深思而得之,诚有此理。嘉定元年中秋日,因赋水调,其夜无月。
听说古时月,皎洁胜今时。今人但见今月,也道似琉璃。君看少年眸子,那比婴儿神采。投老又堪悲。明月不再盛,玉斧①亦何为。
约东坡,招太白,试寻思。凭谁斫却,里面桂影数千枝。忆在无怀②天上,仍向有虞宫殿,看月到陈隋。别有一轮月,万古没成亏。
【注】
①玉斧:指吴刚伐桂树用的斧头。
②无怀: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后文的“有虞”也同此意。
3.汪莘《水调歌头》上阕中的月和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笔下的月有何不同?试分析上阕为表现月的特点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4.从上阕到下阕,词人对月的情感出现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问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5.本诗颔联中表现音乐带给听者感受与《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写法有何不同?
6.比较颈联“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与《春江花月夜》中的“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说说二者感情相同之处,并请结合诗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7.诗中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有什么特点?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浣花女
陆游
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
当户夜织声咿哑,地炉豆秸煎土茶。
长成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车。
青裙竹笥何所嗟,插髻烨烨牵牛花。
城中妖姝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
青骊一出天之涯,年年伤春抱琵琶。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歌通过农村少女与爱慕虚荣的城市女子的对比,歌咏了农家少女勤劳、愉快的生活。全诗着墨素淡,语言平浅,是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画。
B.夜阑人寂,浣花女子正对着窗门摆弄着织机;机旁不远处,豆秸燃烧,炉上的土茶散发出阵阵清香。这幅画面,突出形貌,静态展示出安然自得的欢乐。
C.“长成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车”,是说浣花女子与邻里男子成婚,彼此家门相对,不需要车马远道来迎接,就可以过家为妇,显示出爱情的真挚纯朴。
D.“城中妖姝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中,“争嫁”写世俗的追逐,寓示了追逐者轻薄浮艳的性情,语气中明显带有诗人的鄙薄之情,与浣花女形成对比。
10.简要赏析本诗的主题与艺术手法。
11.结合整首诗来看,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A.《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仅存的一首名诗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
C.“卷不去”“拂还来”的不只是月光,更有化不开遣不散的相思之愁。
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不动声色地将典故化到春天滨江景物之中,用典笔法可谓了无痕迹。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咏湖中雁
(南朝 梁)沈约
白水满春塘,旅雁每迥翔。唼流①牵弱藻,敛翮带余霜。群浮动轻浪,单泛逐孤光。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乡。
[注]①唼流:在水中吃食。
12.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A.《长短句精编》
B.《怀古诗选》
C.《古风菁华》
D.《近体诗集萃》
13.下列关于本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寓情于物
B.首尾照应
C.直抒胸臆
D.虚实结合
14.本作品写雁角度丰富、刻画精细,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②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②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时间“八月十五日”和地点“湓亭”,点明了望月的特定环境。’
B.首联点题,写诗人往年八月十五日在曲江池畔参加朝廷盛会,举杯欢饮的场景。
C.颈联描绘了诗人多次望乡和望月的景象,使特定时间内诗人的思乡之情更为强烈。
D.尾句突出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暗含人已不是昔日意气风发之人了。
16.本诗前两联在表达诗人的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不遇咏
王维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①,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悦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②
【注】①百人会:众多重臣被召的盛会。预:同“与”。②肯:岂肯。徒尔:仅能如此,意指平庸。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献书报效朝廷却不被接纳,想要回归田园却收成不好,表现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况。
B.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而无法如愿,然而又不肯违背自己的心志去趋附权贵求取功名。
C.远赴他乡后,诗人虽然可以和友人一起饮酒、登山、临水,仍不免触景生情,思念家人。
D.“今人”自私冷漠而友人知我心忧,两者对比,反映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愤慨,对友人的感激。
18.本诗因不遇而作却并不消沉,请结合全诗加以简要分析。
19.本诗与《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这两首诗的结尾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绿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①,处者歌式微②。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故国之思。这里取其伤感乱离、行役不已之意。②处者:这里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2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引发诗人的联想。
B.三、四句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写作手法,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用手法一致。
C.久、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D.这首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
21.这首诗第二联中的“潜”“薄”二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们妙在何处?
22.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它们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庭中有奇树①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②。
攀条折其荣③,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①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②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滋,当“繁”解释。③荣:犹“花”
23.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孤独形成对照。
B.三、四句式说女主人公在不经意间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惊日子过得飞快,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
C.五、六句式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芬芳,无奈“路远莫致之”,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这两句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
D.在五、六句的基础之上,七、八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有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自我安慰。
24.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奇树”的象征意义。
阅读陶渊明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25.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B.“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C.“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里。
D.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26.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说说诗中写了哪些乐趣?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四牡
《诗经 小雅》
四牡①,周道倭迟②。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四牡,啴啴③骆马④。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翩翩者鵻⑤,载飞载下,集于苞⑥栩⑦。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⑧。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⑨。
【注】①(fēi):马奔跑不停的样子。②倭迟:道路迂回遥远的样子。③啴(tān)啴:喘息的样子。④骆马:白马黑鬣。⑤鵻(zhuī):鹁鸪,或以为鸽子等。⑥苞:草木丛生。⑦栩:树木名称。⑧骎(qīn)骎:马快速奔跑的样子。⑨谂(shěn):思念。
27.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章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在“王事靡盬”与“岂不怀归”的矛盾中展现了人物“我心伤悲”的感情。
B.马儿气喘吁吁地在迁回遥远的道路上奔跑是缘于“王事靡盬”,“我心伤悲”和“不遑启处”也是因为“王事靡盬”。
C.鹁鸪鸟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和随意栖止,与“我”和“我”的马儿不停奔波形成对比,增强了“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D.诗歌没有采用赋的手法,而是借景抒情,用鹁鸪鸟的自由自在与马的累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衬托出人的疲劳烦恼。
28.有人说这首诗的关键诗句是“我心伤悲”,也有人说是“岂不怀归”,还有人说是“将母来谂”。你认为是哪一句?并简要说明原因。
29.这首诗与《氓》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
高适
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
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①。
独行备艰险,所见穷善恶。
永愿拯刍荛②,孰云干③鼎镬④。
淇水徒自流,浮云不堪托。
且欲同鹪鹩⑤,焉能志鸿鹤。
【注】①卫霍:卫青和霍去病,西汉两位名将。②刍荛:打草砍柴的人,诗中指平民百姓。刍:割草。荛:柴草。③干:犯。④鼎镬:诗中指烹煮酷刑。⑤鹪鹩:一种善于筑巢的小鸟。《庄子 逍遥游》有“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3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登上蓟门,面对茫茫沙漠,目睹边境遭侵残状,发出了对英雄的呼唤。
B.备尝艰险,看尽人间丑恶,诗人孤独寂寞,这里体现了理想和环境的矛盾。
C.“永愿拯刍荛”句直抒胸臆,在婉约含蓄中忧愤苦闷,使诗充满悲慨之情。
D.诗人借“淇水”“浮云”抒情,“徒”“不堪”里有着诗人时不我待的焦虑。
31.试鉴赏“淇水徒自流,浮云不堪托”两句诗的手法和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田家行
【唐】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绿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3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平日寡欢少乐、惑眉苦脸的男男女女因为收成好而欣喜万分,说话也温和悦人。第一句使用了互文手法。
B.“野蚕”两句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写野蚕作茧无人收取,只能自生自灭,可见夏茧的确获得了大的丰收。
C.第七至十句写官家对农民巧立名目的盘剥,感情由喜转悲,形成一个大的波澜,显出文势跌宕之美,增强了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度。
D.这首诗构思巧妙,选取农家生活的两个断面,用赋体直陈其事,语言质朴无华,通俗流畅、凝炼精警,于平易中见深刻。
33.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古诗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3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句写主人公因忧愁而夜不能寐,遂“揽衣”“徘徊”。
B.五、六句写主人公客居在外虽然有趣,但还是不如早日回家。
C.从出户彷徨到垂首入房,主人公心中的愁情逐渐沸腾到顶点。
D.本诗以叙事为主,语言虽朴素自然,但生动蕴藉,感人至深。
35.这首诗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试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瘦马行
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⑴。
绊之欲动转欹侧⑵,此岂有意仍腾骧⑶?
细看六印带官字⑷,众道三军遗路旁。
天寒远放雁为伴,日暮不收乌啄疮。
谁家且养愿终惠,更试明年春草长。
【注释】⑴硉兀(lù),形容马骨出如石。⑵欹(qī)侧,歪歪倒倒。⑶腾骧(xiāng),飞跃。⑷六印带官字,是说马身所印六个印子,其中有一个“官”字印。
36.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点出马之“瘦”,接下来从形态和动作两个方面具体渲染了他的瘦弱。
B.瘦马身上的官字印记以及众人对他来历的讲述,表明它拥有非同寻常的经历。
C.“天寒”“日暮” 两句用环境描写渲染了瘦马被放逐和遭到乌鸦啄疮的处境。
D.末尾两句用虚写手法,表达了对瘦马得到惠养的期盼以及对其能否活到来年的担忧。
37.瘦马为何“使我伤”? 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3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军中乐
[南宋]刘克庄
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
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
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①
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②
①支:支付, 此处赏赐意。②合:调配。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描写军营戒备森严的场景,“面面”和“深深”形成照应,渲染了战场紧张、肃杀的氛围。
B.诗中的将军不仅藐视敌人,自以为是,认为“虏畏不敢犯”而且还“射麇捕鹿”,玩忽职守、纵情享乐。
C.诗人笔下的将军虽然身份高贵,但能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不披铠甲,放弃骑马,亲自带兵守卫在隘口。
D.全诗从帐门外写到帐门内,由将军写到士兵,由全景描绘过渡到特写镜头,构思精巧严谨,脉络分明。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北有高楼
《古诗十九首》①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②。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③,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注】①《古诗十九首》由南朝萧统选录,作者多为东汉末年不得志的文人。②相传齐国大夫杞梁,战死在莒国城下,其妻临尸痛哭十个日夜,连城也被她哭塌了。③再三叹:指歌词里复沓的曲句和乐调的泛声。
3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前四句点明了高楼的位置和楼上的装饰,又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明高楼台阶重重,直上云霄。
B.“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承上启下,紧承前句高楼,又概括了诗人的感受,引出对音乐的具体描写。
C.诗歌最后四句由音乐转向诗人内心,表达了诗人遇到知音的喜悦,同时又表达出希望见到歌者而不得的苦闷。
D.本诗的语言不假雕饰,浅近自然,用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化用典故毫无晦涩生硬之感。
40.诗歌中是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二、选择题
41.下列对《春江花月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共三十六句,共换八韵。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
C.“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D.全诗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交融之物,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42.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江花月夜》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运用叠词,有一种音节美、韵律美,诗人感叹江月长明而人世变迁。
B.《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运用典故,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如同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
C.《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运用比拟手法,明月、影子和自己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使得冷清场面热闹起来。
D.《兵车行》中“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运用夸张手法,极言战争惨烈,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表达了诗人怒不可遏的悲愤之情。
4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人生代代无穷已 穷已:穷尽,终了
B.但见长江送流水 但见:只见,仅见
C.此时相望不相闻 相闻:互相传颂
D.不知乘月几人归 乘月:趁着月光
44.下面对《春江花月夜》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实指。
B.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容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
C.“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
D.很多诗歌都写到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却别开生面,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三、非选择题
45.按要求完成下面各小题。
请把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翻译成现代汉语。
46.抄写下面这首诗的内容,要求不空格、不加标点,共112字。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参考答案
1.BE 2.尽管明月常在而人生不再,在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确实显得十分短促;但是,一代又一代人,也能形成一个长长的生命链条,作者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了生命。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人生热爱与肯定,抒发了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
3.不同:汪莘《水调歌头》上阕中的月古今发生了变化,昔盛今衰(古月皎洁胜今时,今月不再盛);而张若虚笔下的月亮是“年年望相似”的。词的上阕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中写到古时月比今时月更为皎洁,今月不再如古时月兴盛,表现出月的昔盛今衰;今人见到今月,也说月像琉璃般晶莹剔透、流光溢彩、瑰丽动人。 4.由上阕的对月悲伤(无奈、惆怅)转变为下阕的积极、乐观旷达。为何会出现变化:①联想到东坡面对人生逆境的旷达,李白怀才不遇时仍能潇洒(前人的人文精神财富),于是释然并自勉,要以积极的心态对月(对人生的)衰变。②或者联想到东坡诗词中的月,李白诗中的月(文化遗产/文化积淀中的月)在精神和文化上永久生辉,谁也不能斫却,于是无需再纠结,转而乐观、旷达。
5.颔联主要运用通感(比喻)修辞,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我们的眼前,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琵琶行》此句,用侧面衬托,上句写人,下句写景,情景相生,境界全出。写周围环境的寂静,表现音乐的魅力。 6.两首诗都写人世的悲欢,都表达了相思离别之愁。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似谁家的白发老母枯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啜泣;又好似谁家的红颜少妇伫立楼头,为丈夫远出而望月长叹。“独”“空”两字,尤使画面显得分外凄清,增加了盼子思夫、离愁别恨的分量。“愁灯影”“思月明”,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灯前别无他人,只看到自己的影子,可见何等孤独,怎能不“愁”?楼头没有亲人,只见明月高悬,可见何等空荡,怎能不“思”?
7.诗中描绘了一幅质朴幽静的田园生活景象。诗人远近结合,选择“方宅”“草屋”“榆柳”“桃李”“鸡犬”等常见乡村景物勾勒画面,同时以声写静,显出乡间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田园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以“羁鸟”“池鱼”作比,两两对举,强化了厌倦官场生活、向往田园生活的心情。
9.B 10.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不同阶层妇女的生活追求和截然不同的人物命运。诗歌的前四句写浣花女的劳动生活,中间四句写农村男女婚嫁习俗,透露着一个纯朴的农家女孩对婚姻和生活的满足喜悦,也流露出诗人的深情赞美。末尾四句写了另一种婚嫁风尚,她们爱慕荣华的结果是被遗弃冷落,隐含着作者的嘲讽与批判之意。
11.B
12.C 13.C 14.“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写湖中之雁和湖上空中之雁,层次分明,有立体感。“群浮”、“单泛”、“悬飞”、“乱起”,描绘出湖雁多寡、迟疾、斜整之状。“动”、“逐”等词刻画出湖中群雁随轻波晃动的悠然情态和单雁追逐光影的顽皮情态。角度丰富,刻画精细,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湖雁图。
15.B 16.诗歌前两联通过今昔对比来表达情感,诗人将往年中秋所在地点与今年中秋所在地点、往年的乐游之景与今年的冷清之景等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遭贬谪的孤寂和凄苦之情。
17.D 18.①诗人尽管不遇却不愿阿谀权贵,在落魄中仍保持自己的一身傲骨。②诗人与友人登山临水,在对家人的思念中仍不失豪迈豁达的胸怀。③诗人批判世人自私,在忧愤不平中仍坚守自己济世进取的志向。 19.本诗结尾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在失意潦倒的境遇下,仍然具有强烈的用世要求。《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结尾两句以议论作结,“朝市”泛指尘世,韦九山人为逃避世俗烦恼,隐逸山林,是天性使然,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对韦九山人的敬佩之情。
20.B 21.“潜”,在水底深游,表现游鱼畅游的神态;“薄”,迫近,表现翔鸟高飞蓝天。两个字表现了天地高远,万物自由。 22.《情诗》:抒发了游子行役不得归的思乡怀亲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身处乱离中的人们的深切同情,寄寓了曹植有志不得伸的凄怆伤悲之感。《短歌行》:表达了对时不我待的忧思,对天下贤才能士的渴慕,抒发了曹操欲结束战乱、一统天下的壮志豪情。
23.B 24.“奇树”象征主人公的形象及其美好的情感。“奇树”独立庭中而无人观赏,象征主人公的孤独、寂莫;“奇树”绿叶繁茂,花朵馨香,象征主人公情感的美好浓烈。
25.D 26.第一问:描写了诗人登高赋诗、斟酒品尝、躬耕农田、披衣相访、自力更生的农村生活乐趣。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第二问: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厌恶,和自己永远躬耕田亩的决心。
27.D 28.“我心伤悲”是全诗的关键句,首章奠定伤悲的基调,其余四章都是对“伤悲”情绪的具体补充。无论“岂不怀归”还是“将母来谂”都是“伤悲”的具体表现。(或:“将母来谂”,篇末揭旨,是全诗的关键句,是诗人“怀归”和“伤悲”的最根本原因。) 29.这首诗把鹁鸪鸟的自由自在与马的累加以对比,从而衬托出人的疲劳烦恼。把“王事靡盬”与“岂不怀归”加以对比,展现人物内心的悲伤。
《氓》中的对比手法,主要有两种类型:(1)句法对比,如“桑之未落”与“桑之落矣”的对比,“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的对比,都是互相映衬,收到更好地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效果;(2)前后对比,如氓在未婚前是“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在婚后则“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前后不同态度互相映村,描绘出氓虚伪的本质。
30.C 31.运用托物抒情的手法,淇水空自流淌,浮云也不能有所托付,它们都是不能依靠的,只能靠自己。表达了作者悲凉、无助和愤激的心理和情感。
32.B 33.①对百姓的同情。仲夏时节,农民麦、茧喜获丰收,却被官府盘剥一空,无法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 只能过着“衣食无厚薄”的悲惨生活。通过写丰收后的无奈,表达对百姓的同情。②对残酷的封建剥削的控诉。作者通过将百姓丰收时的喜悦与丰收后的无奈进行对比,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
34.B 35.①即景生情。开头写景,把主人公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夜深人静,明月皎洁,月光透过罗帐洒在床上。她一人独守空帏,寂寞凄凉。因此这皎洁的月光便成了诱发物,引出她积郁内心的不尽愁思。
②这首诗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写游子因明月而起乡愁,因“忧愁”而“不能寐”,因“不能寐”而“起”,因“起”而“徘徊”,因“徘徊”而“出户”而“彷徨”,因彷徨无告“入房”,一“出”一“入”把游子心中翻腾的愁情推向顶点,以至禁不住“泪下沾裳衣”。诗歌以具体生动的动作,逐层深入地刻画了诗中主人公的欲归不得的心理状态。
36.D 37.(1)瘦弱的形貌;(2)曾为战马今遭遗弃的经历;(3)渴望奔腾,却困于郊野的遭遇;(4)老病孤寂被欺凌的处境;(5)联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内心抑郁不平。
38.C
39.C 40.①通过直接写“音响一何悲”“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等音乐的特点及“一弹再三叹”这种曲词的反复,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感。②用典,诗中借用杞梁妻的典故表达了音乐中蕴含的凄凉悲怆的情感。
41.A
42.B
43.C
44.A
45.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46.抄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