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1.1545年开始,天主教会召开了持续数年的天特会议,明确:每项教会法令的制定,都需要有相关改革的法令;并于1567年废除赎罪券。但决议在敦、版本、仪式上仍保持原制度不变。这表明( )
A.天主教会解除对人的束缚 B.天主教会重视保护虔诚的信仰
C.天主教会与新教达成和解 D.天主教会抗衡宗教改革的冲击
2.卢梭在其小说《致爱洛绮丝》中写道:“在一个国家里,贵族只不过是有害而无用的特权。你们如此夸耀的贵族特权有什么令人尊敬的?你们贵族对祖国的光荣、人类的幸福有什么贡献?!你们是法律和自由的死敌。”据此可知,卢梭认为( )
A.自由平等是人类的天赋权利 B.贵族特权阻碍天赋人权实现
C.社会契约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D.国家权力应该由人民来掌控
3.孟德斯鸠认为,人民普遍的立法权主要体现在选举代表方面,人民并不适合去讨论政事,应该由代表去行使具体的立法权,而且人民选定代表后,代表无需事事请示选民,否则会给政府的运行带来巨大的困难。孟德斯鸠的这一观点( )
A.为近代人民主权理论奠定了基础 B.凸显国家立法机关的价值
C.借鉴了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经验 D.基于提升政务效率的考量
4.德意志、意大利统一的共同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处于分裂状态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人民渴望统一 D.有杰出人物起核心作用
5.“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对于以上材料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该材料摘自《权利法案》 B.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C.体现了孟德斯鸩的“三权分立”学说 D.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6.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这一现象( )
A.弱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 B.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C.开始打破神学对人们的精神束缚 D.直接推动德意志地区的统一
7.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相信世风日下的现状与政体无关,认为君主制与共和制的差异并不是政治共同体运转良好与否的原因,政治统治的正当性取决于执政者能否以被统治者的利益和福祉为先。这反映出当时人文主义者( )
A.肯定开明君主制有其社会基础 B.以理性思维审视政治体制
C.认为政治近代化转型动力不足 D.尚未与封建专制制度决裂
8.18世纪中期的法国,许多贵族为了让他们的儿子在手工技艺方面得到训练,纷纷在家中设置了手工作坊,枯燥的技术类书籍也被他们的家庭藏书室当作标志性的收藏品,甚至在他们举办的沙龙中,也往往醉心于谈论牛顿的才华和讨论“燃素”的性质。这表明( )
A.人文主义传播广泛 B.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C.启蒙运动影响巨大 D.等级制度逐步瓦解
9.1506年9月25日,威尼斯一对青年男女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风光无限、贵客如云,新娘饰金戴玉、锦衣华服,装饰奢华的礼堂中摆满了各种珍馐美味,席间还有丰富多彩的歌舞助兴,这场婚礼也成了当时奢侈之风的缩影。该婚礼折射出当时的意大利社会
A.财富增长人性欲望较为自由 B.工商业资本主义高度繁荣
C.率先冲破了教会的精神独裁 D.商业中心的地位坚不可摧
10.马丁·路德说,如果把《圣经》比喻成一棵“大树”,其中的字句就是“枝条”,那么他已经摇晃过每根“枝条”了。有学者赞同马丁·路德独立探索的精神,认为他卓有成效地开辟了《圣经》批判之先河。这说明马丁·路德的行为( )
A.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 B.推动了《圣经》的研究
C.便利了理性主义的弘扬 D.加速了宗教改革进程
11.据统计,1516—1546年期间,仅马丁·路德一个人的著作发行量就达到310万册……以当时德国的人口计,平均每两个人就能够拥有一份这样的出版物;如果以识字人口进行统计,每个识字的人所拥有的出版物约有20本。这种现象给德国带来的影响是( )
A.促进了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B.打破了人们的宗教崇拜
C.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诞生 D.推动了德国文化教育的繁荣
12.启蒙运动时期,科学家们组建了更稳固可靠的学术共同体,如国家科学院和各种非官方的学术学会。此外,科学家们还服务于社会,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合理需求,为科学赢得了更多的社会声望和支持。科学家们的这些做法( )
A.得益于文艺复兴的转型 B.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
C.有助于理性精神的弘扬 D.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诞生
13.16世纪早期,约翰·布肯哈根在德意志北部组建新教教会的同时,还设立了堂区学校。他用德文教授男女儿童学习《圣经》,在各地开展识字运动,被誉为“德意志国民学校之父”。约翰·布肯哈根的活动( )
A.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B.有利于增强民众的民族意识
C.维护了罗马教廷的教育特权 D.适应了工业社会的人才需求
14.“宗教不再成为人们生活的中心,所谓来世虚无缥缈的幸福也不再能迷惑人。人开始成为衡量时间的尺度。诗人们也在诗篇中抒发自己对时间的看法,通过对永恒时间与短暂生命的思考……突出了这一时代的整体风貌。”这一时间观念的变化( )
A.彰显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涵 B.是近代科学革命的产物
C.与启蒙运动的追求相辅相成 D.受近代工厂制度的影响
15.十四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该材料揭示了( )
A.文艺复兴的背景 B.宗教改革的起因
C.科学革命的成果 D.启蒙运动的作用
16.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后,教会分成了罗马天主教和新教,德意志和许多欧洲国家脱离了罗马天主教的统治而获得独立。由此可知,宗教改革( )
A.冲击了传统的政治与社会秩序 B.使王权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桎梏
C.开启了德意志走向统一的进程 D.使罗马教廷彻底丧失宗教权威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众所周知,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但随着日耳曼、汪达尔等蛮族大量融入罗马社会,其经商头脑深深影响了西欧人的生活观念,日耳曼人也接受了罗马教育并发明了基于拉丁字母的文字。9世纪时,欧洲人频繁地前往阿拉伯人控制下的亚历山大里亚、大马士革等繁华城市进行贸易,11世纪时,意大利北部城市威尼斯重新建立起了西欧与东方的联系。中世纪欧洲就在这种复杂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摘编自张海《欧洲发展史新释——从古代到工业革命》等
材料二 13—14世纪,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城市自治权的出现促生了近代西欧地域文化的出现。14世纪后,人文主义者强烈疾呼以“人性”取代“神性”、以科学知识取代神学观念、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取代消极悲观的人生哲学。17世纪前后形成的科学理性观念,深刻影响着近代西欧社会。在工业革命的刺激下,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观念甚嚣尘上,世俗教育和技术教育取得了重大突破。经过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近代西欧文化成为社会转型的支撑。
——摘编自冯英《人文主义: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地域文化的特征并简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西欧文化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既不是民族国家,也没有现代意义的民族主义,传统社会没有民族、国家认同,但是,传统社会有坚定的文化认同与王朝认同。王朝认同与文化认同一表一里,维系着传统社会的人们的基本心理结构。顾炎武把这两种认同化为“国”与“天下”的差别,当王朝认同失效之后,文化认同的功能就凸显出来了。传统社会的文化认同,含有原始的民族主义因素,那就是“夷夏之辨”。非我族类者,其心必异。而文化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起过决定性的作用。
——摘编自陈壁生《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建构》
材料二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可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民族观的内涵,并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近代国家观念的变化及其原因。
1.D
【详解】根据材料“每项教会法令的制定,都需要有相关改革的法令;并于1567年废除赎罪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为更好的发展教会势力,教会通过一些法令,缓和矛盾,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解除对人的束缚,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重视保护虔诚的信仰,排除B项;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卢梭在其小说《致爱洛绮丝》中写道:“在一个国家里,贵族只不过是有害而无用的特权......你们是法律和自由的死敌”及所学知识,可得知卢梭认为应废除贵族的特权,国家权力应该由人民来掌控,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自由平等是人类的天赋权利,排除A项;材料表明贵族特权阻碍自由和平等实现,而不是阻碍天赋人权实现,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契约论,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据材料"人民并不适合去讨论政事”"否则会给政府的运行带来巨大的困难”可知,孟德斯鸠认为,人民选举代表后,由代表行使具体的立法权,以提高政务效率,D项正确;材料表明人民有权选举代表,以行使国家权力,这属于人民主权理论的具体体现,奠定近代人民主权理论的基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人民选举代表来组成国家立法机关,没有把立法机关与国家其他机关进行比较,所以无法凸显国家立法机关的价值,排除B项;孟德斯鸠主张代议制民主,反对直接民主,体现了其精英治国理念,反映了他对古代希腊直接民主的反思,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根本原因均是因为分裂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德意志和意大利在中古时期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但中古时期并没有统一,说明分裂状态不是两个国家统一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人民渴望统一及杰出人物均是有利因素,但并非根本原因,排除CD项。故选B项。
5.C
【详解】解读材料可知以上材料未体现孟德斯鸩的“三权分立”学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三权分立学说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根据材料“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为了限制国王的行为,约束国王的权利,颁布了《权利法案》,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权利法案》用明确的法律条文去约束和限制国王,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建立起来,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从题干中的“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来看,这一做法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B项正确;马丁·路德的做法是为了否定教会权威,不是弱化宗教信仰,排除A项;宗教改革运动开始打破人们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不是打破神学对人们的精神束缚,排除C项;“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有利于德意志地区的统一,并没有直接推动德意志地区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认为执政者要尊重公共利益,推崇贤德统治,强调君主体制也能实现“政治共同体运转良好”等,说明人文主义者思想上尚未与封建专制制度决裂,D项正确;开明君主制的提出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排除A项;用“理性思维”审视政治体制并非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点,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人文主义者提倡政治近代化,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据材料可知,18世纪中期,出于对实用性技术和近代自然科技的重视,影响到法国贵族家庭教育和社交活动,可以表明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的影响力巨大,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的影响,不是人文主义和资本主义,排除AB项;仅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并不能说明法国的等级制度逐步瓦解,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根据材料新娘饰金戴玉、锦衣华服,奢侈之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意大利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和文艺复兴的结果,A项正确;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状态,排除B项;C项是宗教改革在德意志地区产生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并非体现商业的中心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运动中,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用独立探索的精神,以信仰的理性,开辟了《圣经》批判的先河等,说明马丁·路德的行为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A项正确;推动了《圣经》的研究只是部分信息,并未揭示其“独立探索”行为的意义,排除B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流思想,并非宗教改革的主旨,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马丁.路德对宗教改革进程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1.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马丁·路德主张建立民族教会,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材料中马丁·路德的著作大量发行,促进了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A项正确;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不反对人们的宗教信仰,排除B项;文艺复兴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诞生,排除C项;马丁·路德的著作大量发行,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影响广泛,“繁荣”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根据材料,启蒙运动时期,“科学家们组建了更稳固可靠的学术共同体”、“科学家们还服务于社会”这些做法有助于理性精神的弘扬选,C项正确;材料不能表明文艺复兴的转型,排除A项;材料没有“宗教改革成果”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自然科学并非诞生在启蒙运动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约翰 布肯哈根积极建立民族教会,运用民族语言开展“国民”教育,这有利于增强当时德意志社会大众的民族意识,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文化已经兴起,排除A项;宗教改革中,德意志新教排斥罗马教廷和教皇的控制和影响,排除C项;德意志地区进入工业社会是在19世纪工业革命期间,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根据题干“宗教不再成为人们生活的中心,所谓来世虚无缥缈的幸福也不再能迷惑人”和“人开始成为衡量时间的尺度”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和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彰显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涵,A项正确;文艺复兴时间早于近代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和工厂制度确立,排除BCD项。故选A项。
15.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四世纪中叶,随着佛罗伦萨等地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反对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揭示了文艺复兴的背景,A项正确;宗教改革仍以信仰上帝为主,并非要求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排除B项;科学革命的成果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启蒙运动直到17、18世纪才发生,排除D项。故选A项。
16.A
【详解】根据“德国和许多欧洲国家脱离了罗马天主教的统治而获得独立”及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在宗教改革后王权实力壮大,冲击了传统的教权,传统社会政治秩序得以改变,A项正确;王权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神学的桎梏,B排除B项;宗教改革与德意志统一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罗马教廷未丧失全部宗教权威,排除D。故选A项。
17.(1)特征:多元文化融合;宗教色彩浓厚。
原因:商品经济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影响;基督教会的精神控制;城市及大学的兴起。(任答3点)
(2)评价: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基础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推动了近代西欧社会的全面转型;在对外殖民扩张中成为文化输出的主要内容。(任答2点)
【详解】(1)特征:据材料“ 众所周知,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地域文化的特征是多元文化融合;宗教色彩浓厚。
原因:据材料“9世纪时,欧洲人频繁地前往阿拉伯人控制下的亚历山大里亚、大马士革等繁华城市进行贸易……”并结合所学可知,商品经济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城市及大学的兴起据材料“但随着日耳曼、汪达尔等蛮族大量融入罗马社会,其经商头脑深深影响了西欧人的生活观念,日耳曼人也接受了罗马教育并发明了基于拉丁字母的文字”并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影响;基督教会的精神控制。(任答3点)
(2)评价:据材料“13—14世纪,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城市自治权的出现促生了近代西欧地域文化的出现”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西欧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基础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据材料“经过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近代西欧文化成为社会转型的支撑。”并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了近代西欧社会的全面转型;据材料“在工业革命的刺激下,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观念甚嚣尘上,世俗教育和技术教育取得了重大突破”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在对外殖民扩张中成为文化输出的主要内容。(任答2点)
18.(1)内涵:民族一统(统一);古代传统夷夏观(华夷之辨)。
背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地理分布和生产方式上的不同;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2)变化:神权统治到王权国家。
原因: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宗教改革加强了世俗王权;文艺复兴等促进人文主义思想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力量的壮大。
【详解】(1)内涵:根据材料一“传统社会有坚定的文化认同与王朝认同。王朝认同与文化认同一表一里,维系着传统社会的人们的基本心理结构”可推出民族一统(统一);根据材料一“传统社会的文化认同,含有原始的民族主义因素,那就是‘夷夏之辨’。”可推出古代传统夷夏观(华夷之辨)。背景:可从社会环境、历史传统、地理分布、思想等角度进行回答。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地理分布和生产方式上的不同;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2)变化:根据材料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可推出神权统治到王权国家。原因:可从经济、政治和思想等角度就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经济上,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政治上,宗教改革加强了世俗王权;思想上,文艺复兴等促进人文主义思想的不断发展;阶层上,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力量的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