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驿路梨花》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驿路梨花》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1 16:12:5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四单元15 驿路梨花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文章巧设悬念的构思方法。 2.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和作用,理解标题“驿路梨花”的巧妙构思和效果。 3.学习雷锋精神,自觉地为人民服务,多做好事。
学法指引 1.整体感知,梳理文章写作思路。 2.寻找线索,理清篇章结构。 3.再读课文,体会连环悬念的独特效果。
知识导航
一、作者简介
彭荆风(1929—2018),江西萍乡人,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中国远征军滇西大战》,另外还著有中短篇小说、散文集、文学评论集、电影剧本等。其中短篇小说《今夜月色好》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数十年来彭荆风笔耕不辍,为西南边疆军民的奋斗和建设生活执着而深情地吟唱着。
二、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77年。“文化大革命”后,党中央重新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作者曾随军在云南生活多年,有感于云南的淳朴民风和人们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写下了与此相关的人和事。
三、知识积累
◇辑录爱国诗歌: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①
陆 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释】①《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选自陆游的《剑南诗稿》卷一。武均州即武巨,当时任均州知府兼安抚使。西京,即洛阳。据宋史记载:绍兴三十一年十二月九日,武巨派遣乡兵总辖杜隐等,趁金人内部混乱引兵北退之机,一举收复西京洛阳。陆游闻之激动万分,写了这首充满激情的诗。在诗中,他热情歌颂了宋军收复西京的壮举,嘲笑金人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迷梦一朝破灭。陆游认为这胜利是宋代已故诸帝的仁义恩德给人间洒下的雨露,此后国家中兴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天下从此太平。写到这里,诗人浮想联翩:预知来年寒食节,朝祭北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处处梨花盛开的驿道到达洛阳。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完成第1~4题。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 mí máng(    )的暮色中。
(2)这么 dǒu qiào(    )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
(3)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 lù sù(    )了。
(4)一座草顶、zhú miè(    )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
(5)我们决定把小茅屋xiū qì(    )一下。
(6)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jīng yíng(    )的大眼睛。
(7)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zhé sǔn(    )我们吗?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     :广阔而看不分明。
(2)     :山势高而陡峻。
(3)     :劈成薄片的竹条。  
(4)     :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5)     :修理(建筑物)。  
(6)     :损伤;损失。
3.完成《驿路梨花》的自学结构图。
4.阅读课文,完成第(1)~(3)题。
(1)用计时阅读法快速阅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人 物 所做好事 目 的 时 间
“我”和老余 ①    向哈尼小姑娘学习,为群众着想 第二天早上
瑶族老人 专门送粮食、修葺小茅屋 ②           某天晚上 第二天早上
哈尼族小姑娘 常来照管小茅屋 ③    ④ 
解放军战士 ⑤  向雷锋同志学习,方便过路人 ⑥ 
梨花 ⑦           向解放军同志学习,方便过路人 解放军盖小茅屋后至她出嫁前
(2)跳读课文,找出本文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本文的记叙顺序。
 
 
 
(3)精读课文,思考“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后,文章围绕着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设置了几次悬念。
 
 
课文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第1~3题。
1.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为什么?
 
 
 
2.文中共写到“梨花”几次?将其语句勾出,并分析写“梨花”的作用。
 
 
 
 
 
 
3.文章标题“驿路梨花”有什么含义?
 
 
 
类文阅读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第1~3题。(10分)
竹杯上的红五星
佚 名   ①才爬过两座山,我已经热汗淋漓了,而路还在脚下弯弯曲曲地延伸着!
②这是岭南群山里的一条古驿道。青石砌成的曲径,像蚕吐的细丝一般,在偌大的山海里,飘浮不定地闪现着,仿佛永远没有尽头。昔日的筑路人,你们是多么艰辛啊!
③我的喉咙干渴得像开裂般发疼。我埋怨自己太贪赶路了,没在山脚公路道班工人那儿喝足水。此时,我真盼望着那位道班老工人的那道山泉,会马上出现在眼前……
④据说那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为了打通崇山峻岭,许多石匠汇集到这深山里来。路成之后,匠人们又各自回乡谋生去了。唯有几个热心肠的人留了下来,他们担心行路人口渴,决心凿石开泉引水。敲呀,打呀,披星戴月,终于打出了泉眼。说到这里,老工人笑眯眯地对我说:“不信,你上山去听,那‘叮当’作响的泉鸣,就是匠人们凿石留下的声音!”啊!这古老的动人的传说,分明在赞颂我们民族高尚的精神文明的源远流长。
⑤山里的杜鹃花开得正盛,红的、粉的、白的,鲜艳多彩的色泽撩逗着人的眼睛。忽然,我发现花丛中有两团绿色的东西在慢慢地移动,走近一看,原来是两个检查电话线路的解放军战士。他们手里各自都采了一大捧山里的野生茶,军衣被汗水浸透了也全然不顾。留下一两声轻快的笑声,他们又隐入绿色世界里了。
⑥他们采山茶干什么呢?一想到茶,顿时又觉得出奇的干渴,我加快脚步,决心要寻找到一眼泉。
⑦哈!终于隐隐听到那“叮当”作响的泉声了。追寻着那声音,我来到半山一个平坝上用楠竹搭成的亭子里。走近一看,可不,一汪清泉有桌面那么大,银子般的山水正从一根竹管里畅快地吐出来。我正要扑上去饮个痛快,突然,我发现泉边有个粗瓷水缸,稳稳当当地放在竹架子上,瓷缸上写着:“莫饮生水,请喝山茶。”啊,谁想得这么周到!爬山跑热的身子,贪喝冷冽的泉水,是会闹病的。我拿起一个竹筒刻制的饮水杯,揭开缸盖舀出茶来。茶水还有着微微的余温。浓酽的茶汁,泛着黑红的色泽,喝下肚去,一股清凉,真是痛快极了。
⑧待我在泉边洗脸消汗之后,开始打量起四周来:这六角的竹亭子,虽不算精致,遮风挡雨倒是个好所在。一节节引水的楠竹,绕山跨谷,逶迤而来,使人感到引水的不易。还有那温热的茶水,定是每天泡换一次的,要不怎么又鲜又甜?这群山之中常常是十里不见一户人家,是谁在为人们做好事呢?蓦地,我想起路上邂逅的绿色人影来,想起了那两个采集野生茶叶的战士来!道班的工人说过,这山中有个查线的哨所,住着三个战士,维修着百十里线路。我打量着手里的竹杯,发现那上面还刻有一颗不大的五角星,于是我明白了……
⑨走出竹亭,我遥望山海,一幢小小的红砖瓦房,在绿树中隐约可见。那定是哨所了,离这驿道,怕有一两里路,每天烧茶挑来,走这崎岖的山路,要流多少汗呢?在这偏远、寂静的地方,过往行人,来去匆匆,实在也难得对战士们说上几句感激的话儿,而他们,仍在默默地干着,为干渴的人们献上这甘甜的驿道茶。
(文章源于网络,有删改)
1.选文第④段中“我们民族高尚的精神文明”具体指什么?(2分)
 
2.选文第⑧段中的“我明白了……”是指“我”明白了什么?(2分)
 
 
3.将选文与《驿路梨花》一文作比较阅读,说说它们主题的异同。(6分)
 
 
 
拓展阅读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第1~4题。(15分)
胡老师的木箱
陆天明   ①每当听到小雨滴答到院子里那棵海棠树上,客居北京已数十载的我总想在窗前呆站那么一会儿。这不仅是因为较为干旱的北京很少下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小雨,也不仅是因为它总让我怀念起青涩岁月,更多是因为它的恬静、谦和、持久的含蓄、不露声色的执着……总让我感到它冥冥中演示的是一种人生态度。
②它总能让我想起十四五岁在乡中心小学任教时,跟我同宿舍的一个胡老师。胡老师大约三十出头,中等身材还偏矮偏瘦了一些,厚嘴唇,大脑袋,背略有些罗锅。一直单过着。学校里有一些同事不怎么瞧得起他。经常拿他的一些生活琐事上的“陋习”开玩笑。他从不“反击”,甚至都不会立即转身离去。大概是因为我和他都教低年级,校领导把我俩分到一个宿舍里,方便我俩“切磋教艺”。
③只要有一点空闲时间,他就在一盏油灯下写着什么。写在各种各样的纸片上,然后锁进一个肥皂箱里,也不许我们碰他这个箱子。时不时能看到他把一卷这样的纸片放进一个土布做的袋子里,带到镇街上的邮局去。过上一段时间,又能“感觉”到他从邮局把这些纸片又带回来,放进木箱里。应该是被人退了回来。
④一次寒假后,他没能及时返回学校销假。随后便传来消息,他得了肺结核,咯血,肺上出现空洞,不止一个。那时候,虽然已经有了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但在这样贫困落后的地方,还是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人们开始淡忘他,学校甚至都准备收拾他的“遗物”了,他却突然出现在我俩的宿舍里。说话都带喘,瘦得没个人样。他嘶哑地告诉我,他活不到年底了,他是来料理自己的后事的。
⑤他从床底下拽出那个木箱,请我帮他搬到后山上去。我在小雨中,替他把木箱扛上了后山。他点着了箱子里的那些纸片。我以为他是彻底自暴自弃了,开始怜悯他,想劝慰他几句,却看到他眼睛发亮了。在火光的映照下,他脸上呈现出一种少见的欣慰。然后他就跪在泥泞中,默默祈祷。在我帮扶下,他踉踉跄跄地站起,说了声:“谢谢你,小陆,帮了我最后一把。我希望可以带着这些底稿,到那边去,继续写完它。”“写完它?带到那边去?”我瞪大了眼睛问。“当然。我教了这么些年的低年级,还是有一点体会和想法的。我一直想把它们整理出来。现在只能希望真的能够带到那边去完成它了。”他自嘲般地微笑了一下,又长长地叹了口气。然后我俩都不再作声,看着小雨把纸片里最后一点火星淹灭。他才说了句:“现在可以了。可以了……”
⑥后来他再也没回过乡中心小学。
⑦那天给少年时期的我的震惊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它突然在我眼前推开了一扇窗。这是通向无数极平凡极普通的人的心灵的窗。我愧疚自己也跟那些曾经瞧不起他的同事一样,瞧不起过他。那些灰暗的水泥和砖块虽无法让一座大厦呈现金碧辉煌,但正是这一块块灰暗的水泥和“丑陋”的砖块以它们的坚韧和执着,甚至是“牺牲”构筑起了金碧辉煌的底架。
⑧我们看到“普通”的伟大了吗?
⑨我们真心承认“普通”之不可或缺了吗?
⑩我们愿意为无数个“普通”作出的牺牲,付出的代价做一点实实在在的弥补吗?
我问小雨。它依然悄悄地淅沥着。不声不响地滴答着……
(文章源于网络,有删改)
【概括式批注】
1.默读选文,圈画重要信息,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3分)
(1)        (2)        (3)       
2.根据文中提示分别完成赏析式批注和理解式批注。(4分)
【赏析式批注】
2.(1)结合选文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品析人物形象。
 
 
【理解式批注】
2.(2)选文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微笑”和“叹了口气”矛盾吗?你如何理解?
 
 
【评价式批注】
3.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列对话。(4分)
我发现在文章中多次出现“小雨”,读起来特别有味道。但我不知道作者这样写的意图,你能告诉我吗?
我是这样理解的: 
 
【联想式批注】
4.你如何理解“‘普通’的伟大”?请结合链接材料,联系全文,加以阐述。(4分)
[链接材料]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新题链接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7分)
  材料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一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础、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1.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入一个恰当的选项,将全句补充完整。(只填序号)(2分)
人似秋鸿来有   ,事如春梦了无   。
                                    
A.情    B.信   C.痕   D.声
2.请从表格中识别并写出一句关于春节的完整的七言诗句。(2分)
把 花 后 符
桃 总 新 梨
换 清 旧 落
 
3.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内容。(3分)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中,茅店是指      ;李贺“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中,“刘郎”指      ;“如何四    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商隐)
微写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请从“贪吃、书虫、顽皮、严肃”四个词语中任选一个作为某一人物的主要特点,再通过描写突出他的这一特点。
要求: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150字左右。(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