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31 21:0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选必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饮食(农)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劳作(工)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商贸(商)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居住(住)
交通与社会变迁
●交通(行)
医疗与公共卫生
●卫生(医)
大单元教学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程标准:
了解古代的路、桥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交通是指人、物和信息在两地之间的往来、传递和输送,包括运输和通信两个方面。狭义的交通专指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新变化
陆路
水路
海路
邮路
陆路
水路
海路
航空
水陆交通的变迁
交通的变迁
运输
通信
什么是交通?
图中人物的出行和运输方式有哪些?
骑马
轿子
步行
驴车
乘船
张择端 · 《清明上河图》局部
古道天成
①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②人类转向定居,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依赖天然的道路与河流。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
驯养动物(畜力)
橇的使用(工具)
发明轮车(工具)
人工搬运(人力)
轮车的发明创造,让人类运输方式实现了由滑动到滚动的飞跃,轮车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运载量和运送速度,对道路修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交通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中国 西方
陆路
水路
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
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汉朝丝绸之路贯通后,
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元朝全国遍设驿站,
构成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
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秦朝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元代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
法国开通迷迪运河开辟了避开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古代中外水陆交通的成就:
人工古道的铺设
直道
驰道
五尺道

驰道、直道、五尺道等构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络。
直道由咸阳通往北部长城、九原郡地区,出于巩固北部边防的军事目的;
五尺道通往西南山区,出于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理,维护国家统一的目的。
罗马帝国
以罗马为中心,连接各行省。
秦朝修建直道、五尺道的目的何在?
陆路交通
材料 (秦)为弛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汉书·贾山传》
特点:①以都城为中心;②分布广(全国);③类型多样化;④连通性(道路网);⑤水陆并举。
背景:①政治:国家统一,中央集权;②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③思想:法家思想。
秦朝道路示意图
影响:积极:有利于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有利于信息的传递;满足了军事需要;促进国内经济贸易发展;促进文化的交流。
消极:劳民伤财,增加百姓负担,激发社会矛盾,导致秦的速亡。
结合材料中的图文信息,分析秦朝交通所呈现的特点有哪些?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背景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驰道
直道
五尺道
丝绸之路
驿道
驿站
中央集权国家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
前提
最著名的也是最早修建的罗马大道:阿庇亚大道
哈德良统治时期的罗马大道情况
秦朝道路示意图
材料一 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及填充图册
材料二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修建的道路和桥梁,同其他古代社会修建的道路一样,也刺激了经济的一体化:尽管最初建设时考虑的是军事用途,但是之后,这些路桥却成为内部商业交流的通衢。公路连接了罗马帝国的各个局部。一条长4800公里的路与北非海岸线平行,许多支线一直延伸到南方,商人、士兵通过这些支线可以深入撒哈拉沙漠。在东部地中海地区,罗马人也新建一些道路,方便了这一地区的旅游和贸易。
——摘编自《新全球史》
历史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加强中央集权,行政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经济贸易的流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传播。
共同特点:以都城为中心,形成网络;道路多,范围广,遍布帝国境内。
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道路和罗马帝国道路的共同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材料 秦始皇时代,中央政府以极大的决心建立全国的交通道路网。凭借统一国家强大的组织力和雄厚的财政实力,秦朝很快建立起以公路交通为主,辅以运河运输的交通体系。在六国自身交通体系的基础上,这一体系呈现出统一、静态、闭合的特点。与秦帝国修建道路以维护自身统治不同,罗马修筑道路与其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直接关系,通过在战争中大肆掠夺,罗马积累了大量财富,这又为修筑道路提供了充分的财力支持。最后罗马帝国形成了以地中海海运为主动脉、以公路交通为血管的交通体系,呈现出囊括性、开放性的特征。
——摘编自牛秋实、葛臻明《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交通及社会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帝国与罗马帝国交通体系的不同。
不同点:
秦以维护统治为目的,罗马与对外侵略相联系;
秦以公路为主、运河为辅,罗马以海运为主、公路为辅;
秦交通体系呈现闭合的特点,罗马交通体系呈现开放的特点。

丝绸之路,连接亚、欧、北非。

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的驿道。

遍设驿站,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境外的交通网。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 苏轼《惠州一绝》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元朝
春秋
胥河,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

灵渠,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开通大运河,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

京杭大运河,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
隋朝
陆路交通
【思考】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目的。
①个人:满足隋炀帝自身的巡游享乐的欲望
②军事:为运输军队和物资以北征高丽
③经济:沟通南北交通运输
④政治: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隋王朝的统治
材料1: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 ——隋代民谣
材料2:(通济渠和邗沟开通后)水面网四十步,通龙舟,......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江南河开通后)八百余里,水面阔十余丈,又拟通龙舟,并置驿官草顿。
——《大业记》
材料3: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
——《隋书》卷六八《阎毗传》
一、从天然到人工: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元朝大运河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的大运河与隋朝运河发生的两点变化,并简析其变化的原因。
变化1:元朝运河不再以洛阳为中心,南北路线更为笔直,航程大大缩短。隋朝的都城在长安,各项功能的发挥依赖于东都洛阳作为枢纽;而元朝的都城在大都,洛阳的作用不复存在,故去曲取直。
变化2:元朝运河的功能与隋朝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隋朝运河的开通主要是为贯通南北,巩固国家的统一;元朝时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故重新开通了大运河。
元代京杭大运河“裁弯取直”,体现出政治中心北移带来的影响
17C法国
米迪运河,连通地中海和大西洋。
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文化繁荣的表现。
法国米迪运河示意图
荷兰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
17C荷兰
阿姆斯特丹运河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
1、中国古代对海洋的探索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①西汉: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
②宋元: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③明代: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其规模历史罕见。
材料: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计量单位),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余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橹或六橹,每船可载百余人,风雨晦暝时,惟凭针盘而行。
——南宋《梦粱录》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1、古代中国的海洋探索
朝代 表现
汉代
宋元
明朝
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
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郑和七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规模是历史上罕见的。
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南宋海船
宋·水磁罗盘
【思考】依据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海洋航运事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中国有悠久的海洋航运史,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出现了航海活动。春秋战国时期,激烈的战争对海洋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沿海贸易快速发展。秦朝航海事业进一步发展,大一统的局面,也使开辟海上航线成为可能。汉朝和唐朝造船和航海技术都有了进一步,宋元更是有了重大突破。元朝为了补充河运不足,开创了大规模海运漕粮。明前期,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开创了15世纪世界大规模航海,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壮举。”
——王崇焕《中国古代交通》
①战争和贸易的要求
③秦以后大一统局面
②造船和航海技术(指南针)的进步
④为了弥补陆路及河运的不足
⑤强盛的国力支撑
二、从区域到全球:对海洋事业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维京人
腓尼基人
阿拉伯人
波利尼西亚人
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冒险(海盗)
首次横渡地中海
印度洋周围开展海上贸易(非洲东海岸)
太平洋诸岛活动(复活岛)
范围窄、规模小,局部探索
受制于航海技术,活动范围有限
主要是掠夺和贸易
对海洋的探索
2、古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
影响: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①海上航线的建立
15世纪末16世纪初
3.近代以来全球航路的建立
(1)苏伊士运河: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2)巴拿马运河: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路最初要通过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②运河的开通
1807
1814年
19世纪上半期
1885年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英国人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欧美国家纷纷修建铁路网
德国人卡尔本茨造出第一辆三轮汽车
1785
工业革命让西方进入了蒸汽时代、铁路时代,通过殖民战争影响近代中国发生了巨变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三、从传统到现代: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
1.西方交通的发展
1812年
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1814年
英国人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19世纪80年代
德国人发明汽车(20世纪前还未普及)
1807年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19世纪上半期
欧美国家纷纷修建铁路网
1825年
英国“旅行者号”机车试车成功
要求革新
技术保障
工业革命
交通工具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工业革命让西方进入了蒸汽时代、铁路时代,通过殖民战争影响近代中国发生了巨变
1872年
1881年
1909年
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近代航运的里程碑
唐胥铁路
京张铁路
拉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中国的铁路业开启之后,90%以上掌握在列强手中。
便利了列强对中国
军事上镇压、
经济上掠夺、
深入中国内地侵略。
2.中国交通的发展
三、从传统到现代: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
【思考点】阅读教材P73,你怎样理解轮船招商局在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意义?
材料:当时沿海和长江航运已为外洋垄断,新成立的招商局简直没有“立足”之地,于是李鸿章为招商局争取了运送漕粮和一些官府物资的专权:此举是轮船招商局得以维持的关键。……
轮船招商局的建立,确实达到了“分洋商利权”的目的。仅1873年(同治十二年)到1876年(光绪二年)间.外国航运公司收入总共损失四百九十二万三千两,这期间中国商人少付给外国商人的费用当在十三万六千两以上。
——张文华《帝国护卫:晚清中兴四名臣》,中国工人出版社,2017.01,第223页
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是中国水上交通业近代化的开端。
它的成功创办和业务拓展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具有一定的里程碑意义。
1881年唐胥铁路
中国人在自己国土
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因顽固派反对多次延期
怕破坏风水以驴马取代机车
中国的铁路业发缓慢,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与顽固派围绕是否修建问题进行了持久的争论,清政府长期对铁路持有排斥的态度,视之为"洪水猛兽",到甲午中日战争前的近20年间,中国修筑的铁路总里程只有400多千米。
京张铁路人字形路轨
1909年京张铁路
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英俄两国争夺筑路权,清政府不敢得罪
宣布自建铁路。提前竣工,节省预算。
甲午战败后,中国才掀起筑路高潮,清政府为此制定了官办铁路、借债筑路的基本政策;帝国主义国家也在中国大肆掠夺铁路建设权益,并为此展开"路权争夺战"。所以,到1911年,虽然全国铁路已近1万千米,但90%受外国人控制。
任务1: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
任务2: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
半殖民地化特征;帝国主义侵略
顽固势力的阻挠
起步时间晚、数量少、发展缓慢、阻力大
区域分布不平衡
大量铁路权益被帝国主义侵占
从引进技术到自主设计建设
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促进政令畅通
利于破除封建陋习
推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有利于军事调动
推动交通运输业发展
政治
经济
社会
思想
军事
1.积极: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近代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2.消极:近代铁路掌握在列强手中,成为列强侵略和征服中国的工具
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四、交通变迁的影响
直道
驰道
五尺道
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减少运输成本,在战争中作内部动员和防御外部进攻。
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
1872年,漕粮改由轮船海运,河运的地位一落千丈;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淮阴行旅中转站的地位一朝丧失。
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超越了洛阳与开封
美国的伊利运河,推动纽约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
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加速了近代中国和世界的城市化发展;
甘肃博物馆藏邮驿画像砖
民信局收据
中国第一枚“大龙邮票”
上海的大清邮局
中国古代的邮驿主要是为官方服务的;明朝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
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对封建的陋习等有一定的冲击作用。
清朝电话局
水陆交通的变迁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中国
西方
丝绸之路与运河
罗马道路与运河
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中国
西方
上古时期
西汉
宋元
明朝
新航路开辟前
新航路开辟后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西方工业革命对交通的影响
中国受工业革命影响之后的交通发展
交通与社会变迁
加强沟通,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促进城市的发展
方便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A
19、20 世纪,北美伊利运河、比利时阿尔贝特运河、苏伊士运河、莫斯科运河、巴拿马运河等多条运河修筑通航。这些运河的修建( )
A.反映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B.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C.刺激了生产和技术革命的发生
D.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D
经总理衙门批准,1878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5处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馆,收发中外信件。这一做法 ( )
A.损害了中国关税主权
B.建立起中国近代邮政体制
C.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
D.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B
(2020·浙江卷)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下列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信息是
A.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
B.20 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
C.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
D.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
B
唐朝,大运河将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的漕渠、汴水和淮南的官河连接起来,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王朝生命线。据此可知,唐朝大运河 ( )
A.加强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B.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C.推动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
D.促进了全国政治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