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31 21:1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课标要求】
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典型史料,在时空框架下梳理古代疫病流行与中西医的发展与成就,落实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学生能结合历史背景分析疫病对人类生活和历史发展的影响,提升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3.感悟珍爱生命,自觉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意识,向为人类战胜疫病做出贡献的英雄人物致敬;对比分析中西医药的特点,增强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涵养全球视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时空坐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中医药的主要成就。
难点:疫病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及防治技术的进步,辩证地看待中西医学之争。
【教学内容】
知识点01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1.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内容。
2.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概况
世界 中国
各层级医疗机构的建立 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
传染病防治 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 大力推进计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
公共卫生的监督 公共卫生监管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视为重要工作
3.医疗服务制度与药品供应体系
概况
西方国家 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药品供应得到了基本保障
中国 ①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等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②规范药品收费标准,加大医疗扶贫力度,有效缓解了我国老少边穷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
4.医疗保障体系
概况
西方国家 ①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中国 ①20世纪60年代:国家已经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②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确保全民病有所医
思考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西方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的因素有哪些?
①二战后相对和平的政治环境;
②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③国家政策调整(社会保障、福利国家),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干预经济);
④自然科学领域的进步。
⑤现实的需要(环境污染、工作压力、患病人数);
思考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2)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
(3)医学人才增加、医学科技的进步(人工肤岛素、青蒿素等);
(4)借鉴了西方医疗卫生体系成果,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合作等。
【扩展提升】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影响
①经济: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②政治:稳定社会秩序,提高了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
③生活:促进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养成良好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④观念:强化全民卫生意识;
⑤社会:医疗卫生体系覆盖面的扩大利于推进社会公平;
【扩展提升】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
①起步晚,水平低,基础薄弱 ②政府统一管理
③成就显著 ④全方位,普惠性
思考 现代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2)一定程度上能够消除劳动者对疾病风险的后顾之忧,增加消费支出,扩大有效需求。
(3)有利于合理使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体系。
(4)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促进社会生产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5)有利于稳定社会生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疾病而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微点拨】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借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的辨认,进行抗体的筛选和制造,以产生对抗该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体,进而使受注射者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知识拓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对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院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指导、培训和考核,建立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等协作机制。
知识点02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1.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1)世界
①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医学突飞猛进,为治疗一系列威胁人们健康的疑难杂症奠定了基础。
②许多国家把防疫工作视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③孕产妇与初生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
④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增长。
(2)中国
①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在断肢再植手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造瓣膜、试管婴儿等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②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观,平均预期寿命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世界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和地区注重公共卫生的建设。
②刷牙、洗手、洗脸、洗澡等行为成为个人卫生习惯。
(2)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把公共卫生事业当作一件大事,开展形式多样的清理环境、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爱国卫生运动,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3.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
(1)讲卫生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2)注重精神卫生,大力普及精神医学知识,提倡对精神障碍早发现、早治疗;普通人也重视心理健康,从而实现身心幸福。
【知识拓展】古代中国的公共卫生与疫病防治
(1)文献记载
①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也提到了防治狂犬病的方法。
②隋代医家巢元方主持编纂的《诸病源候论》是中国第一部专论疾病病因和证候的著作。
③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不仅总结了许多治疗传染病的方剂,还提出用熏药法进行空气消毒、向井中投入药物给水消毒等消毒法。孙氏还主张,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防治措施
①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
②设置医局、发放药物、医治疫病、隔离防疫。
③政府殓葬,及时掩埋尸体,采取土方法预防疫病。
④普及医学知识,初步形成保持卫生和防疫概念。
⑤发明了人痘接种(用天花病人身上痘疹疱里的痘浆、痘疮结痂、或是用天花病人穿过的沾有天花痘浆和痘疹的衣服,去感染未患过天花的人,被称为“旱苗法”),明代中期已经广泛使用,后来传到欧洲。
(3)救治机构:西汉晚期政府在蝗灾旱灾之后,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南齐时设立了专门的病人隔离机构“六疾馆”;隋唐时期有“病坊”,一些寺院也收治病人。
(4)保障民生:减免田租、赋税,发放财物,开仓赈济,安置流民,节用抗灾。
【知识拓展】人类战疫活动的启示
(1)疫情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公共卫生安全是最主要的,因此政府必须要强化公共卫生安全服务体系(公共卫生)。
(2)加大医疗技术投入,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技术)。
(3)政府必须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及救助工作(政府)。
(4)加强中医文化的研究,博采中西医之长使中国医学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医学发展)。
(5)民众应掌握一定传染病预防知识,积极应对传染病的防治(民众)。
(6)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