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1.史学界研究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特别关注历史人物的作用,最为符合该研究内容的一组是( )
A.玻利瓦尔 圣马丁 阿拉比 B.苏加诺 扎格鲁尔 桑地诺
C.孙中山 提拉克 马赫迪 D.尼赫鲁 卡斯特罗 纳赛尔
2.下图为英国驻埃及高级专员艾伦比发表的声明。该声明发表于( )
一、英国对埃及实行的保护制度已告终结,埃及已被宣布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 三、下列问题的处理权纯粹为英王陛下政府所保留,直至英王陛下政府和埃及政府可能通过自由讨论及友好协调签订有关这些问题的协定时为止: 1.大英帝国在埃及的交通线的安全; 2.埃及抵抗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外来侵略或干涉的防卫问题; ……
A.19世纪末期 B.20世纪2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3.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确认了“英国和各自治领都是英帝国内的自治共同体,地位平等,在内政和外交的任何方面互不隶属”,英联邦遂正式形成。之后,英联邦成员由需对英王效忠的原则演变为接受英王为独立成员国自由联合体的象征。这一演变的历史背景是( )
A.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B.世界格局出现重大调整
C.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英国霸主地位完全丧失
4.一战后,西方殖民国家调整南亚、东南亚殖民政策。英国实行所谓宪政改革;美国实行“菲律宾化”,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荷兰继续奉行所谓给殖民地以权力和福利的“道义改革”。这些调整( )
A.基于宗主国一战后实力衰退 B.使古老亚洲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旨在以退为进维护原有统治 D.旨在破旧立新直接控制殖民地
5.至1926年前后,印尼“人民同盟”共开办了38所学校,学生2100人。这些学校主张“同情被压迫者”“明了对于数百万农民所肩负的责任”,学生臂佩“自由”袖章,深人工厂、码头,了解工人疾苦,走街串巷,进行宣传。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受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影响 B.社会教育是唤醒民众的重要工具
C.宣传了苏加诺印尼民族党的主张 D.推翻了荷兰殖民者在印尼的统治
6.20世纪30年代,摩洛哥主要种植甘蔗,黄金海岸(今加纳)主要生产可可,利比里亚和安哥拉主要生产咖啡,埃及、苏丹、乌干达等国主要种植棉花,南罗得西亚(今属津巴布韦)以种植烟草为主。这反映出当时非洲( )
A.经济发展的依附性特征 B.饮食结构发生巨大改变
C.区域经济的互补性特征 D.完全沦为欧美的殖民地
7.1871年的巴黎公社和1917年的十月革命前后只差40多年,然而两事件一成一败,造成此差异的主观原因主要是( )
A.革命前的俄国对外战争的失利,从而使其国内矛盾更为尖锐
B.巴黎公社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十月革命有经验可以借鉴
C.十月革命前结成了巩固的工农联盟
D.十月革命有成熟的无产阶级的领导
8.1920年,印度国大党通过了甘地起草的新党章,倡导印度人民用“一切合法的、和平的手段”实现斗争目标。其“斗争目标”是( )
A.扩大国大党的权力 B.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C.取得印度自治 D.提高民族自尊心
9.1930年1月,甘地向英国政府提出11条要求。主要内容如:降低田赋5%,保护关税限制外国布和服装的进口,给印度船只以沿海航行权,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法和盐税,减少英籍官吏薪金5%等。据此推知,甘地此举意在( )
A.吸引广大阶层参与独立运动 B.解决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C.把反对食盐专卖作为非暴力斗争突破口 D.发动要求英国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
10.印度甘地倡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和平手段争取自治;埃及人民以游行、罢工、罢市、街垒战斗的方式争取国家独立;埃塞俄比亚通过游击战击败意大利,恢复国家独立。这反映出( )
A.西方殖民扩张性质变化 B.各国反殖斗争受国际环境影响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亚非拉反殖民斗阵具有多样性
11.如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主要事件。这些事件对应地区正确的是( )
地区 事件
亚洲 中国国共合作发起国民革命;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领导民族独立运动;印度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洲 埃及华夫脱运动;摩洛哥哥里夫人民起义;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法西斯侵略
拉丁美洲 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尼加拉瓜桑蒂诺的抗美斗争
A.亚洲 B.非洲 C.亚洲、非洲 D.亚洲、拉丁美洲
12.1907年,亚洲许多国家的革命者和流亡者组成了“亚洲和亲会”,明确提出:“本会宗旨在反对帝国主义,期使亚洲已失主权之民族,各得独立。”由此可知( )
A.亚洲革命者进行了联合斗争的尝试
B.革命者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
C.亚洲各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复兴
D.亚洲各国的斗争引起帝国主义国家的恐慌
13.列宁说:“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政治生活”“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能为该观点提供证据的史实有( )
①印尼共产党领导的反荷民族大起义
②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③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
④胡志明领导的印度支那人民反法民族解放斗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别具特色,这项行动计划的制定者是( )
A.提拉克 B.桑地诺 C.扎格鲁尔 D.甘地
15.甘地倡导“回到纺车去”,他认为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 )
A.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 B.维护印度的民族经济
C.推动非暴力不合作 D.加强印度人民的团结
16.列宁在《亚洲的觉醒》中强调:“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对世界历史新阶段理解正确的是( )
A.帝国主义的统治开始松动 B.世界范围内民族民主运动发展
C.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瓦解 D.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国情相结合
17.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殖民体系、民族独立与国家现代化,是两组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到1900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以提及“世界文明”,所有国家都不由自主地被拖入一个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那些政治和经济的现代性的标志,如现代科学、现代战争武器、机器工业、有效率的税收和执法形式等,无论在何处都非常相似。但并非各个民族都能以平等关系参与这场全球性发展。欧洲人攫取了最大的利益。在其他地方,部落社会及因有的旧文化开始土崩瓦解。科学的思想到处改变着旧的思想方法。在印度、中国或非洲、民族工业常常遭到打击。在非洲部分地方,白人农场主、种植园主或矿业主占据了当地部族的土地。所有的民族都开始为出口生产,从此都受到世界价格涨落的影响。
世界上被压迫民族的领袖终于从日本人的先例中得出结论:他们必须把西方的科学和工业引进自己的祖国,但必须像日本人那样摆脱欧洲人的控制,自己掌握现代化进程并保留自身的民族特点。亚洲各地集中爆发了民族主义革命,而且越演越烈了。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请问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1900年前后人类社会所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有何特征,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宣言》面世之前,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喊着“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伦敦劳工质问着“为什么女王每天的收入是164镑17先令60便士,自己却只有两三个便士”;普鲁士纺织工人在生存线上反复挣扎……一场场工人运动,打破了欧洲资产阶级统治者的歌舞升平,于是他们怪罪共产主义,将它称为恐怖的幽灵。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誓要为"幽灵"正名,以最接地气的语言,给工人运动以科学的指导。
——王荣堂等《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在世界历史进入到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之后,怎样认识时代的特征?怎样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怎样认识帝国主义的矛盾?怎样对待帝国主义战争?……这些问题,是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必须作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回答这些新问题,就需要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不是别人,正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适应时代的需要,……创立了列宁主义。
——四川大学编《国际共运史讲座》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一场场工人运动”的历史意义,从文献与实践两个角度,各举一例指出马克思指导工人运动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请用一句话指出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概述列宁对帝国主义的认识。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民族主义政党印尼民族党,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扎格鲁尔是埃及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的领导,在20世纪20年代领导了埃及人民的抗英斗争;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这三人领导的运动均发生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B项正确;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属于19世纪上半叶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领导人物,阿拉比属于19世纪末期埃及反英起义的领导人物,均不属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排除A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提拉克是20世纪初印度反英斗争的代表人物;苏丹马赫迪起义发生在1881年,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不符,排除C项;尼赫鲁、卡斯特罗和纳赛尔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物,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材料显示,该声明宣告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保留了在埃及的军事等特权,这是一战后埃及通过民族独立斗争迫使英国于1922年作出让步,发表声明承认其独立,所以该声明发表于20世纪20年代,B项正确;该声明发表于20世纪20年代而不是19世纪末期,排除A项;该声明发表于20世纪20年代而不是20世纪30年代,排除C项;该声明发表于20世纪20年代而不是20世纪50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据材料“英国和各自治领都是英帝国内的自治共同体,地位平等,在内政和外交的任何方面互不隶属”,可知英帝国各个自治领的独立趋势逐渐加强,开始了由英帝国向英联邦的转变,联系所学知识,英国在一战中实力大为削弱,随着英国实力的下降,其殖民地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由此,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威斯敏斯特法案》,不得不承认自治领在内政和外交上拥有独立地位,C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A项;1918年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直至二战爆发前,世界格局都没有出现重大调整,排除B项;英国霸主地位完全丧失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一战中欧洲列强遭遇重创,它们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统治受到影响。而且亚非拉美的民族独立运动兴起。因此此时殖民国家采取给予被殖民国家有限权力的改革是为了通过让渡少部分权力来维护日益衰落的殖民统治,C项正确;美国在战后实力没有衰退,排除A项;这些调整说明亚洲的民族意识已经觉醒,而不是这些调整导致亚洲民族意识觉醒,排除B项;它们是为了维护原有的殖民统治,而非“破旧立新”,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学生臂佩‘自由’袖章,深人工厂、码头,了解工人疾苦,走街串巷,进行宣传”可知,印尼通过开办学校,并通过学生向广大民众宣传“自由”“同情被压迫者”“明了对于数百万农民所肩负的责任”,以此唤醒民众,这说明社会教育是唤醒民众的重要工具,B项正确;材料无法看出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影响,排除A项;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印尼民族党,与材料“1926年前后”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的措施并没有推翻荷兰殖民者在印尼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根据材料,摩洛哥等国生产初级农产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非洲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各地区单一作物种植园的生产与销售都依附于殖民宗主国,不能独立自主,A项正确;材料是说农产品生产,不是饮食结构,排除B项;材料表明非洲国家各自的农产品生产,没有体现经济互补,排除C项;非洲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不是“欧美”,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有无产阶级政党——布尔斯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巴黎公社革命没有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因此造成二者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否有较为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D项正确;巴黎公社革命前有普法战争,十月革命期间有世界大战,两者国内矛盾都尖锐,排除A项;B项不是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巴黎公社没有建立工农联盟,十月革命有工农联盟,但工农联盟并非造成二者差异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依据材料“一切合法的、和平的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国大党通过了甘地起草的新党章,以实现印度的自治,C项正确;“斗争目标”是实现印度自治,并不是扩大国大党的权力,排除A项;通过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来取得印度的自治,排除B项;提高民族自尊心并不是斗争目标,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甘地在领导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提出降低田赋、释放政治化等要求,意在团结广大农民、资产阶级等不同阶层和派别,吸引各阶层参与独立运动,A项正确;解决严重的政治经济问题并非甘地组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的,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反对食盐专卖与非暴力斗争的关系,排除C项;要求英国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是甘地在1942年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解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都属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斗争形式多样,既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有无产阶级领导的武装斗争,还有反法西斯民族解放运动,既有暴力斗争,又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从全球观点来看,这些事件反映出当时亚非拉反殖民斗争具有多样性,D项正确;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殖民扩张的性质并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国际环境”对“各国反殖斗争”的影响,排除B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世界殖民体系”是否已经彻底瓦解,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多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但一些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其中包括埃及华夫脱运动、摩洛哥哥里夫人民起义、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法西斯侵略等斗争,B项正确;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领导民族独立运动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排除A、C项;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根据材料1907亚洲许多国家的革命者和流亡者组成了“亚洲和亲会”,明确提出“本会宗旨在反对帝国主义”可知,亚洲各国革命者进行了联合斗争的尝试,A项正确;材料只提到了反对帝国主义,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亚洲各国尚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斗争仍在继续,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帝国主义各国的反应,排除D项。故选A项。
13.B
【详解】根据材料“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政治生活......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可知,列宁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亚洲开始觉醒,亚洲爆发了一系列的民族民主运动,如印尼共产党领导的反荷民族大起义、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胡志明领导的印度支那人民反法民族解放斗争等,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发生在1881年,是在一战之前,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C项和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印度甘地主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倡导以和平方式抵制政府、机关、法庭、学校以及采取总罢业、抵制英货、抗税等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D项正确;提拉克主张同英国殖民当局做一切形式的斗争,包括武装的暴力斗争在内,以实现印度独立自主,是印度国大党“极端派”领袖人物,并不主张“非暴力”,排除A项;桑迪诺是尼加拉瓜反美游击队领导人,扎格鲁尔是埃及独立运动领袖,二者均和印度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为振兴印度的经济,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印度圣雄甘地倡导“回到纺车去”,他认为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由此发起了手纺车运动,A项正确;只有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才能维护印度的民族经济,排除B项;“回到纺车去”属于非暴力不合作的内容之一,排除C项;甘地倡导“回到纺车去”的目的是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加强印度人民的团结”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解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洲觉醒时期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民族民主运动发展,同时期欧洲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也属于民主革命范畴,一并影响世界历史进程,B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出帝国主义的统治是否开始松动,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瓦解与欧洲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无关,排除C项;亚洲觉醒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没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7.(1)变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了在全球范围内的统治;传统社会和思想走向瓦解;欧洲建立了世界殖民统治秩序;亚洲民族主义革命日益暴烈。
(2)特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进行改革,但同时保留自己的民族特点。启发:对于外国的学习一定的立足本国国情。
【详解】变化根据“所有国家都不由自主地被拖入一个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那些政治和经济的现代性的标志,如现代科学、现代战争武器、机器工业、有效率的税收和执法形式等,无论在何处都非常相似”得出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了在全球范围内的统治;传统社会和思想走向瓦解;根据“欧洲人攫取了最大的利益。在其他地方,部落社会及因有的旧文化开始土崩瓦解。科学的思想到处改变着旧的思想方法”得出欧洲建立了世界殖民统治秩序;根据“亚洲各地集中爆发了民族主义革命,而且越演越烈了”得出亚洲民族主义革命日益暴烈。
(2)特征根据“他们必须把西方的科学和工业引进自己的祖国,但必须像日本人那样摆脱欧洲人的控制,自己掌握现代化进程并保留自身的民族特点”可知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进行改革,但同时保留自己的民族特点。由此得出的启发是对于外国的学习一定的立足本国国情。
18.(1)历史意义:打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表明工人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马克思主义诞生。
成果:
文献角度:《共产党宣言》《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实践角度:马克思成为第一国际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在亚洲和美洲,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
(2)关系: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
认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详解】(1)历史意义:根据材料“法国里昂工人起义”、“伦敦劳工”、“普鲁士纺织工人”、“一场场工人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工人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根据材料“打破了欧洲资产阶级统治者的歌舞升平”,可知欧洲的工人运动打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根据材料“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誓要为"幽灵"正名,以最接地气的语言,给工人运动以科学的指导。”,欧洲一场场的工人运动均以失败告终,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马克思主义诞生。
文献角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马克思指导工人运动的文献有《共产党宣言》《资本论》《法兰西内战》。
实践角度:第一国际是在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产生的。1848年革命后,欧洲资本主义飞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具有国际性质。与此同时,全世界劳动人民遭受的压迫日益加剧,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加强。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实践使各国无产阶级认识到,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敌人,而以往分散的斗争常常使他们遭到同样的失败,无产阶级必须在国际范围内联合起来,用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去对抗资产阶级的国际联合。这种国际主义意识促进了国际工人协会的产生。第一国际,是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卡尔·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实际上的领袖,1871年,第一国际法国支部参加了巴黎公社运动,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在亚洲和美洲,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2)关系:根据材料“在世界历史进入到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之后,怎样认识时代的特征?”,“正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适应时代的需要,创立了列宁主义。”并所学知识可知,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俄国革命相结合形成列宁主义,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
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或金融资本统治,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金融垄断是帝国主义最显著的表现和最高的阶段。列宁指出:“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确切和完备的定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这个特点分三个方面: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垄断代替自由竞争,是帝国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帝国主义的实质。”进而,列宁还做出了“资本 主义转变为帝国主义,在客观上就必然产生帝国主义战争”,而“帝国主义战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等马克思主义论断。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经过第二次科技革命,“一战”前俄国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俄国只是一个中等发展水平的资本主义国家,保留了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具有明显的军事封建色彩。对外国资本严重依赖。沙皇专制制度与垄断资本相结合,使俄国政治落后,帝国主义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特别突出,使得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与农民反对地主的革命结合起来,革命力量十分强大。俄国无产阶级的战斗性和组织性、革命性都优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且有成熟的政党领导,这些构成了对统治阶级和旧秩序的严重威胁。以上说明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