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课件(共16张PPT)-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课件(共16张PPT)-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3-31 21:5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4.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一、电子的发现
阴极射线的本质是什么?
J.J 汤姆孙
J.J Thomson
1857 ~ 1940
英国
赫兹
H.Rudolf Hertz
1857 ~ 1894
德国
认为阴极射线是一种“电磁波”
认为阴极射线是一种“高速粒子流”
k
A
B
D2
P2
p1
p3



D1
1.汤姆孙的气体放电管
2.实验
(1)不加任何场,
射线不偏转,射到P1
k
A
B
D2
p1



D1
(2)垂直加电场,
+
-
P2 
说明:阴极射线带   电

偏转
后直线并射P2
(3)加电场和磁场
可以测出速度大小
为使射线由P2点回到P1点,所加磁场方向如何?
B
qvB
qE
v
(4)只加磁场
B
qvB
阴极射线只受洛伦兹力作用,做匀速圆周运动。
阴极射线的比荷:
电子
光电流
β射线
热离子发射
结论3: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比原子更基本。
结论1:不同材料的阴极射线的比荷都相同。
结论2: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被称为电子。
3.实验结论
4.密立根“油滴实验”
密立根
2、根据比荷,可以计算出电子的质量
3、质子质量与电子质量的比值
mp/me=1836
1、通过“实验”精确测量出电子电荷量,
并指出电荷是量子化的。
二、汤姆孙的“枣糕”模型
1.汤姆孙发现________,使人们认识到________有复杂结构,揭开了研究原子的序幕。
2.汤姆孙的“枣糕”模型:
(1)原子是一个____________;
(2)________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
电子
原子
球体
正电荷
三、α粒子散射实验
1.实验装置:放射源,金箔,
显微镜,荧光屏
α粒子散射实验演示
2.实验过程:
α粒子从铅盒射出,形成细射线打在金箔上,被散射的α粒子打在荧光屏上产生闪光,用可转动的显微镜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二、α粒子散射实验
3.实验现象(记住):
① ________α粒子基本沿原方向前进;
② ________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
③ ________偏转超过90°;
④有的几乎达到180° 沿原路返回。
二、α粒子散射实验
绝大多数
少数
极少数
4.实验分析:
(1)电子能否使α粒子发生大的偏转?
二、α粒子散射实验
(2)少数α粒子发生大的偏转的原因?
不能
① 原子中的正电荷部分,汤姆孙原子模型
无法解释。
②发生大偏转要求:原子的几乎全部质量
和所有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中心的一个
很小的核上。
③原子核对α粒子的斥力使得少数α粒子发
生大的偏转。
5.实验意义:
(1)否定汤姆孙原子模型。
二、α粒子散射实验
(2)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三、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2.原子的几乎全部质量和全部正电荷都集中
在原子核里。
1.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
3.原子核大小:原子核半径R的数量级为10-15m
原子大小:原子半径R的数量级为10-1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