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堂同步练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一、选择题
1.下面统计图中的“某时段”应是( )
A. 1911—1918年 B. 1949—1956年
C. 1958—1965年 D. 1978—1985年
2.下图是现代画家吴静波在1956年创作的《竞赛》,它再现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场景。这幅画反映了( )
A.农业合作社的集体生产 B.土地承包经营后的丰收
C.人民公社社员劳动场景 D.生产大队里的分工协作
3.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可见( )
A.变革农村生产关系的必要性 B.发展社会主义工业的迫切性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仿效苏联经济模式的局限性
4.三大改造时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企业利润分配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这些做法( )
A.纵容了大资本家的剥削 B.有助于改革的顺利开展
C.体现了“右倾”主义思想 D.照搬了苏联的相关做法
5.下图照片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经济领域重大变革的一个场景。这一变革的作用是( )
A.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B.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保卫了广大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在1956年1月25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陈云对毛泽东说:“公私合营以后,东来顺的涮羊肉嚼不烂了,芝麻酱不香了,糖蒜不甜了;全聚德的烤鸭也不好吃了……”材料表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A.造成了产品质量的普遍下降 B.存在着过急过粗过快的问题
C.遭到所有资本家的强烈抵制 D.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7.如果为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
A.解放战争艰难曲折 B.社会制度除旧布新
C.改革开放激流勇进 D.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8.1953年,毛泽东认为,农业问题、粮食问题已经成了我国工业化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消除这一障碍的办法,就是要尽快引导农民通过合作化走向集体化。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A.为了变革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 B.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C.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服务 D.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9.随着三大改造的稳步推进,中国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中国,需要一部更为完善的法律基础来立国安邦。这说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
A.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诉求 B.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
C.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10.三大改造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是因为三大改造( )
A.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开始实施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使中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
11.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领域的概况(部分),表中所示现象说明当时我国( )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广泛建立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
C.生产关系改造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D.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祖祖辈 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
(1)材料一中中央人民政府为实现广大农民的梦想而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材料二:1952 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2)材料二中的各项所有制经济数据占比说明了?
材料三: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摘编自《历史纵横》
(3)根据材料三,概括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的原因。
(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对比,你认为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参考答案
1.B 2.A 3.A 4.B 5.A 6.B 7.B 8.C 9.B 10.A 11.C
12.答:(1)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
(2)说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居于主导地位。
(3)提高劳动生产率;避免贫富两极分化;改善农民生活;为工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4)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从农民的利益出发;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