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答案
第一组答案:
1.(1). 道理 (2). 反思 (3). 停止 (4). 凝结
2. (1)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2)(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3.B 4.甲文侧重教和学的辩证关系,乙文侧重学习的意义及学习应有的态度.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第二组答案:
1.①困:困惑。②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③究极:穷尽,终极。④再三:一次又一次。
2.①重点词:虽,即使。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句意: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是不知道它的好处的。
②重点词:觉,发觉。向,以前。犹,好像。句意:发觉之前所阅读收获的东西,仅仅是这些书本中的十分之二三罢了。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有误,“参会”古今义不同,古义是综合和比较;
B.有误,“温故知新”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教学相长”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C.正确;
D.有误,赵翼能“知不足”,能“自反”。
故选:C。
乙序意思分几层:第一,少年读书,未深入,却以为读懂了。第二,晚年回首读书,发现以前只懂了十之二三。第三,很后悔少年读书不精,否则可以增进才学。第四,老了已不能进步了,但要告诉大家这个道理。赵的本意是少时读书要用功,读出真意,但其实是做不到的,因为很多书只有阅历深了,才能读懂。且读书也是对话,同样一个问题,答案会不同的。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乙文中“惜乎老至耄及,精力已衰,不复能与古人争胜。然犹幸老而从事于此,虽不能力追,而尚能见到,差胜于终身不窥堂奥者”,可以看出乙文强调的是:少时读书要用功,读出真意,但其实是做不到的,因为很多书只有阅历深了,才能读懂。且读书也是对话,同样的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
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
译文:年轻时读唐宋以来诸家诗,经常不终卷,便觉得自己才思涌出,于是不能静心思考。究尽从唐宋诸家诗中得到的本领,不过和当时一.般选家不相上下,不过是知其大概罢了晚年无事,拿来唐宋诸家的全集,再三玩味才慢慢在唐宋诸家诗中看到了真才学,真境地。也明白了以前所知晓的仅是其中很少一部分。
于是暗自懊悔:假如几十年前,很早就从这方面探求推理,能够领悟各家的独到之处,将他们相比较,那些才能高的人,可以扩展我的才华:那些功夫深厚的人,可以使我的学问有长进:一定能将他们吸收、综合和比较,自成一家,可惜年纪大了,精力已经衰竭,不再能和古人争个上下了。但是我还幸运的是到老了还能从事这件事,即使不能奋力追赶,但还能看到,略微超过那些终身都不.能明白其中奥妙的人。
第三组答案:
1.A 【点拨】应为“教导”的意思。
2.(1)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2)我已经熟悉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巧。
3. D 【点拨】他并没有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而是不愿在学习上浅尝辄止。
4.示例: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志向;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之知不足。”
译文: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对他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神情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 ”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回答道:“老琴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样说的,这支曲子叫做《文王操》啊!
第四组答案
1. (2分)B.
2. (4分) ①.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或: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导别人才能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 ②. 人的学习,有的人过失在于学得过多而不去思考,有的人过失在于学得过少,有的人过失是把学习看的太容易,有的人过失是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
3.(3分)A.
4.(3分) 甲文论述的是教学相长而乙文将的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并纠正学生的缺点。
【翻译】
学生有四种过失,当老师的一定要知道。人们的学习,有的错在贪多,有的错在求少,有的错在认为知识太简单,有的错在学知识半途而废。这四种过失产生的原因,心理状态是不同的。知道了他们的心理状态,这样以后才能补救他们的过失。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他们的长处,并且补救他们的过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
第一组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②而二螯③,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①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②跪:蟹脚。③螯:蟹钳。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2分)
(1)虽有至道
(2)然后能自反也
(3)学不可以己
(4)冰,水为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3. 下列关于【甲】【乙】两篇文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甲文开头从“嘉肴”谈起,用意不在于谈论“嘉肴”,而是为了用“嘉肴”类比“至道”,然后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B. 甲文文末引用《尚书》中“学学半”这句话,在告诉我们: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C. 乙文第三段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设喻,阐述学习应该做到:逐渐积累,坚持不懈,专一不躁。
D. 两篇文章都是有关“学习”的论述,甲文侧重“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乙文侧重学习的意义及学习应持的态度
4. 甲乙两文都是有关学习的论述,但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少时阅唐宋以来诸诗家,不终卷,而己之才思涌出。遂不能息心凝虑①,究极本领。不过如世之选家,略得大概而已。晚年无事,取诸家全集,再三展玩②,始知其真才分、真境地。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因窃自愧悔:使数十年前,早从此寻绎③,得识各家独至之处,与之相上下④,其才高者,可以扩吾之才;其功深者,可以进吾之功;必将挫笼参会⑤,自成一家。惜乎老至耄⑥及,精力已衰,不复能与古人争胜。然犹幸老而从事于此,虽不能力追,而尚能见到,差胜⑦于终身不窥堂奥者。
(选自清 赵翼⑧《<瓯北诗话>小引》)[注释]①息心凝虑:静心思考。②展玩:展读,赏玩。③寻绎:探求推理。④相上下:相比较。⑤挫笼参会:吸收、综合和比较。⑥耄:八九十岁。⑦差胜:略微超过。⑧赵翼:清代文学家,常州人,乾隆进士。《瓯北诗话》是赵翼的诗论专著,选文是这本书的自序。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2分)
①教然后知困
②学学半
③究极本领
④再三展玩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中“嘉肴”“大概”“参会”“终身”四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相同。
B.《论语》中的“温故知新”与甲文中的“教学相长”提示我们:学习方法灵活多样,选择恰当的方法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C.赵翼曾经评论说很多人读经典是“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从乙文的“愧悔”来看,他自己也犯过相同的错误。
D.赵翼虽能“知不足”,但是不能“自反”,忘记了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警告,晚年落得个“意与日去”“悲守穷庐”的结局。
4.请简要分析乙文的写作目的。(3分)
第三组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
【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②,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③,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④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释】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③为人:作曲的人。④《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兑命》曰“学学半”(学习) B.不知其旨也(味美)
C.可以益矣(增加,加深) D.师襄子辟席再拜(同“避”)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
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
4.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组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兌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学记·虽有嘉肴》)
【乙】 学者①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②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④。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⑤善而救其失者也。(《学记·长善救失》)(①学者:②或:有的人③止:停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④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⑤长:读zhǎng。)
1.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 教然后知困(困:不通,理解不清) 虽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
B.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强:坚强) 学学半古义(学:教)
C. 学者有四失(失:毛病,缺点)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救:纠正)
D.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长:用作动词,发扬(他们的长处)) (善:长处)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是: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两者之间是并列关系。
B.【甲】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C.【乙】文侧重于讲解学生的四种过失和产生过失的原因。教师的作用就是在于发扬他们的优点,补救他们的过失。
D.【乙】文告诉我们就人而言,学生的学习出了毛病,根本原因就在心理状态。所以,真正好的老师,首先是个好的心理学家,能够意识到学生的缺陷并及时弥补。
4.甲乙两文论述的关点有什么不同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