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晓天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
班级:
姓名:
成绩
:
装
订
13
、
(
6
分
线
)生物
命题范围: 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至第二章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CO2、糖蛋白、尿素 B.唾液淀粉酶、DNA聚合酶、胰岛素
C.K+、血浆蛋白、性激素 D.Ca2+、载体蛋白、胃蛋白酶
2.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某同学早上经常来不及吃早餐就去上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同学不吃早餐时,血浆流经肝脏细胞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B.该同学气喘吁吁赶到学校时,呼吸系统加快排出CO2并获取O2,维持机体正常
C.该同学即便来不及喝水,90%以上的血浆渗透压也能靠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来维持稳定D.该同学的血浆pH在7.35~7.45之间波动,与HCO3﹣等物质有关
3. 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履虫细胞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可进入血液中
C.机体组织水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仍可以相互交换
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4.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①②
B.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
C.②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D.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
6.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和淋巴液
C. ②表示重吸收作用,I表示的系统是呼吸系统
D.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只须通过肺泡壁即可完成
5. 血浆渗透压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血浆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血浆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B.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也决定血浆渗透压大小
C.正常体温下,人体血浆渗透压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D.淋巴液通过回流至组织液,再进入血浆,影响血浆渗透压大小
7.一种食物往往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它们经过消化、吸收、代谢之后也会产生多种不同化学性质的代谢产物。这些产物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还有很多呈中性。不能随意根据一种代谢产物来认定原来食物的酸碱性。事实上,人体的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等能够控制酸碱平衡,同时血液中有很多缓冲对,它们组成了身体内部的酸碱缓冲系统。在正常人体内,酸碱度能够维持相对稳定。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物经代谢后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的物质,但人体的pH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B.缓冲对调节pH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C.多吃“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可以调节人的“酸碱体质”
D.人体内的缓冲对主要包括HCO3﹣/H2CO3、HPO42﹣/H2CO3等
8. 稳态失衡是机体病理生理变化之一,下列恢复机体稳态的方法错误的是( )
A.脑组织水肿患者可使用提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
B.急性腹泻患者可输注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
C.长期进食障碍患者可输注葡萄糖生理盐水
D.炎症患者可输注无菌的蒸馏水配制的水溶性药物
9. 2017年,科学家利用“人造子宫”抚育出了一只健康的小羊羔。从内环境稳态的角度分析,以下不属于“人造子宫”必备条件的是( )
A.适宜的温度、酸碱度 B.一定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糖类、脂肪等
C.以高浓度的NaCl溶液维持渗透压 D.专门的营养物质输入和代谢废物输出的通道
10. 地震发生时,灾民们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食物缺乏和各种疾病。许多人都出现了全身浮肿的现象。这时造成浮肿的原因主要是( )
A.寄生虫感染 B.体内严重缺少无机盐 C.肾小球发炎 D.体内严重缺少蛋白质
11.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为7.35~7.45,血浆pH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CO、H2CO3等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
④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浆pH
A. 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⑤
1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引起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大,使肺泡腔渗出富含蛋白质的液体,进而导致肺水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的原因是血红蛋白渗出
B.肺微血管内、外液体中的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基本相同
C.血浆中的成分大部分可回流到组织液,有少部分会进入淋巴
D.肺微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13.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如果某器官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某人长期通过节食减肥,有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B.寒冷时手脚冰凉,说明内环境稳态已被破坏
C.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脱水,说明其内环境稳态已失调
D.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人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等症状,这与氧气供应不足有关
14.科研团队在“模拟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实验中,比较了清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血浆)在加入碱后pH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实验材料类型和NaOH的量
B.清水组中无维持pH稳定的物质存在
C.加入NaOH溶液后,血浆的pH变化趋势与缓冲液组相似
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15.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B.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外周神经系统
C.脑和它所发出的神经构成中枢神经系统
D.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16.如下是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念图,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是大脑 B.③能调节呼吸、血压等生命活动
C.④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D.⑤具有接受信息、传出信息的功能
17.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某同学在公开演讲时,由于过度紧张,导致手足发凉,此时( )
A.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引起皮肤血管收缩 B.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引起皮肤血管舒张
C.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引起皮肤血管舒张 D.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引起皮肤血管收缩
18.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某校中学生集体观看了这个伟大的时刻,此时学生的自主神经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交感神经兴奋,瞳孔收缩 B.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
C.副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 D.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减弱
19.人类大脑中有一类能够促进睡眠的神经元,这类神经元通过抑制“清醒”神经元的活动使机体产生睡觉的欲望。下列与该调节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神经元的大小和形态基本相同 B.受抑制神经元的膜电位不发生任何变化
C.两类神经元之间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D.在该调节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20. 如图为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局部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B. 刺激图中1、2、3、4四处,均能引起肌肉收缩
C. 刺激3处时,兴奋部位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
D. 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21. 海洋馆中的海豚表演是最吸引游客的节目,海豚表演节目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下列与反射和反射弧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B. 一个神经元就可完成完整的反射活动
C. 只要反射弧完整就会出现反射活动 D. 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22. 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
B. 若①处受到破坏,刺激③仍能引起④的反射活动
C. 结构④的组成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 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①②③④⑤
23.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将电流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b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d是ab的中点,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测得b处的电位变化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处产生的兴奋由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交替传导到b处
B.适宜电刺激d处,该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图2中,③的出现是Na+大量内流、K+大量外流所导致的
D.若将该神经纤维置于高浓度NaCl溶液中,则③会向上移动
24.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
B.当兴奋传到d时,d点膜内电位变化为由负变为正
C.兴奋由c传到e时,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D.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25.如图为神经元甲、乙形成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点受到适宜刺激而兴奋,兴奋处膜电位发生变化,这是K+外流引起的
B.神经冲动由甲传向乙不需要消耗能量
C.刺激b点和c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均偏转两次
D.甲释放的神经递质需要与乙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引起乙膜电位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50分)
26. (8分)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 (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中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通过_____层生物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 有氧呼吸的第_____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2分)
(4)如果该图为胰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饭后 4 个小时后的 B 端与 A 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激素是 _____。
(5)如果图中①细胞为胰岛 B 细胞,则其合成胰岛素的细胞器是 _____,该种激素存在于上 图中的_ _____部位(填标号)。
27. (12分)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图甲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Ⅰ、Ⅱ是有关的生理过程。图乙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②④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回答问题:
(1)图甲中的D表示______。葡萄糖从体外进入肝脏细胞至少需要通过____层磷脂分子。
(2)图甲中的a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 (填序号),与③相比,①含有更多的_________ (化学物质)。①中该物质减少会引起组织水肿,原因是 。(2分)
(3)下表为人体内几种不同体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则该表ABCD中与图乙中⑤和①相对应的字母分别是________。
成分(mmol/L) Na+ K+ Ca+ Mg+ Cl﹣ 有机酸 蛋白质
A B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C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D 10 140 2.5 10.35 25 ﹣ 47
(4)正常人的血浆pH值是____________,血浆pH值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其中含有很多缓冲对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其次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5)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___________。体检时,通过检查血浆的_______________两方面来预示机体是否处于健康状态。
28.(10分)如图是从动物体内剥离出的一个蟾蜍屈肌反射实验装置的结构模式图。已知药物X能阻断蟾蜍的屈肌反射活动,肌肉不能发生收缩,但不知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还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或是两者都能阻断。现有一个如图所示的屈肌反射实验装置,请利用该实验装置从A、B、C、D、E中选择四个位点作为实验位点进行探究。(在实验位点可以进行药物处理或电刺激。假设药物X在实验位点起作用后,其作用效果在实验过程中都不能消除。)实验步骤:
(1)①将药物X放于________点,再刺激________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②将药物X放于________点;再刺激_________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2)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
若①处理后肌肉___________,②处理后肌肉__________,说明药物X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若①处理后肌肉___________,②处理后肌肉__________,说明药物X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
若①处理后肌肉______,②处理后肌肉_______,说明药物X是两者都能阻断。
29.(12分)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
(2)缩手反射时,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________。
(4)细胞合成的神经递质,经过_________包装加工,通过_________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到突触间隙,被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识别。
(5)若刺激图丙中b点,该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刺激图丙中b点时,图中_________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突触_________个。
30. (8分)神经和肌肉之间兴奋的传递是通过神经—肌肉接头实现的,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由接头前膜、接头间隙和接头后膜(肌细胞膜)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传递的过程如上图所示:兴奋以_______形式传导至接头前膜→接头前膜电位逆转→_________→突触小泡向接头前膜移动并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受体结合→Na+__________ (填“内流”或“外流”)→肌肉收缩。
(2)当兴奋在迷走神经—心肌接头处传递时,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K+__________ (填“内流”或“外流”),使心肌细胞收缩减弱。
(3)轴突末梢膨大并嵌入由骨骼肌或心肌细胞膜形成的凹陷中,骨骼肌或心肌细胞膜进一步形成许多皱褶,推测这种皱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从而有利于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
(4)下图a部位为神经纤维与肌细胞接头,将2个微电极置于图中b、c两处神经细胞膜外,并与灵敏电流计正负两极相连。刺激e处,肌肉收缩且电流计指针偏转,说明e处位于反射弧的________上,此时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次数和方向情况为_____________。在b、c、d、e、f处施加刺激,能够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的是_______处。舒城晓天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生物
一、单选题
1.C 2.C 3. C 4.C 5.C 6. D 7.C 8. D 9.C 10.D
11.C 12.D 13.B 14.D 15.C 16.D 17.A 18.B 19.C 20.D
21.A 22.C 23.D 24.D 25.D
二、非选择题
26. (8分)(1)②③ (2) 6 三 (3)②中含大分子蛋白质,③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4)胰高血糖素 (5)核糖体 ②③④
27. (12分)(1)肺 14
(2) ① 蛋白质 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3)DB (4)7.35-7.45 HCO3-和H2CO3 HPO42-和H2PO4-
(5)相对的 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
28.(10分)
(1)D E B C
(2)收缩 不收缩 不收缩 收缩 不收缩 不收缩
29.(12分)
(1) 感受器 d 树突膜或细胞体膜
(2)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持续兴奋
(4)高尔基体 突触小泡
(5)由正变负 Na+内流 a b c d e 4
30. (8分)
(1)电信号(或神经冲动) Ca2+内流(引起细胞质Ca2+浓度增高) 内流
(2)外流
(3)扩大接头后膜膜面积,增多(钠离子或钾离子)离子通道的数量(或增大接受信号的膜面积,有利于接受神经递质)
(4)传出神经 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