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01 19:4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被人类活动破坏后,很难恢复,主要原因是这里(  )
A.生态环境脆弱 B.经济发展水平低
C.人类活动的历史短暂 D.地表崎岖不平
2.与黄土高原相连的地形区是(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东北平原
3.下列聚落属于黄土高原传统民居的是( )
A. B. C. D.
4.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因素主要是
A.陡坡退耕还林、还草
B.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
C.黄土土质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D.降水集中,多暴雨
5.观察同等降水量,不同植被下水土流失实验得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是
A.植被茂密,水土流失严重
B.植被稀疏,水土流失较少
C.植被疏密与水土流失无关
D.植树种草是减少水土流失的重要方法
6.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最大的高原
B.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黄土层深厚,植被覆盖好
D.北依阴山,南邻秦岭
7.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形平坦 ②土质疏松 ③植被少 ④过度开垦 ⑤降水集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③⑤
8.针对黄土高原的地表现状,采取的治理措施正确的是( )
①植树种草,增大植被覆盖率 ②鼓励生育,扩大人口规模
③积极发展畜牧业 ④缓坡建梯田,陡坡种草,坡脚建挡土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2002年我国成功地对黄河下游进行了调水冲沙实验,以减轻河床的淤沙程度,在这次实验中,起关键作用的水利工程是( )
A.葛洲坝 B.龙羊峡
C.刘家峡 D.小浪底
10.关于黄土高原的主要工业中心与所在省区的连线正确的是( )
A.太原—陕西 B.西安—甘肃 C.兰州—山西 D.宝鸡—陕西
11.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植树种草修梯田堤坝 ②退耕还林还草
③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④开垦坡地扩大耕地面积
⑤把地承包给个人栽培果树建立水果基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这里地表支离破碎,生产条件差,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彻底治理黄土高原,是我国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气候湿润,黄土疏松
B.降雨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C.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D.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
13.整治黄土高原的中心任务是(  )。
A.制止滥垦滥伐
B.开辟梯田,发展农业生产
C.在沟口打坝淤地,不让水土出沟
D.搞好水土保持
读甲、乙两地景观图,完成下面14-16小题。
14.关于甲地景观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开阔坦荡 B.黄沙万里 C.千沟万壑 D.雪峰连绵
15.针对甲地的地表现状,应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
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②杜绝放牧,禁止发展畜牧业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④整修梯田、修筑挡土坝等工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形成乙地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黄河下游水土流失严重 B.黄河携带甲地泥沙在此沉积
C.黄河上游大量引水灌溉 D.黄河在此处断流
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17-18小题。
17.对图示地区的人类活动做法正确的是( )
A.a地——地势平坦,大力发展畜牧业
B.b地——发展梯田种植水稻
C.c地——打坝淤地,拦沙蓄水
D.d地——修筑梯田
18.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临秦岭,北抵长城。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完成下面19-21小题。
19.图中表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①③② D.②④③
20.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B.植被遭到人为破坏
C.黄土土质疏松 D.降水集中,多暴雨
21.针对黄土高原地表现状,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
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 ③合理放牧,规定合理的载畜量④实施修建梯田、修筑挡土坝等工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解答题
22.阅读下图,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北方地区疆域。请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山脉:A ;D 。高原:B 。C 海域:E F
(2)请指出北方地区的两个大平原。
(3)北方地区发育了两种类型的土壤,请指出。
(4)北方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5)列举两个独特的“黄土风情”。
23.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还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包括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____(山脉)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地区。
(2)黄土高原地处我国沿海向内陆的过渡地带,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____毫米以下,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____。冬季平均气温常年在____℃以下。
(3)黄土高原经流水的长期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是世界上____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改善自然环境,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如____等。
(4)该地区矿产丰富,目前陕西、山西两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____基地。
参考答案
1.A
【详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在经受人类活动的破坏后,很难恢复,故A符合题意。
2.C
【详解】黄土高原北连内蒙古高原,其与华北平原之间有太行山脉阻隔,与四川盆地之间隔着秦岭,与东北平原则相距更远.故选C.
3.D
【详解】黄土高原传统民居形式以窑洞为主,且窑洞多依地形而建,具有很强的集聚性,充分适应了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和性质,即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如图所示:图D。故选D。
4.B
【详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造成,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人为原因: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故选B。
5.D
【详解】试题分析:
据图可以看出: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烧杯里的水就越少,水土流失的状况就相对不会特别严重,烧杯里的沙土就越少;而植被覆盖率越低,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弱,烧杯里的水就越多,水土流失的状况就会严重,烧杯里的沙土就越多。因此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是:植树种草是减少水土流失的主要方法,故本题选D。
6.B
【详解】A.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故错误;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故正确;
C.黄土高原以深厚的黄土层而得名,植被条件差,故错误;
D.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到祁连山,北至长城,南邻秦岭,故错误。
7.D
【详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②黄土土质疏松;③植被稀少;⑤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④过度开垦属于人为原因;故选项②③⑤符合题意,故选D。
8.C
【详解】人们认识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积极的采取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保持水土。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和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增加植被覆盖率,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退耕还林、还草,缓坡建梯田,坡脚建挡土坝,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①④正确;在黄土高原地区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和大力发展畜牧业是错误的做法,②③错误。C正确。故选C。
9.D
【详解】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千米,以减淤、防洪、防凌为主要功能,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设施,能够有效提高黄河水资源的利用效率,2002年我国成功在小浪底进行了调水冲沙实验,减轻了河床的淤沙程度。
10.D
【详解】太原—山西,西安—陕西,兰州---甘肃,宝鸡—陕西,故选择答案D。
11.B
【详解】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土壤裸露,一遇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黄土高原重点治理水土流失,首先要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减少放牧数量,保护现有的植被。在坡地开垦扩大耕地面积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黄土土质疏松;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
1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人们不合理的利用土地,如不断开荒种地、过度放牧(毁草毁林)、采矿、修路等,因此整治黄土高原的中心任务是大力植树造林,搞好水土保持。
14.读图可知,甲地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C项正确,A、D项错误;“黄沙万里”无法从该图中看出,B项错误。故选C。
15.读图可知,甲地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为治理该地的水土流失,可以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①正确;合理安排放牧量,②错误;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③正确;整修梯田、修筑挡土坝等工程,④正确。故选D。
16.读图可知,乙地景观是黄河下游的“地上河”,地上河的形成是由于黄河途径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携带大量的泥沙,黄河进入下游水流平缓,泥沙淤积,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河,B项正确。故选B。
17.由图可知,黄土高原主要位于半湿润区,图中a地地势平坦,属于黄土塬地形,适宜种植业发展,故A错误;黄土高原主要位于半湿润区,地势较高,降水较少,水源不足,不适宜水稻种植,应该种植小麦,故B错误;图中c地位于沟谷之中,适宜打坝建库,储蓄雨水,控制水土流失,故C正确;图中d地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发展植被,防治水土流失,是最适宜的做法,不适合修筑梯田,这样会加剧水土流失,故D错误。故选C。
18.图中甲位于沟谷中,容易受洪水侵袭,不适宜建窑洞,故A错误。图中乙处位于山脊部位,地势较高,而且位于黄土塬的南坡,阳光充足,适宜建设窑洞,故B正确。图中丙位于黄土塬的北坡,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大,阳光照射时间短,不适宜建窑洞,故C错误。图中丁位于沟谷中,容易受洪水侵袭,而且位于黄土塬的北坡,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大,阳光照射时间短,最不适宜建窑洞,故D错误。故选B。
19.读图知,①是太行山脉,②是乌鞘岭,③是秦岭,④是黄河,A符合题意。故选A。
20.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故选B。
2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形态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具体措施是大力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合理载牧,规定合理的载畜量,退耕还林还草,以及整修梯田、修筑挡土坝等工程。①②③④都符合,故选D。
22.
(1)读图可知,A是我国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D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B是我国的内蒙古高原,C是我国的青藏高原。E是我国的内海—渤海。E是我国的黄海。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位于北方地区 平原有: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的东北平原孕育着肥沃的黑土,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则分布着广泛的黄土。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主要的气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其以北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坡的风土人情有许多,例如羊肚头巾、信天游,窑洞、祭祀土地、祭祀黄帝等。
23.
(1)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大致东到太行山,西抵乌鞘岭,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跨山西、陕西北部、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海拔800~2500米黄土高原属于我国北方地区。
(2)
黄土高原地处我国沿海向内陆的过渡地带,该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处于半湿润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因为处于北方地区,即位于0°等温线以北,故冬季平均气温常年在0℃以下。
(3)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地区,这里水土流失严重,为改善自然环境,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有:①生物措施:植树造林或植树种草;(坡陡处)。②工程措施:建梯田(坡腰处)、修挡土坝(坡脚处)。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例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如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4)
黄土高原矿产丰富,尤其煤矿、铁矿储量大,因此钢铁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目前陕西、山西两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