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10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探究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10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探究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03 06:5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10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探究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探究题
1.(2022·统考二模)为了研究无机盐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配置培养液X与Y,X含有绿藻所需全部无机盐,Y与X相比仅缺少镁,且无机盐含量、温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
②用培养液X和培养液Y分别培养数量、生长状况相同的绿藻;
③测定相同时间内,不同光照强度下氧气释放量,记录结果如图所示。
(1)请结合上述实验方案,说明小明进行本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
(2)通过学习,小明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且光合作用的强弱除了可以用氧气释放量表示,还可以用有机物积累量表示。请你利用以下器材,帮助小明设计一个实验,通过测量有机物积累量来反映培养液X和Y中绿藻光合作用的强弱。实验器材:500 毫升烧杯若干只,天平,烘干设备,来源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绿藻若干(假设相同质量的绿藻千重相等)。( )
2.(2022·浙江台州·统考一模)光合作用是自然科学中伟大的发现。但它的发现却是一个曲折的过程,阅读资料回答:
(1)材料②实验推翻了①的结论,海尔蒙特实验中显示减少不到100克的土壤成分是___________。但他的观点也不科学,原因是___________。
A.没有意识到植株中的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B.没有考虑土壤中水分也会发生蒸发散失
C.没有认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与光合作用
D.没有留意到植株会蒸腾大部分的水分
(2)材料④的实验中一组小鼠死亡,另外一组小鼠能正常生活证实了是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产生了___________。(填气体名称)
(3)材料⑤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 。
3.(2022·浙江宁波·统考一模)某科学兴趣小组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如下实验:用少量NaHCO3(水溶液呈弱碱性)和BTB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TB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O2浓度的增高由蓝变绿再变黄),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浅绿色溶液均分到7支试管中,其中6支试管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1支试管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如表所示。。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
水草 无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距日光灯的距离(cm) 20 遮光 100 80 60 40 20
50min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浅绿色 黄色 浅黄色 黄绿色 浅绿色 浅蓝色 蓝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少量NaHCO3和BTB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在实验前要进行杀菌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3号试管虽有灯光照射,但溶液的颜色却由浅绿色变成浅黄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本实验用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来研究该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关系,下列选项中与此科学方法相同的是_______。
A.用小磁针是否偏转来判断通电导体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B.用黄豆和芝麻混合后的体积变化来判断分子间是否存在空隙
C.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4.(2022·浙江衢州·统考一模)为了研究植物呼吸作用,小科进行了以下实验:
Ⅰ.选取两份等量且生长状况相同、具有完整根茎叶的新鲜菠菜,编号为甲组和乙组。甲组菠菜用开水烫2~3分钟,乙组不作处理。然后将两份菠菜分别放入两个不透光且密闭的相同恒温箱中,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箱内(如图1)
Ⅱ.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探头,采集24小时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并自动生成两种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2和图3.(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实验分析与评价:
(1)实验中采用的箱子是不透光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菠菜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中的___________进出植物体的。
(3)根据图2和图3可知,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得快后升高得慢,原因是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装置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导致菠菜呼吸作用___________。
5.(2022·浙江衢州·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衢州学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校联考三模)小柯同学为了研究动、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资料:碱石灰是由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组成的混合物,可以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1)小柯选择某种昆虫做实验,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装置,若昆虫和人体一样都是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小柯将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为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柯采用研究动物呼吸作用的方法,利用锥形瓶、单孔橡胶塞、玻璃导管、小试管棉线、碱石灰、红墨水、注射器等器材组装实验装置。实验中,小柯将浸泡在水中的种子捞出来马上放进锥形瓶,将带有碱石灰的小试管放进锥形瓶内,立即把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将锥形瓶塞紧,紧接着,用注射器往导管内注入红墨水,实验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小柯发现:一开始,红墨水总是向导管口移动并溢出,小柯再次将红墨水注入导管内。反复多次后,红墨水才停在导管内,稍后红墨水向锥形瓶移动,并且移动速度很快,大约5分钟红墨水就通过了导管进入了锥形瓶。小柯查阅资料后得知植物种子的呼吸作用不可能使红墨水如此快速地移动,实验中红墨水如此移动的原因是______。
(3)最后小柯选用澄清石灰水代替碱石灰重新设计实验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装置如图丙所示,你认为用澄清石灰水代替碱石灰的好处是______。
6.(2022·浙江杭州·统考二模)小徐对教材中“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实验做了改进,步骤是:准备4个相同的容量瓶并加等量清水,取12株长势相近、健康的水培绿萝,随机分成三组,保证每组叶片数相同;第①组不做处理,第②组剪去部分根系,第③组摘除叶片,以上三组分别插入3个容量瓶中;第④组不放绿萝;每组滴加2毫升植物油。放在阳光下,6小时后测量并记录容量瓶中液面下降的高度差,如表所示。
组别 第①组 第②组 第③组 第④组
液面下降的高度差/cm 1.4 0.9 0 0
根据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1)滴加2 毫升植物油的目的 ___________ ;
(2)通过观察①③两组液面下降的高度差,可以得出___________:
(3)取12株绿萝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
(4)设置实验组④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7.(2022·浙江丽水·统考一模)小科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设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忽略灯对环境温度的影响,碳酸氢钠缓冲液能够使溶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保持不变。
请回答:
(1)“若灯亮时,试管中会有气泡产生,灯熄灭则没有”,这一现象说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
(2)实验中每隔 5 分钟改变一次试管与灯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若出现___________ 这一现象,则可得出结论: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速率越快;
(3)请再设计一种控制光照强度的方法____________。
8.(2022·浙江衢州·统考二模)用银边吊兰(银边部分的叶肉细胞不含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条件的探究性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银边吊兰放置在黑暗处48小时后,用两片1cm×1cm不透光的黑色纸片夹在叶片绿色部分的C处;
②把银边吊兰放在阳光下照射4~6小时再剪下该叶片,用剪刀在叶片中分别剪下三个叶圆片A、B、C,如图所示;
③把叶圆片都分别放入盛有___________的小烧杯中,再将小烧杯放入水中水浴加热脱色;
④取出叶圆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向其滴加碘液;
⑤几分钟后用清水洗掉碘液,观察叶圆片的颜色。
(1)将步骤③中▲处补充完整;
(2)为了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应选择___________两种叶圆片进行对照;
(3)如果观察到叶圆片A变蓝,C不变蓝,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9.(2022·浙江宁波·统考二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请分析回答。
(1)实验中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 C处玻璃瓶不能透光的原因是防止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实验后,拿开C处玻璃瓶会发现其内壁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___________。
10.(2022·浙江温州·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校考二模)学习了生态平衡后,老师要求学生完成一个项目任务:制作一个生态瓶,要求生物能在密闭的环境中存活较长的时间。某小组设计了如图生态瓶。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2)用湿度计测出密闭的生态瓶内湿度,湿度随时间变化如下表所示。结合数据,写出在15秒时湿度达到平衡的证据:____________。
时间 5秒 10秒 15秒 20秒 25秒 30秒
湿度 86.0% 94.5% 97.0% 97.2% 97.1% 97.3%
(3)该生态瓶中液体的pH受到液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将生态瓶放置在明亮的窗台上(天气晴朗),经过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早晨生态瓶内液体的pH<7,傍晚液体的pH接近于7,请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
11.(2022·浙江杭州·统考一模)花生的种子具有休眠性,科研人员拟用沙藏法打破花生种子的休眠,并通过实验找到最适宜的沙藏条件。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沙藏处理方式及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问题:
组别 种子数 沙藏处理方式 种子萌发率
沙子含水量 温度/℃ 沙藏天数
1 100 5% 0 15 30%
2 100 5% 15 10 55%
3 100 5% 15 15 90%
4 100 5% 15 20 70%
(1)花生种子是由子房里的___________发育而来的。
(2)比较4组实验的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写出2点)
(3)若要利用上述实验装置与材料,进一步探究沙子含水量是否为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因素;请简要写出实验的思路___________。
(4)有观点认为:如果沙子含水量是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因素之一,沙子含水量也不能太高。判断此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12.(2022·浙江舟山·校联考一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果利用甲装置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还需准备一套和甲装置相同的丙装置,并将丙装置中的植物进行___________处理。设置丙装置的目的是为了和甲装置进行对照。
(2)将乙装置放在___________处一段时间,收集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验证了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13.(2022·浙江丽水·统考一模)小科根据植物生理作用的示意图(图甲),设计了用玉米幼苗作实验材料的实验装置(图乙)进行探究活动。
(1)若图甲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则①是______。
(2)若图甲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为验证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小科在小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并将整个装置移到黑暗处。为了使实验更严谨,应选用“有孔”还是“无孔”隔板,并说明理由______。
(3)为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小科将图乙中的小烧杯移走,并将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______,则证明植物进行了蒸腾作用。
参考答案:
1. 镁离了(镁或镁元素)能促进(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或镁离了( 镁或镁元素)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影响或光合作用会受到镁离子(镁或镁元素)的影响 ①取六只洁净的500ml烧杯,标记为ABCDEF,向ABC二只烧杯中分别装入400ml培养液X,向DEF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培养液Y。
②向六只烧杯中各添加10克培养数量、生长状况相同的绿藻。
③将六只烧杯置于相同环境下,光照48小时。
④取出其中的绿藻,烘干后称重。
⑤计算ABC绿藻的平均干重,DEF 绿藻的平均干重,并记录。
⑥改变光照强度重复上述操作,整理数据,得出结论。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1)根据X含有绿藻所需全部无机盐,Y与X相比仅缺少镁,且无机盐含量、温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可知镁离子(镁或镁元素)是实验变量。故说明小明进行本实验基于的假设是:镁离子(镁或镁元素)能促进(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2)根据题干信息,以及光合作用相关的原理和措施,结合所给器材,按需完成实验设计:①取六只洁净的500ml烧杯,标记为ABCDEF,向ABC二只烧杯中分别装入400ml培养液X,向DEF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培养液Y。②向六只烧杯中各添加10克培养数量、生长状况相同的绿藻。③将六只烧杯置于相同环境下,光照48小时。④取出其中的绿藻,烘干后称重。⑤计算ABC绿藻的平均干重,DEF 绿藻的平均干重,并记录。⑥改变光照强度重复上述操作,整理数据,得出结论。
2. 无机盐 C 氧气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详解】(1)材料②实验显示土壤减少不到100克,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减少的物质是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吸收了土壤中的无机盐。该实验结论不科学的原因是他没有认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与了光合作用。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材料④的实验中一组小鼠死亡,另外一组小鼠能正常生活的原因是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3)材料⑤中煮沸的清水中没有二氧化碳,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有唯一变量是二氧化碳,所以该实验探究的应该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 避免微生物呼吸作用干扰实验 水草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A
【详解】(1)用少量NaHCO3和BTB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在实验前要进行杀菌处理的目的是杀死实验中的微生物,避免微生物呼吸作用干扰实验,故填避免微生物呼吸作用干扰实验。
(2)3号试管虽有灯光照射,但溶液的颜色却由浅绿色变成浅黄色,说明其中的CO2浓度在增高,原因是水草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故填水草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3)本实验用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来研究该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关系,属于转换法。
A 用小磁针是否偏转来判断通电导体周围是否存在磁场,属于转换法;
B 用黄豆和芝麻混合后的体积变化来判断分子间是否存在空隙,属于演示法;
C 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属于实验法,故填A。
4. 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 气孔 减慢
【分析】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详解】(1)实验中采用的箱子是不透光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
(2)植物是靠叶表皮中的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气孔中的保卫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有机物的浓度大小可以控制气孔保卫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借此气孔可以张开或关闭,从而使植物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3)在缺氧条件下,植物的呼吸作用会被抑制。根据图2和图3可知,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得快后升高得慢,原因是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装置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导致菠菜呼吸作用减慢。
5. 红色水滴慢慢地向试管方向移动(向左移动) 带水的种子放进锥形瓶并密闭后,因为水的蒸发使瓶内气压增大,导致导管内红墨水多次溢出;当瓶内气压和外界相等时,红墨水不再向外溢出,此时瓶内仍有大量的水蒸气,碱石灰吸收水分后瓶内气压快速减小,使红墨水快速地向锥形瓶移动 石灰水为种子萌发提供水分、石灰水变浑浊易于观察、不受外界气压影响等
【分析】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详解】(1)昆虫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试管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红色水滴慢慢地向试管方向移动(向左移动)。
(2)带水的种子放进锥形瓶并密闭后,因为水的蒸发使瓶内气压增大,导致导管内红墨水多次溢出;当瓶内气压和外界相等时,红墨水不再向外溢出,此时瓶内仍有大量的水蒸气,碱石灰吸收水分后瓶内气压快速减小,使红墨水快速地向锥形瓶移动。
(3)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用澄清石灰水代替碱石灰的好处有:石灰水为种子萌发提供水分、石灰水变浑浊易于观察、不受外界气压影响等。
6. 防止容量瓶中的水分蒸发,影响实验 植物的蒸腾作用发生在叶片中 减小实验偶然性 排除其他外界因素如温度、气压等的影响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叶面积越大蒸腾作用越强,蒸腾失水越多。
【详解】(1)在水面滴加2毫升植物油将水面封住,能够防止水分的散失,避免水分直接蒸发,干扰实验结果。
(2)通过观察①③两组实验的变量是叶片,比较两组的液面下降的高度差,可以看出叶面积越大蒸腾作用越强,蒸腾失水越多,由此得出结论植物的蒸腾作用发生在叶片中。
(3)1株绿萝容易出现偶然性,取12株绿萝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可以避免偶然因素,减小误差。
(4)本实验中,设置第④组不放绿萝,与其它组能够形成对照,变量是绿萝,用于排除其他外界因素如温度、气压等的影响。
7. 光##光照 产生气泡速率变慢 使用多挡位的灯或采用遮光措施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详解】(1)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上述实验中若产生气泡,说明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若灯亮时,试管中会有气泡产生,灯熄灭则没有”, 这一现象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2)植物与灯之间的距离越远,植物所接收的光照强度会随之减弱。根据结论: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速率越快。则每隔 5 分钟改变一次试管与灯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光照强度减弱,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速率变慢,则会出现产生气泡速率变慢现象。
(3)可以使用多挡位的灯或者采用遮光措施来改变光照强度。
8. 酒精 AB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为了便于观察,需要将叶片中的叶绿素去掉。叶片中的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步骤③把叶圆片都分别放入盛有的酒精小烧杯中,再将小烧杯放入水中水浴加热脱色。
(2)A见光,细胞内含有叶绿体,B部分见光,细胞内不含叶绿体。为了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实验变量是叶绿体,应选择A和B两种叶圆片进行对照。
(3)如果观察到叶圆片A具备了光合作用的条件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蓝,C遮光部分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9. 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分析】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钙溶液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
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1)该实验的实验现象是D瓶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所以要先除去通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对实验产生干扰,所以实验中A装置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处玻璃瓶不能透光的原因是防止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的植物要进行蒸腾作用,其散失的水分在玻璃罩的内壁上凝结成小水珠。
10. 水草→小鱼 15秒时,生态瓶内的湿度达到了97%,与30秒的97.3%基本一致 在夜间无光,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早上时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而在白天,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会不断消耗二氧化碳,因此在傍晚时装置内二氧化碳含量较低。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会使得溶液的pH降低。所以,早晨生态瓶内液体二氧化碳含量高,pH<7,傍晚生态瓶内液体二氧化碳含量低,液体的pH接近于7
【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2.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详解】(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结合题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是:水草→小鱼。
(2)结合题干表格的数据分析,在15秒时湿度达到平衡的证据是:15秒时,生态瓶内的湿度达到了97%,与30秒的97.3%基本一致。
(3)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在夜间无光,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早上时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而在白天,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会不断消耗二氧化碳,因此在傍晚时装置内二氧化碳含量较低。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会使得溶液的pH降低。所以,早晨生态瓶内液体二氧化碳含量高,pH<7,傍晚生态瓶内液体二氧化碳含量低,液体的pH接近于7。
11. 胚珠 ①温度和沙藏天数(时间)是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②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时,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适宜沙藏天数是15天。③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时,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适宜温度是15℃(合理即可) 设置4组实验,每组花生种子数为100枚;第1组用含水量5%的沙子沙藏,第2组用含水量10%的沙子沙藏,第3组用含水量15%的沙子沙藏,第4组用含水量20%的沙子沙藏;温度均为15℃,沙藏天数均为15天;冲洗后在常温下培育,一段时间后计算各组种子萌发率 正确,沙子含水量太高会影响种子的呼吸作用
【分析】(1)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
【详解】(1)子房受精后发育情况如下图所示:
花生的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为:①温度和沙藏天数(时间)是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②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时,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适宜沙藏天数是15天。③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时,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适宜温度是15℃(合理即可)。
(3)进一步探究沙子含水量是否为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因素,思路为:设置4组实验,每组花生种子数为100枚;第1组用含水量5%的沙子沙藏,第2组用含水量10%的沙子沙藏,第3组用含水量15%的沙子沙藏,第4组用含水量20%的沙子沙藏;温度均为15℃,沙藏天数均为15天;冲洗后在常温下培育,一段时间后计算各组种子萌发率.
(4)为进一步探究加水的百分比是否为打破种子休眠的因素,需要加水处理花生种子。如果加水百分比是打破种子休眠的因素之一,也不能加水比例太高,其原因是加水比例太高会影响种子的呼吸作用。
12. 去叶 黑暗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氧气有助燃的特性,氧气能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细木条复燃。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1)如果利用甲装置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还需准备一套和甲装置相同的丙装置,则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叶片,因此将丙装置中的植物进行去叶处理。
(2)将乙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段时间,无光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植物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二氧化碳有一个特性就是能把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结论是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13. 二氧化碳 应该选用有孔隔板,因为植物的茎与根叶会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如果选用无孔隔板,会造成实验误差,并且选用有孔隔板更接近大自然状态 透明钟罩有水珠产生
【分析】(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根据图甲中箭头可判断,当此图表示光合作用时,气体①表示二氧化碳,气体②表示氧气。
(2)图示乙,从实验装置来看,该同学设计的实验因小烧杯里的液体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实验目的:当小烧杯里的液体是澄清的石灰水时,是为了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当小烧杯里的液体是氢氧化钠溶液时,是为了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详解】(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若图甲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则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氧气。
(2)应该选用有孔隔板,因为植物的茎与根叶会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如果选用无孔隔板,会造成实验误差,并且选用有孔隔板更接近大自然状态。
(3)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通过观察透明钟罩有无水珠产生来证明植物是否发生蒸腾作用,若观察到透明钟罩有水珠产生,则证明植物进行了蒸腾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