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23溶解度(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23溶解度(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03 10:1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23溶解度
1.(2022·浙江杭州·统考一模)用MgCl2溶液喷洒路面可融雪。已知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克,若按表中数据配制溶液(温度均为2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① ② ③ ④
MgCl2的质量/克 40 50 60 70
H2O的质量/克 100 100 100 100
A.①所得溶液,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7
B.②所得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C.③④所得溶液均为20℃时MgCl2的饱和溶液
D.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④所得溶液
2.(2022·浙江杭州·统考二模)根据图示实验、部分记录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法判断a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B.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
C.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
D.用降温的的方法可获得大量氯化钠晶体
3.(2022·浙江·一模)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产品,小陈用它和50g的水配置了一杯约为50℃的溶液给患糖尿病爷爷应用,结合表格可以得出的结论(  )
温度℃ 30 50 70
溶解度/g 70 84 93
A.爷爷又想要糖水再甜一点,小晨可以把糖水降温或加入木糖醇
B.若想把这杯糖水配置到最甜,最多可以溶解木糖醇42g
C.小晨又配置了70℃和50℃最甜糖水各一杯,两者溶质质量分之比为93:84
D.爷爷拿到糖水后发现杯底无固体,小晨判断糖水还未饱和
4.(2022·浙江丽水·统考一模)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 ( )
A.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不变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5.(2022·浙江金华·统考一模)在20℃时,将一包白色粉末置于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如图甲溶液,再升温至50℃时,得到如图乙溶液。若不考虑水分蒸发,则对甲、乙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溶液的质量大于乙溶液 B.乙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C.温度升高,该物质的溶解度降低 D.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
6.(2022·浙江宁波·统考一模)如图所示装置,将x滴加到Y中,U形管的液面可能发生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选项试剂 A B C D
X H2O H2O H2O 盐酸
Y NH4NO3 NaCl 生石灰 Na2CO3
液面变化 左高右低 左低右高 左高右低 基本不变
A.A B.B C.C D.D
7.(2022·浙江杭州·统考二模)甲物质20 ℃和30 ℃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0克和40克。20℃时,将20克甲物质加入到100克水中,并将所得溶液进行如下图操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 B.①到②的过程中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C.①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为③ D.②烧杯内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8.(2022·浙江杭州·统考二模)t℃时,把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恒温蒸发掉10克水析出1克硝酸钾晶体,另一份恒温蒸发掉15克水,析出2克硝酸钾晶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时,若将原溶液恒温蒸发掉25克水,可析出3克硝酸钾晶体
B.t℃时,若原溶液中再加入2克硝酸钾晶体便成为饱和溶液
C.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克
D.t℃时,原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2%
9.(2022·浙江温州·统考二模)如图所示,把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湿玻璃上,向烧杯中两次加入硝酸铵固体充分搅拌,发现玻璃上的水结冰使烧杯和玻璃粘在一起。
(1)烧杯里的硝酸铵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图___________。
(2)该过程中玻璃上水发生物态变化的名称是___________。
10.(2022·浙江金华·统考一模)小科同学进行“物质的溶解”实验时,取四个盛有100毫升、20℃水的烧杯,分别加入20克、30克、40克固体物质A和2克熟石灰,依次编号为甲、乙、丙、丁,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
(1)甲杯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
(2)上述四杯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有______。
(2022·浙江舟山·校联考一模)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筑梦”学习小组模拟化工厂生产流程,利用海水制取纯碱,设计方案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1.流程II为粗盐精制。粗盐中通常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和Ca2+、Mg2+、等可溶性杂质离子。为除去上述可溶性杂质离子,将粗盐溶解并依次加入下列试剂: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氯化钡溶液→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适量稀盐酸。有同学认为,用一种试剂代替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两种试剂也能达成实验目的,该试剂是 _____。
12.流程III为海水“制碱”。滤液A中碳酸氢钠是否饱和? _____(填“是”或“否”)。
13.(2022·浙江·一模)侯氏制碱法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纯碱,反应原理是:
(在低温下溶解度较小、)
(1)循环中物质的化学式______。
(2)将所得滤液(与的混合溶液)浓缩后降温,晶体大量析出,而却仍留在了溶液中,主要原因是______。
14.(2022·浙江衢州·统考一模)推理判断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针对下列三种实验,请做出合理的推断:
(1)图甲:切除矿泉水瓶的底部,粘着乒乓球的-根线穿过带小孔的瓶盖,系上一颗较轻的螺丝。加水后发现乒乓球慢慢上浮如图所示,此实验说明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的。
(2)图乙:在研究物质溶解性的实验中,某同学将 2 克硝酸钾加入 6 克水中,操作如图所示。该同学认为试管①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
(3)图丙:小科和小衢对茶杯中“两支蜡烛哪支先熄灭?”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小科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___________;而小衢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蜡烛燃烧使高处的氧气量减少并耗尽,同时放出的热使 CO2 向上扩散,浓度增大。
15.(2022·浙江丽水·统考一模)20°C时,将一杯A溶液均分为四份,分别恒温蒸发一定 质量的水,再测量杯底固体A的质量,具体数据见下表。
溶液份数 第1份 第2份 第3份 第4份
蒸发水的质量/g 10 20 30 40
杯底固体A的质量/g 0 1 3 5
(1)把杯底固体A分离出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
(2)在20°C时,第1份溶液蒸发后的剩余溶液 ___________(填“是”“不是”或“可能是”)A的饱和溶液。
16.(2022·浙江宁波·校联考三模)感知宇宙奥秘,体验探索乐趣,“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
(1)如图所示,宇航员用蘸有醋酸钠晶体的小棒触碰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形成的液体球,液体球迅速析出晶体,成为一个“晶体球”,用手摸上去,“晶体球”竟然是热乎乎的,这说明_________(填 “水凝固”或“醋酸钠结晶”)放出热量。
(2)太空舱中宇航员手中的冰墩墩被抛出,沿原来方向近似匀速前进。伽利略通过________(填科学方法)得出的结论,如今在太空舱里得到体验。
17.(2022·浙江温州·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校考二模)马屿红糖是著名的温州特产,根据其制作工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工序中,乙杯液体属于________溶液(选填“饱和”、“不饱和”)。
(2)由甘蔗汁获得红糖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18.(2022·浙江绍兴·统考一模)红色经典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有一段儿童团员潘冬子给红军送盐的故事。冬子开始把食盐装在竹筒中,打算扮作上山砍柴的人将食盐送给红军。途中发现敌人盘查严格,冬子急中生智跑到河边,把竹筒里的食盐全部溶成盐水,再用棉袄吸收,最终顺利地将食盐送给了红军。
(1)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钠是由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从盐水中重新得到食盐固体,需进行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
(3)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假设冬子的竹筒中有358g氯化钠,10℃时最少需用________g水溶解。
19.(2022·浙江温州·统考一模)碳酸饮料易拉罐拉环拉断后,有人将A4纸多次对折形成的硬尖角来回摩擦接口凹槽(如图),使其爆开。
(1)操作中,用硬尖角能使接口凹槽处受到的压强增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用纸摩擦,罐口温度升高,碳酸(H2CO3)受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使罐内气压增大。碳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易拉罐打开后,罐内气压突然减小,有大量气泡冒出。这说明该气体的溶解度随气压的减小而___________ 。(填“变大”或“变小”)
20.(2022·浙江温州·统考一模)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实验,发现实验I中试管温度升高,实验Ⅱ中试管温度降低。甲同学认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而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为吸热反应。乙同学认为甲的猜想有不足之处,欲通过实验进行进一步研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分别向盛有0.5克Na CO3固体、0.5克NaHC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毫升水(20℃),充分搅拌溶解,测得温度为t1。
②静置直到温度不变,测得温度为t2。
③分别加入10毫升20%的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温度为t3。
④多次实验后计算平均值,记录如表。
t1/℃ t2/℃ t3/℃
Na2CO3 23.3 20.0 23.7
NaHCO3 18.5 20.0 20.8
(1)除放热外,实验I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还有______。
(2)实验步骤①②的目是______。
(3)通过浓硫酸溶于水放热现象的启发,认为乙的设计仍存在不足,请写出应补充的实验______。
参考答案:
1.C
【分析】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克,即该温度下,100克水最多溶解54.6克MgCl2。
【详解】A、由分析可知,40克MgCl2能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所以①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0g:100g=2:5,故说法错误;
B、由分析可知,50克MgCl2能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②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说法错误;
C、由分析可知,20℃时,60克、70克都不能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故③④所得溶液均为20℃时MgCl2的饱和溶液,故说法正确;
D、由分析可知,20℃时,60克、70克都不能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故③④所得溶液均为20℃时MgCl2的饱和溶液,所以③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说法错误。
故选C。
2.C
【详解】A、由图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约为36g,则此时20g水中最多溶解7.2g氯化钠,20℃将5g氯化钠放入20g水中,氯化钠固体会完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B、10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40g,2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8g,则题目中加入的10g氯化钠只能溶解8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8.6%,选项错误;
C、b溶液的底部有固体剩余,溶液为饱和溶液,升温至100℃时,c溶液中只能溶解8g氯化钠,溶液为饱和溶液,即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选项正确;
D、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氮氯化钠的溶解度收温度影响较小,用降温的的方法不能获得大量氯化钠晶体,应选择蒸发结晶的方法来获得氯化钠晶体,选项错误;
故选C。
3.B
【分析】由表格可知,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详解】A、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糖水降温会析出木糖醇晶体,糖水会变淡,不能把糖醇降温,故A不正确;
B、5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为84g,50g的水中溶解的木糖醇的质量为,则若想把这杯糖水配置到最甜,最多可以溶解木糖醇42g,故B正确;
C、配置了70℃和50℃最甜糖水各一杯,不能判断溶液的质量,不能计算溶质质量分之比,故C不正确;
D、糖水后发现杯底无固体,可能木糖醇刚好溶解完全,糖水刚好饱和,故D不正确。故选B。
4.D
【详解】A、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仍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B
【详解】A、由图示可知,甲、乙中溶剂质量相等,乙中溶质质量比甲中多,甲溶液的质量小于乙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再升温至50℃时,白色粉末全部溶解,乙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升温至50℃时,白色粉末全部溶解,说明温度升高,该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图示可知,甲、乙中溶剂质量相等,乙中溶质质量比甲中多,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6.A
【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导致瓶内温度下降,气压减小,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U形管内液面左高右低,选项正确;
B、氯化钠溶于水时几乎没有热量的变化,因此瓶内气压不变,因此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相平,选项错误;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导致瓶内气压增大,在大气压的作用下,U形管液面左低右高,选项错误;
D、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瓶内气压增大,于是U形管液面左低右高,选项错误,故选A。
7.D
【详解】A、20 ℃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0克,20g甲能全部溶解在100g水中,所以①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20g:120g=1:6,故说法错误;
B、由图可知,①到②过程中温度不变,甲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故说法错误;
C、由图可知,①是20 ℃时的不饱和溶液,②是20 ℃时的饱和溶液,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②>①,③比②溶解得溶多,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所以溶液③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说法错误;
D、由图可知,②烧杯内还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是饱和溶液,故说法正确。
故选D。
8.D
【分析】一份恒温蒸发掉10克水析出1克硝酸钾晶体,另一份恒温蒸发掉15克水,析出2克硝酸钾晶体,可以看做蒸发掉10克水析出1克硝酸钾晶体后又蒸发掉5克水析出1克晶体,即t℃时5克水最多溶解1克硝酸钾。
【详解】A、由分析可知,t℃时5克水最多溶解1克硝酸钾,一份恒温蒸发掉10克水析出1克硝酸钾晶体,则该份溶液蒸发掉5克水可转化为饱和溶液,则将原溶液恒温蒸发掉10可水能够转化为饱和溶液,所以t℃时,若将原溶液恒温蒸发掉25克水,可析出3克硝酸钾晶体,选项正确;
B、由A可知,将原溶液恒温蒸发掉10可水能够转化为饱和溶液,且t℃时5克水最多溶解1克硝酸钾,所以t℃时,若原溶液中再加入2克硝酸钾晶体能够成为饱和溶液,选项正确;
C、由分析可知,t℃时5克水最多溶解1克硝酸钾,即t℃时100克水最多溶解20克硝酸钾,所以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克,选项正确;
D、由题文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无法计算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选项错误,故选D。
9. 丙 凝固
【详解】(1)从图中可知甲乙丙烧杯中丙烧杯中有固体剩余,故丙中的硝酸铵溶液是饱和溶液,故填丙;
(2)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玻璃上的水结冰,此过程叫做凝固。
10. 小于 丙、丁
【详解】(1)甲杯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故填:小于;
(2)由题给信息可知,甲、乙溶液中的固体全部溶解,乙溶解的较多,甲溶液一定是不饱和,乙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丙、丁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物质,则上述四杯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有丙、丁。
11.Ba(OH)2溶液##氢氧化钡溶液 12.是
【解析】11.NaOH溶液主要除去杂质中的Mg2+,发挥作用的离子为OH-,BaCl2溶液主要除去杂质中的,发挥作用的离子为Ba2+,所以可以用Ba(OH)2溶液代替NaOH溶液和BaCl2溶液;故答案为:Ba(OH)2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
12.饱和食盐水中先后通入足量NH3、CO2,后析出NaHCO3晶体。过滤得到滤液A,则滤液A为当前温度下NaHCO3的饱和溶液;故答案为:是
【点睛】除杂的方法是将杂质转化为沉淀、气体等,同时不引入新的杂质,用其他试剂替换时,同样遵循这个原则;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加入该溶液的溶质,不再溶解的状态。
13. CO2 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详解】(1)由流程图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以重新参加第一步反应,即氯化钠、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所以可以循环的物质X是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故填CO2。
(2)将氯化铵与氯化钠的混合溶液浓缩降温后氯化铵析出大量晶体,而氯化钠仍留在溶液中的原因是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填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14. 竖直向上 试管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详解】(1)加水后发现乒乓球慢慢上浮说明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故填:竖直向上。
(2) 试管①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由此说明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填:试管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
(3)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小科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故填: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15. 过滤 不是
【详解】(1)把杯底固体A分离出来的操作是过滤;
(2)将第2份、第3份和第4份比较可知,当溶液饱和后,每蒸发10g水会析出固体2g;比较第1份和第2份可知,蒸发10g水只析出固体1g,因此第1份溶液蒸发后的剩余溶液不是饱和溶液。
16. 醋酸钠结晶 理想实验
【详解】(1)[1] 醋酸钠溶液形成的液体球是液态的,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为凝固,所以用蘸有醋酸钠晶体的小棒触碰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形成的液体球,液体球迅速凝固成“晶体球”, “晶体球”竟然是热乎乎的,说明凝固的过程向外放出热量。
(2)[2] 太空舱中宇航员手中的冰墩墩被抛出,由于太空中没有空气,所以对冰墩墩没有阻力,所以伽利略利用理想实验得出结论,冰墩墩沿原来方向近似匀速前进,现在得到了体验。
17. 饱和 蒸发结晶
【详解】(1)由图可知,给甘蔗汁甲加热后溶液的底部逐渐析出固体,析出饱和溶液,即乙杯液体属于饱和溶液,故填饱和。
(2)由图可知,给甘蔗汁甲加热后溶液的底部逐渐析出固体,则由甘蔗汁获得红糖晶体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故填蒸发结晶。
18. 离子 蒸发(或蒸发结晶) 1000
【详解】(1)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2)从盐水中重新得到食盐固体,需进行蒸发或结晶操作;
(3)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8g,100g水最多可以溶解35.8g氯化钠,假设冬子的竹筒中有358g氯化钠,10℃时最少需用水的质量为1000g。
19. 将A4纸多次对折形成的硬尖角来回摩擦接口凹槽,这是通过做功,使罐口温度升高,罐内气压增大,罐内气体对罐口拉片压力增大,使罐口打开;
H2CO3=H2O+CO2↑ 变小
【详解】(1)将A4纸多次对折形成的硬尖角来回摩擦接口凹槽,这是通过做功,使罐口温度升高,罐内气压增大,罐内气体对罐口拉片压力增大,使罐口打开;
(2)碳酸(H2CO3)受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碳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CO2↑+H2O;
(3)易拉罐打开后,罐内气压突然减小,有大量气泡冒出。这说明该气体的溶解度随气压的减小而变小。
20. 产生气泡,固体逐渐减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排除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时的吸热、放热对本实验的干扰 取10mL水(20℃),加入10mL20%的盐酸(20℃),搅拌后,测量温度
【详解】(1)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现象为:产生气泡,固体逐渐减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实验步骤①②的目是排除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时的吸热、放热对本实验的干扰。
(3)通过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得到启发可能盐酸溶于水也放热,为了确定盐酸溶于水是否放热,可以采取:取10mL水(20℃),加入10mL20%的盐酸(20℃),搅拌后,测量温度。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