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课内限训
一、特殊句式
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仕宦于台阁 B.亦自缢于庭树 C.具告以事 D.何言复来还
2.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仍更被驱遣 B.汝是大家子 C.为仲卿母所遣 D.渐见愁煎迫
3.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既替余以蕙纕兮
A.不吾知其亦已兮 B.高余冠之岌岌兮
C.为仲卿母所遣 D.仕宦于台阁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府吏见丁宁 B.还必相迎取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大王来何操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何言复来还 B.及时相遣归 C.君既若见录D.俱会大道口
6.比较下列句式,选出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謇朝谇而夕替 B.渐见愁煎迫 C.为仲卿母所遣 D.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二、文意理解
7.下列对诗中语句的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
A.“府吏得闻之”一段,焦仲卿极力为兰芝辩白,既陈述了新婚燕尔的幸福,又立下了白头偕老的誓言。
B.“阿母谓府吏”一段,焦仲卿的母亲严厉斥责儿子,历数兰芝的种种过失,还虚拟出东家贤女诱骗儿子休妻。
C.“府吏长跪告”一段,焦仲卿久久跪着恳求,并且立下绝不他娶的誓言,果断地回绝了焦母那番诱哄。
D.“阿母得闻之”一段,面对儿子的恳请辩白,焦母勃然大怒,在痛加申斥之后,蛮横拒绝了焦仲卿的恳求。
8.作者写刘兰芝在离开焦家之前的精心打扮,其作用是 ( )
A.表明刘兰芝强作镇静,以掩饰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和悲伤。
B.表明刘兰芝不屈服于封建礼教的迫害,有意表现一个强者的形象。
C.补叙刘兰芝的美丽,表现她冷静、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
D.表明刘兰芝刻意掩饰,怕回到娘家让母亲瞧不起。
9.下列各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兰芝的诉苦,表现了她对仲卿的信赖,也交代了矛盾冲突的背景。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的话别,反映了仲卿的无能、兰芝的软弱。
B.写兰芝诉苦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反映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故事的悲剧性蓄势,有利于激起读者对兰芝的同情。
C.写兰芝临别“严妆”,用铺陈手法表现了兰芝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突出兰芝的“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铺垫。
D.刘兰芝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10.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选部分兰芝的诉苦,表现了她对仲卿的信赖,也交代了矛盾冲突的背景。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的话别,反映了仲卿的无能、兰芝的软弱。
B.第2段写兰芝诉苦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反映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故事的悲剧性蓄势,有利于激起读者对兰芝的同情。
C.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又用铺陈手法表现了兰芝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此段突出了兰芝的“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做了铺垫。
D.刘兰芝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11.对《孔雀东南飞》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通过大量的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了人物性格,一些段落浓墨重彩,如刘焦话别、兰芝辞母等,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B.最后一段中松柏梧桐覆盖相交,鸳鸯双双和鸣,是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既象征了刘、焦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的悲愤和控诉。
C.这首诗既写了刘兰芝、焦仲卿两人的感情纠葛,也写了刘、焦夫妇同焦母、刘兄之间的矛盾冲突,前者感情纠葛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展开的。
D.《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和北朝民歌《陌上桑》并称为“乐府双璧”。
12.对下面几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体现了起初焦仲卿对刘兰芝的误会。
B.“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是刘兰芝对封建家长制的无言挑战。
C.“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这句诗暴露了焦仲卿的软弱性。
D.“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表明刘兰芝忠于爱情,义无反顾。
13.刘兰芝临别梳妆时“事事四五通”,其原因是什么?选出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表现兰芝的沉重、冷静、镇定自若,突出“精妙世出双”这点。
B.临别时有意精心打扮,以博得焦母的好感,促使焦母放弃遣归。
C.借此延缓别离时的到来,反映兰芝痛苦矛盾的心情。
D.本想精心修饰,但还是禁不住有些心焦意乱,不得不“事事四五通”。
1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烘托了全篇的气氛。
B.这首诗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最后一段中,松柏、梧桐覆盖相交,鸳鸯双双和鸣,是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既象征了刘、焦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的悲愤和控诉。所以,这首诗是浪漫主义的诗歌。
C.这首诗既写了刘兰芝、焦仲卿两人的感情纠葛,也写了刘、焦夫妇同焦母、刘兄之间的矛盾冲突,前者的感情纠葛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展开的。
D.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通过大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一些段落浓墨重彩,如刘、焦话别,兰芝辞母等,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15.下列对诗中语句的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
A.“府吏得闻之”一段,焦仲卿极力为兰芝辩白,既陈述了新婚燕尔的幸福,又立下了白头偕老的誓言。
B.“阿母谓府吏”一段,焦仲卿的母亲严厉斥责儿子,历数兰芝的种种过失,还虚拟出东家贤女诱骗儿子休妻。
C.“府吏长跪告”一段,焦仲卿久久跪着恳求,并且立下绝不他娶的誓言,果断地回绝了焦母那番诱哄。
D.“阿母得闻之”一段,面对儿子的恳请辩白,焦母勃然大怒,在痛加申斥之后,蛮横拒绝了焦仲卿的恳求。
16.下列对原文有关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这两句既写了焦仲卿因“闻此变”而摧折心肝的悲伤心情,也写了焦仲卿当时所骑的马的哀鸣,从而为下文营造了一种凄怆的氛围。
B.“贺卿得高迁!”这句表面上表现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讥讽,实际上反映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爱恋。
C.“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这四句既表明焦母那种顽固保守的封建等级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焦母要拆散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的原因。
D.“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这四句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表明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的爱情故事终于感动上苍,让他们两人化作鸳鸯鸟而结为夫妇。
17.下列对原诗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遣”一“逼”,写出了封建家长制的专横,衬托出刘兰芝的无奈、无助以及悲惨的结局。
B.诗歌以美禽恋偶比喻夫妻分离,用具体的形象渲染悲剧气氛,也为全诗定下了悲剧情调,营造了缠绵凄楚的气氛。
C.诗中按时间顺序铺叙刘兰芝的家教和涵养。一则强调兰芝聪慧、能干,二则增强了诗歌语言的明快、声韵的和谐。
D.仲卿为兰芝辩白之词,力赞兰芝,隐含叛逆性格。“结发”两句表现了仲卿要与兰芝“共赴黄泉”的忠贞与决心。
18.对《孔雀东南飞》的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
A.诗歌开头运用比喻的手法,以孔雀飞向不同方向喻夫妻失偶,以五里一徘徊喻夫妻恩爱情深。
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中的“公姥”是偏义复合词,单指婆婆。
C.文章开头的孔雀离飞与结尾的鸳鸯双飞在结构上相呼应,使结构更紧凑。
D.结尾化为鸳鸯的浪漫结局寄寓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歌颂与向往。
19.下列有关《孔雀东南飞(并序)》一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并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B.“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其中的“鸡鸣”是古代时辰的名称。
C.“何乃太区区”和“感君区区怀”中的“区区”二字意义不同,前者为“见识狭隘、浅薄,没出息”之意,后者应理解为“真情挚意”。
D.“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这句中的“便利”是一个古今义不同的词语。
三、实词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便可白公姥 白:告诉、禀告 B.君既若见录 见:看见
C.汝岂得自由 自由:自作主张 D.感君区区怀 区区:情谊真挚
21.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妾不堪驱使 不堪吏人妇 B.何乃太区区 感君区区怀
C.始适还家门 适得府君书 D.便言多令才 便可速遣之
2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 B.手巾掩口啼 C.足以荣汝身 D.卿当日胜贵
23.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C.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D.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24.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与府吏要(约定) ②可怜体无比(可爱) ③再拜还入户(又拜一次)④谢家来贵门(辞别)
⑤多谢后世人(感谢) ⑥便言多令才(美好) ⑦始适还家门(适逢) ⑧留待作遗施(赠送)
A.①③④⑤⑧ B.②④⑤⑥⑧ C.①②④⑦⑧ D.①②④⑥⑧
25.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不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B.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C.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D.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26.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便可白公姥 白:告诉,禀告。 B.堂上启阿母 启:告诉,禀告。
C.不堪母驱使 堪:胜任。 D.却与小姑别 却:表转折,但是。
27.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莫令事不举(让) 言多令才(美好) B.故作不良计(故意) 大人故嫌迟(特地)
C.幸可广问讯(幸亏) 幸复得此妇(希望) D.徒留无所施(用) 作遗施(施舍)
28.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人伤之 伤:哀悼 B.供养卒大恩 卒:完成,尽
C.事事四五通 通:遍,次 D.多谢后世人 谢:致谢
2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既若见录 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B.渠会永无缘 渠:第二人称代词“你”。
C.我自不驱卿 卿:丈夫对妻子的爱称。
D.妾不堪驱使 妾:旧时妇女自称。
3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全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①五里一徘徊 ②便可白公姥 ③昼夜勤作息 ④本自无教训 ⑤逼迫兼弟兄 ⑥我有亲父兄 ⑦否泰如天地 ⑧贵贱情何薄
A.①③⑥⑦ B.②③⑤⑥ C.②④⑤⑧ D.①④⑦⑧
31下列加点词语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共事二三年 B.本自无教训
C.便利此月内 D.枝枝相覆盖
32.下列各句中,不含有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昼夜勤作息 B.逼迫兼弟兄
C.承籍有宦官 D.勤心养公姥
3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自名为鸳鸯
A.孔雀东南飞 B.头上玳瑁光 C.手巾掩口啼 D.卿当日胜贵
34.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箱帘六七十 B.郁郁登郡门 C.徐徐更谓之 D.徒留无所施
35.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妄不堪驱使 ②勿复重纷纭 ③本自无教训 ④处分适兄意 ⑤徘徊庭树下 ⑥蹑履相逢迎 ⑦踯躅青骢马 ⑧叶叶相交通
A.①④ B.⑤⑦ C.③⑤ D.①③
36.下列对各句加线的词活用现象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孔雀东南飞 ②手巾掩口啼 ③足以荣汝身 ④又非君所详
⑤千万不复全 ⑥屈心而抑志兮 ⑦逆以煎我怀 ⑧卿当日胜贵
A.①②⑧ \③④⑤\⑥⑦ B.①⑧\②④⑤\③⑦\⑥
C.①②⑧\④⑤\⑥⑦\③ D.①⑧\②③⑤\④⑥⑦
37.下列“相”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嬉戏莫相忘 及时相遣归 B.黄泉下相见 悔相道之不察兮
C.登即相许和 誓天不相 D.叶叶相交通 儿已薄禄相
3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三日断五匹 自可断来信 B.谢家来贵门 多谢后世人
C.幸复得此妇 幸可广问讯 D.便言多令才 有此令郎君
3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府吏见丁宁 ②渐见愁煎迫 B.①君尔妾亦然 ②作计乃尔立
C.①会不相从许 ②叶叶相交通 D.①故作不良计 ②知是故人来
4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赍钱(赠送) 不堪(承受住) 徘徊(流连往复)
B.城郭(墙) 遗施(赠送) 槌床(敲)
C.令才(美好) 便言(言辞敏捷) 伶俜(孤单的样子)
D.否泰(坏运气) 白公姥(告诉) 踯躅(缓慢不进)
4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伶俜萦苦辛 伶俜:孤单的样子。
B.感君区区怀 区区:情意真挚。
C.叶叶相交通 交通:交接,触连。
D.多谢后世人 多谢:多多致谢。
4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徒留无所施(用) 大人故嫌迟(起得晚) B.何意致(招来)不厚 卿但(只是)暂还家
C.红罗复(又,加上)斗帐 事事四五通(遍) D.却(但是)与小姑别 逆(预想)以煎我怀
4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便可白公姥 白:告诉,禀告。 B.堂上启阿母 启:告诉,禀告。
C.不堪母驱使 堪:胜任。 D.却与小姑别 却:表转折,但是。
4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孔雀东南飞 ②汝岂得自由 ③共事二三年 ④窈窕世无双 ⑤可怜体无比
⑥络绎如浮云 ⑦蹑履相逢迎 ⑧哽咽不能语 ⑨大人故嫌迟 ⑩举手长劳劳
徘徊庭树下 处分适兄意 两家求合葬 叶叶相交通 寡妇起彷徨
A.①③⑤⑥⑧⑨ B.①④⑥⑧⑩ C.②④⑥⑦⑩ D.②③⑤⑦⑨
4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箱帘六七十 B.蒲苇纫如丝 C.交广市鲑珍 D.摧藏马悲哀
46.下列加点词语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共事二三年 B.本自无教训 C.便利此月内 D.枝枝相覆盖
47.下列各句中,不含有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昼夜勤作息 B.逼迫兼弟兄 C.承籍有宦官 D.勤心养公姥
48.下列句中“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久久莫相忘 B.仰头相向鸣 C.嬉戏莫相忘 D.还必相迎取
4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孔雀东南飞
A.足以荣汝身 B.千万不复全 C.自名秦罗敷 D.卿当日胜贵
50.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 B.手巾掩口啼 C.足以荣汝身 D.卿当日胜贵
5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否泰如天地B.昼夜勤作息C.我有亲父兄D.勤心养公姥
5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妾不堪驱使 不堪吏人妇 B.何乃太区区 感君区区怀
C.始适还家门 适得府君书 D.便言多令才 便可速遣之
53.下列句中“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好自相扶将 B.仰头相向鸣 C.嬉戏莫相忘 D.还必相迎取
四、文常知识
54.下列有关《孔雀东南飞(并序)》一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并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B.“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其中的“鸡鸣”是古代时辰的名称。
C.“何乃太区区”和“感君区区怀”中的“区区”二字意义不同,前者为“见识狭隘、浅薄,没出息”之意,后者应理解为“真情挚意”。
D.“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这句中的“便利”是一个古今义不同的词语。
55.下列各项中对有关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红罗复斗帐”中“斗帐”,帐子像倒置的斗的样子,所以称为“斗帐”;“箱帘六七十”中的“帘”同“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B.“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中的“纨素”,洁白精致的绢;珰,耳坠。“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中的“床”这里指供人睡卧的器具。
C.“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中的“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祭织女以乞巧。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十九为下九,这一天,妇女常置酒欢聚,嬉戏娱乐。
D.“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人定”十二时辰之一,即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5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是古代美女的通称。
B.《孔雀东南飞》中有诗句“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祭织女以乞巧;“下九”指农历的每月二十九,在汉代,每月的这一天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C.《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中的“公姥”在古代指公公和婆婆,句中专指“婆婆”;古代的“舅姑”也是指公婆。
D.“乐府”本指古代音乐机关,汉武帝时设立,是具有相当规模的官署,除将文人诗章制成乐曲演唱外,兼采集民间诗歌乐曲。后来把乐府官署的诗(包括民间采集的和文人创作的)称为“乐府”,于是它又演变为一种诗体名称。
57.下列关于《孔雀东南飞》的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诗》在文学史上因其文学价值而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B.《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也是我国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选自南朝宋人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C.《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使全诗产生了质的变化,成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D.《孔雀东南飞》采用了托物起兴的手法,借飞禽的离散相依,暗示了焦、刘两人婚姻的破裂,给全诗奠定了缠绵悱恻的抒情基调。
5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B.《孔雀东南飞》选自《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C.《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它的作者是南朝陈的徐陵。
D.《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5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发同枕席”“结发”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意为男女结为夫妇。
B.《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和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C.“伏惟启阿母”,“伏惟”是指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话表示谦虚的习惯用语。
D.“初七及下九”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乞巧节,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在汉代,下九也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60.下列对《孔雀东南飞》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贱妾,旧时女子自称的谦辞,文中是刘兰芝的自称。“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中的“卿”,是古代表示亲热的称呼,文中是丈夫对妻子的爱称。
B.古人成婚有许多习俗,如新婚当夜,男左女右共髻束发,称为结发。
C.“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四个词均为古代表示夜晚时段的名称,若按顺序排,应为“黄昏”“夜半”“人定”“鸡鸣”。
D.初七及下九,指七月七日和每月的十九日。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祭织女以乞巧。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古代每月十九日,妇女常置酒欢聚,嬉戏娱乐。
6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中,又名日正、中午,表时间,即中午12点,是一天的太阳正中之时。
B.鸡鸣,古代记时以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时辰,鸡鸣是丑时,相当于现在夜里1点至3点。
C.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古人以农历每月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聚会的日子。
D.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62.对下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七和下九,指农历七月七日和农历每月的十九日。
B.“小姑始扶床”和“媒人下床去”中的“床”与现代的床不同,是一种坐具。
C.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鸡鸣外欲曙”中的“鸡鸣”指丑时(相当于现在的1点至3点)。
D.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等。五更,指黄昏。
6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阁”,尚书省的别称,东汉以尚书直接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乃有此称。
B.“城郭”,古代“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内城叫“城”,外城叫“郭”。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C.“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再”,第二次;“拜”,见面时的礼节。
D.“黄昏”,傍晚时分,一般指18点左右;“人定”,夜深人静的时候,指21点至23点。
《陈情表》课内限训选题
一、实词
1.下列句中加黑词的注释,全错的一项是( )
①夙(平素,过去)遭闵凶 ②舅夺(夺去)母志 ③九岁不行(不会走路)
④终鲜(少)兄弟 ⑤逮(及,至)奉圣朝 ⑥行(行走)年四岁
①②⑤ B.①②⑥ C.②④③ D.②⑤⑥
2.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A.我详尽地在奏表中把自己的苦衷呈报给圣上使圣上知道,辞别家人却不去赴任。
B.我具体地用奏表把自己的苦衷呈报给圣上,推辞不去赴任。
C.我具体地在奏表中把自己的苦衷呈报给圣上,推辞不去赴任。
D.我详尽地在奏表中把自己的苦衷呈报给圣上使圣上知道,推辞不去赴任。
3.下列各句中加黑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B.沐浴清化 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C.当侍东宫 当:应当 D.形影相吊 吊:安慰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除臣洗马(授职) B.宠命优渥(深厚) C.门衰祚薄(福分) D.日薄西山(单薄)
5.下列加黑词古今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至于成立 B.则告诉不许 C.实为狼狈 D.九岁不行
6.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臣具以表闻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⑦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⑧谨拜表以闻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⑤⑦ D.②④⑥⑧
7.选出加黑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拜臣郎中 谨拜表以闻 B.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C.未曾废离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D.但以刘日薄西山 报养刘之日短也
8.指出加黑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①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②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B.①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②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②险以远,则至者少
D.①猥以微贱 ②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9.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故老:旧臣 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犹:还
C.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仕:做官 D.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署:郎官
10.与例句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则刘病日笃
A.谨拜表以闻 B.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C.历职郎署 D.凡在故老
11.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刘夙婴疾病 拔剑撞而破之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C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12.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述衷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则是免去官职之意。
C.“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三月之望”,即丁卯年的三月十五。
D.“象笏”,即象牙制的手板。笏是古代品级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所用的手板,供指画和记事。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秀才,也是汉代所设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仍保留此制。李密是优秀人才,但与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
B.表,是一种实用性文体。主要内容是向君主陈述请求,抒发己志。从汉代开始,由臣下写给君主的文章被区分为章、奏、表、议四体。
C.伏,敬词,用在动词前表谦下的修饰语,如“窃闻”“伏惟”等。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对上或晚辈对长辈陈述想法时用。
D.迁,一般表示官职的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
15.下列各项中,对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一种文书,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
B.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六个月)的亲族。
C.在古代,“拜臣郎中”“除臣洗马”中“拜”和“除”都是授予官职之意。
D.秀才: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与科举考试时的“秀才”不同。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小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中用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通过察举推选孝子廉吏。
B.征,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中央官署或地方政府的官吏选用属吏,再向廷推荐。
C.服阙,古代丧礼一般至亲死后需为之守丧三年,守丧期满除服。一般服阙后官复原职。
D.迁,古代官员调动的一种形式,一般指提升。而左迁,则指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17.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表”是一种文书,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
B.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
C.“刺史”是古代的官名,不同朝代刺史的职权不同。在晋朝时,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D.“孝廉”是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18.对下列词语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功强近”中的“期”指穿周年孝服的人;“功”指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B.“察臣孝廉”“举臣秀才”中的“察”“举”是推荐的意思,这是古代的察举制, 汉代开始,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担任官职。
C.“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
D.“除臣洗马”的“除”是授予官职,“拜臣郎中”的“拜”也是授予官职,两者没有实质的区别,可以换用。
19.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古代公文名,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奏章,又称“表文”,汉代则分为章(谢恩)、奏(按劾)、表(陈情)、议(执异)四类。
B.“孝廉”是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秀才”是考生在科举考试中通过第一级别“乡试”考试后获得的功名。
C.“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牧伯”:古代官职名,上古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称牧,后以牧伯称刺史,又称方伯。太守:郡的地方长官。
D.“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代指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20.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想守节的志向,这是对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因为在封建社会提倡妇女守节,认为妇女改嫁是不光彩的事,而李密的母亲因孤贫无依改嫁了,李密就这样为母亲讳。
B.“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指自己的外亲,即外祖父、舅父一族的亲戚。期(jī),指一周年的丧期,“功”指穿大功服(9个月)、小功服(5个月)丧服的亲族。
C.“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皇天”。
D.“除臣洗马”中的“除”是授予官职;“拜臣郎中”的“拜”也是授予官职,但“除”一般是免去原官,再授予新职,而“拜”没有这种用法。
21.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刘夙婴疾病
A.则告诉不许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亚父者,范增也 D.以其无礼于晋
22.下列句子与“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有所希冀
C.今臣亡国贱俘 D.拜臣郎中
23.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其中全部采用了委婉讳饰说法的一组是( )
①慈父见背 ②舅夺母志 ③猥以微贱 ④愿乞终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4.指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表文。
B.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D.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2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特下”、“切峻”、“责臣”、“催臣”、“逼迫”、“临门”、“急于星火”,这一连串动作情势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晋武帝征召的心切,州郡长官执行命令的坚决。
B.“臣欲奉诏奔驰”一句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恨不能立即奔赴京都,上任就职,以效忠武帝的焦急心情。同时,作者这样写是想让武帝知道自己确实想有所作为,以不负武帝的一番器重之心和眷爱之情。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忠心令人叹服。
C.“则刘病日笃”一句,用“则”字一转,再次摆出自己的困难。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写作者“退”的艰难,“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写出作者“进”的困难。
26.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叙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为下文请求提供依据。
B.第二段叙述自己并非没有奉诏之心,只是因为祖母病重,自己进退两难,身不由己。
C.第三段提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再着重说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情况,以说明并非欲全名节。
D.第四段陈述希望,恳请皇上满足他孝敬祖母的愿望,并表达了自己一定要“陨首”“结草”对祖母报恩的决心。
27.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首句提“圣朝以孝治天下”,以此劝谏武帝推行孝道。
B.作者在文中说自己不矜名节,是想以此来打消武帝的疑虑。
C.作者特别提到祖母的身体状况,想表明自己确实不能出仕。
D.作者用简洁的语言,申述了自己对祖孙间深厚感情的看重。
28.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在文中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等词,突出了朝廷对自己的恩德,表达了无限感激之情。
B.李密用“责臣”“催臣”“急于星火”等词句,突出了十万火急的形势,表达了对“郡县”“州司”的愤懑之情。
C.李密用迂回曲折的语言,申述自己未敢违逆君命,又左右为难的尴尬处境,表现了忠孝不能双全的矛盾心情。
D.李密追述自己少时任职伪朝,希图官职显达,是为了消除晋武帝对自己“矜名节”、自命清高的怀疑。
29.下列对《陈情表》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二段中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称颂皇恩浩荡,后申诉委曲矛盾的心理层次。
B.文章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这个中心,从不同方面反复陈说,行文流畅委婉,叙事具体生动,抒情扣人心弦。而情真、情深是文章感人至深的根本原因。
C.本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一篇情理兼备的好文章。美中不足的是李密所陈之情,无非是孝养祖母,这仍属于宣扬封建道德,因而对本文的评价不宜过高。
D.本文骈散结合、平仄协调,文中大量使用比较整齐的句式,中间又用一些散文奇句,形成骈散结合,和谐而又错综,流畅而又婉转,正是介于散文与骈文之间的过渡文体。
30.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作者陈述家庭的特殊不幸和作者与祖母更相为命,以使晋武帝化严为慈,化对立态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
B.第二段历叙朝廷多次征召,优礼有加,而自己由于要赡养祖母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作者这样写,旨在消除晋武帝的疑虑。
C.第三段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陈述作者特别孤苦的处境和作者的从政历史、政治理想,以便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
D.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
高二语文《孔雀东南飞》课内限训答案
答案:D【解析】D项,宾语前置句;A、B、C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B【解析】 B项是判断句。A、C、D三项是被动句。
答案:D【解析】二者皆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C【解析】C项为定语后置句。A、B、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D【解析】C项为定状后置句。A、B、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謇朝谇而夕替”是语义被动句,“替”,被贬黜。句意:在早晨进谏在晚上就被贬黜。
B.“渐见愁煎迫”是被动句,“见”表被动。句意:心中被忧愁煎迫一阵更比一阵紧。
C.“为仲卿母所遣”是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句意:被仲卿的母亲驱赶回娘家(被休)。
D.“吾独穷困乎此时也”是状语后置句,正常顺序为“吾独乎此时穷困也”,句意:只有我在这时候走头无路。
7.答案:D 【解析】 A项,“陈述了新婚燕尔的幸福”不当,陈述的是结婚两三年的情况。B项,“虚拟”错。C项,“久久跪着恳求”错。
8.答案:C【解析】 A项,“强作镇静”错。B项,“不屈服于封建礼教的迫害”无中生有。D项,“怕回到娘家让母亲瞧不起”错。
9.答案:A【解析】A项,“反映了仲卿的无能、兰芝的软弱”说法错误,应该是“反映了仲卿的不舍、兰芝的温情”。
10.答案:A【解析】应该是“反映了仲卿的不舍、兰芝的温情。
11.答案:D【解析】D应是和《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12.答案:C解析:“暴露了焦仲卿的软弱性”错,应是体现了焦仲卿的善良、孝顺。
13.答案:B【解析】B中,“以博得焦母的好感,促使焦母放弃遣归”不符合刘兰芝的特点,她是因为自尊心使然。
14.答案:B【解析】“这首诗是浪漫主义的诗歌”说法错误,本诗是通过刘兰芝、焦仲卿二人的爱情悲剧来揭示当时封建社会对人的束缚,虽然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但整首诗是现实主义作品。
15.答案:D【解析】 A项,“陈述了新婚燕尔的幸福”不当,陈述的是结婚两三年的情况。B项,“虚拟”错。C项,“久久跪着恳求”错。
16.答案:D【解析】写鸳鸯的和鸣是象征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绵绵不绝,“感动上苍,让他们两人化作鸳鸯鸟而结为夫妇”没有依据。
17.答案:D【解析】D.“共赴黄泉”错误,从诗中来看,“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是焦仲卿对母亲说的话,要表达的应是与兰芝“生死与共”的意思。
18.答案:A【解析】A项,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应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故A项错误。
19.答案:A【解析】【解析】A.“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错误,《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故选A。
20答案:B解析:B.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句意:既然如此记念我。故选B。
2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堪”,均为“胜任”。B.“区区”:愚拙/情意深挚。C.“适”:出嫁/刚才。D.“便”:言辞敏捷/就。故选A。
22.答案:C解析:C项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向东南;用手巾;一天天地。
23.答案:A解析:A项中的“否泰”是同义复词之外,其他各项中的加粗词均为偏义复词。B项的“作息”,偏指“作”义;C项的“父兄”偏指“兄”义;D项的“公姥”偏指“姥”义。
24.答案:D解析:本题要求选出“加粗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③再拜意思为“拜两次”;⑤谢意思为“告诉”;⑦“适”指女子出嫁。故选D。
25.答案:C解析:A.偏义在“作”,操劳,译:不分白天黑夜勤恳地操劳,孤独萦绕在心,痛苦异常。B.偏义在“姥”,婆婆,译:希望你尽心地侍奉我的公婆,好好地扶助他们精心奉养。C.地位高贵和低贱,译: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你和她)贵贱不同,(休掉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D.偏义在“兄”,哥哥,译:我有亲生母亲,逼迫我的还有亲哥哥。故选C。
26.答案:D解析:D.错误。却:退出来,后退几步。
27.答案:A:B项,故嫌迟,故,应为:仍然;“幸复”的“幸”,幸而;“遗施”的“遗”,赠送。
2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句意:我要郑重地告诉后来的人。谢:告诉,告知。故选D。
29.【答案】B【解析】:B项,“渠”,他。
30.【答案】B【解析】:②“公姥”偏指“姥”,③“作息”偏指“作”,⑤“弟兄”偏指“兄”,⑥“父兄”偏指“兄”。
31.D【解析】A.“共事”,古义:一起生活。今义:一起做事,一起工作。句意:一起生活了两三年。
B.“教训”,古义:教养。今义:教育训诫。句意:本来就没有教养。
C.“便利”,古义:吉利。 今义:方便 。句意:吉日就在这个月之内。
D.“覆盖”,古今相同,都是遮盖、掩盖。
32.C【解析】A.“作息”,劳作和休息,此处单指劳作。句意:日日夜夜辛勤地劳作。
B.“弟兄”,此处单指兄。句意:逼迫我的还有我的亲兄长。
C.“宦官”,即“官宦”,做官的人。句意:出身于官宦人家。
D.“公姥”,公公和婆婆,此处单指婆婆。句意:你这就禀告婆婆。
33.【答案】B【解析】例句“自名为鸳鸯”中“名”是名词作动词,命名。
B.“光”与例句均为名词作动词,发光。
A.“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方向。
C.“手巾”,名词作状语,用手巾。
D.“日”,名词作状语,一天比一天。
34.【答案】A【解析】 A.“箱帘六七十”意思是“大大小小的箱子有六七十个”,“帘”通“奁”,古时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35.【答案】B①古义是“使唤”,今义是“强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②古义是“麻烦”,今义是“多而杂乱”。③古义是“教养”,今义是“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的知识”。④古义是“处置,处理”,今义是“给犯错的人的惩戒”。⑥古义是“迎接”,今义是“阿谀奉承”。⑧古义是“交错连接”,今义是“运输和邮电通讯事业的总称”。
36.【答案】C①名词作状语,向东南。②名词作状语,用手巾。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④形容词作动词,详细知道。⑤形容词作动词,保全。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屈。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煎熬。⑧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37.A【详解】A.都是副词,偏指一方,指代“我”,指刘兰芝。B.副词,彼此,互相/动词,观察、选择。
C.副词,偏指一方,指代他/副词,偏指一方,指代你,指刘兰芝。D.副词,互相/名词,相貌。
38.D【详解】A.织成一匹后截下来/回绝。B.辞别/告诫。C.有幸/希望。D.美好。
39.B【详解】A.“见”,①第一人称代词,我;②表被动。
B.“尔”,都是代词,这样。
C.“相”,①副词,偏指一方;②副词,互相。
D.“故”,①副词,故意;②形容词,旧。
40.B【详解】B.槌床(敲)错误,“槌床”译为“用拳头敲着坐具”,故“槌”译为“用拳头敲”。
41.D【详解】D.“多多致谢”错误,应该译为多多告诉。句意:多多劝告以后的人们。
42.B【详解】A.“起得晚”错误,应该译为慢。C.“又,加上”错误,应该译为双层。D.“但是”错误,应该译为退出来。
43.D【详解】D.句意:她退下堂来又去向小姑告别。却,动词,退出来。
44.B
【详解】(1)“东南”,名词,表方向。句意:孔雀向东南飞去。古今同义。
(2)“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受约束,不受限制。句意:你怎能自作主张。古今不同。
(3)“共事”,古义,共同生活。今义,一起工作。句意:共同生活了两三年。古今不同。
(4)“窈窕”,身材美好。句意:身材美好举世无双。古今同义。
(5)“可怜”,古义,身材美好。今义,指使人怜悯。句意:她可爱的体态没有谁能比得上。古今不同。
(6)“络绎”,人连续不断。句意:来往的人连续不断像天上的浮云。古今同义。
(7)“逢迎”,古义,相迎。今义,指奉承。句意:踏着鞋急忙走出家门去相迎。古今不同。
(8)“哽咽”,堵塞喉咙。句意:堵塞喉咙不能说。古今同义。
(9)“大人”,古义,父母叔伯等长辈的敬称,文中指焦仲卿的母亲。今义,指成年人。句意:婆婆依旧嫌我织得慢。古今不同。
(10)“举手长劳劳”,向上伸手。句意:举手告别,惆怅不止。古今同义。
(11)“徘徊”,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句意:在庭院的树下来回走动。古今同义。
(12)“处分”,古义,处理安排。今义,处罚。句意:一切都按照哥哥的意思安排。古今不同。
(13)“合葬”,葬在一起。句意:两家人要求葬在一起。古今同义。
(14)“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业的总称。句意:叶子和叶子之间交错相通。古今不同。
(15)“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句意:寡妇起来走来走去,犹疑不决。古今同义。
(1)(4)(6)(8)(10)(11)(13)(15)古今同义。
45.C【详解】A.“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句意:箱子和镜匣有六七十个。
B.“纫”,通,“韧”,坚韧。句意:蒲苇像丝一样柔软但坚韧结实。
D.“藏”,通“脏”,脏腑。句意:人很伤心,马儿也悲鸣。
46.D【详解】A.“共事”,古义:一起生活。今义:一起做事,一起工作。句意:一起生活了两三年。
B.“教训”,古义:教养。今义:教育训诫。句意:本来就没有教养。
C.“便利”,古义:吉利。 今义:方便 。句意:吉日就在这个月之内。
D.“覆盖”,古今相同,都是遮盖、掩盖。
47.C【详解】A.“作息”,劳作和休息,此处单指劳作。句意:日日夜夜辛勤地劳作。
B.“弟兄”,此处单指兄。句意:逼迫我的还有我的亲兄长。
C.“宦官”,即“官宦”,做官的人。句意:出身于官宦人家。
D.“公姥”,公公和婆婆,此处单指婆婆。句意:你这就禀告婆婆。
48.B【详解】A.代“我”。句意:长久记住我不要忘记我。B.相互。句意:它们抬起头来相对鸣叫。C.代“我”。句意:玩耍时千万不要把我忘。D.代“你”。句意:回来之后一定会去迎接你。
ACD均为动作偏指一方,B为“相互”。
49.D【详解】例句“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句意是:孔雀向东南方向飞去。
A.“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荣耀。句意:足够用来让你的身份荣耀、显贵。
B.“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句意:无论如何也不愿苟且偷生得保全。
C.“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句意:自己给自己取名叫罗敷。
D.“日”,名词作状语,日益,一天比一天。句意:你会一天比一天更加富贵。
50.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句意:孔雀向东南方向飞。
B.手巾,名词作状语,用手巾。句意:用手巾掩口悲声啼哭。
C.荣,形容词使动,使……荣耀。句意:足够让你享尽荣华富贵。
D.日,名词作状语,一天比一天地。句意:你将一天比一天生活安逸地位显贵。
51.A【详解】A.“否泰”是好运气和坏运气,“否”,坏运气,“泰”,好运气。
B.“作息”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是偏义复词,意义偏“作”,专指工作。
C.“父兄”原意是父亲和兄长,这里是偏义复词,偏指“兄”,“兄长”。
D.“公姥”本义是公婆,这里偏指婆婆,是偏义复词。
52.A【详解】A.“堪”,均为“胜任”。B.“区区”:愚拙/情意深挚。C.“适”:出嫁/刚才。D.“便”:言辞敏捷/就。
53.B【详解】A.句意:好好地扶助他们精心奉养。“相”,偏指一方。B.句意:它们抬起头来相对鸣叫。“相”为“互相”。C.句意:玩耍时千万不要把我忘。“相”,偏指一方。D.句意:回来之后一定会去迎接你。“相”,偏指一方。
54.【答案】A【解析】A.“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错误,《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55.B【详解“指供人睡卧的器具”错误,“床”,在这里指古代的坐具。
5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下九’指农历的每月二十九”错,“下九”应指“农历的每月十九”。
57.答案:C 解析:C.“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使全诗产生了质的变化,成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错误,乐府诗歌是现实主义的,《孔雀东南飞》浪漫主义的结尾并没有改变全诗的现实主义风格。
58.C【详解】C.“它的作者是南朝陈的徐陵”错误,徐陵是南朝梁人。故选C。
59.C【详解】C.伏惟:是指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时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故选C。
60.答案:C解析:C.正确的排序应为“黄昏”“人定”“夜半”“鸡鸣”。故选C。
61.答案:A解析:A.“即中午12点,是一天的太阳正中之时”错误,“日中”指中午太阳仰角最大时,不是中午12点。故选A。
62.【答案】:D【解析】五更,指平旦,是寅时,相当于现在的3点至5点。
63.D. “黄昏,傍晚时分,一般指18点左右”解释不准确。“黄昏”,应为日落以后至天还没有完全黑的时间,一般指19点至21点,也就是戌时。故选D。
《陈情表》课内限训选题答案
1.【答案】B①夙:早年;句意为: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②夺:强行改变;句意为:舅舅强行改变了母亲守节的志向。⑥行:经历;行年:经历过的年岁,年岁,年龄。句意为:经过了四年。
2.【答案】D A.“辞别家人”错误,“辞”是“推辞”之意。B、C.“具体地”错误,“具”,详尽地。“闻”,使动用法,使……知道,句中没翻译出。
3.【答案】C.当:担当。句意: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
4.【答案】D. 薄:迫近、靠近。句意:指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衰败接近灭亡。
5.【答案】C A.古今异义,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开始存在;理论、意见站得住脚。句意:一直到成人自立。B.古今异义,古义:申诉;今义:受害人向法院告发;说给人听,使人知道。句意: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C.古今同义,均指困苦或受窘的样子。句意:十分狼狈。D.古今异义,古义:不会行走;今义:不可以,不中用,不好。句意:九岁了不会行走。
6.【答案】C ①“以”,连词,因为。句意“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
②“以”,用、拿。句意“臣上表明示使您明白我的想法”。
③“以”,介词,凭借。句意“我凭借这样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
④“以”,介词,用。句意“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
⑤“以”,连词,因为。句意“只是因为我的老祖母刘氏已经年老体衰,气息微弱”。
⑥“以”,介词,用来。句意“我如果没有祖母,无法达到今天的地位”。
⑦“以”,连词,因为。句意“因此(我非常)依恋(祖母),不敢停止奉养(祖母)而远离(祖母)”。
⑧“以”,连词,来。句意“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①⑤⑦⑧连词,因为。②④介词,用。③介词,凭借。⑥介词,用来。
7.【答案】C A.第一个“拜”,授予官职;第二个“拜”,跪拜。句意:授予我郎中的官职/恭敬地跪拜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B.第一个“矜”,怜悯;第二个“矜”,看重、推崇、夸耀。句意: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不顾惜名声节操。C.两个“废”都是“停止”的意思。句意: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D.第一个“日”,太阳;第二个“日”,时间。句意: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就像太阳靠近西山一样,寿命即将终了/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8.【答案】D A.第一个“终”,又;第二个“终”,终了、结束。句意:既没有伯伯叔叔,又没有兄弟/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
B.第一个“苟”,姑且;第二个“苟”,如果。句意: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
C.第一个“险”,坎坷;第二个“险”,危险的地方。句意: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危险遥远的地方,那么到达的人就少。
D.两个“猥”都是“辱”的意思。
9.【答案】D(署:衙署,衙门)
10.【答案】B(名词活用作状语)
11. 【答案】C(之:结构助词“的”。 A.表转折,表修饰 B.因为,凭……的身份 D.比,到了)
12. 【答案】B(A项中“蓐”通“褥”,C项中“有”通“又”,D项中“闵”通“悯”。)
13.【答案】B 【解析】“除”也是授予官职的意思。所以B是错误。
14.答案:C.伏,应为对上自谦的敬辞。
15.【答案】:B(小功服指穿五个月孝服的亲族。)
16.【答案】:B.“征,……中央官署或地方政府的官吏选用属吏,再向廷推荐”错误,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故选B。
17.【答案】B 【解析】服丧一年应为“期服”。
18.【答案】D.“两者没有实质的区别,可以换用”错,“拜”和“除”虽然都是授予官职,但“除”一般是免去原官, 再授予新职,而“拜”没有这种用法。
19.【答案】B“秀才”本指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指优秀人才,与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
20.【答案】B指自己一房之外的亲属
21.【答案】A【解析】例句与A项均为被动句。B项,状语后置句。C项,判断句。D项,状语后置句。
2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为固定句式:是以……。A.介词结构后置句;B.固定句式:有所……;C.判断句;D.省略句。故选B。
23.【答案】C【解析】委婉讳饰是一种修辞手法,又叫避讳,指说话时遇到有犯忌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别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①句意:慈爱的父亲离开我,讳称父亲去世。②句意: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讳称母亲改嫁。③句意:我凭借卑贱低微的身份。是谦称。④句意: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是直接表达。故选C。
24.【答案】B 【解析】B.“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错误,依据原文第二段“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和第三段“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可知,本文是在第二段和第三段提出不愿奉诏的意思,并未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致使君王收回成命”错误,文中并未说君王收回成命的结果,属于无中生有。
25.【答案】D【解析】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写作者‘退’的艰难,‘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写出作者‘进’的困难。”错误。应该:“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写作者“进”的艰难,“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写出作者“退”的困难。故选D。
26.【答案】D【解析】D. “对祖母报恩的决心”错误,应是对陛下报恩,效忠。原文“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意思是“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27.【答案】A 【解析】A.“劝谏武帝推行孝道”错,不合文意。作者首句即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纲领,言外之意是孝养祖母虽为徇私情,却也合情合理合法。
28.【答案】B【解析】B.“表达了对‘郡县’‘州司'的愤懑之情”错,本段连用“责臣”“催臣”“急于星火”等词句,突出了紧迫的情势。但表文至此,又巧妙地迂回婉曲,申述臣未敢违逆君命,确有“欲奉诏奔驰”之心志,奈何“刘病日笃”、皇上又不许“苟徇私情”,如此进不得,退不能,左右为难,心情矛盾,处境尴尬,实在不知道如何处置啊!表文委婉渲泄了忠孝不能双全的思绪。故选B。
29.【答案】C【解析】尽心奉养父母、祖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非封建道德。
30.【答案】D【解析】D.“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生病了……”错,原文“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意思是,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