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中考一轮复习
世界古代史
统编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
新课标概述(世界古代史)
世界古代史从早期人类的出现到15世纪,展现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与多元面貌。其间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但有一些民族、国家未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连续发展过程。
文明出现以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分化的加剧,国家产生了。大约在公元前4千纪后期,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欧洲的爱琴海地区,诞生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
公元前800年以后,希腊各地建立了城邦国家。罗马则在公元前1世纪后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希腊罗马古典文明对后来的西方文明有很大影响。
古代世界文明具有多元化特征
古代亚非欧文明
古希腊、古罗马文明
新课标概述(世界古代史)
5世纪以后,随着古典文明的衰落和日耳曼民族的迁徙,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形成了法兰克王国等新国家。法兰克王国信奉基督教,并发展出以庄园为基础的封建制度。罗马帝国分裂后,在东部建立了拜占庭帝国。拜占庭文化对东欧各国和俄罗斯的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并为西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许多素材。从14世纪起,西欧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萌发了新的生机,近代西方文明的曙光开始浮现。
7世纪,日本通过向中国学习和一系列改革,使社会政治经济获得发展。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有自己的特色,并在保存、传播古典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封建时代的欧洲
封建时代的亚洲
新课标概述(世界古代史)
在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况下,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逐渐出现较多的交往,既有战争的暴力形式,也有商旅往来、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而后者对推动人类进步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这些交往,儒家文化、印度文化、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都在向外扩散,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成为古代世界的三大宗教。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在古代尤为突出。
基本线索
一条发展线索:
两大文明类型:
三大宗教:
四大文明古国:
五大帝国: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大河文明(农耕文明)、海洋文明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王国
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查理曼帝国、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
一、奴隶社会时期
(一)古代亚洲文明
古代埃及
尼罗河
古代埃及
发展历程
文明成就
兴起
统一
强盛
衰亡
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
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建筑:
政治:
医学:
天文学:
文字:
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法老专制
木乃伊
太阳历
象形文字
用途:
代表:
意义:
古埃及国王的陵墓
法老权力至上
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胡夫金字塔
孕育
一、奴隶社会时期
(一)古代亚洲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两河流域
发源地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发展历程
文明代表
苏美尔文明
(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
古巴比伦文明
汉谟拉比的统治
《汉谟拉比法典》
(君主专制)
目的:
内容:
地位:
意义:
维护奴隶主
等级、奴隶、经济
迄今已知第一部
人类文化遗产
“美索不达米亚”
兴起
统一
强盛
灭亡
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时期
一、奴隶社会时期
(一)古代亚洲文明
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流域
孔雀王朝(鼎盛时期)
发源地:
发展历程:
文明成就:
阿拉伯数字
森严的
种姓制度
不可接触者—贱民
释迦牟尼
创立佛教
时间:
教义:
传播:
公元前6世纪
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公元前三世纪后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维护奴隶主
西汉末年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一、奴隶社会时期
(二)古代欧洲文明
古代希腊
古代希腊
地理位置与环境特点
文明发展历程
爱琴文明
(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城邦时代
荷马时代
希腊城邦
特点:
居民:
代表:
奴隶社会
雅典的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
伯里克利改革
克利斯
提尼改革
亚历山大帝国
地跨欧、亚、非三洲
希腊化时代
小国寡民
公民与非公民
斯巴达和雅典
多山、环海、多岛屿
黄金时代
地位: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一、奴隶社会时期
(二)古代欧洲文明
古代希腊
希腊古典文化
神话:
文学:
雕刻:
建筑:
哲学
“神人同形同性”
《荷马史诗》
《宙斯像》、《掷铁饼者》
雅典帕特农神庙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思考转向人类社会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雅典帕特农神庙
《掷铁饼者》
古希腊体育的缩影
奥林匹克运动会源于古希腊
一、奴隶社会时期
(二)古代欧洲文明
古代罗马
公元前
1000年左右
罗马城邦
兴起
公元前
509年
罗马共和国
建立
公元前
27年
罗马帝国
建立
4世
纪末
西罗马帝国
476年
1453年
东罗马帝国
奴隶社会结束
封建社会开始
《十二铜表法》
罗马城的象征
("母狼乳婴"传说)
贵族共和制
斯巴达克起义
屋大维首创“元首制”
法兰克王国
拜占庭帝国
一、奴隶社会时期
(二)古代欧洲文明
古代罗马
罗马古典文化
公历:
法学
建筑:
罗马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
凯旋门、万神庙
习惯法
成文法
公民法
万民法
民法大全
《十二铜表法》
“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儒略历
来源于太阳历;凯撒;今天公历的基础
一、奴隶社会时期
类别 东方文明(亚非) 西方文明(欧洲)
典型代表
自然起源
经济发展
文明类型
政治制度
民族特性
四大文明古国
古希腊、古罗马
大河流域
地中海
农业为主
工商业为主
农耕文明(大河文明)
民主政治
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海洋文明
封闭、保守
开放、进取、乐观
古代世界文明具有多元化特征!
二、封建社会时期
(一)封建时代的欧洲
西欧
产生:
人物:
发展:
基督教
1世纪时,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救世主”耶稣
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关系的发展
欧洲人神
古希腊
“神人同形同性”
1世纪
基督教创立
查理曼加冕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神人平等
神凌驾于人
解放人的思想
二、封建社会时期
(一)封建时代的欧洲
西欧
法兰克王国
皈依基督教
无条件赏赐土地
不断对外扩张
兴起:克洛维
发展:封君封臣制
封建制度
强盛:查理曼帝国
鼓励基督教发展:“什一税”
分裂:一分为三,互不统属
推动了欧洲的封建化
纽带:
言论:
土地
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的雏形
教皇为查理加冕
二、封建社会时期
(一)封建时代的欧洲
西欧
庄园
特点和性质:
人员构成:
庄园土地:
庄园法庭:
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领主和佃户(农民、农奴)
自营地、份地、共用地
维护领主的利益
城市
追求自由和自治
早期资产阶级
为日后西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准备了阶级基础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大学
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二、封建社会时期
(一)封建时代的欧洲
东欧
拜占庭帝国
发展历程
建立
黄金时代
应变
衰落
灭亡
法制建设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罗马民法大全》
拜占庭文化
为西欧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1453 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二、封建社会时期
(二)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日本
1—2世纪
有100多个小国
5世纪
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
646年
大化改新
开始
12世纪晚期
源赖朝设
幕府于镰仓
1868年
德川幕府亡
奴隶制时期
封建制时期
中央集权
幕府统治
学习对象 内容 意义
唐朝的
典章制度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制
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武士集团
明治维新
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二、封建社会时期
(二)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阿拉伯帝国
7世纪初
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622年
迁居
麦地那
630年
占领麦加
8世纪中期
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1258年
灭亡
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对外扩张
伊斯兰教广泛传播
阿拉伯
文化
“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阿拉伯数字、代数学 、《医学集成》、《医典》、《天方夜谭》
作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传入欧洲
课堂巩固
1.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A.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B.尼罗河—古印度——甲骨文
C.印度河、恒河—古埃及——金字塔
D.黄河、长江——中国——种姓制度
2.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国。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一等级(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A
B
课堂巩固
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打破房子利用裂缝强行进入住宅偷窃那么他(窃贼)必须在那个洞前被处以死刑和埋葬。”据此可知,该法典( )
A.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B.执法的原则非常严苛
C.涉及的领域非常全面 D.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
4.欧洲人强烈的反省精神打造了哲学的深度,不断追寻的精神开创了民主的先河,在与蒙昧和野蛮的交战中,逐渐形成了复杂而独特的“欧洲模式”,在世界其他文化中都可以找到欧洲文明的影子。上述材料中提及的“欧洲文明”的源头是( )
A.古希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埃及文明 D.古印度文明
D
A
课堂巩固
5.古希腊雕塑成果丰硕,下面图片所示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这些艺术杰作体现了古希腊( )
A.有漠视民主的专制意识 B.崇尚人体的力量与美丽
C.男女政治权利基本相同 D.思想统一促进城邦发展
6.“无论是对中世纪和近现代的西方法学,还是对亚非拉国家的现行法律体制,罗马法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的成文法被称为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法理概要》 D.《罗马民法大全》
B
A
课堂巩固
7.亚瑟夫是古代雅典的公民,世代经商,家中有妻子赫斯提亚,夫妇俩还有一个6岁的儿子乌瑞亚,另有一个买来的奴隶克里昂。某一天,召开公民大会,这一家有资格参会的人是( )
A.亚瑟夫、赫斯提亚 B.亚瑟夫 C.乌瑞亚、亚瑟夫 D.克里昂
8.下面是某同学学完世界古代史之后制作的有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将序号对应的国家或王朝正确的是( )
A.①阿拉伯帝国 ②德意志帝国 ③俄罗斯帝国
B.①拜占庭帝国 ②波斯帝国 ③英格兰
C.①亚历山大帝国 ②阿拉伯帝国 ③荷兰
D.①拜占庭帝国 ②查理曼帝国 ③德意志
B
D
课堂巩固
9.中世纪西欧封君和封臣关系一经缔结,封臣要对封君忠诚,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且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这种关系具有( )
A.平等性 B.等级性 C.契约性 D.民主性
10.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西欧的城市如法兰克福、伦敦、威尼斯、热那亚、巴黎、佛罗伦萨等都是这一时期兴起的。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A.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D.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
A
课堂巩固
11.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日本文化中这层“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和古代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
A.大化改新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商鞅变法 D.明治维新
12.西欧有一句名谚:“希腊人的脑,中国人的手,阿拉伯人的脚。”与阿拉伯人的脚相关的史实是( )
A.编著了《医学集成》和《医典》 B.将中国的重大发明传入欧洲
C.创制了0到9十个阿拉伯数字 D.穆罕默德利用宗教实现统一
A
B